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頁
(紅樓同人)我要做首輔 作者:拍個西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就比如現在已經升任東閣大學士的馬佳鈺榮,去年他加封的旨意也是差不多這個時候定下的。常柯敏在那一段時間可是好好的瞧了一場熱鬧,畢竟事不關己。更何況,馬佳鈺榮的任命他們也是到差不多最後關頭決定下來的。就算他們身為大學士,知道的也不是很多,最多就知道當今沒興趣叫烏拉一族繼續他們的權勢。
這對烏拉一族來說無疑是晴天霹靂,但是對他們這些做大學士的人來說,也不是什麽好事。
這做皇帝的越發幹綱獨斷,還要他們這些做人臣的做什麽,唯唯諾諾嗎?到時候不僅僅是權柄失落的問題,君與士大夫共治天下成為了一句真正的笑言。更可怕的是,他們這些做臣子一身性命就真的全都係在了君上一念之中。
若說現在還有一些顧忌的話,到時候君上成為獨夫,大權盡握,可就是一點顧忌都沒有了。
就像是懷瑾那個臭小子預料的那一樣,如果君上要臉一點,做臣子的就安全一點。可是,若不那麽要臉呢?
一身安危皆繫於他人一念之間,但是常柯敏從沒像那時候深刻的切身體會到這一份急迫感。
“老夫總算有些明白那小子為何這般急切了。”常柯敏感嘆了一句,頗有點秋風蕭瑟的味道,盡管這時候艷陽高照,夏日正赤。
林如海肚子裏過了一遍,結果多少話說不出口,隻能化作一聲嘆息。他何嚐不知道常柯敏未盡之意,做官做到他們這個地步,對上層特別是紫禁城裏的那個皇帝已經沒有多少崇敬之意了。
林瑜有句話說得對,自古以來,對皇帝的敬畏來自於其代表的生殺大權,而非其本身。穿著龍袍端坐在雲端上的那個也不過是個人罷了,難道還真是天子了不成?
“不說這個了。”林如海搖了搖頭,將自己聽到的消息說出來,然後問道,“這麽說,廣州那邊開埠已經成了定局了?”他是戶部左侍郎,這樣的消息就算從不在明麵上說起,內部早就已經傳的沸沸揚揚了。畢竟這是涉及到他們的考績的重要決定,這段時間吏部的人家裏想必都非常的熱鬧。
“正是如此。”常柯敏說道這裏,臉色變得嚴肅起來,他端正的做起了身子,道,“沿海之地私下貿易泛濫成災、官商勾結,多少好處叫東番吃了去,當今看不順眼也是正常。”
比起閉關鎖國的本朝,相對自由的東番就成了走私商人的天堂,多少的商稅全都進了鄭氏的口袋,這樣子下去,這邊的朝廷不眼熱才出鬼了。
既然完全禁絕是不可能了,那就幹脆撕開一個口子,也好有一個內外溝通的渠道,順便,也打擊了鄭氏。
“這麽說,朝廷這是想要對鄭氏下手了?”林如海的眉毛擰了起來,就在林瑜剛和東番攪和在了一起的關頭,就出了這樣的事情,實在叫人憂心。
“沒有這麽快。”常柯敏押了一口茶,雖然是安慰,但是他嚴肅地臉色卻表明他心中並不輕鬆,“隻要那邊的那個延平郡王在一日,朝廷就不會動東番。”
但是,這隻是暫時的,隻要鄭氏的力量被削弱到了一定地步,朝廷就對會逮著機會上去咬一口,這幾乎是毋庸置疑的。
到時候,同樣在東番根植下勢力的林瑜怎麽說?
林如海沉默了一會兒,然後道:“他應該考慮過那樣的可能。”他對自己的這個堂侄還是有些了解的,“我從未見過他沒有任何準備的就去做一件事,但凡有一時半點的可能,他總會有後備計劃。”
“希望是這樣吧。”常柯敏看著南方,憂心忡忡道,“他這是在火中取栗。”栗子雖好,卻也有燙了自己的手的危險。
“也非全都是壞事。”林如海換了個角度,道,“隻不知是怎樣的開埠之法,先將這消息傳遞與那個小子才是,他必會有對策。”
“我聽到的消息,開埠隻與商人相關。”常柯敏一個內閣大學士,消息應該是最靈敏的,但是這一回就算是他也有些抓瞎,“倒是說過,要在廣州府建一個粵海關監管,立監督,專管商埠之事。”
這樣就是這些年來內閣的權柄逐漸降低的影響顯現出來的,就在他剛當上大學的那時候,都沒有這樣被動過。
“至於商人的相關的話,應該是從皇商那邊挑選了。”兩人對視一眼,不約而同的遣人打聽消息去。
而林如海還多做了一步,遣人悄悄的去了一趟醉仙樓,在林瑜離開之前,曾經和他交代過,若是有什麽要緊事,隻管和醉仙樓的掌櫃說一聲就行了。
林如海從來都沒有動過這一條線,但是今日,他不得不用上了這個。並不單單是廣州府開埠的事,更是這件事背後朝廷對著東番毫不掩飾的蠢蠢欲動之意。
事實上,卯兔要比林如海他們更早知道了關於廣州開埠的事情。
除了地支這樣專門訓練出來的探子,還有什麽人的嗅覺要比行商的人更靈敏呢。卯兔掌管著一整座的酒樓,對著這些天莫名開始增加的行商的數量早就開始了調查。
他手邊有著醉金剛倪二這樣常年混在市井之中的人,也有賈芸這樣在中層圈子裏打轉的世家旁支子弟,更有柳湘蓮。他回京後經常來吃酒,又常年混跡馮紫英的馬場那一邊。
要說京城現在什麽最吃香,就算是醉仙樓的醉仙釀也要遜馮紫英的馬場一籌。那裏上至王爺、下至有些閑錢的紈絝子弟,人物雲集,要說卯兔是在中下層打轉。柳湘蓮聽到的,可都是馮紫英告訴他的紫禁城裏頭最新的動向。
馮紫英是知道柳湘蓮和林瑜好的,心裏也有數,有些什麽消息也不會瞞著他。更何況,他也不覺得將這些消息告訴林瑜有什麽不好,不是他不懂保密的重要性。但是基本上能在他那邊說出口的,基本上都是紫禁城裏頭有了定計的,說說也沒什麽。
橫豎,軍國大事是不會出現在這樣的娛樂場所的。
就像這一回,烏拉家又開始蹦躂,盯著林瑜的事情,就從三王爺的嘴裏露給了馮紫英。在座的還有一項正經的四王爺,但是就算是他也沒有阻止自己兄長將這消息說出去。
說起來,烏拉一族和大皇子攪和在一起,皇族宗室內部都有些數。即使四王爺並不覺得遠在地方上的林瑜有什麽辦法,卻也不至於對這件事保密。
馮紫英笑了一聲,道:“我聽湘蓮說過,懷瑾在地方上待得很挺開心的,大約也不會很在乎能不能回京城。”不過,這不是那一族故意使絆子噁心人的理由。
“林知府是個實幹之才。”四王爺破天荒地點了點頭,一轉口,又道,“橫豎他年紀小,在地方上多磨練幾年也不是什麽壞事。”總比在京城裏頭做一個看似清閑清貴的翰林官,硬生生磋磨上好幾年的要好。
“這倒也是,他已經是正四品的知府了,再往上升也太快了一些,就算是父皇也要磨一磨他才好重用的。”三王爺懶洋洋地靠在榻上,張著嘴等姑娘把葡萄餵進來。
“那倒是,還不如在外多待幾年,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裏路嘛!”馮紫英點點頭,繼而愁眉,心道,若隻是這般倒好了。隻要有林如海和常大學士撐著,怎麽也不能叫他被扔去那些荒野邊境。可是據說烏拉一族正攛掇著參吏部侍郎一本,好直接把懷瑾的上上考績給去了。
這對烏拉一族來說無疑是晴天霹靂,但是對他們這些做大學士的人來說,也不是什麽好事。
這做皇帝的越發幹綱獨斷,還要他們這些做人臣的做什麽,唯唯諾諾嗎?到時候不僅僅是權柄失落的問題,君與士大夫共治天下成為了一句真正的笑言。更可怕的是,他們這些做臣子一身性命就真的全都係在了君上一念之中。
若說現在還有一些顧忌的話,到時候君上成為獨夫,大權盡握,可就是一點顧忌都沒有了。
就像是懷瑾那個臭小子預料的那一樣,如果君上要臉一點,做臣子的就安全一點。可是,若不那麽要臉呢?
一身安危皆繫於他人一念之間,但是常柯敏從沒像那時候深刻的切身體會到這一份急迫感。
“老夫總算有些明白那小子為何這般急切了。”常柯敏感嘆了一句,頗有點秋風蕭瑟的味道,盡管這時候艷陽高照,夏日正赤。
林如海肚子裏過了一遍,結果多少話說不出口,隻能化作一聲嘆息。他何嚐不知道常柯敏未盡之意,做官做到他們這個地步,對上層特別是紫禁城裏的那個皇帝已經沒有多少崇敬之意了。
林瑜有句話說得對,自古以來,對皇帝的敬畏來自於其代表的生殺大權,而非其本身。穿著龍袍端坐在雲端上的那個也不過是個人罷了,難道還真是天子了不成?
“不說這個了。”林如海搖了搖頭,將自己聽到的消息說出來,然後問道,“這麽說,廣州那邊開埠已經成了定局了?”他是戶部左侍郎,這樣的消息就算從不在明麵上說起,內部早就已經傳的沸沸揚揚了。畢竟這是涉及到他們的考績的重要決定,這段時間吏部的人家裏想必都非常的熱鬧。
“正是如此。”常柯敏說道這裏,臉色變得嚴肅起來,他端正的做起了身子,道,“沿海之地私下貿易泛濫成災、官商勾結,多少好處叫東番吃了去,當今看不順眼也是正常。”
比起閉關鎖國的本朝,相對自由的東番就成了走私商人的天堂,多少的商稅全都進了鄭氏的口袋,這樣子下去,這邊的朝廷不眼熱才出鬼了。
既然完全禁絕是不可能了,那就幹脆撕開一個口子,也好有一個內外溝通的渠道,順便,也打擊了鄭氏。
“這麽說,朝廷這是想要對鄭氏下手了?”林如海的眉毛擰了起來,就在林瑜剛和東番攪和在了一起的關頭,就出了這樣的事情,實在叫人憂心。
“沒有這麽快。”常柯敏押了一口茶,雖然是安慰,但是他嚴肅地臉色卻表明他心中並不輕鬆,“隻要那邊的那個延平郡王在一日,朝廷就不會動東番。”
但是,這隻是暫時的,隻要鄭氏的力量被削弱到了一定地步,朝廷就對會逮著機會上去咬一口,這幾乎是毋庸置疑的。
到時候,同樣在東番根植下勢力的林瑜怎麽說?
林如海沉默了一會兒,然後道:“他應該考慮過那樣的可能。”他對自己的這個堂侄還是有些了解的,“我從未見過他沒有任何準備的就去做一件事,但凡有一時半點的可能,他總會有後備計劃。”
“希望是這樣吧。”常柯敏看著南方,憂心忡忡道,“他這是在火中取栗。”栗子雖好,卻也有燙了自己的手的危險。
“也非全都是壞事。”林如海換了個角度,道,“隻不知是怎樣的開埠之法,先將這消息傳遞與那個小子才是,他必會有對策。”
“我聽到的消息,開埠隻與商人相關。”常柯敏一個內閣大學士,消息應該是最靈敏的,但是這一回就算是他也有些抓瞎,“倒是說過,要在廣州府建一個粵海關監管,立監督,專管商埠之事。”
這樣就是這些年來內閣的權柄逐漸降低的影響顯現出來的,就在他剛當上大學的那時候,都沒有這樣被動過。
“至於商人的相關的話,應該是從皇商那邊挑選了。”兩人對視一眼,不約而同的遣人打聽消息去。
而林如海還多做了一步,遣人悄悄的去了一趟醉仙樓,在林瑜離開之前,曾經和他交代過,若是有什麽要緊事,隻管和醉仙樓的掌櫃說一聲就行了。
林如海從來都沒有動過這一條線,但是今日,他不得不用上了這個。並不單單是廣州府開埠的事,更是這件事背後朝廷對著東番毫不掩飾的蠢蠢欲動之意。
事實上,卯兔要比林如海他們更早知道了關於廣州開埠的事情。
除了地支這樣專門訓練出來的探子,還有什麽人的嗅覺要比行商的人更靈敏呢。卯兔掌管著一整座的酒樓,對著這些天莫名開始增加的行商的數量早就開始了調查。
他手邊有著醉金剛倪二這樣常年混在市井之中的人,也有賈芸這樣在中層圈子裏打轉的世家旁支子弟,更有柳湘蓮。他回京後經常來吃酒,又常年混跡馮紫英的馬場那一邊。
要說京城現在什麽最吃香,就算是醉仙樓的醉仙釀也要遜馮紫英的馬場一籌。那裏上至王爺、下至有些閑錢的紈絝子弟,人物雲集,要說卯兔是在中下層打轉。柳湘蓮聽到的,可都是馮紫英告訴他的紫禁城裏頭最新的動向。
馮紫英是知道柳湘蓮和林瑜好的,心裏也有數,有些什麽消息也不會瞞著他。更何況,他也不覺得將這些消息告訴林瑜有什麽不好,不是他不懂保密的重要性。但是基本上能在他那邊說出口的,基本上都是紫禁城裏頭有了定計的,說說也沒什麽。
橫豎,軍國大事是不會出現在這樣的娛樂場所的。
就像這一回,烏拉家又開始蹦躂,盯著林瑜的事情,就從三王爺的嘴裏露給了馮紫英。在座的還有一項正經的四王爺,但是就算是他也沒有阻止自己兄長將這消息說出去。
說起來,烏拉一族和大皇子攪和在一起,皇族宗室內部都有些數。即使四王爺並不覺得遠在地方上的林瑜有什麽辦法,卻也不至於對這件事保密。
馮紫英笑了一聲,道:“我聽湘蓮說過,懷瑾在地方上待得很挺開心的,大約也不會很在乎能不能回京城。”不過,這不是那一族故意使絆子噁心人的理由。
“林知府是個實幹之才。”四王爺破天荒地點了點頭,一轉口,又道,“橫豎他年紀小,在地方上多磨練幾年也不是什麽壞事。”總比在京城裏頭做一個看似清閑清貴的翰林官,硬生生磋磨上好幾年的要好。
“這倒也是,他已經是正四品的知府了,再往上升也太快了一些,就算是父皇也要磨一磨他才好重用的。”三王爺懶洋洋地靠在榻上,張著嘴等姑娘把葡萄餵進來。
“那倒是,還不如在外多待幾年,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裏路嘛!”馮紫英點點頭,繼而愁眉,心道,若隻是這般倒好了。隻要有林如海和常大學士撐著,怎麽也不能叫他被扔去那些荒野邊境。可是據說烏拉一族正攛掇著參吏部侍郎一本,好直接把懷瑾的上上考績給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