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間對安王的傳聞多為不堪之語,今日一見,沒想到他姿態如此之低,莫思恆跟林懷遠已經俯下身去,“臣等不敢。”
安王的目光在同樣俯身的齊銳身上停留片刻,回身沖梁錕笑道,“鵬舉平時輕易不到這種地方來,若是不喜歡聽戲,就跟齊探花好好聊聊,孤聽說你們也頗有些淵源。”
梁錕已經盯了齊銳半天了,他不是沒有悄悄去見過齊銳,知道梁沅君並非自己親姐姐那天,他就到延平縣的書院裏,找到了自己的哥哥,但他隻是在外頭遠遠的觀察了齊銳一會兒,發現齊銳不過是個木訥的書生,便沒再多留,回到侯府,把自己的決定告訴了梁沅君:
與其有個對梁家毫無助益的哥哥,他寧願要梁沅君這個聰慧多才的姐姐。
齊銳訝然的看著梁錕,十分實誠的向安王道,“殿下誤會了,臣並不認識這位大人。”
這小子怎麽又犯傻呢?蘇栩氣的想踢給齊銳一腳,安王敏王帶來的人,就齊銳這樣的家世,能認識才怪呢,但人家王爺說了你們認識,你就裝著“認識”不就好了,一會兒寒暄上幾句,不就認識了?“省吾初到京城,又一直在家閉門讀書,這位是廣寧侯世子。”
齊銳淡淡的沖梁錕拱了拱手,“梁世子。”
簡宗頤沒想到齊銳會這麽不給梁錕麵子,心道果然如梁沅君所說,這是個心胸狹窄且愛記仇的人,但他的心胸狹窄正合了自己的意,簡宗頤笑道,“齊探花不認得鵬舉是常事,”
他沖齊銳拱了拱手,“在下護國公府簡宗頤,年前跟齊探花有緣見過一麵,”簡宗頤極為聰明,當時跟蘇栩說話的時候,一眼掃過,就將與蘇栩同行的人記下了七七八八,其中最顯眼的就是齊銳了,早知道他會高中探花,當時簡宗頤就會好好跟他敘談一番了,“不知道齊探花還記得否?”
自己若說不記得,就真成傻子了,“學生見過簡世子,世子當日事忙,我與蘇兄韓兄不便打擾。”
大家搭上話便好,忙什麽就不必深說了,蘇栩也識趣,一伸手將敏王安王往樓裏請,“會試之前栩曾許諾,說是如果得中,便在鳳鳴樓請同年們一聚,沒想到鳳鳴樓的泉音湖光姑娘正排新戲,栩想著大家一起聽戲,倒比喝花酒來的雅趣,”
蘇栩看了一眼跟在後頭的齊銳,有心替齊秀才揚一揚名,“這齣《太真外傳》還是齊探花的父親閑時寫的,講的是明皇楊妃故事,”蘇栩絮絮的將齊銳在鳳鳴樓寫下戲詞的事跟兩位王爺講了,“沒想到泉音姑娘念念不忘,過後求到省吾門上,請齊老先生首肯她們觀鳴樓排演此劇。”
泉音姑娘念念不忘?怕是對齊探花念念不忘吧?敏王跟安王都瞭然一笑,戲好不好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今天難得有機會將新科進士一網打盡。
大漢講的是天子與士大夫共治天下,在沒有中宮嫡子的情況下,幾位皇子在大臣中的人望至關重要,隻要跟這些人結交好了,對他們在士林的聲望大有助益。
梁錕沒想到齊銳居然敢無視他?他斜了一眼跟簡宗頤並肩而行的齊銳,心道這小子真夠狂的,居然不把護國公世子放在眼裏,這樣的人,即便是在朝為官,也隻會四處樹敵,一念至此,梁錕大聲道,“聽聞齊修撰的父親也是一位讀書人,還中過秀才,這做為讀書人,即便不能暮登天子堂,也該潛心修學,或者是開塾育人,再不濟為一良醫也能濟民,偏令尊大人另闢蹊徑,弄起戲文來了,真是不知所謂,令聖賢蒙羞!”
齊秀才娶的是梁家的丫鬟,在梁錕眼裏,跟自己家的奴才也沒有什麽區別,因此提起他來,話說的極為不尊重,他也有意用這種不尊重,來提醒齊銳的出身,隻要梁家一天不認他,他就是奴婢之子。
齊銳停下腳步,好笑的看著大放厥詞的梁錕,這個人在書裏的下場並不好,安王奪嫡失敗之後,梁家被奪爵,他隨著妻子託庇於嶽家,連最愛的梁沅君,也因為自顧不暇再不肯見他。
現在看看,這樣的人輔佐安王,就算是老皇帝不偏心,安王能贏也是奇蹟,“你在跟我說話麽?”
梁錕傲然看著齊銳,“自然。”
齊銳點點頭,“聽梁世子的意思,人隻要讀了書,便隻能做這些‘有用’之事,若是隻想做自己喜歡的事,便是大逆不道的?若是照你的說法,那些寧願歸隱田園或蒔花弄竹,或寄情山水的大儒們,都是錯的?”
“敢問齊修撰讀書是為了什麽?”有道是學得文武藝,貨於帝王家,如果齊銳不為求官,辛苦科舉是為什麽?梁錕一臉鄙夷的看著齊銳。
齊銳嚴肅的看著梁錕,“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他背手而立,“君子之學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學也,以為禽犢。”
“齊某不知道梁世子治學是為了什麽,但家父苦讀為的是本心,他選擇什麽樣的生活方式也是他自己的權力,”他毫不掩飾對梁錕的不屑,“便是家父,他那個在你眼裏還算個‘讀書人’的秀才功名,也是自己寒窗苦讀得來了,梁世子呢?你的世子之位是怎麽得來的?你當世子又為了什麽呢?”
他的世子之位怎麽得來了?梁錕心裏一突,難道齊銳是意有所指,梁錕不敢深想,“本世子自然是報效朝廷。”
安王的目光在同樣俯身的齊銳身上停留片刻,回身沖梁錕笑道,“鵬舉平時輕易不到這種地方來,若是不喜歡聽戲,就跟齊探花好好聊聊,孤聽說你們也頗有些淵源。”
梁錕已經盯了齊銳半天了,他不是沒有悄悄去見過齊銳,知道梁沅君並非自己親姐姐那天,他就到延平縣的書院裏,找到了自己的哥哥,但他隻是在外頭遠遠的觀察了齊銳一會兒,發現齊銳不過是個木訥的書生,便沒再多留,回到侯府,把自己的決定告訴了梁沅君:
與其有個對梁家毫無助益的哥哥,他寧願要梁沅君這個聰慧多才的姐姐。
齊銳訝然的看著梁錕,十分實誠的向安王道,“殿下誤會了,臣並不認識這位大人。”
這小子怎麽又犯傻呢?蘇栩氣的想踢給齊銳一腳,安王敏王帶來的人,就齊銳這樣的家世,能認識才怪呢,但人家王爺說了你們認識,你就裝著“認識”不就好了,一會兒寒暄上幾句,不就認識了?“省吾初到京城,又一直在家閉門讀書,這位是廣寧侯世子。”
齊銳淡淡的沖梁錕拱了拱手,“梁世子。”
簡宗頤沒想到齊銳會這麽不給梁錕麵子,心道果然如梁沅君所說,這是個心胸狹窄且愛記仇的人,但他的心胸狹窄正合了自己的意,簡宗頤笑道,“齊探花不認得鵬舉是常事,”
他沖齊銳拱了拱手,“在下護國公府簡宗頤,年前跟齊探花有緣見過一麵,”簡宗頤極為聰明,當時跟蘇栩說話的時候,一眼掃過,就將與蘇栩同行的人記下了七七八八,其中最顯眼的就是齊銳了,早知道他會高中探花,當時簡宗頤就會好好跟他敘談一番了,“不知道齊探花還記得否?”
自己若說不記得,就真成傻子了,“學生見過簡世子,世子當日事忙,我與蘇兄韓兄不便打擾。”
大家搭上話便好,忙什麽就不必深說了,蘇栩也識趣,一伸手將敏王安王往樓裏請,“會試之前栩曾許諾,說是如果得中,便在鳳鳴樓請同年們一聚,沒想到鳳鳴樓的泉音湖光姑娘正排新戲,栩想著大家一起聽戲,倒比喝花酒來的雅趣,”
蘇栩看了一眼跟在後頭的齊銳,有心替齊秀才揚一揚名,“這齣《太真外傳》還是齊探花的父親閑時寫的,講的是明皇楊妃故事,”蘇栩絮絮的將齊銳在鳳鳴樓寫下戲詞的事跟兩位王爺講了,“沒想到泉音姑娘念念不忘,過後求到省吾門上,請齊老先生首肯她們觀鳴樓排演此劇。”
泉音姑娘念念不忘?怕是對齊探花念念不忘吧?敏王跟安王都瞭然一笑,戲好不好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今天難得有機會將新科進士一網打盡。
大漢講的是天子與士大夫共治天下,在沒有中宮嫡子的情況下,幾位皇子在大臣中的人望至關重要,隻要跟這些人結交好了,對他們在士林的聲望大有助益。
梁錕沒想到齊銳居然敢無視他?他斜了一眼跟簡宗頤並肩而行的齊銳,心道這小子真夠狂的,居然不把護國公世子放在眼裏,這樣的人,即便是在朝為官,也隻會四處樹敵,一念至此,梁錕大聲道,“聽聞齊修撰的父親也是一位讀書人,還中過秀才,這做為讀書人,即便不能暮登天子堂,也該潛心修學,或者是開塾育人,再不濟為一良醫也能濟民,偏令尊大人另闢蹊徑,弄起戲文來了,真是不知所謂,令聖賢蒙羞!”
齊秀才娶的是梁家的丫鬟,在梁錕眼裏,跟自己家的奴才也沒有什麽區別,因此提起他來,話說的極為不尊重,他也有意用這種不尊重,來提醒齊銳的出身,隻要梁家一天不認他,他就是奴婢之子。
齊銳停下腳步,好笑的看著大放厥詞的梁錕,這個人在書裏的下場並不好,安王奪嫡失敗之後,梁家被奪爵,他隨著妻子託庇於嶽家,連最愛的梁沅君,也因為自顧不暇再不肯見他。
現在看看,這樣的人輔佐安王,就算是老皇帝不偏心,安王能贏也是奇蹟,“你在跟我說話麽?”
梁錕傲然看著齊銳,“自然。”
齊銳點點頭,“聽梁世子的意思,人隻要讀了書,便隻能做這些‘有用’之事,若是隻想做自己喜歡的事,便是大逆不道的?若是照你的說法,那些寧願歸隱田園或蒔花弄竹,或寄情山水的大儒們,都是錯的?”
“敢問齊修撰讀書是為了什麽?”有道是學得文武藝,貨於帝王家,如果齊銳不為求官,辛苦科舉是為什麽?梁錕一臉鄙夷的看著齊銳。
齊銳嚴肅的看著梁錕,“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他背手而立,“君子之學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學也,以為禽犢。”
“齊某不知道梁世子治學是為了什麽,但家父苦讀為的是本心,他選擇什麽樣的生活方式也是他自己的權力,”他毫不掩飾對梁錕的不屑,“便是家父,他那個在你眼裏還算個‘讀書人’的秀才功名,也是自己寒窗苦讀得來了,梁世子呢?你的世子之位是怎麽得來的?你當世子又為了什麽呢?”
他的世子之位怎麽得來了?梁錕心裏一突,難道齊銳是意有所指,梁錕不敢深想,“本世子自然是報效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