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頁
(紅樓同人)我要做首輔 作者:拍個西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賈敏點點頭,道:“是這樣,掛了個同知的名,也是為了當初娶親麵上好看一些。”這在大戶人家是常有的事,如今賣官鬻爵盛行,官身比起前朝來要不值錢許多。
“他這是掛名的五品同知,要想直接進一步不大可能,但是將這五品同知變成實職卻容易。”林如海對賣官鬻爵深惡痛絕,自己也從來不沾這一塊的。不過,他不沾,有的是人從這裏麵撈錢。具體怎麽操作他還是知道的,畢竟他是戶部左侍郎,而右侍郎就管著將這一部分的錢財歸入國庫還有皇帝內庫。
“老爺不必沾這個,橫豎王家那邊會想辦法。”賈敏既然知道了,就不再多關心,問道,“不過,瑜哥兒這一任就要結束了,還放不下興化不成?”
“放不下是常事,畢竟好不容易打理得這麽好了,要是呼拉巴拉去了個不幹人事的,能把他給氣死。”林如海也沒多說,隻道,“說來,有一件好事。上頭已經定下了,任瑜哥兒為廣州府知府,加封正四品中順大夫。聖旨已經擬下,就要送去興化。”
也不知這時候瑜哥兒是不是還在興化,知道他和東番給攪和在了一起的林如海心中擔憂,想法子給醉仙樓送了消息。
“這也就罷了。”賈敏心裏替林瑜不平,那麽大的事也就換了一個有名無實的中順大夫,糊弄誰呢?倒是有件事她得關心,“翻了年,瑜哥兒就十七了,一任又是三年,六禮剩下的也該走走了罷?沒得把人家姑娘給拖大了,常家麵子上須不好看。”
“這話很是。”這一段時間一直被興化那邊的消息嚇得沒消停過幾天,他都忘了還有這一會事了。他看向自己的夫人,道,“我這就去信問一問瑜哥兒。”
“問什麽。”賈敏快言快語地道,“他臨行之前把那些事情都交託給我了,我先請人開始走禮,瑜哥兒那邊你說一聲他就知道了。”
在這些事情上插不上什麽話的林如海隻有默默點頭的份。
這種事情還真沒他們男人什麽事,賈敏早先和常家女眷已經通過氣,正式納吉的那一天林如海和常柯敏默默的喝茶,兩人為了一個廣州府知府的位置沒少花費心力,這時候趁著這個能光明正大坐在一起的機會好好聊一聊。
“那邊總算安靜了一些。”常柯敏感嘆道,習慣了興化府那邊一下子這個消息、一會子又是那件事的他往往總是不得不在深更半夜和林如海見麵商議。哪裏像現在這般,不用操心林懷瑾時不時整出來的麽蛾子,清清靜靜地喝一盞茶,聊些輕鬆一點的內容。
林如海贊同地點了點頭,道:“正是這話了。”他低頭,看著清澈的茶水,猶豫了一下,道,“不過,太安分了,我心裏總覺得不大放心。”
常柯敏一聽,深有同感:“可不是,這安安靜靜的,我反倒覺著哪裏不得勁。”搖了搖頭放過了這個話題,他笑道,“想他做什麽,哪裏就有那麽巧什麽都叫他攤上了。喝茶、喝茶。”
不過,納吉完事之後,兩人還是不約而同地去了一封信,得到回信說一切無恙,這才徹底放下心來。
一切無恙?這的確是真真的,隻不過這隻是因為林瑜已經搞完了一把大的,現在正處在醞釀下一把之前的平靜之中而已。
就像是白師父提醒的那樣,東番的變化不可能隱瞞得了多長時間,除非他將東番封閉起來。但是,這樣的話就違背了他想要發展的初衷了,也是極其不現實的。
換了一個人,在這個官員皆腐敗,整個社會環境幾位糟糕的情況之下,上頭的人尚且無所謂連年發生的災荒,哪裏有心思關心別的事情。
可是林瑜從來都不敢小看一個統治階級為了自己地位能做出來的事情,他們是和蠢又狠不錯。可是。正所謂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這些人本就視東番為眼中釘,瞞也隻能瞞得住一時而已。
在主觀上,林瑜希望能爭取來在廣州府的三年時間,能讓他做更充足的準備。但是,在客觀上,他不能不考慮提前被發覺的可能性。
所以,在拿到隨著聖旨一道來的吏部公文的時候,林瑜考慮了一下,還是派了一個地支回姑蘇駐紮。計劃趕不上變化,原本黃石的安排足夠了,但是隨著他的目的改變,這樣的安排顯然不太夠。
如果可以的話,他還準備派上幾隊的人悄悄地鎮守姑蘇。一是為了還留在莊子上的人,他們都是如今身在釣魚台或北州的人的親人,有好些更是林瑜軍隊中的直係親屬,隻因為年紀大了又在莊子上過了大半輩子,一下子消失容易引人懷疑,就留了下來,他不能叫將士們寒心。
二來,則是如果有足夠的人手,他一旦在東番舉事,首先就能下興化,整個福建行省是囊中之物,姑蘇那邊也能與他相呼應,沿海的廣東、福建、浙江就能連成一片。速度快一點的話,以姑蘇和金陵之間的距離,直取應天府也不是難事。
這還隻是一個初步的規劃,但是他和白師父以及鄭紹聊過之後,都覺得有著較高的可行性。
鄭紹摸著輿圖,低低地嘆道:“當年父親北伐就是這樣的一個路線,除了廣東。”他滿目地懷念,道,“我這就準備好祭表,在我有生之年,讓我親手燒給他。”
林瑜點點頭,道:“不會太久的。”
他這是做出了承諾,東寧府這邊現在又有白大儒坐鎮,北州有著黃石看著,他幹脆將武器製造搬了過去。釣魚台隻管研發,那裏適合隱藏,不必大張旗鼓地派水師守衛。隻要黃仲領上幾隊的人,就足以護衛了。
武器的生產已經上了正軌,就像是林瑜之前說的,並不隻是開玩笑。白大儒幫著戴老先生一起數算,的確加快了武器的研發速度。更何況,最關鍵的靈感已經由林瑜提供了。
“在一年之內,至少中軍必須全都換上最新式的步槍,並熟練使用。”林瑜走在府衙裏頭,和張忠交代著武備方麵的問題,“水師和陸軍不一樣,你覺得適應的如何?”
“暫時還隻是普通一等的訓練著,想要練出精兵來,得花點時間。”張忠大約在練兵之上真的有些天賦,沒有多花多少時間,就適應了水師的節奏,找到了適宜於那些鄭氏兵士出身的訓練方式。而林瑜莊子上出身的兵士們雖然在武勇之上更勝一籌,但是比滑頭可比不過人家,水師方麵還需要學。
張忠心裏也有一本帳,不能讓自己的手下完全不懂水師,畢竟之後大爺的計劃中,水師要發揮相當一部分的力量,輔佐陸軍的行進。
不能叫一整個兵種都被原鄭氏的兵士給把持了。
“那就行了。”林瑜見外頭馬車上的所有東西已經準備好,就拍了拍這個打小就護衛著自己的大漢,道,“以後就看你的了。”
張忠鄭重地行了一個軍禮,道:“屬下必不辱命。”
按照常理來說,在一任官結束的時候,朝廷會給官員一定的時間,讓他們回家參加一下祭祖之類的重要活動。不過,林瑜沒有什麽鄉土之念。或者說,他所承認的鄉土還需要他親自去創造。
“他這是掛名的五品同知,要想直接進一步不大可能,但是將這五品同知變成實職卻容易。”林如海對賣官鬻爵深惡痛絕,自己也從來不沾這一塊的。不過,他不沾,有的是人從這裏麵撈錢。具體怎麽操作他還是知道的,畢竟他是戶部左侍郎,而右侍郎就管著將這一部分的錢財歸入國庫還有皇帝內庫。
“老爺不必沾這個,橫豎王家那邊會想辦法。”賈敏既然知道了,就不再多關心,問道,“不過,瑜哥兒這一任就要結束了,還放不下興化不成?”
“放不下是常事,畢竟好不容易打理得這麽好了,要是呼拉巴拉去了個不幹人事的,能把他給氣死。”林如海也沒多說,隻道,“說來,有一件好事。上頭已經定下了,任瑜哥兒為廣州府知府,加封正四品中順大夫。聖旨已經擬下,就要送去興化。”
也不知這時候瑜哥兒是不是還在興化,知道他和東番給攪和在了一起的林如海心中擔憂,想法子給醉仙樓送了消息。
“這也就罷了。”賈敏心裏替林瑜不平,那麽大的事也就換了一個有名無實的中順大夫,糊弄誰呢?倒是有件事她得關心,“翻了年,瑜哥兒就十七了,一任又是三年,六禮剩下的也該走走了罷?沒得把人家姑娘給拖大了,常家麵子上須不好看。”
“這話很是。”這一段時間一直被興化那邊的消息嚇得沒消停過幾天,他都忘了還有這一會事了。他看向自己的夫人,道,“我這就去信問一問瑜哥兒。”
“問什麽。”賈敏快言快語地道,“他臨行之前把那些事情都交託給我了,我先請人開始走禮,瑜哥兒那邊你說一聲他就知道了。”
在這些事情上插不上什麽話的林如海隻有默默點頭的份。
這種事情還真沒他們男人什麽事,賈敏早先和常家女眷已經通過氣,正式納吉的那一天林如海和常柯敏默默的喝茶,兩人為了一個廣州府知府的位置沒少花費心力,這時候趁著這個能光明正大坐在一起的機會好好聊一聊。
“那邊總算安靜了一些。”常柯敏感嘆道,習慣了興化府那邊一下子這個消息、一會子又是那件事的他往往總是不得不在深更半夜和林如海見麵商議。哪裏像現在這般,不用操心林懷瑾時不時整出來的麽蛾子,清清靜靜地喝一盞茶,聊些輕鬆一點的內容。
林如海贊同地點了點頭,道:“正是這話了。”他低頭,看著清澈的茶水,猶豫了一下,道,“不過,太安分了,我心裏總覺得不大放心。”
常柯敏一聽,深有同感:“可不是,這安安靜靜的,我反倒覺著哪裏不得勁。”搖了搖頭放過了這個話題,他笑道,“想他做什麽,哪裏就有那麽巧什麽都叫他攤上了。喝茶、喝茶。”
不過,納吉完事之後,兩人還是不約而同地去了一封信,得到回信說一切無恙,這才徹底放下心來。
一切無恙?這的確是真真的,隻不過這隻是因為林瑜已經搞完了一把大的,現在正處在醞釀下一把之前的平靜之中而已。
就像是白師父提醒的那樣,東番的變化不可能隱瞞得了多長時間,除非他將東番封閉起來。但是,這樣的話就違背了他想要發展的初衷了,也是極其不現實的。
換了一個人,在這個官員皆腐敗,整個社會環境幾位糟糕的情況之下,上頭的人尚且無所謂連年發生的災荒,哪裏有心思關心別的事情。
可是林瑜從來都不敢小看一個統治階級為了自己地位能做出來的事情,他們是和蠢又狠不錯。可是。正所謂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這些人本就視東番為眼中釘,瞞也隻能瞞得住一時而已。
在主觀上,林瑜希望能爭取來在廣州府的三年時間,能讓他做更充足的準備。但是,在客觀上,他不能不考慮提前被發覺的可能性。
所以,在拿到隨著聖旨一道來的吏部公文的時候,林瑜考慮了一下,還是派了一個地支回姑蘇駐紮。計劃趕不上變化,原本黃石的安排足夠了,但是隨著他的目的改變,這樣的安排顯然不太夠。
如果可以的話,他還準備派上幾隊的人悄悄地鎮守姑蘇。一是為了還留在莊子上的人,他們都是如今身在釣魚台或北州的人的親人,有好些更是林瑜軍隊中的直係親屬,隻因為年紀大了又在莊子上過了大半輩子,一下子消失容易引人懷疑,就留了下來,他不能叫將士們寒心。
二來,則是如果有足夠的人手,他一旦在東番舉事,首先就能下興化,整個福建行省是囊中之物,姑蘇那邊也能與他相呼應,沿海的廣東、福建、浙江就能連成一片。速度快一點的話,以姑蘇和金陵之間的距離,直取應天府也不是難事。
這還隻是一個初步的規劃,但是他和白師父以及鄭紹聊過之後,都覺得有著較高的可行性。
鄭紹摸著輿圖,低低地嘆道:“當年父親北伐就是這樣的一個路線,除了廣東。”他滿目地懷念,道,“我這就準備好祭表,在我有生之年,讓我親手燒給他。”
林瑜點點頭,道:“不會太久的。”
他這是做出了承諾,東寧府這邊現在又有白大儒坐鎮,北州有著黃石看著,他幹脆將武器製造搬了過去。釣魚台隻管研發,那裏適合隱藏,不必大張旗鼓地派水師守衛。隻要黃仲領上幾隊的人,就足以護衛了。
武器的生產已經上了正軌,就像是林瑜之前說的,並不隻是開玩笑。白大儒幫著戴老先生一起數算,的確加快了武器的研發速度。更何況,最關鍵的靈感已經由林瑜提供了。
“在一年之內,至少中軍必須全都換上最新式的步槍,並熟練使用。”林瑜走在府衙裏頭,和張忠交代著武備方麵的問題,“水師和陸軍不一樣,你覺得適應的如何?”
“暫時還隻是普通一等的訓練著,想要練出精兵來,得花點時間。”張忠大約在練兵之上真的有些天賦,沒有多花多少時間,就適應了水師的節奏,找到了適宜於那些鄭氏兵士出身的訓練方式。而林瑜莊子上出身的兵士們雖然在武勇之上更勝一籌,但是比滑頭可比不過人家,水師方麵還需要學。
張忠心裏也有一本帳,不能讓自己的手下完全不懂水師,畢竟之後大爺的計劃中,水師要發揮相當一部分的力量,輔佐陸軍的行進。
不能叫一整個兵種都被原鄭氏的兵士給把持了。
“那就行了。”林瑜見外頭馬車上的所有東西已經準備好,就拍了拍這個打小就護衛著自己的大漢,道,“以後就看你的了。”
張忠鄭重地行了一個軍禮,道:“屬下必不辱命。”
按照常理來說,在一任官結束的時候,朝廷會給官員一定的時間,讓他們回家參加一下祭祖之類的重要活動。不過,林瑜沒有什麽鄉土之念。或者說,他所承認的鄉土還需要他親自去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