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頁
(紅樓同人)我要做首輔 作者:拍個西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更要緊的,是林瑜剛剛布置下的條陳。
兩國之間的條約且不論, 就算簽字的倭奴王死了, 德川幕府照舊不敢不應。這個派遣僱傭兵還要另外籤條約, 這一回林瑜的意思, 沒必要將人給壓榨得太狠了, 稍微寬鬆一些, 讓他們都親身感受到為帝國服務的好處才是。
是以,他一回鴻臚寺,就請人喚來了伊藤。
一見麵, 管雲飛就笑道:“伊藤大使,你的機會來了!”
急匆匆趕過來的伊藤一頭霧水, 他直起腰,看見管雲飛含笑看著他的樣子, 想起之前自己頭疼的內容,不免大喜。他再一次恭敬的一鞠躬, 道:“還請管大人指點迷津。”
管雲飛滿意地一頷首,道:“適才皇帝陛下招我過去,說了一樁大好事。這事兒要是辦得漂亮, 你的國籍就有著落了。”
“請大人不吝賜教。”伊藤湊上去一點, 一臉的急切。
管雲飛就如此這般添油加醋地說了,然後道:“皇帝陛下覺得倭國多少武士被幕府這麽養著實在是廢了, 是以降下不世出之隆恩,需倭國出兵士,錢糧武器藉由帝國提供,作戰勇敢者,積累了足夠多的功勳,便可兌換國籍。到時候更可以加入帝國軍團,和帝國軍士普通一等的待遇,勇者日後更可封爵,豈不是天大的恩典!“
管雲飛不愧是做鴻臚寺卿的,天天和各國的使臣們打嘴仗,皮子都變得油滑很多。一句話說下來,直叫伊藤聽得熱血沸騰,恨不能現在就加入軍中,為帝國廝殺。
伊藤猛地起身,一個大禮行得恨不能腰都折過九十度去,道:“必當一心為帝國效勞!”儼然自己當做了帝國的一份子,什麽幕府什麽倭國全都給丟到了腦後。接著,他就細細地和管雲飛說起國內如何,幕府又如何了。
要不是他現在身為使臣,又被幕府效仿著大漢追加了五年的任期,恐怕他這一次必定要跟著管雲飛一道回國,親自鞍前馬後的伺候著才好。
不過,他不能出麵,也不能叫好吃被其他的家族給得了去。伊藤琢磨著,當天夜裏就給國內的伊藤家去了一封信。命自己的胞弟屆時需好生招待上國大使,並將自己這段時間以來做得決定一五一十地告知了他們。
之前,他因著沒有找到舉族得到帝國國籍的方法就沒有在信件中透露這個決定,現在他自覺時機成熟了,又有了機會,實在不該放過。
卻說伊藤的胞弟,伊藤新之助在接到自家兄長來自帝國信件之後,就麵色一變,拿著那一份重若千金的信起身就去找了族中的長老。他們兄弟兩個父親去的早,正是那一位長老細心將他們教養長大,並扶持了兄長坐上了族長之位。現在麵對這樣關乎到整個族群的命運,他也不敢擅做主張,去找那一位已經就不管事的長老,聽聽他的意見。
新之助相信自己的兄長些這樣的一封信回來,也有著請長老參詳的意思。
當新之助過去的時候,長老的院子裏正聚集著不少正在學習的小孩子。這時候課程剛告一段落,他們在聚集在院子前麵的草地上玩耍,見到族長的弟弟來了,長老沖他們揮手,示意今天下午不上課了,不由笑嘻嘻的一鬧而散。
那長老含笑地看著活潑的孩子們歡快的背影,然後才伸出手來。
新之助趕緊將手中的信件恭敬的呈上去,然後屏息等著長老發話。不獨他們的兄弟兩個,整個族群對長老的判斷一向都是信奉不已。也正是長老在整個倭國學漢語的傳統逐漸消失的時候,堅持了漢話的學習。這才讓出使大漢帝國的差事落到了兄長的頭上。
長老仔仔細細地看完了信件上的內容,摸出一桿煙槍。新之助忙上前接過火摺子給亦師亦父的長老點燃,那長老抽了一口,道:“新之助,你兄長的意思很明白了,你怎麽想的?”
新之助猶豫了一下,然後道:“舉族遷徙,這個決定是不是太過倉促了。”不怪他猶豫,比起他的兄長來,他本來就更加謹慎一些。謹慎不是一件壞事,但是有時候就顯得有些瞻前顧後了。
說完了,他不由得緊張地看著長老。就見長老樂嗬嗬地又抽了一口,然後道:“這也就是當初我選了你的兄長當族長的原因,明明很多地方你都比他強,但是就在眼光和衝勁方麵,你輸了。”
新之助低下了頭,他曾經想不開的地方今天終於被長老給一語道破,可能是經過的時間太久了,原本心中的那一股不服氣早就已經被磨得差不多了。因此聽長老這麽說,他反而恭敬地問道:“請長老賜教。”
“沒什麽好賜教的。”老人家磕了磕煙鍋,又抽了一口,然後道,“你隻注意到了舉族遷徙這樣的大事,卻沒有有注意你兄長些的別的內容。我年紀大了,上麵寫得火車是看不懂。姑且算是一種拉車的東西吧,既然這種東西拉車比牛馬快,那麽拉船是不是肯定比人還要快?漢國重器械,他們隻會變得更加強大。
之前那一戰,倭國已經徹底不是大漢的對手,等條約被執行之後,那就更加沒什麽希望了。良禽擇木而棲,既然現在有了現成的機會,為什麽不去爭取?”
新之助拜服,然後請長老出麵,召集各個分支宣布決定——在兄長不在的時候,唯有長老的決定才能壓得下眾人的聲音。
這樣的決定的確不是容易下的,畢竟是要將整個族群的武士送上戰場,就算帝國軍士的傷亡率出了名的低,但那並不代表著就沒有傷亡。而參軍的族人們需要積累多少的功勳才能獲得帝國的國籍,卻連現在身在帝國鴻臚寺的族長都還不知道。
這也是新之助有些猶豫的原因,但是在眾多分支到齊的時候,長老這麽把話一說,立刻就大聲道好的卻比新之助想像中的多好多,剩下的好些人也在考慮過後紛紛點了頭。
這是一場豪賭,但是眼前的這些人卻沒有多少退縮的。他們可不覺得需要多麽的謹慎,隻知道和倭國相比,自然是隔壁的大漢帝國更加值得追隨,風險是必要的,但是報酬也是豐厚的。
分功賞爵,這個最早出現在秦國的詞彙,在兩千多年後的現在,再一次體現出了他的強大威力,這還是這群倭人不知道分封製,否則恐怕整個倭國全部都要跟著瘋狂。德川幕府就要麵對著日漸稀少的人口徒呼奈何了!
等到數十年後,分封製正式再一次走上歷史的舞台,第一個封國出現之後,國內再一次出現了爭相進入軍隊的熱潮。而這時候已經正式成為了帝國中人,並改姓了伊的伊藤族人這才額手慶幸,大嘆管大人並不欺吾。
殊不知那時候的管雲飛還真是有些畫大餅的意思,就算拿到了國籍成為了一名光榮的帝國軍人,還能繼續在軍中服役,並在激烈的競爭中立下功勳,得以封爵,這樣的機率有多少?
當初管雲飛說得時候,是真心覺得可能性不高。就算真的有這樣的人物出現,他們為帝國廝殺、得到了帝國的爵位,難道還會念著舊國不成?若真是念著倭國,當初也就不會報名參加帝國的軍隊了。
當後來分封製登上舞台的時候,倭國保密參軍的人都多了一倍,管雲飛還問過林瑜這個問題:“如果倭國人中真的出現了那樣的人物,能夠一路過關斬將,王爵都不夠封,難道真的要封國嗎?”
兩國之間的條約且不論, 就算簽字的倭奴王死了, 德川幕府照舊不敢不應。這個派遣僱傭兵還要另外籤條約, 這一回林瑜的意思, 沒必要將人給壓榨得太狠了, 稍微寬鬆一些, 讓他們都親身感受到為帝國服務的好處才是。
是以,他一回鴻臚寺,就請人喚來了伊藤。
一見麵, 管雲飛就笑道:“伊藤大使,你的機會來了!”
急匆匆趕過來的伊藤一頭霧水, 他直起腰,看見管雲飛含笑看著他的樣子, 想起之前自己頭疼的內容,不免大喜。他再一次恭敬的一鞠躬, 道:“還請管大人指點迷津。”
管雲飛滿意地一頷首,道:“適才皇帝陛下招我過去,說了一樁大好事。這事兒要是辦得漂亮, 你的國籍就有著落了。”
“請大人不吝賜教。”伊藤湊上去一點, 一臉的急切。
管雲飛就如此這般添油加醋地說了,然後道:“皇帝陛下覺得倭國多少武士被幕府這麽養著實在是廢了, 是以降下不世出之隆恩,需倭國出兵士,錢糧武器藉由帝國提供,作戰勇敢者,積累了足夠多的功勳,便可兌換國籍。到時候更可以加入帝國軍團,和帝國軍士普通一等的待遇,勇者日後更可封爵,豈不是天大的恩典!“
管雲飛不愧是做鴻臚寺卿的,天天和各國的使臣們打嘴仗,皮子都變得油滑很多。一句話說下來,直叫伊藤聽得熱血沸騰,恨不能現在就加入軍中,為帝國廝殺。
伊藤猛地起身,一個大禮行得恨不能腰都折過九十度去,道:“必當一心為帝國效勞!”儼然自己當做了帝國的一份子,什麽幕府什麽倭國全都給丟到了腦後。接著,他就細細地和管雲飛說起國內如何,幕府又如何了。
要不是他現在身為使臣,又被幕府效仿著大漢追加了五年的任期,恐怕他這一次必定要跟著管雲飛一道回國,親自鞍前馬後的伺候著才好。
不過,他不能出麵,也不能叫好吃被其他的家族給得了去。伊藤琢磨著,當天夜裏就給國內的伊藤家去了一封信。命自己的胞弟屆時需好生招待上國大使,並將自己這段時間以來做得決定一五一十地告知了他們。
之前,他因著沒有找到舉族得到帝國國籍的方法就沒有在信件中透露這個決定,現在他自覺時機成熟了,又有了機會,實在不該放過。
卻說伊藤的胞弟,伊藤新之助在接到自家兄長來自帝國信件之後,就麵色一變,拿著那一份重若千金的信起身就去找了族中的長老。他們兄弟兩個父親去的早,正是那一位長老細心將他們教養長大,並扶持了兄長坐上了族長之位。現在麵對這樣關乎到整個族群的命運,他也不敢擅做主張,去找那一位已經就不管事的長老,聽聽他的意見。
新之助相信自己的兄長些這樣的一封信回來,也有著請長老參詳的意思。
當新之助過去的時候,長老的院子裏正聚集著不少正在學習的小孩子。這時候課程剛告一段落,他們在聚集在院子前麵的草地上玩耍,見到族長的弟弟來了,長老沖他們揮手,示意今天下午不上課了,不由笑嘻嘻的一鬧而散。
那長老含笑地看著活潑的孩子們歡快的背影,然後才伸出手來。
新之助趕緊將手中的信件恭敬的呈上去,然後屏息等著長老發話。不獨他們的兄弟兩個,整個族群對長老的判斷一向都是信奉不已。也正是長老在整個倭國學漢語的傳統逐漸消失的時候,堅持了漢話的學習。這才讓出使大漢帝國的差事落到了兄長的頭上。
長老仔仔細細地看完了信件上的內容,摸出一桿煙槍。新之助忙上前接過火摺子給亦師亦父的長老點燃,那長老抽了一口,道:“新之助,你兄長的意思很明白了,你怎麽想的?”
新之助猶豫了一下,然後道:“舉族遷徙,這個決定是不是太過倉促了。”不怪他猶豫,比起他的兄長來,他本來就更加謹慎一些。謹慎不是一件壞事,但是有時候就顯得有些瞻前顧後了。
說完了,他不由得緊張地看著長老。就見長老樂嗬嗬地又抽了一口,然後道:“這也就是當初我選了你的兄長當族長的原因,明明很多地方你都比他強,但是就在眼光和衝勁方麵,你輸了。”
新之助低下了頭,他曾經想不開的地方今天終於被長老給一語道破,可能是經過的時間太久了,原本心中的那一股不服氣早就已經被磨得差不多了。因此聽長老這麽說,他反而恭敬地問道:“請長老賜教。”
“沒什麽好賜教的。”老人家磕了磕煙鍋,又抽了一口,然後道,“你隻注意到了舉族遷徙這樣的大事,卻沒有有注意你兄長些的別的內容。我年紀大了,上麵寫得火車是看不懂。姑且算是一種拉車的東西吧,既然這種東西拉車比牛馬快,那麽拉船是不是肯定比人還要快?漢國重器械,他們隻會變得更加強大。
之前那一戰,倭國已經徹底不是大漢的對手,等條約被執行之後,那就更加沒什麽希望了。良禽擇木而棲,既然現在有了現成的機會,為什麽不去爭取?”
新之助拜服,然後請長老出麵,召集各個分支宣布決定——在兄長不在的時候,唯有長老的決定才能壓得下眾人的聲音。
這樣的決定的確不是容易下的,畢竟是要將整個族群的武士送上戰場,就算帝國軍士的傷亡率出了名的低,但那並不代表著就沒有傷亡。而參軍的族人們需要積累多少的功勳才能獲得帝國的國籍,卻連現在身在帝國鴻臚寺的族長都還不知道。
這也是新之助有些猶豫的原因,但是在眾多分支到齊的時候,長老這麽把話一說,立刻就大聲道好的卻比新之助想像中的多好多,剩下的好些人也在考慮過後紛紛點了頭。
這是一場豪賭,但是眼前的這些人卻沒有多少退縮的。他們可不覺得需要多麽的謹慎,隻知道和倭國相比,自然是隔壁的大漢帝國更加值得追隨,風險是必要的,但是報酬也是豐厚的。
分功賞爵,這個最早出現在秦國的詞彙,在兩千多年後的現在,再一次體現出了他的強大威力,這還是這群倭人不知道分封製,否則恐怕整個倭國全部都要跟著瘋狂。德川幕府就要麵對著日漸稀少的人口徒呼奈何了!
等到數十年後,分封製正式再一次走上歷史的舞台,第一個封國出現之後,國內再一次出現了爭相進入軍隊的熱潮。而這時候已經正式成為了帝國中人,並改姓了伊的伊藤族人這才額手慶幸,大嘆管大人並不欺吾。
殊不知那時候的管雲飛還真是有些畫大餅的意思,就算拿到了國籍成為了一名光榮的帝國軍人,還能繼續在軍中服役,並在激烈的競爭中立下功勳,得以封爵,這樣的機率有多少?
當初管雲飛說得時候,是真心覺得可能性不高。就算真的有這樣的人物出現,他們為帝國廝殺、得到了帝國的爵位,難道還會念著舊國不成?若真是念著倭國,當初也就不會報名參加帝國的軍隊了。
當後來分封製登上舞台的時候,倭國保密參軍的人都多了一倍,管雲飛還問過林瑜這個問題:“如果倭國人中真的出現了那樣的人物,能夠一路過關斬將,王爵都不夠封,難道真的要封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