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悼襄王想著自己這邊和人溝通著要毀約攻秦,秦國還想著大趙的安危,心裏還真有了點愧疚。
當然,隻有一點點。
魏景湣王雖然能力不行,但是也不是徹底的蠢貨,在秦軍攻來的時候,第一時間急忙征召大軍支援防線,並且大開府庫,許下重賞。
一時間也算擋住了攻勢,但是依舊岌岌可危。
另一方麵眼看楚國不動如山,燕趙打成一團,魏景湣王也是一聲冷哼,心中清楚趙國和楚國都在想些什麽,不過是想逼迫魏國出頭讓利罷了,好,寡人寧可給秦國也不給你們!
就看誰先急!
先前派呂遼做戲不夠真,那現在就假戲真做!
魏景湣王大張旗鼓的再派使者入秦談和,願意割讓長平、酸棗,山陽一線十座城池談和。
果然,在呂遼用這等條件談和的時候,呂不韋欣然讚同,嬴政也令秦軍停下了進攻,一時之間,短短一個多月的秦魏戰事消弭不見。
楚考烈王收到這個消息以後,麵無表情,很好,算你狠。
趙悼襄王收到這個消息的時候,他是最急的。
因為魏國割讓給秦國的城池沒憋好心思,是禍水東引!
魏國割讓的城池全是與趙國繁華腹地相鄰的城池。
原本秦國盡收大河南北之地,已經對趙國腹地直接構成威脅,現在更好了,這已經不是威脅了,趙國已經是在秦國大軍嘴邊了。
魏國的威脅和秦國的威脅能一樣嗎?
趙悼襄王現在是真麻了,他不敢賭魏國在這件事上是真情還是假意。
如果新的魏王真的就是一個軟蛋,真的就寧可對秦國低頭,那一瞬間趙國就危險了。
而秦軍凶猛的表現,也是讓楚考烈王和趙悼襄王心中為之驚悚,要知道,蒙驁打的可是魏國的基本盤,魏軍可不是燕軍可以比的,當然,韓軍也不行。
魏武卒雖然遠不如前,但是即便如此,如果是打燕韓齊,戰平三倍兵力也不是什麽大問題。
而且這還是守城,要知道守城的一方本就比攻城的一方占據太多優勢。
而這次秦軍攻魏隻用了五萬兵馬,卻是一路摧枯拉朽。
之前還可以說是有兵力優勢,現在實在是不能再自欺欺人了。
楚考烈王、趙悼襄王心中暗歎,秦軍越發凶猛了,有秦墨與公輸家的機關術加持,秦軍越發強大,簡直已經不可抵抗。
也更加堅定要抑製秦國的想法。
就在趙國與燕國戰事結束之後,趙悼襄王第一時間便派遣使者入楚,請楚王為合縱長,楚考烈王這次沒再推辭,擔任了聯軍合縱長,由春申君當權主事,但是同時他要求由龐煖擔任聯軍統帥。
這個出頭鳥,不能楚國一家出,楚國已經出了最大的頭,你趙國也不能獨善其身,如果這都不同意,那就一拍兩散。
趙悼襄王同意了,事已至此,怎麽都要翻臉了,再瞻前顧後就真沒機會了。
反正龐煖這個鍋也能甩的出去。
兩國談攏後,直接同派使臣前往魏國,請魏王一同合縱攻秦。
魏景湣王這次直接同意,他原本就隻是逼楚趙出頭,怎麽會真的向秦國低頭?
先前雖是大張旗鼓派使者入秦談和,但也依舊是緩兵之計,哪怕和約簽了,隻要城池沒有實際交付,不過一張廢紙罷了。
隻要想拖,有的是辦法和理由。
如今冬日將至,天氣變冷,已經不再適合攻城開戰,而自己大魏更是聚集大軍防守邊疆。
與此同時,和約已簽,隻是找了些借口暫時不交付城池,秦國總不至於再輕易開戰的。
魏景湣王想的不錯,嬴政確實有這方麵的考量,但是最大的考量是現在拿下城池也沒用。
聯軍一至,都要吐出去,現在非要采取強硬措施,隻會白白消耗兵馬糧草,冬日的戰事損耗太大了,這種無謂的損耗沒有任何好處,自然是由他了。
等到明年魏國毀約攻秦,還能站在大義的立場在進行反擊,聯軍敗退後,再拿和約談事,不信魏國敢不給。
還有趙國現在占領原本是秦國的十五座城池,嬴政也沒多加計較,隻是派了使臣去協商。
嬴政可不是吃虧的人,長這麽大就沒吃過虧!
現在睜隻眼閉隻眼,那是為了睜大眼殺人!
現在隨你們跳的歡,明年挨個拉清單!
在魏趙楚三國達成共識之後,此次聯盟就已經注定了。
燕國已經被打到同意,韓國雖然沒有話語權,但是韓國是不需要逼迫的。
韓國雖然表麵侍秦恭敬,但是隻要有機會,隻要不要韓國做出頭鳥,韓國是絕對願意非常賣力攻秦的。
韓國非常清楚,一定要抓住每一個機會削弱秦國。
因為山東六國中,秦國第二個滅的國是誰不能確定,但是第一個肯定是韓國。
自己是秦國的大塊絆腳石這件事,韓國非常清楚。
所以隻要有機會,韓國一定是下手比誰都狠的。
這個道理,大家都明白,所以壓根不用提前通知,準備動手的時候通知一聲就行了,接下來韓國就會很積極的,現在大張旗鼓隻會讓韓國難做,悄悄通知一聲就行了。
如此一來,五國伐秦之事已經確定,即便如此,魏景湣王還是擔心不夠強,還帶上了自己已經基本沒什麽自主權的小弟衛國,衛國雖然早就名存實亡,但是畢竟也算一個國。
六國伐秦聽著還是比五國要強的,能嚇嚇秦國也是好的。
而趙國龐煖更是不死心,人老為妖,在見識到秦軍攻魏的戰力以後,更是倍加小心,不顧冬日趕赴齊國,請齊國也參與一同攻秦。
齊王建表示嗬嗬。
且不說秦國在後勝身上的投資,即便沒有後勝的讒言,齊王建也不會和他們一起伐秦。
先說秦國,自家與秦國一東一西,毫無接壤,還和秦國一向交好。
再說燕趙魏楚,你們幾家一年春夏秋冬輪番打寡人的事,寡人可沒忘,現在知道找寡人了,早幹嘛去了?
而且寡人參與這事有什麽好處?
當然,隻有一點點。
魏景湣王雖然能力不行,但是也不是徹底的蠢貨,在秦軍攻來的時候,第一時間急忙征召大軍支援防線,並且大開府庫,許下重賞。
一時間也算擋住了攻勢,但是依舊岌岌可危。
另一方麵眼看楚國不動如山,燕趙打成一團,魏景湣王也是一聲冷哼,心中清楚趙國和楚國都在想些什麽,不過是想逼迫魏國出頭讓利罷了,好,寡人寧可給秦國也不給你們!
就看誰先急!
先前派呂遼做戲不夠真,那現在就假戲真做!
魏景湣王大張旗鼓的再派使者入秦談和,願意割讓長平、酸棗,山陽一線十座城池談和。
果然,在呂遼用這等條件談和的時候,呂不韋欣然讚同,嬴政也令秦軍停下了進攻,一時之間,短短一個多月的秦魏戰事消弭不見。
楚考烈王收到這個消息以後,麵無表情,很好,算你狠。
趙悼襄王收到這個消息的時候,他是最急的。
因為魏國割讓給秦國的城池沒憋好心思,是禍水東引!
魏國割讓的城池全是與趙國繁華腹地相鄰的城池。
原本秦國盡收大河南北之地,已經對趙國腹地直接構成威脅,現在更好了,這已經不是威脅了,趙國已經是在秦國大軍嘴邊了。
魏國的威脅和秦國的威脅能一樣嗎?
趙悼襄王現在是真麻了,他不敢賭魏國在這件事上是真情還是假意。
如果新的魏王真的就是一個軟蛋,真的就寧可對秦國低頭,那一瞬間趙國就危險了。
而秦軍凶猛的表現,也是讓楚考烈王和趙悼襄王心中為之驚悚,要知道,蒙驁打的可是魏國的基本盤,魏軍可不是燕軍可以比的,當然,韓軍也不行。
魏武卒雖然遠不如前,但是即便如此,如果是打燕韓齊,戰平三倍兵力也不是什麽大問題。
而且這還是守城,要知道守城的一方本就比攻城的一方占據太多優勢。
而這次秦軍攻魏隻用了五萬兵馬,卻是一路摧枯拉朽。
之前還可以說是有兵力優勢,現在實在是不能再自欺欺人了。
楚考烈王、趙悼襄王心中暗歎,秦軍越發凶猛了,有秦墨與公輸家的機關術加持,秦軍越發強大,簡直已經不可抵抗。
也更加堅定要抑製秦國的想法。
就在趙國與燕國戰事結束之後,趙悼襄王第一時間便派遣使者入楚,請楚王為合縱長,楚考烈王這次沒再推辭,擔任了聯軍合縱長,由春申君當權主事,但是同時他要求由龐煖擔任聯軍統帥。
這個出頭鳥,不能楚國一家出,楚國已經出了最大的頭,你趙國也不能獨善其身,如果這都不同意,那就一拍兩散。
趙悼襄王同意了,事已至此,怎麽都要翻臉了,再瞻前顧後就真沒機會了。
反正龐煖這個鍋也能甩的出去。
兩國談攏後,直接同派使臣前往魏國,請魏王一同合縱攻秦。
魏景湣王這次直接同意,他原本就隻是逼楚趙出頭,怎麽會真的向秦國低頭?
先前雖是大張旗鼓派使者入秦談和,但也依舊是緩兵之計,哪怕和約簽了,隻要城池沒有實際交付,不過一張廢紙罷了。
隻要想拖,有的是辦法和理由。
如今冬日將至,天氣變冷,已經不再適合攻城開戰,而自己大魏更是聚集大軍防守邊疆。
與此同時,和約已簽,隻是找了些借口暫時不交付城池,秦國總不至於再輕易開戰的。
魏景湣王想的不錯,嬴政確實有這方麵的考量,但是最大的考量是現在拿下城池也沒用。
聯軍一至,都要吐出去,現在非要采取強硬措施,隻會白白消耗兵馬糧草,冬日的戰事損耗太大了,這種無謂的損耗沒有任何好處,自然是由他了。
等到明年魏國毀約攻秦,還能站在大義的立場在進行反擊,聯軍敗退後,再拿和約談事,不信魏國敢不給。
還有趙國現在占領原本是秦國的十五座城池,嬴政也沒多加計較,隻是派了使臣去協商。
嬴政可不是吃虧的人,長這麽大就沒吃過虧!
現在睜隻眼閉隻眼,那是為了睜大眼殺人!
現在隨你們跳的歡,明年挨個拉清單!
在魏趙楚三國達成共識之後,此次聯盟就已經注定了。
燕國已經被打到同意,韓國雖然沒有話語權,但是韓國是不需要逼迫的。
韓國雖然表麵侍秦恭敬,但是隻要有機會,隻要不要韓國做出頭鳥,韓國是絕對願意非常賣力攻秦的。
韓國非常清楚,一定要抓住每一個機會削弱秦國。
因為山東六國中,秦國第二個滅的國是誰不能確定,但是第一個肯定是韓國。
自己是秦國的大塊絆腳石這件事,韓國非常清楚。
所以隻要有機會,韓國一定是下手比誰都狠的。
這個道理,大家都明白,所以壓根不用提前通知,準備動手的時候通知一聲就行了,接下來韓國就會很積極的,現在大張旗鼓隻會讓韓國難做,悄悄通知一聲就行了。
如此一來,五國伐秦之事已經確定,即便如此,魏景湣王還是擔心不夠強,還帶上了自己已經基本沒什麽自主權的小弟衛國,衛國雖然早就名存實亡,但是畢竟也算一個國。
六國伐秦聽著還是比五國要強的,能嚇嚇秦國也是好的。
而趙國龐煖更是不死心,人老為妖,在見識到秦軍攻魏的戰力以後,更是倍加小心,不顧冬日趕赴齊國,請齊國也參與一同攻秦。
齊王建表示嗬嗬。
且不說秦國在後勝身上的投資,即便沒有後勝的讒言,齊王建也不會和他們一起伐秦。
先說秦國,自家與秦國一東一西,毫無接壤,還和秦國一向交好。
再說燕趙魏楚,你們幾家一年春夏秋冬輪番打寡人的事,寡人可沒忘,現在知道找寡人了,早幹嘛去了?
而且寡人參與這事有什麽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