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杯裏的水添了好幾回了,許鐵看看屋外的天色,感覺時間不早了,就提出告辭。
趙瓦片兄弟們挽留一番,許鐵道:“天不早了,路上還要走半個多時辰呢。等初六,讓根兒再來拜年。”
趙瓦片的大哥說道:“既然天不早了,那就不留鐵子兄弟了。根兒初六一定要頭晌來,可不能過了晌來了。”
許鐵替許楠點頭答應了。
第一次送年禮是需要回禮的,趙家什麽也沒準備,趙瓦片就讓許鐵把他們買的一包點心給帶了回去,權當回禮了。
趙家兄弟並趙瓦片的大兒趙有糧站在巷口,一直到許鐵的馬車走遠才回家。
許鐵許楠父子剛出院門不一會兒,張氏就披上衣服下了炕。等趙瓦片幾人回到家,張氏已經指揮兒媳婦收拾好親家帶來的年禮,桌子上隻留下那包拆開的點心。
作者有話要說: 關於借東西,我家村裏有人娶媳婦,就連枕頭都是借的。我們這裏的風俗是結婚的第二天回門,新媳婦回門回來,發現在炕上的枕頭沒有了,一問婆婆才知道,枕頭原來是借的,他們剛出門沒一會兒,人家就來把枕頭要回去了
第26章 麥芽糖
桌子和茶杯都是借的趙有糧的大伯家的,張氏給包了幾塊點心,總不能白使人家的茶杯吧。
送走了兄弟們,趙瓦片回屋翻檢了一會親家送來的節禮,越看越滿意,拿起一塊點心送進嘴裏,含糊不清道:“這許家還真是富裕,訂親給了許多禮金就不說了,這年禮還送了這麽多,我還沒見過誰家吃過這麽好吃的點心。”
待他伸手打算再拿一塊時,張氏已經把點心包好收起來了。
張氏脫鞋上了炕,和他商量道:“咱兒媳婦是新婚,第一年是必須給丈人送年禮的,我原先還想著湊乎過去就行了。現在有了許家送的年禮,倒是便宜多了。送一隻雞,四個花饃,那塊豬肉從中間切開送一半,這事也就過去了。”
趙瓦片嘟囔道:“送一塊肉,四個花饃就行了,還送雞幹什麽,咱自家都多久沒吃過雞肉了。”
張氏不生氣,也不同他分辨,隻細聲說道:“就按我說的送。”
趙瓦片訕訕的,不再說話了。
趙大妮,趙二妮,趙三妮估摸著許楠他們走了,一直到天快黑了才回家。
三個女兒進了屋,張氏叫過二妮來,拿出一塊花布在她身上比量。
大妮和三妮的眼珠隨著花布亂轉,心裏的羨慕就不用提了。
張氏放下花布,說道:“二妮,今兒個東柳村的許家來送了年禮,這是許家給扯得。這塊花布做一身衣裳很有富餘,你大姐歲數大了,明年就要出門子了,也沒什麽能穿出去的衣裳,這塊花布就給你和你大姐一人做一件棉襖,家裏還有一塊靛青的棉布,你倆再一人做一條棉褲。許家說了,初六還來拜年,到時候你好好梳洗梳洗,也和未來女婿見見麵。”
趙大妮沒想到自己也能得一身新衣裳:“娘,這是許家送來的,就該是二妮的,我不要。”
趙二妮聽到給自己做一身新衣裳,心裏已是十分高興,再說大姐明年就要出門子,怎麽也要做一身新衣裳,家裏條件不好,銀錢緊張,再扯花布的話,那就又是一筆支出。
“姐,既然是許家送來的,那我就說了算了,也給你做一件新棉襖。”許二妮說道。
張氏咳嗽幾聲:“就這樣定了,給你和二妮一人做一件花棉襖,靛青的棉褲,三妮,喊你嫂子來。”
等大兒媳婦劉氏進了裏屋,張氏吩咐道:“這花布你給大妮和二妮一人做一件棉襖,靛青的棉布做褲子,活計做的好點,針線要密一些。”
劉氏點頭答應了。
許楠剛進家門,一個小豆丁就撲到他的懷裏,喊道:“大哥,我今天給麥子澆水了。”
許楠把他抱起來,親了一口,誇獎道:“真棒,留柱最厲害了。”
燕子和初九團團圍住許楠,一人抱著他的一隻腿,說道:“哥哥,我也給麥子澆水了。”
許楠挨個誇獎道:“初九和燕子也很厲害。”
許楠冬日裏除了讀書實在無事可做,倒是讓他想起上輩子爺爺奶奶做的麥芽糖來。
方法他還是記得的,並不複雜。
許楠尋了兩塊許滿囤不用的,邊角壞了的木模具放在屋裏避光的地方,麥子先浸泡一夜,在模具上攤好,底下墊上好幾層草紙,每天給麥子澆幾遍溫水,隻要四五天,麥子就發芽長葉了。
家裏人問他幹什麽,許楠隻說保密,大人們也就不再關注了。隻有燕子,初九,留柱三個孩子,稀罕的不得了,每天不知道要看多少次,澆水的工作他們也給搶了過去。
許楠放下留柱,領著三個孩子去了自己屋子。
麥苗已經長到三四厘米了,可以做麥芽糖了。
現在已經是下午了,做麥芽糖恐怕已經來不及了,許楠颳了刮最小的留柱的鼻子,笑道:“明天哥哥給你們做好吃的。”
村裏的孩子平時基本沒有零食,許楠一說明天做好吃的,幾個孩子都高興極了。
第二天吃完早飯,許楠端了一盆溫水,洗幹淨麥芽根部的草紙,就去找他大姐。
快要過年了,家裏開始洗洗涮涮,許冬和許雨水正在廚房燒熱水,等一會兒就要開始洗一些拆好的被子什麽的了。
趙瓦片兄弟們挽留一番,許鐵道:“天不早了,路上還要走半個多時辰呢。等初六,讓根兒再來拜年。”
趙瓦片的大哥說道:“既然天不早了,那就不留鐵子兄弟了。根兒初六一定要頭晌來,可不能過了晌來了。”
許鐵替許楠點頭答應了。
第一次送年禮是需要回禮的,趙家什麽也沒準備,趙瓦片就讓許鐵把他們買的一包點心給帶了回去,權當回禮了。
趙家兄弟並趙瓦片的大兒趙有糧站在巷口,一直到許鐵的馬車走遠才回家。
許鐵許楠父子剛出院門不一會兒,張氏就披上衣服下了炕。等趙瓦片幾人回到家,張氏已經指揮兒媳婦收拾好親家帶來的年禮,桌子上隻留下那包拆開的點心。
作者有話要說: 關於借東西,我家村裏有人娶媳婦,就連枕頭都是借的。我們這裏的風俗是結婚的第二天回門,新媳婦回門回來,發現在炕上的枕頭沒有了,一問婆婆才知道,枕頭原來是借的,他們剛出門沒一會兒,人家就來把枕頭要回去了
第26章 麥芽糖
桌子和茶杯都是借的趙有糧的大伯家的,張氏給包了幾塊點心,總不能白使人家的茶杯吧。
送走了兄弟們,趙瓦片回屋翻檢了一會親家送來的節禮,越看越滿意,拿起一塊點心送進嘴裏,含糊不清道:“這許家還真是富裕,訂親給了許多禮金就不說了,這年禮還送了這麽多,我還沒見過誰家吃過這麽好吃的點心。”
待他伸手打算再拿一塊時,張氏已經把點心包好收起來了。
張氏脫鞋上了炕,和他商量道:“咱兒媳婦是新婚,第一年是必須給丈人送年禮的,我原先還想著湊乎過去就行了。現在有了許家送的年禮,倒是便宜多了。送一隻雞,四個花饃,那塊豬肉從中間切開送一半,這事也就過去了。”
趙瓦片嘟囔道:“送一塊肉,四個花饃就行了,還送雞幹什麽,咱自家都多久沒吃過雞肉了。”
張氏不生氣,也不同他分辨,隻細聲說道:“就按我說的送。”
趙瓦片訕訕的,不再說話了。
趙大妮,趙二妮,趙三妮估摸著許楠他們走了,一直到天快黑了才回家。
三個女兒進了屋,張氏叫過二妮來,拿出一塊花布在她身上比量。
大妮和三妮的眼珠隨著花布亂轉,心裏的羨慕就不用提了。
張氏放下花布,說道:“二妮,今兒個東柳村的許家來送了年禮,這是許家給扯得。這塊花布做一身衣裳很有富餘,你大姐歲數大了,明年就要出門子了,也沒什麽能穿出去的衣裳,這塊花布就給你和你大姐一人做一件棉襖,家裏還有一塊靛青的棉布,你倆再一人做一條棉褲。許家說了,初六還來拜年,到時候你好好梳洗梳洗,也和未來女婿見見麵。”
趙大妮沒想到自己也能得一身新衣裳:“娘,這是許家送來的,就該是二妮的,我不要。”
趙二妮聽到給自己做一身新衣裳,心裏已是十分高興,再說大姐明年就要出門子,怎麽也要做一身新衣裳,家裏條件不好,銀錢緊張,再扯花布的話,那就又是一筆支出。
“姐,既然是許家送來的,那我就說了算了,也給你做一件新棉襖。”許二妮說道。
張氏咳嗽幾聲:“就這樣定了,給你和二妮一人做一件花棉襖,靛青的棉褲,三妮,喊你嫂子來。”
等大兒媳婦劉氏進了裏屋,張氏吩咐道:“這花布你給大妮和二妮一人做一件棉襖,靛青的棉布做褲子,活計做的好點,針線要密一些。”
劉氏點頭答應了。
許楠剛進家門,一個小豆丁就撲到他的懷裏,喊道:“大哥,我今天給麥子澆水了。”
許楠把他抱起來,親了一口,誇獎道:“真棒,留柱最厲害了。”
燕子和初九團團圍住許楠,一人抱著他的一隻腿,說道:“哥哥,我也給麥子澆水了。”
許楠挨個誇獎道:“初九和燕子也很厲害。”
許楠冬日裏除了讀書實在無事可做,倒是讓他想起上輩子爺爺奶奶做的麥芽糖來。
方法他還是記得的,並不複雜。
許楠尋了兩塊許滿囤不用的,邊角壞了的木模具放在屋裏避光的地方,麥子先浸泡一夜,在模具上攤好,底下墊上好幾層草紙,每天給麥子澆幾遍溫水,隻要四五天,麥子就發芽長葉了。
家裏人問他幹什麽,許楠隻說保密,大人們也就不再關注了。隻有燕子,初九,留柱三個孩子,稀罕的不得了,每天不知道要看多少次,澆水的工作他們也給搶了過去。
許楠放下留柱,領著三個孩子去了自己屋子。
麥苗已經長到三四厘米了,可以做麥芽糖了。
現在已經是下午了,做麥芽糖恐怕已經來不及了,許楠颳了刮最小的留柱的鼻子,笑道:“明天哥哥給你們做好吃的。”
村裏的孩子平時基本沒有零食,許楠一說明天做好吃的,幾個孩子都高興極了。
第二天吃完早飯,許楠端了一盆溫水,洗幹淨麥芽根部的草紙,就去找他大姐。
快要過年了,家裏開始洗洗涮涮,許冬和許雨水正在廚房燒熱水,等一會兒就要開始洗一些拆好的被子什麽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