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家要是和楚國玩命可該怎麽辦?怎麽都是理虧呀,畢竟這事兒是自家挑起來的,主事之人還是自己家。
魏兆在收到消息的時候,也是嚇得一激靈,罵罵咧咧的趕緊收軍撤退。
魏國同樣也是誰也不管了,誰也沒通知。
至於燕國,他們倒是不急。
哪怕是攻城,燕國也在和秦軍眉來眼去。
大家都是自己人嘛。
雖然不急,並且早有準備,但是燕春君也不敢賭秦軍會不會順手把燕軍給掃了。
在收到消息後也是麻溜的撤退。
王翦和麃公收到消息的時間比龐煖他們更快一步,按照計劃,提前做好了準備。
在聯軍撤退的時候,是一點也沒耽擱,直接銜尾追殺。
而蒙敖在大勝楚軍之後,也並沒有管楚軍。
楚國在大秦的戰略中是比較靠後的,主要還是魏趙。
在令張唐率領十萬兵馬盯著楚軍,確保楚軍沒有餘力支援以後。
馬不停蹄率軍直接去插向魏趙撤退後路。
在蒙敖王翦麃公三方圍剿之下,魏趙兩國損失慘重。
楚軍那邊也是被張唐治的欲生欲死,張唐派出三萬精銳,大張旗鼓順流而下就要攻入楚國境內,逼得春申君不得不賣了諸國,提前撤退轉身回援,糧道也顧不得了。
無論張唐攻勢是真是假,春申君都必須回援,他根本不敢賭。
在回援路上也是被張唐伺機打的損失慘重。
至於聯軍糧道,隻剩下三萬無人領導的三國聯軍,可謂是不堪一擊,尤其是燕軍,撤退的極其果決。
糧道的不穩,導致諸國聯軍本就不利的局勢雪上加霜,直接大潰敗。
兵敗如山倒,在大勝之勢下,秦軍易如反掌的收回了所有城池。
並且一路摧枯拉朽的拿下了魏趙兩國朝歌、濮陽、蕩陰、中牟等二十餘城。
設立了東郡,徹底打斷了山東合縱相連之脊背。
大秦,大勝。
這一場天下大戰,前期諸國聯軍浩浩蕩蕩,勢如破竹,突飛猛進。
但是在轉瞬之間,聯軍大敗,轉瞬一切成空,震驚天下。
這一切都在嬴政的預料之中。
嬴政也忍不住內心有些興奮,此戰過後大局已定!
隻待積蓄國力,準備人才,便可開啟滅國之戰。
現在還是要在挑撥諸國內鬥。
經此一戰,他們自己也會鬥起來的。
道理很簡單,既然合作是不可能真心合作的,那麽他們必須盡快壯大自己才能對抗秦國。
此消彼長,大業將成!
此番大戰,以大秦大勝結束。
這群人打硬仗的本事沒有,跑的還是很快的。
不過即便如此,六國也皆是損兵折將,損失慘重。
尤其是魏趙楚,最是慘重。
魏國損兵五萬餘人,一路被反攻到了朝歌,丟失十四座城池,大秦設立東郡。
如此要地被拿下,魏國已經徹底成了秦國的盤中餐,秦國隨時可以順淇水隨意攻魏趙。
而且失去淇水上下,隻要稍微加一把力,大秦和齊國就可以直接相連,就可以徹底斷絕魏楚與趙南北相連。
合縱之事,再無可能。
龐煖見勢不對,老將反應極快,加上騎兵較多,趙軍隻折損了兩萬多人。
由於大秦目標都在淇水一線,魏國損失比較慘重,趙國隻丟了七座城池。
現在龐煖羞愧難當,收攏潰軍,堅定防守,不過也是暗暗下了決心,秦國這邊罷休以後,立刻去攻打齊國,把損失彌補回來。
理由是現成的,都怪你齊國不參與合縱,這才功虧一簣!
楚國倒是還好,沒有損失什麽城池,嬴政現在並沒有把楚國逼急的想法,這群貨色打防守還是賣力的。
至於戰死的那三四萬士卒,楚國表示小問題,人死了沒事兒,城池沒丟就行。
至於最慘的,還是魏國小弟衛國,徹底完了,被順手掃了。
這就是小國的悲哀,從頭到尾身不由己,還被順手滅了。
但是嬴政並沒有滅了衛國,遷衛君於野王,留了十裏之地為其采邑,不絕其祀。
這是為呂不韋和中蒼留麵子,他們都是衛國之人。
再者,還有公孫麗。
公孫羽當年為君盡忠,對抗魏國,其死後,完全被魏國操控的衛君也隻能將公孫羽打成了亂黨。
幸好公孫羽為人正直,自有義士敬佩其品格,死後有人為其收斂屍身,雖不是風光大葬,卻也是有最後安葬之地,不至於曝屍荒野。
嬴政令衛君為公孫羽平反,追贈封號,尋其屍身為其厚葬,厚謝為其收屍之義士。
這一番操作,也是令公孫麗極為感動,真是一點芥蒂也再沒有了。
她無比慶幸自己嫁給了秦王,祖父恢複名譽,留清名於萬世,這原本是自己一輩子也做不到的事。
當此次戰爭逐漸收尾,真正的風浪才向諸國襲來。
此番所有戰略目的都已經達到,嬴政並沒有一味要多拿下城池,在達成所有戰略目標後,便暫時休整,停軍不前。
畢竟諸國並不是毫無還手之力了,見好就收才是最正確的。
在戰場上大發神威,占盡優勢,就應該見好就收,剩下的完全可以在談判桌上得到。
在戰事之上萬萬不能上頭,寧可謹慎,也不可衝動大意。
能從談判桌上得到的,沒有必要一定采用戰爭。
很多時候威懾力比實際的戰鬥力更重要。
在自己家打防守戰,和去別人家打侵略戰還是不一樣的,如今諸國損失慘重,正所謂哀兵必敗,既然沒有能力,也不打算開啟滅國之戰,就該慎重收手了。
這個世界上最蠢的就是沒有目的的擴大戰爭。
進行無謂的戰爭。
戰略目的達到,就應該及時收手。
嬴政很清楚這些東西,所以在所有的戰略目的都已經達到之後,嬴政並沒有繼續乘勝追擊,一味苛求城池。
若是真的逼的諸國團結一致,團結一心,那才是弄巧成拙。
諸國也不是真的毫無反手之力了,防禦和進攻還是完全不同的。
好好嚇嚇他們,蠶食勒索才是最應該做的,也可以好好的慢慢消化。
就像現在,隻要秦軍不再進攻,諸國是絕對不會考慮反擊的。
接下來諸國過得反應,證明嬴政所考慮的完全沒錯。
魏兆在收到消息的時候,也是嚇得一激靈,罵罵咧咧的趕緊收軍撤退。
魏國同樣也是誰也不管了,誰也沒通知。
至於燕國,他們倒是不急。
哪怕是攻城,燕國也在和秦軍眉來眼去。
大家都是自己人嘛。
雖然不急,並且早有準備,但是燕春君也不敢賭秦軍會不會順手把燕軍給掃了。
在收到消息後也是麻溜的撤退。
王翦和麃公收到消息的時間比龐煖他們更快一步,按照計劃,提前做好了準備。
在聯軍撤退的時候,是一點也沒耽擱,直接銜尾追殺。
而蒙敖在大勝楚軍之後,也並沒有管楚軍。
楚國在大秦的戰略中是比較靠後的,主要還是魏趙。
在令張唐率領十萬兵馬盯著楚軍,確保楚軍沒有餘力支援以後。
馬不停蹄率軍直接去插向魏趙撤退後路。
在蒙敖王翦麃公三方圍剿之下,魏趙兩國損失慘重。
楚軍那邊也是被張唐治的欲生欲死,張唐派出三萬精銳,大張旗鼓順流而下就要攻入楚國境內,逼得春申君不得不賣了諸國,提前撤退轉身回援,糧道也顧不得了。
無論張唐攻勢是真是假,春申君都必須回援,他根本不敢賭。
在回援路上也是被張唐伺機打的損失慘重。
至於聯軍糧道,隻剩下三萬無人領導的三國聯軍,可謂是不堪一擊,尤其是燕軍,撤退的極其果決。
糧道的不穩,導致諸國聯軍本就不利的局勢雪上加霜,直接大潰敗。
兵敗如山倒,在大勝之勢下,秦軍易如反掌的收回了所有城池。
並且一路摧枯拉朽的拿下了魏趙兩國朝歌、濮陽、蕩陰、中牟等二十餘城。
設立了東郡,徹底打斷了山東合縱相連之脊背。
大秦,大勝。
這一場天下大戰,前期諸國聯軍浩浩蕩蕩,勢如破竹,突飛猛進。
但是在轉瞬之間,聯軍大敗,轉瞬一切成空,震驚天下。
這一切都在嬴政的預料之中。
嬴政也忍不住內心有些興奮,此戰過後大局已定!
隻待積蓄國力,準備人才,便可開啟滅國之戰。
現在還是要在挑撥諸國內鬥。
經此一戰,他們自己也會鬥起來的。
道理很簡單,既然合作是不可能真心合作的,那麽他們必須盡快壯大自己才能對抗秦國。
此消彼長,大業將成!
此番大戰,以大秦大勝結束。
這群人打硬仗的本事沒有,跑的還是很快的。
不過即便如此,六國也皆是損兵折將,損失慘重。
尤其是魏趙楚,最是慘重。
魏國損兵五萬餘人,一路被反攻到了朝歌,丟失十四座城池,大秦設立東郡。
如此要地被拿下,魏國已經徹底成了秦國的盤中餐,秦國隨時可以順淇水隨意攻魏趙。
而且失去淇水上下,隻要稍微加一把力,大秦和齊國就可以直接相連,就可以徹底斷絕魏楚與趙南北相連。
合縱之事,再無可能。
龐煖見勢不對,老將反應極快,加上騎兵較多,趙軍隻折損了兩萬多人。
由於大秦目標都在淇水一線,魏國損失比較慘重,趙國隻丟了七座城池。
現在龐煖羞愧難當,收攏潰軍,堅定防守,不過也是暗暗下了決心,秦國這邊罷休以後,立刻去攻打齊國,把損失彌補回來。
理由是現成的,都怪你齊國不參與合縱,這才功虧一簣!
楚國倒是還好,沒有損失什麽城池,嬴政現在並沒有把楚國逼急的想法,這群貨色打防守還是賣力的。
至於戰死的那三四萬士卒,楚國表示小問題,人死了沒事兒,城池沒丟就行。
至於最慘的,還是魏國小弟衛國,徹底完了,被順手掃了。
這就是小國的悲哀,從頭到尾身不由己,還被順手滅了。
但是嬴政並沒有滅了衛國,遷衛君於野王,留了十裏之地為其采邑,不絕其祀。
這是為呂不韋和中蒼留麵子,他們都是衛國之人。
再者,還有公孫麗。
公孫羽當年為君盡忠,對抗魏國,其死後,完全被魏國操控的衛君也隻能將公孫羽打成了亂黨。
幸好公孫羽為人正直,自有義士敬佩其品格,死後有人為其收斂屍身,雖不是風光大葬,卻也是有最後安葬之地,不至於曝屍荒野。
嬴政令衛君為公孫羽平反,追贈封號,尋其屍身為其厚葬,厚謝為其收屍之義士。
這一番操作,也是令公孫麗極為感動,真是一點芥蒂也再沒有了。
她無比慶幸自己嫁給了秦王,祖父恢複名譽,留清名於萬世,這原本是自己一輩子也做不到的事。
當此次戰爭逐漸收尾,真正的風浪才向諸國襲來。
此番所有戰略目的都已經達到,嬴政並沒有一味要多拿下城池,在達成所有戰略目標後,便暫時休整,停軍不前。
畢竟諸國並不是毫無還手之力了,見好就收才是最正確的。
在戰場上大發神威,占盡優勢,就應該見好就收,剩下的完全可以在談判桌上得到。
在戰事之上萬萬不能上頭,寧可謹慎,也不可衝動大意。
能從談判桌上得到的,沒有必要一定采用戰爭。
很多時候威懾力比實際的戰鬥力更重要。
在自己家打防守戰,和去別人家打侵略戰還是不一樣的,如今諸國損失慘重,正所謂哀兵必敗,既然沒有能力,也不打算開啟滅國之戰,就該慎重收手了。
這個世界上最蠢的就是沒有目的的擴大戰爭。
進行無謂的戰爭。
戰略目的達到,就應該及時收手。
嬴政很清楚這些東西,所以在所有的戰略目的都已經達到之後,嬴政並沒有繼續乘勝追擊,一味苛求城池。
若是真的逼的諸國團結一致,團結一心,那才是弄巧成拙。
諸國也不是真的毫無反手之力了,防禦和進攻還是完全不同的。
好好嚇嚇他們,蠶食勒索才是最應該做的,也可以好好的慢慢消化。
就像現在,隻要秦軍不再進攻,諸國是絕對不會考慮反擊的。
接下來諸國過得反應,證明嬴政所考慮的完全沒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