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是法海的玉佩管用還是法海的承諾讓賈母放了心,總之賈母這次大病奇蹟般的第二天就好全了!經過這次,她倒是知道了自己不該再動輒訓斥兩個兒子,鬧得大家都不愉快,是以隻命鴛鴦等人留意各房動態,平日裏是萬事不管了。幾個姑娘沒有賈寶玉的摻和,都開始老老實實的跟著女夫子學習,閑了就圍著賈母說笑湊趣,雖偶爾遺憾少了樂趣,但薛寶釵的離去、襲人等人被攆走的事終是讓她們提前成熟起來,更加認清了現實。
賈寶玉認真起來,學習的速度很快,原本他能在抄家之後自學考中進士,如今有法海特地尋來的良師,學識自然更上一層樓。玉上麵的咒語已經被法海去除,賈寶玉每日隻覺神清氣爽,再無懶怠裝病的想法,跟在法海身邊為他倒茶磨墨,正以驚人的速度成熟起來,看得賈母再無二話,時而感嘆從前是自己錯了。
法海向賈母保證會用心做官,再當值的時候見誰忙綠便會主動上前幫忙,順便學學他們所做之事。剛開始雖然拒絕的人多,但慢慢大家都發現他清高的毛病沒了,為人十分謙和,和過去那副眼高於頂的樣子判若兩人。工部尚書想起有一天皇上隨口問到賈政為官如何,心裏揣測皇上是否要給賈家恩典,便時而提點法海兩句,分給他一些事做,也算是提攜了。
於是,法海就這麽順利的融入了同僚中,中規中矩的做著員外郎。
很快圍獵的日子到了,榮國府賈政居然在名單之列,還是靠近皇上那一列,震驚了所有人!工部尚書鬆了口氣慶幸自己參透君心早一步給賈政施恩,日後若賈政得皇上青眼必會回報一二。整個榮國府歡天喜地的慶賀,賈母笑的見牙不見眼,揮手就賞了闔府上下三個月月錢,賈赦更是難以在法海麵前擺架子,總覺得自己氣短了一截。
法海倒沒覺得如何,他沒有原主的記憶,不知道隨行圍獵對於賈家來說已經是天大的恩典。皇帝、百姓在他眼中一向沒什麽區別,都是需要度化的俗人,自然也沒什麽好激動的。他在花園子裏轉了一圈,特地叮囑工匠要好好照料他移栽的那些樹木,不得有一棵枯死。家裏的風水已經被他改成昌隆之勢,如今隻等被移動的花草樹木適應土地,茁壯成長了。
騎馬跟在皇上的馬車後方,法海一個四十歲的中年人,看著硬是比旁邊諸多年輕侍衛還英姿颯爽!能近前離皇上這麽近的自然都是平日上朝的官員,此時混進來法海這麽個職位低微的就很引人注目,這一注意讓不少人發現法海年輕了!最明顯的就是臉上半點皺紋沒有,發須烏青,絲毫不見白!
賈家的下人藏不住話,近來賈府鬧的一出又一出,法海潛心向佛欲剃度之事也曾被他們當做茶餘飯後的笑話玩笑過,今日真見了法海卻不約而同的產生疑惑,莫非這法海當真修出什麽來了?不然怎能返老還童?
同樣疑惑的還有皇上,距離上次茶樓見麵不過月餘,法海外貌竟有變化!可見當天法海那門法術不是偶然!這段時間皇上也派人調查過賈府,沒發現任何不妥之處,反倒意外得知賈家已同王家、薛家翻臉,正在約束族人言行,而法海本人似乎悟透了佛法,頗有些神通手段。
到達圍獵地點,眾人休整。皇上直接點名讓法海覲見,法海不卑不亢的行禮回話,與從前誠惶誠恐的樣子完全不同,隱隱透出一股世外高人的姿態,讓皇上更加肯定他悟了神通之術,當即便做出對佛法感興趣的樣子,試探法海。
法海仔細看了皇上一眼,認真回道:「皇上有龍氣護體,妖魔鬼怪俱近不得身,若要修行,須得放下俗世紛擾,潛心禮佛,方能體悟經文中的佛道。」
皇上阻攔了總管太監欲出口的訓斥,反而感興趣的詢問,「朕看你並未放下俗世紛擾,如何就能悟透佛道?」
法海下意識的豎起手掌念了句「阿彌陀佛」,依舊認真答話,「下官已鑽研佛法多年,對其中道義了如指掌,隻是歷練不夠、佛心不穩,尚需理清其中的因果緣由。且人生在世便當負擔身上的責任,下官家中尚且混沌不堪,實不能甩手不管,當盡到為人子、為人父的責任。」
皇上眯起眼將過於銳利的目光遮掩,他身為皇家奪嫡獲勝之人,看人的眼光自然精準無比。雖不知法海為何能入修行之門,但他看得出法海沒有騙他,他是想返老還童有多幾倍的時間來完善手中的江山,可他從不是執拗之人,深知得到什麽就要付出什麽的道理,聽法海如此說也就放棄了心中所想,隻希望法海這種奇人異士能夠為他所用。
皇上還沒想出要如何收攬人心,法海卻先一步起身請示,「皇上,下官聽聞南方水患,百姓正陷於苦難之中,不知可否允許下官前往治水,早日拯救百姓於水火?」
皇上一愣,審視的看了他半晌,擺手命他退下,「此事尚在商議之中,朕會考慮的。」
法海想起每次水患的後果,憂心不已,但他如今要尊皇權,隻得行禮退下。水患的消息是他方才的官員隊伍中聽說的,似乎每年都有一些災害,大家都習以為常,隻等皇上命令就開始一步步撥款賑災,並無焦慮。可他隻要想到有人會因水患而死,就無法安然的坐等皇命,這一夜法海念了一夜的往生咒,決定天亮後要找機會再勸皇上派自己前往。
第二天一早眾人就整裝待發,開始圍獵,皇上還是點了法海隨駕,一邊聊著民生一邊策馬在林中穿梭,偶爾法海說出的佛偈竟能讓皇上茅塞頓開,想通許多內心糾結之事,越發喜歡同法海論佛。法海不打獵,不食葷,但從不會幹涉世間的生物規則,弱肉強食的食物鏈在他看來也是萬物生存的規則,是以跟在皇上身邊並不阻攔其狩獵。
賈寶玉認真起來,學習的速度很快,原本他能在抄家之後自學考中進士,如今有法海特地尋來的良師,學識自然更上一層樓。玉上麵的咒語已經被法海去除,賈寶玉每日隻覺神清氣爽,再無懶怠裝病的想法,跟在法海身邊為他倒茶磨墨,正以驚人的速度成熟起來,看得賈母再無二話,時而感嘆從前是自己錯了。
法海向賈母保證會用心做官,再當值的時候見誰忙綠便會主動上前幫忙,順便學學他們所做之事。剛開始雖然拒絕的人多,但慢慢大家都發現他清高的毛病沒了,為人十分謙和,和過去那副眼高於頂的樣子判若兩人。工部尚書想起有一天皇上隨口問到賈政為官如何,心裏揣測皇上是否要給賈家恩典,便時而提點法海兩句,分給他一些事做,也算是提攜了。
於是,法海就這麽順利的融入了同僚中,中規中矩的做著員外郎。
很快圍獵的日子到了,榮國府賈政居然在名單之列,還是靠近皇上那一列,震驚了所有人!工部尚書鬆了口氣慶幸自己參透君心早一步給賈政施恩,日後若賈政得皇上青眼必會回報一二。整個榮國府歡天喜地的慶賀,賈母笑的見牙不見眼,揮手就賞了闔府上下三個月月錢,賈赦更是難以在法海麵前擺架子,總覺得自己氣短了一截。
法海倒沒覺得如何,他沒有原主的記憶,不知道隨行圍獵對於賈家來說已經是天大的恩典。皇帝、百姓在他眼中一向沒什麽區別,都是需要度化的俗人,自然也沒什麽好激動的。他在花園子裏轉了一圈,特地叮囑工匠要好好照料他移栽的那些樹木,不得有一棵枯死。家裏的風水已經被他改成昌隆之勢,如今隻等被移動的花草樹木適應土地,茁壯成長了。
騎馬跟在皇上的馬車後方,法海一個四十歲的中年人,看著硬是比旁邊諸多年輕侍衛還英姿颯爽!能近前離皇上這麽近的自然都是平日上朝的官員,此時混進來法海這麽個職位低微的就很引人注目,這一注意讓不少人發現法海年輕了!最明顯的就是臉上半點皺紋沒有,發須烏青,絲毫不見白!
賈家的下人藏不住話,近來賈府鬧的一出又一出,法海潛心向佛欲剃度之事也曾被他們當做茶餘飯後的笑話玩笑過,今日真見了法海卻不約而同的產生疑惑,莫非這法海當真修出什麽來了?不然怎能返老還童?
同樣疑惑的還有皇上,距離上次茶樓見麵不過月餘,法海外貌竟有變化!可見當天法海那門法術不是偶然!這段時間皇上也派人調查過賈府,沒發現任何不妥之處,反倒意外得知賈家已同王家、薛家翻臉,正在約束族人言行,而法海本人似乎悟透了佛法,頗有些神通手段。
到達圍獵地點,眾人休整。皇上直接點名讓法海覲見,法海不卑不亢的行禮回話,與從前誠惶誠恐的樣子完全不同,隱隱透出一股世外高人的姿態,讓皇上更加肯定他悟了神通之術,當即便做出對佛法感興趣的樣子,試探法海。
法海仔細看了皇上一眼,認真回道:「皇上有龍氣護體,妖魔鬼怪俱近不得身,若要修行,須得放下俗世紛擾,潛心禮佛,方能體悟經文中的佛道。」
皇上阻攔了總管太監欲出口的訓斥,反而感興趣的詢問,「朕看你並未放下俗世紛擾,如何就能悟透佛道?」
法海下意識的豎起手掌念了句「阿彌陀佛」,依舊認真答話,「下官已鑽研佛法多年,對其中道義了如指掌,隻是歷練不夠、佛心不穩,尚需理清其中的因果緣由。且人生在世便當負擔身上的責任,下官家中尚且混沌不堪,實不能甩手不管,當盡到為人子、為人父的責任。」
皇上眯起眼將過於銳利的目光遮掩,他身為皇家奪嫡獲勝之人,看人的眼光自然精準無比。雖不知法海為何能入修行之門,但他看得出法海沒有騙他,他是想返老還童有多幾倍的時間來完善手中的江山,可他從不是執拗之人,深知得到什麽就要付出什麽的道理,聽法海如此說也就放棄了心中所想,隻希望法海這種奇人異士能夠為他所用。
皇上還沒想出要如何收攬人心,法海卻先一步起身請示,「皇上,下官聽聞南方水患,百姓正陷於苦難之中,不知可否允許下官前往治水,早日拯救百姓於水火?」
皇上一愣,審視的看了他半晌,擺手命他退下,「此事尚在商議之中,朕會考慮的。」
法海想起每次水患的後果,憂心不已,但他如今要尊皇權,隻得行禮退下。水患的消息是他方才的官員隊伍中聽說的,似乎每年都有一些災害,大家都習以為常,隻等皇上命令就開始一步步撥款賑災,並無焦慮。可他隻要想到有人會因水患而死,就無法安然的坐等皇命,這一夜法海念了一夜的往生咒,決定天亮後要找機會再勸皇上派自己前往。
第二天一早眾人就整裝待發,開始圍獵,皇上還是點了法海隨駕,一邊聊著民生一邊策馬在林中穿梭,偶爾法海說出的佛偈竟能讓皇上茅塞頓開,想通許多內心糾結之事,越發喜歡同法海論佛。法海不打獵,不食葷,但從不會幹涉世間的生物規則,弱肉強食的食物鏈在他看來也是萬物生存的規則,是以跟在皇上身邊並不阻攔其狩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