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頁
穿越異世:原始部落種種田 作者:小慧加油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汪小雨仔細回想當初在公園裏看到的水車——木製的,利用圓旋轉和水力衝擊以及水車輪上的蓄水裝備倒水引流至需要的地方。
說起來理論倒是挺簡單的,可要做起來,卻要考慮許多問題,首先就是用木製不太合適,這沒有電動工具,就連簡單的推子,刨子之類的東西都沒有,用木頭製費時費力還可能不平衡,無法長久轉動。
想來想去,汪小雨覺得還是用竹子比較方便。
粗細均勻的竹子比較好找,而且竹筒本身就可以儲水,也不太重,不用擔心水力不夠,水車轉不起來。
在沙地上畫了個簡易的圖,汪小雨先讓莫用“神器”弄一截較粗較長的老竹子,八根中等粗細的成年竹子截成一模一樣的長度。
然後就是截五十厘米左右同樣長度的竹筒十六根,其中八根一剖為二,將中間竹節削去,不阻礙水的流動。
汪小雨芭蕉和月亮則齊齊上陣用最堅韌的蒲草編了好些粗細不一長度都在一米左右的草繩。
還要去找八根y形大樹杈,這個簡單,部落裏好多地方都有現成的,兩個y形樹杈上有一根竹杆,部落裏的人們曬床草的時候習慣將一把床草一端係起來,呈“人”字狀跨在竹竿上曬幹。
第114章 藝術品
今天莫去山上打獵時忘了讓他砍樹杈,可以先借用一下部落裏現成的,明天莫他們上山去遇到合適的樹杈可以砍回來還回去。
至於水車引流到水渠的“管道”,就由長長的去掉竹節的半片竹子一根接一根從高到低連起來,
首先就是先固定水車的“軸承”,這部分一截較粗的老竹子做成。
“軸承”兩端各用兩根等高的“y”形大樹杈固定,讓“軸承”可以在這y中輕鬆轉動,而y的根部深深紮進土裏。
十六根竹子分成兩部分,兩兩一組在距“軸承”中心點距離相同的兩邊為圓心,朝相同的方向各綁緊,並且竹竿下半截有浸入水裏。
這部分完成之後,就相當於在“軸承”上各用四根竹竿表示了兩個平行圓麵的直徑,而這兩個平行圓麵之間的距離四十多厘米。
接下來的事情就更簡單了,將這兩個圓麵對應的竹竿用一個五十厘米左右的竹筒綁到中間,與竹筒平行綁同樣長度的兩個半片竹,可裝水的部分均朝上。
全部綁好之後,鬆開手,水車就因為下半部分的半竹片和竹筒被水流衝著自動轉動起來,半竹片經過河水都盛得滿滿的,但當水車旋轉到另一麵時,半竹片裏盛的水又傾倒了出來。
做水車這件事情動手的人並不多,就連汪小雨也隻是動嘴,因為她力氣不夠大,綁不緊竹竿。
但是圍觀者眾!尤其是沒有借到鋤頭開荒的人,還有幾乎全部落的孩子們。
親眼見到一堆竹子變成一個漂亮的圓形物件,然後這個圓形物件還開始自己轉動,女媧部落的人們都嘆為觀止,對於汪小雨和莫幾人佩服不已。
知道水車上的水流到什麽位置,這就好辦多了,不用汪小雨說,莫和大山就再次自動搭起了y形樹杈,水車裏流出的水就倒在了放到y形樹杈上的半片竹裏,沿著這竹竿往另一根竹竿裏流,再來就流到已經挖好的水溝裏了。
半片竹盛的水流太小,莫和大山將三個半片竹並排著綁緊,放到y形樹杈上,這樣水流大了許多,很快水溝裏的水就往後流去。
雖然汪小雨並沒有自己動手,但是看著這簡樸又實用的,還可以做為景觀之一的水車,心裏也是滿懷喜悅。
“需要灌溉的時候,我們就可以用這種方法,省去一擔一擔水往地裏澆灌,不需要灌溉的時候,我們將引流向水溝的竹片去掉即可。現在咱們開荒的地和種的黃豆暫時都不用澆水。女媧真神使者讓我們現在建水車挖水渠,是早做準備,到時不慌。”
汪小雨向大家解說。
此時建水車水渠並沒有什麽太大用處,汪小雨覺得這就像是係統給她的送分題,為的是給她送剪刀。
係統真的是這樣嗎?很快汪小雨就發現或許她想錯了,剪刀也許隻是碰巧。
不過此時她還並不知道,暫且不提。
拿著係統剛獎勵的大剪刀,汪小雨簡直可以用“沖”進了竹樓一層來形容。
月亮芭蕉拿著竹筐在一旁候著,汪小雨嘿嘿笑著向那隻又肥又醜的綿羊伸出了魔爪……
第115章 剪羊毛
半路卻被莫握住了手:“我來吧。”
這綿羊看起來雖然沒什麽攻擊力,但畢竟體型那麽大,要是他的小伴侶被羊蹄踢到他也不願意。
汪小雨樂意莫多練練力道控製,當即交出了剪刀的控製權,剪羊毛,對於一般人而言應該是耗力中等的活。
“哥你別把它捏死了!”而月亮卻樂嗬嗬地打趣莫。
莫並不在意妹子的打趣,隻“嗯”了一聲,月亮驚訝地“咦”了一聲,悄悄湊近汪小過目不忘的耳朵。
“嫂子,我哥怎麽沒反應了?”
汪小雨好笑地看向月亮搖了搖頭,後世有句話叫“皮一下很開心”,月亮有時就喜歡“皮一下”,皮過之後對方的反應讓她很開心。
其實莫之前對於不能很好地控製力道,以及他很接地氣的各種讓人覺得小氣,卻又有分寸未失氣度的表現,汪小雨也覺得有時挺具喜感且挺萌的。
說起來理論倒是挺簡單的,可要做起來,卻要考慮許多問題,首先就是用木製不太合適,這沒有電動工具,就連簡單的推子,刨子之類的東西都沒有,用木頭製費時費力還可能不平衡,無法長久轉動。
想來想去,汪小雨覺得還是用竹子比較方便。
粗細均勻的竹子比較好找,而且竹筒本身就可以儲水,也不太重,不用擔心水力不夠,水車轉不起來。
在沙地上畫了個簡易的圖,汪小雨先讓莫用“神器”弄一截較粗較長的老竹子,八根中等粗細的成年竹子截成一模一樣的長度。
然後就是截五十厘米左右同樣長度的竹筒十六根,其中八根一剖為二,將中間竹節削去,不阻礙水的流動。
汪小雨芭蕉和月亮則齊齊上陣用最堅韌的蒲草編了好些粗細不一長度都在一米左右的草繩。
還要去找八根y形大樹杈,這個簡單,部落裏好多地方都有現成的,兩個y形樹杈上有一根竹杆,部落裏的人們曬床草的時候習慣將一把床草一端係起來,呈“人”字狀跨在竹竿上曬幹。
第114章 藝術品
今天莫去山上打獵時忘了讓他砍樹杈,可以先借用一下部落裏現成的,明天莫他們上山去遇到合適的樹杈可以砍回來還回去。
至於水車引流到水渠的“管道”,就由長長的去掉竹節的半片竹子一根接一根從高到低連起來,
首先就是先固定水車的“軸承”,這部分一截較粗的老竹子做成。
“軸承”兩端各用兩根等高的“y”形大樹杈固定,讓“軸承”可以在這y中輕鬆轉動,而y的根部深深紮進土裏。
十六根竹子分成兩部分,兩兩一組在距“軸承”中心點距離相同的兩邊為圓心,朝相同的方向各綁緊,並且竹竿下半截有浸入水裏。
這部分完成之後,就相當於在“軸承”上各用四根竹竿表示了兩個平行圓麵的直徑,而這兩個平行圓麵之間的距離四十多厘米。
接下來的事情就更簡單了,將這兩個圓麵對應的竹竿用一個五十厘米左右的竹筒綁到中間,與竹筒平行綁同樣長度的兩個半片竹,可裝水的部分均朝上。
全部綁好之後,鬆開手,水車就因為下半部分的半竹片和竹筒被水流衝著自動轉動起來,半竹片經過河水都盛得滿滿的,但當水車旋轉到另一麵時,半竹片裏盛的水又傾倒了出來。
做水車這件事情動手的人並不多,就連汪小雨也隻是動嘴,因為她力氣不夠大,綁不緊竹竿。
但是圍觀者眾!尤其是沒有借到鋤頭開荒的人,還有幾乎全部落的孩子們。
親眼見到一堆竹子變成一個漂亮的圓形物件,然後這個圓形物件還開始自己轉動,女媧部落的人們都嘆為觀止,對於汪小雨和莫幾人佩服不已。
知道水車上的水流到什麽位置,這就好辦多了,不用汪小雨說,莫和大山就再次自動搭起了y形樹杈,水車裏流出的水就倒在了放到y形樹杈上的半片竹裏,沿著這竹竿往另一根竹竿裏流,再來就流到已經挖好的水溝裏了。
半片竹盛的水流太小,莫和大山將三個半片竹並排著綁緊,放到y形樹杈上,這樣水流大了許多,很快水溝裏的水就往後流去。
雖然汪小雨並沒有自己動手,但是看著這簡樸又實用的,還可以做為景觀之一的水車,心裏也是滿懷喜悅。
“需要灌溉的時候,我們就可以用這種方法,省去一擔一擔水往地裏澆灌,不需要灌溉的時候,我們將引流向水溝的竹片去掉即可。現在咱們開荒的地和種的黃豆暫時都不用澆水。女媧真神使者讓我們現在建水車挖水渠,是早做準備,到時不慌。”
汪小雨向大家解說。
此時建水車水渠並沒有什麽太大用處,汪小雨覺得這就像是係統給她的送分題,為的是給她送剪刀。
係統真的是這樣嗎?很快汪小雨就發現或許她想錯了,剪刀也許隻是碰巧。
不過此時她還並不知道,暫且不提。
拿著係統剛獎勵的大剪刀,汪小雨簡直可以用“沖”進了竹樓一層來形容。
月亮芭蕉拿著竹筐在一旁候著,汪小雨嘿嘿笑著向那隻又肥又醜的綿羊伸出了魔爪……
第115章 剪羊毛
半路卻被莫握住了手:“我來吧。”
這綿羊看起來雖然沒什麽攻擊力,但畢竟體型那麽大,要是他的小伴侶被羊蹄踢到他也不願意。
汪小雨樂意莫多練練力道控製,當即交出了剪刀的控製權,剪羊毛,對於一般人而言應該是耗力中等的活。
“哥你別把它捏死了!”而月亮卻樂嗬嗬地打趣莫。
莫並不在意妹子的打趣,隻“嗯”了一聲,月亮驚訝地“咦”了一聲,悄悄湊近汪小過目不忘的耳朵。
“嫂子,我哥怎麽沒反應了?”
汪小雨好笑地看向月亮搖了搖頭,後世有句話叫“皮一下很開心”,月亮有時就喜歡“皮一下”,皮過之後對方的反應讓她很開心。
其實莫之前對於不能很好地控製力道,以及他很接地氣的各種讓人覺得小氣,卻又有分寸未失氣度的表現,汪小雨也覺得有時挺具喜感且挺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