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趁火打劫的齊國,實在是讓燕王喜氣的簡直要無法呼吸。
若非你齊國剛剛和秦國聯姻,若非現在中間隔著秦國的河間地,非捶你不可!
混蛋齊國,就憑你,還敢聯合趙國攻我燕國?!
但是現在,燕王喜依舊是陷入了焦頭爛額。
三國之中本就是燕國最弱,何況現在是趙齊一起攻燕。
趙軍人數雖然不多,但是戰力彪悍,再加上去年燕國做的確實過分,導致趙人心中憤恨,士氣高昂。
而李牧樂乘又都是當世名將,趙國不好對付啊。
更何況還有齊國。
齊國再怎麽不修武備,兵無戰心,但是畢竟是當世大國,最主要的是,齊國對燕國是死仇。
打燕國,齊國人是願意賣力的。
領兵的還是田單,也是當世名將,而且是對付燕國的好手。
齊國出兵十萬,借道河間地直攻燕國。
一時間整個易水兩岸,兵戈四起。
燕王喜這次咬了咬牙,還是禦駕親征了,要不然他還是怕守不住啊。
畢竟趙燕兩國來勢洶洶,兩國的實力已經遠遠超過了燕國。
武遂太重要了,絕不容有失!
現在又一次顯示出了去年正確的決定,不惜一切代價收回了失地,拿回了方城,武遂,武陽等重城。
武遂武陽於易水河畔,本就是易守難攻,更是有著燕國為防備趙國,齊國,經年累月修建的長城。
有此大城險要之地,防守戰隻要不出大的紕漏,是可以打一打的。
趙齊兩國也有著仇恨,前兩年齊國被趙國龐煖搶了饒安,這仇也沒那麽容易忘記。
兩國雖然相約共同攻燕,但是想要他們齊心合作是完全不可能的。
如今齊國燕國並不接壤,趙國換取齊國出手的條件就是隻要齊國幫助趙國攻破易水防線,就把饒安還回去。
齊國在趙國的邀請,以及秦國暗暗的鼓動下,雖然願意出手,但是想要他賣命是不可能的,齊國也從來不敢拚命。
李牧與樂乘盯著武陽武遂不放,田單則是盯著易城。
即便幾人都是當世名將,現在也有些麻。
在燕王喜早有準備之下,燕國的防守不說是固若金湯,也算得上是堅固非常。
燕王喜本人親自坐鎮武陽,這是燕國的下都城,與武遂相連,兩城相距不過數十裏。
派雁春君與太子燕丹坐鎮易城,南北互為犄角。
最前線最重要的武遂,則是由足夠靠譜,威望也足夠的將渠和將軍太叔棟防守。
堅壁清野,全力防守要害和大城。
並且燕王喜下了嚴令,許守不許攻,凡是主動出城進攻者,無論勝負,有過無功,徹底杜絕了貪功冒進,以及對方的誘敵之策。
隔著長城,還有易水河,李牧也沒辦法,他的騎兵根本施展不開。
若是有心算無心之下,快馬突襲,也許可以有所斬獲。
可如今的燕國早有防備,防守的是無懈可擊,燕王喜都親自坐鎮邊疆了,這根本沒辦法。
李牧都破口大罵,該死的燕國,消息怎麽總是如此靈通,明明自家動作已經夠快了。
樂乘也是一籌莫展,燕王喜擺明了這種架勢,隻能打硬仗,呆仗。
至於田單,他雖然喜歡打燕國,但是他很清楚,他不是來給趙國賣命的,他是來趁火打劫占便宜的。
收獲必須大於損失,否則寧可不打。
易城有長城據守,並且依靠大清河之險,別的不說,怎麽過河都是一個問題。
所以田單果斷的於河對岸紮營,暫時與燕軍對峙,至於下一步,那要看趙國的了。
笑話,我大齊焉能為你趙國賣命。
對於齊國,趙國本身也沒有考慮他們能發揮出多麽大的用處,能牽製燕軍兵力就已經不錯了。
真正的主力和硬仗還是要靠趙國自己。
即便李牧和樂乘兩位都是當世名將,率領的也是素質遠遠超過燕軍的士卒,但是依舊是一籌莫展,兩人在軍帳中想盡了辦法,依舊沒有太好的法子。
畢竟燕國的這一套防守體係,極具地利優勢,又有燕王喜親自坐鎮,相當於也占據了人和。
即便隻是防守,燕王喜依舊是充分發揮了人多的優勢,起兵二十五萬大軍。
兵法有雲: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戰之,敵則能分之,少則能守之,不若則能避之。
若是要攻大城,沒有五倍以上兵力,絕對不適合強攻。
兩國聯軍貌似二十餘萬大軍,實際齊國的做不得數。
真正能打能戰的依舊隻有趙國這十餘萬人。
這可都是趙國的精銳,拿這精銳做填城寶寶,那是誰也不舍得。
但是兩人更是清楚,大張旗鼓攻燕,若是因為不好打就不打,那本就丟人的臉就丟的更沒了。
丟的不隻是他們兩個人的臉,更是自家大王的臉。
大王丟了臉,自己兩個怕是就要丟了命了。
兩人接連耽擱了幾日,最後還是李牧拍了板,打吧,強攻就強攻吧。
就這麽耗下去,沒有任何意義,還是要打,打起來以後再伺機尋找戰機。
慘烈的攻城戰又開始了。
無論什麽戰,慘烈都比不得攻城戰。
戰爭是一門可怕的藝術。
而攻城守城兩方,就是最好的演繹家。
對於名將來說,要麽不動手,動手一定是狠手。
李牧和樂乘輪動式攻城,片刻不休。
攻城巨弩,投石車,甚至公輸家的攻城機關獸輪番上陣。
當然對麵也都有,不過燕國軍械武備比趙國可是差多了,畢竟燕國實在是有點兒窮。
所幸燕國是防守,終究是占著便宜的。
在這樣的硬比拚之下,即便是李牧樂乘這樣見慣了生死的大將,也是忍不住心痛。
每天高達兩三千人死傷,這可都是精銳啊。
有著燕王喜坐鎮,攻心計並沒有用。
但是燕國對趙軍的攻心是有用的。
將渠數次派使臣談和,更是往城外的趙軍散布謠言,指責趙國無禮攻燕。
去年已經以易水為界簽訂和約,如今還沒一年,就撕毀了和約,主動背盟攻燕。
仇恨比不過對死亡的恐懼,接連數日下來,可怕的攻城死傷,讓趙軍士氣低迷。
李牧樂乘敏銳感覺到了軍中的士氣變化,立刻便停止了攻城,雙方又陷入了僵持。
其中李牧數次想要誘敵出城,甚至不惜下了大血本兒詐敗,但是燕軍就是不出來。
有著燕王喜的死命令,沒有人敢違背,而且將渠本就是謹慎之人,再加上李牧和樂乘的名聲那麽大,隻要不傻,誰也不會輕敵。
武遂這邊拚的頭破血流,易城這邊倒是極為平和,田單才不會強攻呢,圖個啥,他是來打順風仗的,不是來打硬仗的。
每天都在盯著武遂那邊的戰況,實際上在看到燕國早有準備,並且燕王喜親自鎮守之後,田單就知道今年這戰不會有什麽收獲。
田單更是看得明白,自家齊國可以不動手,但是被架到火上的趙國,李牧和樂乘,無論能不能贏也要打上一場的,事已至此,不死些人是絕對收不了場的。
但是田單表示沒關係,反正趙國,燕國都不是好人,他們打的越狠越好,死的越多越好。
他們兩國有損失,齊國隻要沒有損失,那就已經算是贏了。
對於趙軍的猛攻,燕軍也是死傷慘重,雖然是防守的一方,但是士兵素質,士氣,乃至於軍械,都比趙軍差太遠了。
要不是有燕王喜就在後邊兒盯著,這麽慘烈的攻城戰,指不定燕軍早就跑路了。
但是即便如此,在慘烈的戰事下,燕軍依舊是士氣低迷的不行,畢竟底層士卒除了戰死,沒有任何好處,哪怕是戰死了,家裏人也基本得不到什麽好處。
這場戰燕王喜是不想打的,打仗是要花錢的,是要耽誤生產的,雖然是防守方占據有地利,但是架不住出動的人多呀,每耽擱一天都不知道是多大的損失。
燕國本身就窮啊,這幾年接連大戰,吃了無數虧,真是耗不起啊。
再者說,隻有千日做賊,哪有千日防賊的,久守必失。
而且自己也不可能長時間待在武陽,長時間不在薊都,燕王喜心裏也是十萬個不踏實啊。
在趙國攻勢暫停以後,燕王喜指示將渠找趙國談和。
李牧和樂乘倒是也想談和,如今這個形勢真的不適合再打下去了。
不如暫且收兵,等抽機會再打,燕王喜總不能守在邊境一輩子。
李牧表示,隻要給他一個機會,打下武遂不是問題,隻要拿下了武遂,那燕國就是敞開了大門兒,想怎麽錘他就怎麽錘他。
但是他們兩個現在根本不敢擅自撤兵,率領大軍出征,損兵折將,寸功未立,怎麽敢回去啊?
隻能暗示將渠派說客去邯鄲,直接找自家大王談。
他們兩人也將現在麵臨的困境,緊急傳信給了邯鄲。
就在趙燕齊三國開戰以後,早就按耐不住的楚國趁機悍然攻魏。
秦國的挑撥,當然是有效的。
楚考烈王也在考慮繼承人的事情了,趁著遷都就在培養兒子,如今遷都已經完成,對於攻魏,也是一個好好曆練的機會。
感謝
@仙人球女騎士
@書友20240928082356999
@紅塵路上醉浮生
打賞支持
若非你齊國剛剛和秦國聯姻,若非現在中間隔著秦國的河間地,非捶你不可!
混蛋齊國,就憑你,還敢聯合趙國攻我燕國?!
但是現在,燕王喜依舊是陷入了焦頭爛額。
三國之中本就是燕國最弱,何況現在是趙齊一起攻燕。
趙軍人數雖然不多,但是戰力彪悍,再加上去年燕國做的確實過分,導致趙人心中憤恨,士氣高昂。
而李牧樂乘又都是當世名將,趙國不好對付啊。
更何況還有齊國。
齊國再怎麽不修武備,兵無戰心,但是畢竟是當世大國,最主要的是,齊國對燕國是死仇。
打燕國,齊國人是願意賣力的。
領兵的還是田單,也是當世名將,而且是對付燕國的好手。
齊國出兵十萬,借道河間地直攻燕國。
一時間整個易水兩岸,兵戈四起。
燕王喜這次咬了咬牙,還是禦駕親征了,要不然他還是怕守不住啊。
畢竟趙燕兩國來勢洶洶,兩國的實力已經遠遠超過了燕國。
武遂太重要了,絕不容有失!
現在又一次顯示出了去年正確的決定,不惜一切代價收回了失地,拿回了方城,武遂,武陽等重城。
武遂武陽於易水河畔,本就是易守難攻,更是有著燕國為防備趙國,齊國,經年累月修建的長城。
有此大城險要之地,防守戰隻要不出大的紕漏,是可以打一打的。
趙齊兩國也有著仇恨,前兩年齊國被趙國龐煖搶了饒安,這仇也沒那麽容易忘記。
兩國雖然相約共同攻燕,但是想要他們齊心合作是完全不可能的。
如今齊國燕國並不接壤,趙國換取齊國出手的條件就是隻要齊國幫助趙國攻破易水防線,就把饒安還回去。
齊國在趙國的邀請,以及秦國暗暗的鼓動下,雖然願意出手,但是想要他賣命是不可能的,齊國也從來不敢拚命。
李牧與樂乘盯著武陽武遂不放,田單則是盯著易城。
即便幾人都是當世名將,現在也有些麻。
在燕王喜早有準備之下,燕國的防守不說是固若金湯,也算得上是堅固非常。
燕王喜本人親自坐鎮武陽,這是燕國的下都城,與武遂相連,兩城相距不過數十裏。
派雁春君與太子燕丹坐鎮易城,南北互為犄角。
最前線最重要的武遂,則是由足夠靠譜,威望也足夠的將渠和將軍太叔棟防守。
堅壁清野,全力防守要害和大城。
並且燕王喜下了嚴令,許守不許攻,凡是主動出城進攻者,無論勝負,有過無功,徹底杜絕了貪功冒進,以及對方的誘敵之策。
隔著長城,還有易水河,李牧也沒辦法,他的騎兵根本施展不開。
若是有心算無心之下,快馬突襲,也許可以有所斬獲。
可如今的燕國早有防備,防守的是無懈可擊,燕王喜都親自坐鎮邊疆了,這根本沒辦法。
李牧都破口大罵,該死的燕國,消息怎麽總是如此靈通,明明自家動作已經夠快了。
樂乘也是一籌莫展,燕王喜擺明了這種架勢,隻能打硬仗,呆仗。
至於田單,他雖然喜歡打燕國,但是他很清楚,他不是來給趙國賣命的,他是來趁火打劫占便宜的。
收獲必須大於損失,否則寧可不打。
易城有長城據守,並且依靠大清河之險,別的不說,怎麽過河都是一個問題。
所以田單果斷的於河對岸紮營,暫時與燕軍對峙,至於下一步,那要看趙國的了。
笑話,我大齊焉能為你趙國賣命。
對於齊國,趙國本身也沒有考慮他們能發揮出多麽大的用處,能牽製燕軍兵力就已經不錯了。
真正的主力和硬仗還是要靠趙國自己。
即便李牧和樂乘兩位都是當世名將,率領的也是素質遠遠超過燕軍的士卒,但是依舊是一籌莫展,兩人在軍帳中想盡了辦法,依舊沒有太好的法子。
畢竟燕國的這一套防守體係,極具地利優勢,又有燕王喜親自坐鎮,相當於也占據了人和。
即便隻是防守,燕王喜依舊是充分發揮了人多的優勢,起兵二十五萬大軍。
兵法有雲: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戰之,敵則能分之,少則能守之,不若則能避之。
若是要攻大城,沒有五倍以上兵力,絕對不適合強攻。
兩國聯軍貌似二十餘萬大軍,實際齊國的做不得數。
真正能打能戰的依舊隻有趙國這十餘萬人。
這可都是趙國的精銳,拿這精銳做填城寶寶,那是誰也不舍得。
但是兩人更是清楚,大張旗鼓攻燕,若是因為不好打就不打,那本就丟人的臉就丟的更沒了。
丟的不隻是他們兩個人的臉,更是自家大王的臉。
大王丟了臉,自己兩個怕是就要丟了命了。
兩人接連耽擱了幾日,最後還是李牧拍了板,打吧,強攻就強攻吧。
就這麽耗下去,沒有任何意義,還是要打,打起來以後再伺機尋找戰機。
慘烈的攻城戰又開始了。
無論什麽戰,慘烈都比不得攻城戰。
戰爭是一門可怕的藝術。
而攻城守城兩方,就是最好的演繹家。
對於名將來說,要麽不動手,動手一定是狠手。
李牧和樂乘輪動式攻城,片刻不休。
攻城巨弩,投石車,甚至公輸家的攻城機關獸輪番上陣。
當然對麵也都有,不過燕國軍械武備比趙國可是差多了,畢竟燕國實在是有點兒窮。
所幸燕國是防守,終究是占著便宜的。
在這樣的硬比拚之下,即便是李牧樂乘這樣見慣了生死的大將,也是忍不住心痛。
每天高達兩三千人死傷,這可都是精銳啊。
有著燕王喜坐鎮,攻心計並沒有用。
但是燕國對趙軍的攻心是有用的。
將渠數次派使臣談和,更是往城外的趙軍散布謠言,指責趙國無禮攻燕。
去年已經以易水為界簽訂和約,如今還沒一年,就撕毀了和約,主動背盟攻燕。
仇恨比不過對死亡的恐懼,接連數日下來,可怕的攻城死傷,讓趙軍士氣低迷。
李牧樂乘敏銳感覺到了軍中的士氣變化,立刻便停止了攻城,雙方又陷入了僵持。
其中李牧數次想要誘敵出城,甚至不惜下了大血本兒詐敗,但是燕軍就是不出來。
有著燕王喜的死命令,沒有人敢違背,而且將渠本就是謹慎之人,再加上李牧和樂乘的名聲那麽大,隻要不傻,誰也不會輕敵。
武遂這邊拚的頭破血流,易城這邊倒是極為平和,田單才不會強攻呢,圖個啥,他是來打順風仗的,不是來打硬仗的。
每天都在盯著武遂那邊的戰況,實際上在看到燕國早有準備,並且燕王喜親自鎮守之後,田單就知道今年這戰不會有什麽收獲。
田單更是看得明白,自家齊國可以不動手,但是被架到火上的趙國,李牧和樂乘,無論能不能贏也要打上一場的,事已至此,不死些人是絕對收不了場的。
但是田單表示沒關係,反正趙國,燕國都不是好人,他們打的越狠越好,死的越多越好。
他們兩國有損失,齊國隻要沒有損失,那就已經算是贏了。
對於趙軍的猛攻,燕軍也是死傷慘重,雖然是防守的一方,但是士兵素質,士氣,乃至於軍械,都比趙軍差太遠了。
要不是有燕王喜就在後邊兒盯著,這麽慘烈的攻城戰,指不定燕軍早就跑路了。
但是即便如此,在慘烈的戰事下,燕軍依舊是士氣低迷的不行,畢竟底層士卒除了戰死,沒有任何好處,哪怕是戰死了,家裏人也基本得不到什麽好處。
這場戰燕王喜是不想打的,打仗是要花錢的,是要耽誤生產的,雖然是防守方占據有地利,但是架不住出動的人多呀,每耽擱一天都不知道是多大的損失。
燕國本身就窮啊,這幾年接連大戰,吃了無數虧,真是耗不起啊。
再者說,隻有千日做賊,哪有千日防賊的,久守必失。
而且自己也不可能長時間待在武陽,長時間不在薊都,燕王喜心裏也是十萬個不踏實啊。
在趙國攻勢暫停以後,燕王喜指示將渠找趙國談和。
李牧和樂乘倒是也想談和,如今這個形勢真的不適合再打下去了。
不如暫且收兵,等抽機會再打,燕王喜總不能守在邊境一輩子。
李牧表示,隻要給他一個機會,打下武遂不是問題,隻要拿下了武遂,那燕國就是敞開了大門兒,想怎麽錘他就怎麽錘他。
但是他們兩個現在根本不敢擅自撤兵,率領大軍出征,損兵折將,寸功未立,怎麽敢回去啊?
隻能暗示將渠派說客去邯鄲,直接找自家大王談。
他們兩人也將現在麵臨的困境,緊急傳信給了邯鄲。
就在趙燕齊三國開戰以後,早就按耐不住的楚國趁機悍然攻魏。
秦國的挑撥,當然是有效的。
楚考烈王也在考慮繼承人的事情了,趁著遷都就在培養兒子,如今遷都已經完成,對於攻魏,也是一個好好曆練的機會。
感謝
@仙人球女騎士
@書友20240928082356999
@紅塵路上醉浮生
打賞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