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頁
(紅樓同人)我要做首輔 作者:拍個西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和林瑜這一片喜報連連相比,如今京城中的朝堂之上一片蕭瑟。漢臣基本上已經不在說話了,橫豎隆昌帝相比起他們的聲音,更願意聽信滿臣的話。
林瑜進攻安徽的行為表明了他們完全沒有將那一張聖旨刊載了眼裏,他們的胃口也遠遠不止如南宋故事一般,偏安江南一隅。
甚至,林瑜大軍過去,地方官員也和過去的官員不一樣。一開始,林瑜每攻克一個縣城,就有一個知縣自盡殉國,就連在他餘威猶在的興化府也是如此。後來,官員們也不自盡了,改為消失。朝廷對這樣的官員也沒有辦法,難道還能殺盡天下官員不成。
現在倒好,林瑜大軍一過,除了少少幾個忠肝義膽的願意振臂一呼組織團練,試圖博一個抗擊反賊的義名之外,更多的官員選擇聞風而降。
如今朝堂之上的明眼人心中無一不在嘆息,早說不能下那樣的聖旨,劃江而治!虧隆昌帝說得出來,這不就是割地麽。如今一被宣揚出去,全天下誰不知道朝廷慫了。對這樣的朝廷還能有什麽信心可言,可不就是投降麽?
現在知道急了,又有什麽用?
中極殿漢學士耷拉著眼皮抬也不抬,不願意看見隆昌帝那一副燒著了屁股的樣子,心裏暗自盤算著怎麽給家族安排一條退路。想到這裏,他就對著搶了底下人的活,親自跑去金陵宣旨的簡海鈞咬牙不已。這本是他安排給自家最出息的小孫子的活,沒想到被這個老不要臉的截胡了。
什麽上朝臉麵、□□威嚴,都是放屁!也就糊弄糊弄上麵的那個沒腦子的傻子,他心裏嘲諷著,看看,沒有了漢臣,誰還能提皇帝出謀劃策。瞧那些滿臣們出得都是什麽餿主意,嫌自己屁股底下的龍椅還沒來得及坐熱是吧?
對麵又不是傻子,這樣的聖旨都下來了,還能不乘勝追擊?更何況,他也聽說了,賊軍火炮幾倍利於朝廷,從東番那邊來的彈藥源源不斷,在這樣的情況下,就算賊軍占據的疆域還不是很大,他對這個朝廷也沒了信心。
如果,換了一個人做這個龍椅的話,說是重整河山他還相信幾分。想著被圈禁在王府中的四王爺,這個老臣心裏嘆了口氣。
天不佑靖朝啊!
隆昌帝本就不是什麽很有策略的一個人,換做太平年間,也算不上一個中庸之君,在這樣山河烽煙四起的情況下,他更是抓瞎了。
就在他艱難地想要將吞進口中的影子吐出來,交與將領們充作軍餉使費的時候,又一個壞消息被報到了朝堂之上。
川中一直不怎麽安穩的白蓮教反了。
朝堂上現在連譁然的力氣都沒有了,好些老臣連聞都沒有多問一句。山河不寧,各處起烽煙不是正常的情況麽?白蓮教一向暗蓄反誌,有這麽一天實在沒什麽好驚訝的。
這時候,隆昌帝做了一件叫人難以置信的事情,他將朝政扔給了重回朝堂,並升為太傅的烏拉建賢,自己躲進了深宮之中,一副不問世事的模樣。
建賢心中作何感想不好說,朝堂上的人也不知道,白蓮教就算早有反誌,但是經過前幾年興化府失敗的一場,他們對於對此有著脫不開關係的林瑜很有意見,也更加謹慎。
不過,在看到靖朝果然根基動搖之後,他們看在白花花的銀子的麵子上,果然也跟著動搖了。這樣才有了被後世稱為壓垮了靖朝這條大船最後一根稻草的川中白蓮之變。
關於這一點,也有學者有著不一樣的觀點,他們覺得在元正帝駕崩的那一場宮變才是真正讓靖朝無藥可救的關鍵因素,就算在隆昌帝退避宮中之後,滿臣中的‘有識之士’眼看著江山真的要被龍椅上的這個皇帝給作完了,聯合上下,又來了一場宮變。
然而,這一場宮變卻是失敗的。
隆昌帝本是暴虐之人,他怎麽可能真的將能夠威脅到自己、又在群臣中有著良好印象的四王爺給留下來呢?圈禁不過是一個假象,眾臣眼中、尤其在現在這個隆昌帝對比之下儼然有著明君之相的忠仁王爺早在之前的那一場宮變之中就沒了性命,連屍體也不知被丟往何處了。
經此一事,京城中又是幾日的流血之變。
在隆昌帝的心中,白蓮教也好,林瑜也罷,都遠在天邊。唯有近在眼前的威脅是絕對不能忍的,他就算要死,也要死在這個龍椅之上。
當然他還沒活夠呢,建了一小半的園子已經停了下來。剩下的金銀他要全部帶走,就算不在中原這個花花之地,有了那些他依舊能活得很好。
再說,等林瑜打到京城來,還有好幾年的功夫呢,他飲了一口下麵進貢上來的醉仙釀,迷濛著一雙醉眼這麽想到。
醉仙釀是好酒,還是卯兔親手交到那些來索要進貢之物的兵士手上的。毒?當然沒有毒。
卯兔看著心滿意足地離開的兵士笑眯眯的想到,這麽好的一個皇帝,他怎麽能捨得讓他死了呢?大將軍給得消息可是一鍋端,而不是讓這些人有了另一個主心骨之後卷包袱北逃。
所以,他不希望隆昌帝死,反而希望他能活得好好的,直到最後一刻。
當京城的又一次流血之變發生的時候,林瑜還在陝西,他即刻發出緊急軍令,命東番的補給船往鬆江府發去。而且,這一回不獨是補給船,還有高大的戰艦。
隆昌帝像是一個膽小鬼一樣,不願意再派出京旗,讓他的這些親信護衛著自己才能睡得著。這固然給林瑜打下其他的地方提供了方便,可以說各地無論綠營兵還是旗兵的抵抗精神脆弱的驚人。如果說,旗兵因為自己的身份還願意稍稍拿起武器來抵抗一下的話,綠營可以說是連武器都不願意拿了。這時候,可不會有人再去計較他們當逃兵。
同樣的,在另一個方麵來說,給林瑜攻打京城造成了不小的麻煩。
整整五萬的京旗全都囤在京師的周圍,整個京城就像是一個刺蝟一樣紮手。
不過,這時候林瑜還不知道有這樣的事,他坐在營帳之中,在見過蘇木之後,聽他講了跟著王子騰的一路見聞。
王子騰一開始的確是風光的,甚至太原府有著一家大名鼎鼎的晉商,他很是查抄了好些銀兩和糧草。維持他一萬人的消耗堪稱綽綽有餘。不過,就算他抓了再多的丁壯,在河南總督率領著數倍於他的兵士的壓力之下,他小勝幾場之後,就開始潰敗。
他老於城府,本就有了帶兵投靠林瑜之心,就留了一個心眼,一路上拋棄了那些不合格的丁壯,帶著原本手下的兵士向陝西逃去。
按照他的想法,從陝西一路南撤,憑藉手上蘇木這一張王牌,到了湖南也就安全了。到時候,看在他手上兵士不多的情況之下,他花一些腦筋,還能保全這些精兵。亂世之中,有兵即有權。
沒想到,林瑜會一路西進,直接將他堵住了。他也是個幹脆的,就算再忐忑與自己那一萬將士,暫時也要先過了眼前這一關。
直接扯旗造反,可不是當初林瑜提供給他的選擇。
第98章
當賈家的幾個小的來到興化府的時候,正巧趕上賈璉一家去了北州, 柳秋池遣了人幫著這些少爺姑娘們安頓去。前一段時間興化府被圍了這麽久, 幸好正趕在秋收之後,沒有耽擱了春耕。不過, 興化府已經在老農的指點之下漸漸地能做到一年三熟, 今年打了這麽一仗, 城外的土地被糟蹋地厲害, 三熟是不敢說了, 但是原本的兩熟卻是需要保證的。
林瑜進攻安徽的行為表明了他們完全沒有將那一張聖旨刊載了眼裏,他們的胃口也遠遠不止如南宋故事一般,偏安江南一隅。
甚至,林瑜大軍過去,地方官員也和過去的官員不一樣。一開始,林瑜每攻克一個縣城,就有一個知縣自盡殉國,就連在他餘威猶在的興化府也是如此。後來,官員們也不自盡了,改為消失。朝廷對這樣的官員也沒有辦法,難道還能殺盡天下官員不成。
現在倒好,林瑜大軍一過,除了少少幾個忠肝義膽的願意振臂一呼組織團練,試圖博一個抗擊反賊的義名之外,更多的官員選擇聞風而降。
如今朝堂之上的明眼人心中無一不在嘆息,早說不能下那樣的聖旨,劃江而治!虧隆昌帝說得出來,這不就是割地麽。如今一被宣揚出去,全天下誰不知道朝廷慫了。對這樣的朝廷還能有什麽信心可言,可不就是投降麽?
現在知道急了,又有什麽用?
中極殿漢學士耷拉著眼皮抬也不抬,不願意看見隆昌帝那一副燒著了屁股的樣子,心裏暗自盤算著怎麽給家族安排一條退路。想到這裏,他就對著搶了底下人的活,親自跑去金陵宣旨的簡海鈞咬牙不已。這本是他安排給自家最出息的小孫子的活,沒想到被這個老不要臉的截胡了。
什麽上朝臉麵、□□威嚴,都是放屁!也就糊弄糊弄上麵的那個沒腦子的傻子,他心裏嘲諷著,看看,沒有了漢臣,誰還能提皇帝出謀劃策。瞧那些滿臣們出得都是什麽餿主意,嫌自己屁股底下的龍椅還沒來得及坐熱是吧?
對麵又不是傻子,這樣的聖旨都下來了,還能不乘勝追擊?更何況,他也聽說了,賊軍火炮幾倍利於朝廷,從東番那邊來的彈藥源源不斷,在這樣的情況下,就算賊軍占據的疆域還不是很大,他對這個朝廷也沒了信心。
如果,換了一個人做這個龍椅的話,說是重整河山他還相信幾分。想著被圈禁在王府中的四王爺,這個老臣心裏嘆了口氣。
天不佑靖朝啊!
隆昌帝本就不是什麽很有策略的一個人,換做太平年間,也算不上一個中庸之君,在這樣山河烽煙四起的情況下,他更是抓瞎了。
就在他艱難地想要將吞進口中的影子吐出來,交與將領們充作軍餉使費的時候,又一個壞消息被報到了朝堂之上。
川中一直不怎麽安穩的白蓮教反了。
朝堂上現在連譁然的力氣都沒有了,好些老臣連聞都沒有多問一句。山河不寧,各處起烽煙不是正常的情況麽?白蓮教一向暗蓄反誌,有這麽一天實在沒什麽好驚訝的。
這時候,隆昌帝做了一件叫人難以置信的事情,他將朝政扔給了重回朝堂,並升為太傅的烏拉建賢,自己躲進了深宮之中,一副不問世事的模樣。
建賢心中作何感想不好說,朝堂上的人也不知道,白蓮教就算早有反誌,但是經過前幾年興化府失敗的一場,他們對於對此有著脫不開關係的林瑜很有意見,也更加謹慎。
不過,在看到靖朝果然根基動搖之後,他們看在白花花的銀子的麵子上,果然也跟著動搖了。這樣才有了被後世稱為壓垮了靖朝這條大船最後一根稻草的川中白蓮之變。
關於這一點,也有學者有著不一樣的觀點,他們覺得在元正帝駕崩的那一場宮變才是真正讓靖朝無藥可救的關鍵因素,就算在隆昌帝退避宮中之後,滿臣中的‘有識之士’眼看著江山真的要被龍椅上的這個皇帝給作完了,聯合上下,又來了一場宮變。
然而,這一場宮變卻是失敗的。
隆昌帝本是暴虐之人,他怎麽可能真的將能夠威脅到自己、又在群臣中有著良好印象的四王爺給留下來呢?圈禁不過是一個假象,眾臣眼中、尤其在現在這個隆昌帝對比之下儼然有著明君之相的忠仁王爺早在之前的那一場宮變之中就沒了性命,連屍體也不知被丟往何處了。
經此一事,京城中又是幾日的流血之變。
在隆昌帝的心中,白蓮教也好,林瑜也罷,都遠在天邊。唯有近在眼前的威脅是絕對不能忍的,他就算要死,也要死在這個龍椅之上。
當然他還沒活夠呢,建了一小半的園子已經停了下來。剩下的金銀他要全部帶走,就算不在中原這個花花之地,有了那些他依舊能活得很好。
再說,等林瑜打到京城來,還有好幾年的功夫呢,他飲了一口下麵進貢上來的醉仙釀,迷濛著一雙醉眼這麽想到。
醉仙釀是好酒,還是卯兔親手交到那些來索要進貢之物的兵士手上的。毒?當然沒有毒。
卯兔看著心滿意足地離開的兵士笑眯眯的想到,這麽好的一個皇帝,他怎麽能捨得讓他死了呢?大將軍給得消息可是一鍋端,而不是讓這些人有了另一個主心骨之後卷包袱北逃。
所以,他不希望隆昌帝死,反而希望他能活得好好的,直到最後一刻。
當京城的又一次流血之變發生的時候,林瑜還在陝西,他即刻發出緊急軍令,命東番的補給船往鬆江府發去。而且,這一回不獨是補給船,還有高大的戰艦。
隆昌帝像是一個膽小鬼一樣,不願意再派出京旗,讓他的這些親信護衛著自己才能睡得著。這固然給林瑜打下其他的地方提供了方便,可以說各地無論綠營兵還是旗兵的抵抗精神脆弱的驚人。如果說,旗兵因為自己的身份還願意稍稍拿起武器來抵抗一下的話,綠營可以說是連武器都不願意拿了。這時候,可不會有人再去計較他們當逃兵。
同樣的,在另一個方麵來說,給林瑜攻打京城造成了不小的麻煩。
整整五萬的京旗全都囤在京師的周圍,整個京城就像是一個刺蝟一樣紮手。
不過,這時候林瑜還不知道有這樣的事,他坐在營帳之中,在見過蘇木之後,聽他講了跟著王子騰的一路見聞。
王子騰一開始的確是風光的,甚至太原府有著一家大名鼎鼎的晉商,他很是查抄了好些銀兩和糧草。維持他一萬人的消耗堪稱綽綽有餘。不過,就算他抓了再多的丁壯,在河南總督率領著數倍於他的兵士的壓力之下,他小勝幾場之後,就開始潰敗。
他老於城府,本就有了帶兵投靠林瑜之心,就留了一個心眼,一路上拋棄了那些不合格的丁壯,帶著原本手下的兵士向陝西逃去。
按照他的想法,從陝西一路南撤,憑藉手上蘇木這一張王牌,到了湖南也就安全了。到時候,看在他手上兵士不多的情況之下,他花一些腦筋,還能保全這些精兵。亂世之中,有兵即有權。
沒想到,林瑜會一路西進,直接將他堵住了。他也是個幹脆的,就算再忐忑與自己那一萬將士,暫時也要先過了眼前這一關。
直接扯旗造反,可不是當初林瑜提供給他的選擇。
第98章
當賈家的幾個小的來到興化府的時候,正巧趕上賈璉一家去了北州, 柳秋池遣了人幫著這些少爺姑娘們安頓去。前一段時間興化府被圍了這麽久, 幸好正趕在秋收之後,沒有耽擱了春耕。不過, 興化府已經在老農的指點之下漸漸地能做到一年三熟, 今年打了這麽一仗, 城外的土地被糟蹋地厲害, 三熟是不敢說了, 但是原本的兩熟卻是需要保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