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木植於土,生態理念植於心。通過“‘植’此青綠播種希望”植樹節主題活動,市南區少先隊員們用實際行動為環境添綠,用情感與自然對話,用愛意喚醒生命,用勞動踐行責任,從小培養勞動意識、環保意識、節約意識,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讓美麗中國不斷變為現實。


    最近睡醒一覺,動則來個點擊量兩三千的視頻我也有點懵,我也不知道get到了大家哪個點,我隻是客觀記錄主觀評價,希望給孩子和我多一些美好記憶與留念來書畫我們的流年,有些人與事我都放一放再議,因為我同時相信“存在即合理”和“境由心轉”,如何保持中立與一個立場,在你發言可能擲地有聲的時候要特別注意,尤其當了父母或領導。說話是一門藝術,也可能帶來紛爭。許多時候慎言慎行,能力越大責任越大,看似自由,更多束縛。所以保持清零,保持警惕,保持初心,才能聽得到心底真實的聲音,沒有雜音,也沒有回聲,那些輕重緩急就會慢慢顯現出來,給你指引方向。


    前幾天我和塵塵同學媽媽討論暑假學帆船,她家大兒子也在學,其實我最近一直在糾結少兒搏擊課如果不學了是上籃球課還是帆船?,比起娃兒我和你能堅持哪個,雖然爸爸口頭保證他接送,但是有遊泳課和吉他課的先例,我和塵塵對他基本不抱有任何希望,信任度為零……他自己也說,早起太難了,晚睡可以。而媽媽似乎沒有啥不可以,這就是中國媽媽背負最大的挑戰。


    在娃兒和老公眼裏你就得活成美少女戰士,你要工作能力強、家務全包、帶娃兒全能,上的了廳堂下得了廚房不算啥,你還得輔導得了全科作業,文武全能陪練的了任何興趣愛好,如果娃兒哪一科表現突出參加個市賽、省賽、國賽你得指導得了或找得到專業老師助攻,如果娃兒生病你還得中西醫有基礎了解、準確判斷、及時就醫和全方位護理得當……


    沒有人問過你當媽媽的那一刻準備好了沒有,社會的配套和職業的友好合作度,國家、集體、個人的支持是否到位,隻是有各種聲音告訴你,你要生孩子,你要多生幾個,你要當一個好媽媽,努力培養孩子成才……我經常想國罵,也想盡早把這份責任歸還給國家。


    每一個都是祖國的花朵、未來的希望,但是培土、澆水、分苗、打岔、分揀,到底是培育一朵花還是一棵樹,還是需要慢慢觀察與靜待花開……


    老高經常說我不愛惜花草,家裏不好的枝丫或枯萎的葉子經常第一時間被我剪出掉了,挺狠心。其實他多種地和管理苗木就會懂,第一時間阻斷是最好的良藥,許多時候蔓延就意味著更多破壞等。


    其實相夫教子也一樣,對一個和你結婚就三十多的男人,你不要妄圖改變他,用網絡流行語說你連你自己你媽都改變不了,改變別人就是神經病,但是孩子不一樣,幼崽還是比較好“愚民教育”的,你可以把他培養成暖男,也可以培養成淑女,你可以培養鐵血硬漢,也可以女漢子……


    都說孩子是環境的投射,來自父母和老師,來自同學和社會……所以小心無大錯,我們為人父母修行的第一課就是了解和控製情緒,給一個好的鏈接,不要把代際效應與原生家庭裏不好的自己都討厭的東西傳遞給下一代,尤其是女孩子,因為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可能你許多的無意識會摧毀孩子所有的世界觀價值觀婚戀觀地基。


    這是一場修行,而不是賽道。願我們僅此一生,現世安穩,不枉青春夢一場,不負韶華舞流年。


    早安,青島。


    本科四年濟南,2006年畢業,再回去成了遙遠,十年一聚我在上海,又十年……轉眼之間,17年,我們分布在世界各地,日本的,瑞士的,阿聯酋的,泰國的,上海的,bj的,深圳的,濟南的,青島的,wf的,煙台的,威海的……別說一個班,一個宿舍都很難聚聚。尤其有了娃兒,當了爸媽,山經,02級04班31人,微信群裏一個都不少。還有我們陪伴最久的綜合英語老師,卻很少聚聚,也很少聊天。各有各的生活與人生軌跡,悲喜不相通,也很難有共同話題。或許,隻有回到學校,見到老同學,才會覺得回到當年吧。大學同學,沒有初中時候的懵懂青澀,也沒高中時候的戰友情惺惺相惜和共同愛好映照生命。尤其我們是英語係,二外日語,還有許多選修法律,大家讀研究生都專業不同,後續故事各有各的版本,沒有樣本,隻有本我真我的風采。


    有的選擇固守故裏或當英語老師或當公務員,有的選擇遠離家鄉開拓新天地,在“逃離”與“叛逆”、“出走”與“回歸”之間,各有各的人生設計和未來延展。


    比起初高中對原生家庭的依賴感更弱或更強,每個人經過一二十年曆練,無論濟南本地還是外地同學,都在不停地追尋或平靜下來。安於現狀也好,不安穩定也好,搏一個未來,或身心靈安置。


    我因為當年早早定了考北大比較文學碩士,大二開始就山經山財山師大山大中文係蹭課,英雄山文化市場、sd省圖書館和學校圖書館泡著,所以有一年學校募捐我趕緊快遞打包了一些書過去。在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精神財富與自由帶給我們更多充盈與行走江湖孤注一擲的勇氣。


    經常和濟南的閨蜜同學老師相約,每一年都沒回去,偶有一次,還來去匆匆,孩子在那個周末學了席慕容的詩歌,那是鄉愁與依依不舍。


    關於要不要孩子和要幾個孩子,我覺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自由,因為我和爸爸都是多子女家庭,雖然是最受寵的那個孩子,他是老小我是老大。但是因為許多成長和養老的問題,我們都在玩兒不要二胎問題上糾結過。因為我學習比較好一直沒讓父母操心過,工作後順利在職讀研,畢業了他們才知道,後來讀博士規劃也沒商量過,關於要不要出國留學也是自己決定,我也似乎沒太多考慮過孩子爸爸想法,因為我從讀初中就自己選學校,自己想要的就爭取,比如當班長,比如競選文學社副社長等。工作了更是。我自認為是學習和工作狂,但有了孩子完全不一樣,讓我所有領導和同學大跌眼鏡,畢竟我高三還信誓旦旦成為不婚主義者,一生不羈要自由。催婚催育我都經曆過,無數次逃離家鄉與家長製的衝動,也做出過許多“出格”的行為。但是我卻沒有後悔過,因為任何的成長不可替代,任何情緒都有價值。讓自己開心點,瀟灑點,自由點,我覺得就是我盼望的“成功”,不是金錢名利可以隨便定義的。所有選擇婚姻和當媽媽的女性都了不起,班級多倫多媽媽羨慕我們家集全家之力培養塵塵,不停調試賽道,早早知道了自己奮鬥目標。我也佩服她帶三個娃兒犧牲很多。所以沒有最好,隻有最適合自己。加油!


    閨蜜紅霞:亭子說她現在過午不食了,都在修仙的路上[笑臉]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左手抱娃右手天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菊茹JANE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菊茹JANE並收藏左手抱娃右手天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