第19章 曆史上的至暗時刻6
各朝代圍觀我刷的短視頻 作者:想要摸魚的鹹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上一個講明末清初的視頻評論區確實厲害,轉眼功夫就吵了快一千條了。
點開繼續觀看,李然然想最後一個肯定是近代史了,甲午還是抗日?
【華夏曆史上的“至暗時刻”6】
(談判桌前一邊坐著一個著清官服的老者,旁邊寫道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李鴻章;另一邊坐著個身著黑色西裝短發戴眼鏡的男子,旁邊寫道日本首相:伊藤博文。
“請貴國割遼東半島、台灣全島還有澎湖列島給我大日本帝國。請賠款日本軍費3億兩白銀。”
“真是汪洋大盜,豺狗不如。”
“盜亦有盜,清國既是敗了,也隻有遵我日本之道。”
“真是道可道,非常道。好吧,做買賣還有個討價還價,何況割地賠款呢?我方的價碼是地不可割,賠款嘛,最多一億兩白銀。”
“我大日本帝國口無二價。”
“我說首相大人,這不合外交規矩嘛。”
“城下之盟,根本沒什麽規矩。”
“事在人為,外交規矩都是一次次談出來的。”
“中堂外交前輩,兩國力量相等,外交就是力量,兩國力量懸殊,力量就是外交。這才是外交上的真規矩。”
“老夫老矣,手無縛雞之力,但要在談判桌上逼老夫就範,你們日本的武士劍還不夠鋒利。”
“可日本的武士劍,已經遙指了貴國東三省。中堂,亦可在此安居。我大日本帝國是不著急的。”
“那咱們耗過去,看誰耗的過誰。”
“中堂,櫻花已經含苞待放,我希望櫻花開放的時候貴我兩國能輕鬆的結束我們的談判。否則,我們的合約條款可就不是現在的條款了。”
畫麵一轉來到李鴻章被刺,撐著病體來到談判桌前。
李鴻章執筆之際問道:“賠款再減少5000萬行不行?”
伊藤博文:“不行。”
“2000萬?”
“不行。”
“無論如何再減少點兒,就作為老夫回國的旅費吧。”
“……”
“不行。”)
【甲午戰爭】
【公元1894年,光緒二十一年,甲午年七月,日本主動挑起戰爭,大清帝國被迫與其開戰。對於日本的挑釁,朝廷內部悄然形成了兩派,一派:以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李鴻章為代表以慈禧太後為首,主張議和。另一派:以皇帝的老師翁同龢為代表以年輕的光緒皇帝為首,主戰。
戰爭爆發前,帝後兩派尚能維持表麵的和氣,但也因為立場和態度的分歧導致了大清帝國對內對外各項行動上產生了巨大差異。
兩個月後,在黃海戰役的戰爭中清帝國海軍慘敗,其中號稱亞洲最強的北洋艦隊遭遇重挫,再後在威海衛戰役中北洋艦隊全軍覆沒。消息傳來,朝野震動,清帝國敗於曆史上從來都是以華夏為師的島國日本,這是比此前敗於西洋炮火打擊更大的一次精神重創。
此戰將大清帝國的真實的脆弱與不堪一擊,徹底暴露出來,使西方列強侵華進入了一個新階段,清的國際地位急劇下降。
甲午戰爭後簽訂《馬關條約》喪權辱國,東亞格局徹底轉變。】
(《馬關條約》全文)
【這場被日後稱為“甲午中日戰爭”的戰爭,是清帝國乃至東亞曆史的轉折點。所有人都在為戰敗痛心疾首,為國運憂心不已。
自從1840年英國人用堅船利炮打開國門後他們一直在想辦法卻一直在敗退,《南京條約》、《五口通商章程》、《虎門條約》、《望廈條約》、《黃埔條約》,《天津條約》、《北京條約》乃至今日的《馬關條約》。
對於清帝國來說黃海海戰的慘敗,還令帝國的實際掌權者皇太後慈禧的六十大壽蒙上了一層陰影。
甲午戰爭的失敗使得大清帝國的困厄人盡皆知,這並不隻是一場戰爭的失敗,帝國內部的矛盾和外來的威脅日日加劇,終於在十九世紀即將結束的時候危險一觸即發。
“萬裏乘雲去複來,隻身東海挾春雷。
忍看圖畫移顏色,肯使江山付劫灰。
濁酒不銷憂國淚,救時應仗出群才。
拚將十萬頭顱血,須把乾坤力挽回 ”(秋瑾)
“往事何堪說? 征衫血淚斑。
龍歸天外雨, 鼇沒海中山。
銀燭鏖詩罷, 牙旗校獵還。
不知成異域, 夜夜夢台灣。”(丘逢甲)】
<明治天皇:皇室能省就省,勒緊褲腰帶也要為帝國購買軍艦,提升戰力。
慈禧太後:天大地大,不及我過生日大,我不好過,我就讓他滿門都不好過。>
<這場戰爭全世界都很驚訝,日本自己也很驚訝…>
<清朝從乾隆開始就衰落>
<但清的巔峰也是在乾隆時期…>
<清版的李隆基罷了,隻是說沒有清版的安史之亂>
<李鴻章的軍隊就是一個割據軍閥,拿這軍隊去和一個獨立國家打。李鴻章的想法就是難道要為大清拚光所有資本?還是保存實力?作為一個漢臣,滿清也提防。>
<甲午戰爭的後續影響遠大於戰敗的直接影響,在甲午戰爭之前西方雖說瞧不起帶清,但至少覺得帶清不會被日本欺負,結果甲午戰爭帶清輸的一塌糊塗,讓全世界所有的列強都看到了帶清是真的虛弱。[無語]>
<康熙知道工業強大,和路易十四有過書信來往。乾隆也知道重要性,但是他的筆友路易十六被砍了腦袋…>
<清就是自私,一貫的愚民和控製…[惡心]>
<如果最後一個王朝是漢人王朝應該不同吧,滿清把自己當做外來統治者,怕再打下去漢人造反,所以輸了就投降賠款割地……>
<列強無不懷念我大清啊>
<甲午戰爭離譜程度還不如我後金暴打大明[狗頭]>
<想不通,薩爾滸怎麽輸的…>
<明軍沒糧,還不發餉[狗頭]>
<明軍不滿餉,滿餉不可敵。[吃瓜]>
<我們要的不是反清複明,滿清一定要亡,明也可以亡。我們要的是一個全新的文明的,充滿活力,國力雄厚,人民安居樂業,心中有人民的國家。[加油]>
<問問片頭的電視劇是哪兒部?>
<走向共和>
<吾輩當自強![加油]>
<請評論區的各位理性評論,不要吵架…清也是我國曆史中的一部分,不能因為不喜歡就否定它[捂臉]>
<不知道滿清皇帝和貴族,是否還記得在被乾隆下令焚毀的明代書籍軍器圖說中,有這樣一句話:\"夷虜之所最畏於中國者,火器也”>
<大明打日本贏了,你清打日本輸了就是事實呀。>
<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慈禧太後[狗頭]>
<法國的革命咋不早點傳來,清皇帝早該下台了>
<犯我大清者,雖遠必賠>
<up你是真的很喜歡這個bgm啊,一連六個視頻全是一首歌…>
<up回複:下次一定換>
……
明粉和清粉不說是勢同水火吧,也是摩擦不斷吧。
點開繼續觀看,李然然想最後一個肯定是近代史了,甲午還是抗日?
【華夏曆史上的“至暗時刻”6】
(談判桌前一邊坐著一個著清官服的老者,旁邊寫道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李鴻章;另一邊坐著個身著黑色西裝短發戴眼鏡的男子,旁邊寫道日本首相:伊藤博文。
“請貴國割遼東半島、台灣全島還有澎湖列島給我大日本帝國。請賠款日本軍費3億兩白銀。”
“真是汪洋大盜,豺狗不如。”
“盜亦有盜,清國既是敗了,也隻有遵我日本之道。”
“真是道可道,非常道。好吧,做買賣還有個討價還價,何況割地賠款呢?我方的價碼是地不可割,賠款嘛,最多一億兩白銀。”
“我大日本帝國口無二價。”
“我說首相大人,這不合外交規矩嘛。”
“城下之盟,根本沒什麽規矩。”
“事在人為,外交規矩都是一次次談出來的。”
“中堂外交前輩,兩國力量相等,外交就是力量,兩國力量懸殊,力量就是外交。這才是外交上的真規矩。”
“老夫老矣,手無縛雞之力,但要在談判桌上逼老夫就範,你們日本的武士劍還不夠鋒利。”
“可日本的武士劍,已經遙指了貴國東三省。中堂,亦可在此安居。我大日本帝國是不著急的。”
“那咱們耗過去,看誰耗的過誰。”
“中堂,櫻花已經含苞待放,我希望櫻花開放的時候貴我兩國能輕鬆的結束我們的談判。否則,我們的合約條款可就不是現在的條款了。”
畫麵一轉來到李鴻章被刺,撐著病體來到談判桌前。
李鴻章執筆之際問道:“賠款再減少5000萬行不行?”
伊藤博文:“不行。”
“2000萬?”
“不行。”
“無論如何再減少點兒,就作為老夫回國的旅費吧。”
“……”
“不行。”)
【甲午戰爭】
【公元1894年,光緒二十一年,甲午年七月,日本主動挑起戰爭,大清帝國被迫與其開戰。對於日本的挑釁,朝廷內部悄然形成了兩派,一派:以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李鴻章為代表以慈禧太後為首,主張議和。另一派:以皇帝的老師翁同龢為代表以年輕的光緒皇帝為首,主戰。
戰爭爆發前,帝後兩派尚能維持表麵的和氣,但也因為立場和態度的分歧導致了大清帝國對內對外各項行動上產生了巨大差異。
兩個月後,在黃海戰役的戰爭中清帝國海軍慘敗,其中號稱亞洲最強的北洋艦隊遭遇重挫,再後在威海衛戰役中北洋艦隊全軍覆沒。消息傳來,朝野震動,清帝國敗於曆史上從來都是以華夏為師的島國日本,這是比此前敗於西洋炮火打擊更大的一次精神重創。
此戰將大清帝國的真實的脆弱與不堪一擊,徹底暴露出來,使西方列強侵華進入了一個新階段,清的國際地位急劇下降。
甲午戰爭後簽訂《馬關條約》喪權辱國,東亞格局徹底轉變。】
(《馬關條約》全文)
【這場被日後稱為“甲午中日戰爭”的戰爭,是清帝國乃至東亞曆史的轉折點。所有人都在為戰敗痛心疾首,為國運憂心不已。
自從1840年英國人用堅船利炮打開國門後他們一直在想辦法卻一直在敗退,《南京條約》、《五口通商章程》、《虎門條約》、《望廈條約》、《黃埔條約》,《天津條約》、《北京條約》乃至今日的《馬關條約》。
對於清帝國來說黃海海戰的慘敗,還令帝國的實際掌權者皇太後慈禧的六十大壽蒙上了一層陰影。
甲午戰爭的失敗使得大清帝國的困厄人盡皆知,這並不隻是一場戰爭的失敗,帝國內部的矛盾和外來的威脅日日加劇,終於在十九世紀即將結束的時候危險一觸即發。
“萬裏乘雲去複來,隻身東海挾春雷。
忍看圖畫移顏色,肯使江山付劫灰。
濁酒不銷憂國淚,救時應仗出群才。
拚將十萬頭顱血,須把乾坤力挽回 ”(秋瑾)
“往事何堪說? 征衫血淚斑。
龍歸天外雨, 鼇沒海中山。
銀燭鏖詩罷, 牙旗校獵還。
不知成異域, 夜夜夢台灣。”(丘逢甲)】
<明治天皇:皇室能省就省,勒緊褲腰帶也要為帝國購買軍艦,提升戰力。
慈禧太後:天大地大,不及我過生日大,我不好過,我就讓他滿門都不好過。>
<這場戰爭全世界都很驚訝,日本自己也很驚訝…>
<清朝從乾隆開始就衰落>
<但清的巔峰也是在乾隆時期…>
<清版的李隆基罷了,隻是說沒有清版的安史之亂>
<李鴻章的軍隊就是一個割據軍閥,拿這軍隊去和一個獨立國家打。李鴻章的想法就是難道要為大清拚光所有資本?還是保存實力?作為一個漢臣,滿清也提防。>
<甲午戰爭的後續影響遠大於戰敗的直接影響,在甲午戰爭之前西方雖說瞧不起帶清,但至少覺得帶清不會被日本欺負,結果甲午戰爭帶清輸的一塌糊塗,讓全世界所有的列強都看到了帶清是真的虛弱。[無語]>
<康熙知道工業強大,和路易十四有過書信來往。乾隆也知道重要性,但是他的筆友路易十六被砍了腦袋…>
<清就是自私,一貫的愚民和控製…[惡心]>
<如果最後一個王朝是漢人王朝應該不同吧,滿清把自己當做外來統治者,怕再打下去漢人造反,所以輸了就投降賠款割地……>
<列強無不懷念我大清啊>
<甲午戰爭離譜程度還不如我後金暴打大明[狗頭]>
<想不通,薩爾滸怎麽輸的…>
<明軍沒糧,還不發餉[狗頭]>
<明軍不滿餉,滿餉不可敵。[吃瓜]>
<我們要的不是反清複明,滿清一定要亡,明也可以亡。我們要的是一個全新的文明的,充滿活力,國力雄厚,人民安居樂業,心中有人民的國家。[加油]>
<問問片頭的電視劇是哪兒部?>
<走向共和>
<吾輩當自強![加油]>
<請評論區的各位理性評論,不要吵架…清也是我國曆史中的一部分,不能因為不喜歡就否定它[捂臉]>
<不知道滿清皇帝和貴族,是否還記得在被乾隆下令焚毀的明代書籍軍器圖說中,有這樣一句話:\"夷虜之所最畏於中國者,火器也”>
<大明打日本贏了,你清打日本輸了就是事實呀。>
<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慈禧太後[狗頭]>
<法國的革命咋不早點傳來,清皇帝早該下台了>
<犯我大清者,雖遠必賠>
<up你是真的很喜歡這個bgm啊,一連六個視頻全是一首歌…>
<up回複:下次一定換>
……
明粉和清粉不說是勢同水火吧,也是摩擦不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