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頁
(紅樓同人)我要做首輔 作者:拍個西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正是如此。”那祖父嘆了一句道,“看來就算是沒有禁令,這錢莊早晚還是辦不下去的,或早或晚而已。”
這祖孫兩個正是國中一家有名的祖傳錢莊興泰閣的所有人,趙家祖孫。說祖傳不是很確切,他們並非祖輩做錢莊,幹起這一門的生意也不過是在那老人的上一輩而已,比起山西的那幾家票號來說,資歷還淺著。但是,山西的那幾家在偽朝倒塌的時候就糟了不少的罪,畢竟那時候借貸給靖朝幾百萬的銀子可都算是扔了,連個迴響都沒有不說,還要因此擔心會不會遭到新朝的報復。為此,他們還不得不購買了大量了國債。
這別人買了國債還能指望戰爭結束之後,國家還錢,他們卻連要都不敢要。債券一到手,就直接被燒成了灰燼,隻盼望著皇帝看在這些銀錢的份上吧!
事實證明,皇帝的確是沒有來找到他們的罪,但是那樣直接取締了錢莊的做法,卻是在他們的身上狠狠地又割了一刀。別的人不知道,他們這些做票號的人還不知道嗎,錢莊是何等的暴利!
他們這些人手裏拽著大量的現銀,哪個沒有涉及到放貸這一塊。叫他們來說,這個當皇帝的也太不要臉了一些,居然公然做起了放利這樣的事。
這是與民爭利!
不過這時候可不會再有人給他們出頭了,就算一開始銀行推出這一項業務的時候也不是沒有人抗議。但是,林瑜也將話說得明白,銀行放出去的利率都是很低的,不會出現利滾利這樣的情況,想必那些大戶人家放出去動不動就一兩分的利來說,實在是少得可憐。
對於需要救急的老百姓來說,他們選擇銀行總比去借高利貸要好。這時候的銀行審批手續並不繁雜,基本上能保障抵押之物,貸款就能下來。借來了錢,也隻要稍微辛苦個一段時間就能完全還清。
更何況,想要付出來存儲的百姓的利錢,放貸作為銀行的主營業務是不可能缺少的。
這一項的舉措和故宋之時王安石的青苗法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隻不過,青苗法將是由官府作為主體將種子還有農具低息借給農戶,因為作所周知的貪腐,這個本來很不錯的法子最後付之於東流。
在新朝,借貸的主體變臉,所有的借貸利率都有著嚴格的規定。而且,每一天的存儲利息以及借貸利率都會在大廳中的大黑板上寫上,所有人一眼就能看見,堪稱透明。因此,就算還是需要人去操作,藉此剝削民眾的成本卻提高了很多,有腦子的一般都不會在銀行這一方麵動腦筋。
在山西的那幾家的影響力萎頓下去的時候,興泰閣的趙家人一度以為他們的機會來臨了。畢竟作為一家年紀還不是很長的錢莊來說,興泰閣的影響力經過幾代兢兢業業的勤奮之下,迅速擴大到了大半個江南地區。
原本在戰火來臨的時候,他們還以為一家子的家業就此煙消雲散了。沒想到新朝皇帝很重視商貿往來,在攻陷一個地區的時候,他們這樣的錢莊都是受到了軍人的保護的,就為了防止出現搶劫的情況。畢竟一家錢莊裏頭會有著不少的金銀,並不是一件難以想像的事情。
當然,並不是隻有興泰閣收到保護,錢莊都是一樣的,他們也沒有什麽特殊的關係。但是,有些錢莊被查出有不法事的,那些主人家的下場可就不太好看了。不過就算是如此,新朝還是接管了那些錢莊,沒有將裏麵的銀錢據為己有。凡是能拿出票據來的,都能取回自己的銀錢。
趙家人在看見那些戰戰兢兢地去取錢,滿麵笑容回來的人時,就知道新朝重商並不隻是一句空話而已。至少,也可以肯定那時候還隻是自稱大將軍的林瑜是一個一諾千金之人。
因著錢莊收到了保護,於是趙家人靈機一動,躲進了錢莊裏頭,順帶著也收到了庇佑。也因此,一家子老小都得以安全活命。是以,這一家子對於新朝的忠誠度還是很高的,就像是眼前的這個鼻樑上架著一副眼鏡的年輕人,他就參加了新朝的科舉,並在數算一科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滿分。
這在舊時因為讀書天分不高而沒有收到所少重視的子孫,原本是隻當做家中產業的打理人來培養的。此事一出,立刻引起了數位長輩的重視。趙老爺子親自將這個孫子帶在身邊,發現這個一向沉默的孫子並非愚鈍,而是實在是有內秀,隻不大愛說罷了。或許是因為他庶出的身份,是以也養成了少說的習慣。
趙老爺子雖然將他帶在身邊,其實也為難。若是在舊朝,自然以這個考上了科舉的子孫為主,以後盡量扶持其當官,產業依舊是那幾個嫡出的。日後官商互相照顧,趙家也就穩了。
但是,當今尤其忌諱這樣的情況,一旦被發現,這個小孫子的官能不能做下去另說,小命都要不保!而且,現在還不一樣一些,最大頭的興泰閣是開不下去了,他們家就得想辦法去做別的生意。他是看好這個孫子的日後的,畢竟那幾個嫡出的他知道,心腸還是好的,但委實有幾分驕縱,本事也沒幾分。
“榮熙,你是個什麽樣的想法。”趙老爺子想聽聽這個小孫子是個什麽樣的打算,無論如何,他還是想從家族中捧起這個最有出息的。他年紀大了,但是還沒有老糊塗。祖上的銀錢都不過是錦上添花,要是想讓一個家族延續下去,還是要靠著下一代。而他們趙家的下一代,看的就是這個小孫子了。老實說,他一向知道這個孫子在數字一道有靈竅,否則當初也不會想著讓他打理家中的產業,隻是卻沒有想到會這般有天賦,“你是想著繼續考下去做官,還是專心打理生意。”
沉默了一下,趙榮熙推了推眼鏡,道:“祖父,不瞞您說,皇家科研院已經來找過孫子,還給了孫子一份難度更加高的考卷。”想起那捲子上的題目,他嘴角翹起了一個小小的弧度。他是真心喜歡這些,而且那一張卷子的分數可以看得出來人也很震驚與滿意,“官員和商人孫子哪一種都不想做,我想做一個研究員。”
如果不出意外的話,皇家科研院的邀請函很快就會發過來,趙榮熙愉快地想。他曾經也以為自己的未來也就是在那日復一日的帳本過下去,但是新朝的建立給了他一條完全不一樣的道路。
他在家族之中沉寂了那麽多年,突然一鳴驚人,也是為了科舉中那一行數算有天賦者可加入皇家科研院的字。他是真心喜歡數算,所以他明知道祖父對他的期待,但還是毅然決然的在那一張考卷上寫出了自己的最高水平。
平心而論,在家中的日子並不難過,甚至於比起他見到的其他庶子,他的日子已經是很好過的了。從來都沒有短過他吃穿,家下的僕役們雖然有些見風使舵,但是也從不怠慢與他。太太是正室,對他的態度隻是冷淡,卻從來沒有打壓。當然,這其中他的姨娘早就已經去了的原因。
但是不得不說,更大的原因在於太太是個正派人。是以,兄長們盡管有些驕縱,但是卻並沒有被慣壞,也不曾欺負過他,隻是客氣而已。
這樣的日子,在趙家那樣的一個大族已經很難得了,隻是他一向沉浸在自己的世界,就算心裏清楚也不大愛說,更不想說出來。
這祖孫兩個正是國中一家有名的祖傳錢莊興泰閣的所有人,趙家祖孫。說祖傳不是很確切,他們並非祖輩做錢莊,幹起這一門的生意也不過是在那老人的上一輩而已,比起山西的那幾家票號來說,資歷還淺著。但是,山西的那幾家在偽朝倒塌的時候就糟了不少的罪,畢竟那時候借貸給靖朝幾百萬的銀子可都算是扔了,連個迴響都沒有不說,還要因此擔心會不會遭到新朝的報復。為此,他們還不得不購買了大量了國債。
這別人買了國債還能指望戰爭結束之後,國家還錢,他們卻連要都不敢要。債券一到手,就直接被燒成了灰燼,隻盼望著皇帝看在這些銀錢的份上吧!
事實證明,皇帝的確是沒有來找到他們的罪,但是那樣直接取締了錢莊的做法,卻是在他們的身上狠狠地又割了一刀。別的人不知道,他們這些做票號的人還不知道嗎,錢莊是何等的暴利!
他們這些人手裏拽著大量的現銀,哪個沒有涉及到放貸這一塊。叫他們來說,這個當皇帝的也太不要臉了一些,居然公然做起了放利這樣的事。
這是與民爭利!
不過這時候可不會再有人給他們出頭了,就算一開始銀行推出這一項業務的時候也不是沒有人抗議。但是,林瑜也將話說得明白,銀行放出去的利率都是很低的,不會出現利滾利這樣的情況,想必那些大戶人家放出去動不動就一兩分的利來說,實在是少得可憐。
對於需要救急的老百姓來說,他們選擇銀行總比去借高利貸要好。這時候的銀行審批手續並不繁雜,基本上能保障抵押之物,貸款就能下來。借來了錢,也隻要稍微辛苦個一段時間就能完全還清。
更何況,想要付出來存儲的百姓的利錢,放貸作為銀行的主營業務是不可能缺少的。
這一項的舉措和故宋之時王安石的青苗法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隻不過,青苗法將是由官府作為主體將種子還有農具低息借給農戶,因為作所周知的貪腐,這個本來很不錯的法子最後付之於東流。
在新朝,借貸的主體變臉,所有的借貸利率都有著嚴格的規定。而且,每一天的存儲利息以及借貸利率都會在大廳中的大黑板上寫上,所有人一眼就能看見,堪稱透明。因此,就算還是需要人去操作,藉此剝削民眾的成本卻提高了很多,有腦子的一般都不會在銀行這一方麵動腦筋。
在山西的那幾家的影響力萎頓下去的時候,興泰閣的趙家人一度以為他們的機會來臨了。畢竟作為一家年紀還不是很長的錢莊來說,興泰閣的影響力經過幾代兢兢業業的勤奮之下,迅速擴大到了大半個江南地區。
原本在戰火來臨的時候,他們還以為一家子的家業就此煙消雲散了。沒想到新朝皇帝很重視商貿往來,在攻陷一個地區的時候,他們這樣的錢莊都是受到了軍人的保護的,就為了防止出現搶劫的情況。畢竟一家錢莊裏頭會有著不少的金銀,並不是一件難以想像的事情。
當然,並不是隻有興泰閣收到保護,錢莊都是一樣的,他們也沒有什麽特殊的關係。但是,有些錢莊被查出有不法事的,那些主人家的下場可就不太好看了。不過就算是如此,新朝還是接管了那些錢莊,沒有將裏麵的銀錢據為己有。凡是能拿出票據來的,都能取回自己的銀錢。
趙家人在看見那些戰戰兢兢地去取錢,滿麵笑容回來的人時,就知道新朝重商並不隻是一句空話而已。至少,也可以肯定那時候還隻是自稱大將軍的林瑜是一個一諾千金之人。
因著錢莊收到了保護,於是趙家人靈機一動,躲進了錢莊裏頭,順帶著也收到了庇佑。也因此,一家子老小都得以安全活命。是以,這一家子對於新朝的忠誠度還是很高的,就像是眼前的這個鼻樑上架著一副眼鏡的年輕人,他就參加了新朝的科舉,並在數算一科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滿分。
這在舊時因為讀書天分不高而沒有收到所少重視的子孫,原本是隻當做家中產業的打理人來培養的。此事一出,立刻引起了數位長輩的重視。趙老爺子親自將這個孫子帶在身邊,發現這個一向沉默的孫子並非愚鈍,而是實在是有內秀,隻不大愛說罷了。或許是因為他庶出的身份,是以也養成了少說的習慣。
趙老爺子雖然將他帶在身邊,其實也為難。若是在舊朝,自然以這個考上了科舉的子孫為主,以後盡量扶持其當官,產業依舊是那幾個嫡出的。日後官商互相照顧,趙家也就穩了。
但是,當今尤其忌諱這樣的情況,一旦被發現,這個小孫子的官能不能做下去另說,小命都要不保!而且,現在還不一樣一些,最大頭的興泰閣是開不下去了,他們家就得想辦法去做別的生意。他是看好這個孫子的日後的,畢竟那幾個嫡出的他知道,心腸還是好的,但委實有幾分驕縱,本事也沒幾分。
“榮熙,你是個什麽樣的想法。”趙老爺子想聽聽這個小孫子是個什麽樣的打算,無論如何,他還是想從家族中捧起這個最有出息的。他年紀大了,但是還沒有老糊塗。祖上的銀錢都不過是錦上添花,要是想讓一個家族延續下去,還是要靠著下一代。而他們趙家的下一代,看的就是這個小孫子了。老實說,他一向知道這個孫子在數字一道有靈竅,否則當初也不會想著讓他打理家中的產業,隻是卻沒有想到會這般有天賦,“你是想著繼續考下去做官,還是專心打理生意。”
沉默了一下,趙榮熙推了推眼鏡,道:“祖父,不瞞您說,皇家科研院已經來找過孫子,還給了孫子一份難度更加高的考卷。”想起那捲子上的題目,他嘴角翹起了一個小小的弧度。他是真心喜歡這些,而且那一張卷子的分數可以看得出來人也很震驚與滿意,“官員和商人孫子哪一種都不想做,我想做一個研究員。”
如果不出意外的話,皇家科研院的邀請函很快就會發過來,趙榮熙愉快地想。他曾經也以為自己的未來也就是在那日復一日的帳本過下去,但是新朝的建立給了他一條完全不一樣的道路。
他在家族之中沉寂了那麽多年,突然一鳴驚人,也是為了科舉中那一行數算有天賦者可加入皇家科研院的字。他是真心喜歡數算,所以他明知道祖父對他的期待,但還是毅然決然的在那一張考卷上寫出了自己的最高水平。
平心而論,在家中的日子並不難過,甚至於比起他見到的其他庶子,他的日子已經是很好過的了。從來都沒有短過他吃穿,家下的僕役們雖然有些見風使舵,但是也從不怠慢與他。太太是正室,對他的態度隻是冷淡,卻從來沒有打壓。當然,這其中他的姨娘早就已經去了的原因。
但是不得不說,更大的原因在於太太是個正派人。是以,兄長們盡管有些驕縱,但是卻並沒有被慣壞,也不曾欺負過他,隻是客氣而已。
這樣的日子,在趙家那樣的一個大族已經很難得了,隻是他一向沉浸在自己的世界,就算心裏清楚也不大愛說,更不想說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