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悼襄王令郭開出使秦國商談此事。
嬴政自然樂意,派遣官吏兵卒去接收城池,飛地又如何,飛地也是有用的。
誰要是真敢打,那就和朕掰一掰手腕吧。
郭開回趙路上又多帶了一千金。
齊王建更是大喜,本就沒打算有太大收獲,隻想削弱對手,還有報仇。
現在還有意外收獲啊,自然欣然同意,要不要城池和燕國都是死敵,也不妨礙燕國攻齊,當然要了。
飛地不好治理,齊王建便取了個巧,正好田單不在趙國嘛?
齊王建將這三座小城封給了田單做封地,由不得田單不上心。
田單當然欣喜至極,還有這好事?
這次打燕國已經很開心了,一把年紀了,臨了了再揚了一次威風,沒想到打下來的還都成了自己封地!
血賺!
唯獨燕王喜是真的麻了,他實在想不通,為什麽?這是為什麽?!
趙國這新王政治手段這麽老辣的嗎?拉秦國齊國下水。
燕齊死仇暫且不說。
即便秦燕關係尚可,秦國也絕不可能放棄吃到嘴裏的利益。
燕國沒有那麽大臉麵。
如今燕國也是損失慘重,難道還真要再戰嗎?
燕王喜咬著牙忍下了這口氣,停戰!
大亂,大戰,終於結束了。
七個月的亂戰,這一場將秦趙魏楚燕齊韓,還有匈奴、胡人等諸多蠻夷全部卷進去的戰事,終於在秦王政三年下半年都徹底結束了。
所有諸侯都在舔舐傷口,恢複體力,為下一次複仇做準備。
戰事終於都結束了,嬴政也終於可以鬆一口氣了。
小心造勢,謀劃兩年,造就大勢方才動手,又小心控製烈度,也是極其耗費心力,幸好結果都是好的。
畢竟戰爭一旦開啟便是無法預料的。
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兵家無小事,今年趙國已經證明了這一點,在有心人算計下,戰爭規模烈度會迅速擴大,帶來的後果也許是無法承受的。
今年嬴政血賺!
滅國自然要由近到遠,由弱到強。
大秦可以輕易滅掉山東六國任何一國,如果算上韓國,可以滅掉兩國。
但是三國最多隻能持平了,而且三國要包含韓國。
針對六國的戰略,依舊是遠交近攻。
當今七國戰力,毫無疑問大秦最強,其次是魏楚趙,再其次燕齊韓。
遠交自然是燕齊,楚也算,近攻自然是三晉。
其中齊國早已被迫躺平,軍事荒怠,又被燕趙魏楚遏製,還有著齊王建和相國後勝這等君臣,簡直是君仁臣正,不足為慮。
燕趙一向死敵,況且燕國苦寒之地,土地貧瘠狹小,人口又少,秦燕又不接壤,關係一向還行,也不足為慮,滅趙前不急。
至於楚國,雖然地廣人多,國力強盛,但是因為其國內貴族專治的政治環境,公室強大,貴族獨立性太強,說實話,楚國整體的動員能力是極差的。
楚國的對外兼並,貴族往往不出什麽力氣,大多數隻能打順風仗和碾壓局,但凡遇見硬茬,往往是損兵折將而回。
隻有楚國的利益不夠貴族瓜分了,加上一個強勢的君主,他們才會有向外進攻做大利益的動力。
在現在的七國形勢下,楚國貴族對外吞並的動力並不強,楚王不等於楚國,楚王和貴族的利益也未必一致。
隻有一種情況,楚國君主貴族會上下一心,那就是打吞並性質的防守戰爭,這種戰爭所有貴族都是幹勁十足,搶自己家了,當然有幹勁。
所以想要吞並楚國還是要後期,現在不急,反正楚國現在也搗不了大亂。
優先級最高的,還是要滅三晉,隻能這樣做,沒有選擇。
韓國現在隨時在刀鋒底下,侍秦恭敬,除非要徹底滅韓,否則慢慢蠶食即可,沒必要逼急了韓國,反正韓國很會裝糊塗。
現在最重要的敵人還是魏趙,而魏趙也是最強的敵人,隻要魏趙聯合,大秦就毫無辦法。
若不挑撥中原內亂不容易吃下,或者說根本沒機會吃下。
隻有挑動中原內亂,削弱他們的國力,增加他們的仇恨,令他們無法團結,哪怕是共對強敵的團結也無法做到,那麽,就是徹底吞並他們的時候。
幸好他們從不團結,而且利益牽扯太大,隻要稍加挑撥就會打起來。
這樣也是不給他們休養生息的機會,幾年來一次大戰是必須的,隻要他們恢複一點元氣立馬就要想辦法再給搞掉,不能讓他們閑著。
今年嬴政就是這樣做的,結果很滿意,戰略戰術目標都達到了。
齊韓是添頭,無所謂,消耗一點是一點。
楚國也暫時不在戰略規劃裏,不急。
齊韓楚雖然本次國力消耗不大,但是隻要參與了這種趁火打劫,仇恨也就結下了。
而且仇恨很大,眾所周知,趁火打劫比直接開打更令人憎恨多了。
至於魏趙燕,今年算是徹底損失慘重,元氣大傷,三五年也別想恢複元氣。
大災之年大戰,這樣的禍事帶來的損失,要比正常年景大戰多損失至少三倍以上!
魏國被秦楚趙韓四國先後圍攻,損失十座城池,死傷無數。
趙國用了五座城池換來和秦國聯姻合盟,共同攻魏,結果陷入魏燕匈奴三方的戰爭泥潭,差一點就出不來。
國內大災還要承受這種烈度的戰爭,國力損傷已經是慘不忍睹了,邯鄲之地都有百姓餓死了。
換來的不過是燕國五座城池。
唯一的欣慰就是以後北疆再無蠻夷之患了。
至於燕國,燕國想要趁火打劫,結果風頭變換太快,大火燒到自己家,損兵十餘萬,丟了十一座城池,燕王喜又一次把屁股露在天下人眼前。
但凡他在魏國求援時第一時間加入戰場,最後魏國也不至於擺他一道,有魏國反手幫襯,最差也不至於丟失這許多城池。
隻能說是咎由自取。
至於大秦,嬴政挑起這一場大戰,於國無損,並且得城八座,還得了好名聲,交好諸國,大大改善外部環境。
挑動諸侯國仇恨,難以團結,又是大賺。
還交好了趙國,減輕了太多秦趙仇恨,為日後統治打下根基,這仇恨不消,日後決計難以穩定統治。
並且還徹底滅了蠻夷最大的勢力——匈奴,二十年內都不可能打中原的主意,可以放心橫掃六國了。
至於順手打服了羌人胡人,得牲口無數,這都是小事情了。
此消彼長,血賺,嬴麻了!
接下來幾年趁著三晉疲軟無力,國力困乏,再逐步蠶食也不會耗費太多力氣。
先緩緩吧,暫時別再刺激他們,現在形勢也都太緊張了。
嬴政自然樂意,派遣官吏兵卒去接收城池,飛地又如何,飛地也是有用的。
誰要是真敢打,那就和朕掰一掰手腕吧。
郭開回趙路上又多帶了一千金。
齊王建更是大喜,本就沒打算有太大收獲,隻想削弱對手,還有報仇。
現在還有意外收獲啊,自然欣然同意,要不要城池和燕國都是死敵,也不妨礙燕國攻齊,當然要了。
飛地不好治理,齊王建便取了個巧,正好田單不在趙國嘛?
齊王建將這三座小城封給了田單做封地,由不得田單不上心。
田單當然欣喜至極,還有這好事?
這次打燕國已經很開心了,一把年紀了,臨了了再揚了一次威風,沒想到打下來的還都成了自己封地!
血賺!
唯獨燕王喜是真的麻了,他實在想不通,為什麽?這是為什麽?!
趙國這新王政治手段這麽老辣的嗎?拉秦國齊國下水。
燕齊死仇暫且不說。
即便秦燕關係尚可,秦國也絕不可能放棄吃到嘴裏的利益。
燕國沒有那麽大臉麵。
如今燕國也是損失慘重,難道還真要再戰嗎?
燕王喜咬著牙忍下了這口氣,停戰!
大亂,大戰,終於結束了。
七個月的亂戰,這一場將秦趙魏楚燕齊韓,還有匈奴、胡人等諸多蠻夷全部卷進去的戰事,終於在秦王政三年下半年都徹底結束了。
所有諸侯都在舔舐傷口,恢複體力,為下一次複仇做準備。
戰事終於都結束了,嬴政也終於可以鬆一口氣了。
小心造勢,謀劃兩年,造就大勢方才動手,又小心控製烈度,也是極其耗費心力,幸好結果都是好的。
畢竟戰爭一旦開啟便是無法預料的。
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兵家無小事,今年趙國已經證明了這一點,在有心人算計下,戰爭規模烈度會迅速擴大,帶來的後果也許是無法承受的。
今年嬴政血賺!
滅國自然要由近到遠,由弱到強。
大秦可以輕易滅掉山東六國任何一國,如果算上韓國,可以滅掉兩國。
但是三國最多隻能持平了,而且三國要包含韓國。
針對六國的戰略,依舊是遠交近攻。
當今七國戰力,毫無疑問大秦最強,其次是魏楚趙,再其次燕齊韓。
遠交自然是燕齊,楚也算,近攻自然是三晉。
其中齊國早已被迫躺平,軍事荒怠,又被燕趙魏楚遏製,還有著齊王建和相國後勝這等君臣,簡直是君仁臣正,不足為慮。
燕趙一向死敵,況且燕國苦寒之地,土地貧瘠狹小,人口又少,秦燕又不接壤,關係一向還行,也不足為慮,滅趙前不急。
至於楚國,雖然地廣人多,國力強盛,但是因為其國內貴族專治的政治環境,公室強大,貴族獨立性太強,說實話,楚國整體的動員能力是極差的。
楚國的對外兼並,貴族往往不出什麽力氣,大多數隻能打順風仗和碾壓局,但凡遇見硬茬,往往是損兵折將而回。
隻有楚國的利益不夠貴族瓜分了,加上一個強勢的君主,他們才會有向外進攻做大利益的動力。
在現在的七國形勢下,楚國貴族對外吞並的動力並不強,楚王不等於楚國,楚王和貴族的利益也未必一致。
隻有一種情況,楚國君主貴族會上下一心,那就是打吞並性質的防守戰爭,這種戰爭所有貴族都是幹勁十足,搶自己家了,當然有幹勁。
所以想要吞並楚國還是要後期,現在不急,反正楚國現在也搗不了大亂。
優先級最高的,還是要滅三晉,隻能這樣做,沒有選擇。
韓國現在隨時在刀鋒底下,侍秦恭敬,除非要徹底滅韓,否則慢慢蠶食即可,沒必要逼急了韓國,反正韓國很會裝糊塗。
現在最重要的敵人還是魏趙,而魏趙也是最強的敵人,隻要魏趙聯合,大秦就毫無辦法。
若不挑撥中原內亂不容易吃下,或者說根本沒機會吃下。
隻有挑動中原內亂,削弱他們的國力,增加他們的仇恨,令他們無法團結,哪怕是共對強敵的團結也無法做到,那麽,就是徹底吞並他們的時候。
幸好他們從不團結,而且利益牽扯太大,隻要稍加挑撥就會打起來。
這樣也是不給他們休養生息的機會,幾年來一次大戰是必須的,隻要他們恢複一點元氣立馬就要想辦法再給搞掉,不能讓他們閑著。
今年嬴政就是這樣做的,結果很滿意,戰略戰術目標都達到了。
齊韓是添頭,無所謂,消耗一點是一點。
楚國也暫時不在戰略規劃裏,不急。
齊韓楚雖然本次國力消耗不大,但是隻要參與了這種趁火打劫,仇恨也就結下了。
而且仇恨很大,眾所周知,趁火打劫比直接開打更令人憎恨多了。
至於魏趙燕,今年算是徹底損失慘重,元氣大傷,三五年也別想恢複元氣。
大災之年大戰,這樣的禍事帶來的損失,要比正常年景大戰多損失至少三倍以上!
魏國被秦楚趙韓四國先後圍攻,損失十座城池,死傷無數。
趙國用了五座城池換來和秦國聯姻合盟,共同攻魏,結果陷入魏燕匈奴三方的戰爭泥潭,差一點就出不來。
國內大災還要承受這種烈度的戰爭,國力損傷已經是慘不忍睹了,邯鄲之地都有百姓餓死了。
換來的不過是燕國五座城池。
唯一的欣慰就是以後北疆再無蠻夷之患了。
至於燕國,燕國想要趁火打劫,結果風頭變換太快,大火燒到自己家,損兵十餘萬,丟了十一座城池,燕王喜又一次把屁股露在天下人眼前。
但凡他在魏國求援時第一時間加入戰場,最後魏國也不至於擺他一道,有魏國反手幫襯,最差也不至於丟失這許多城池。
隻能說是咎由自取。
至於大秦,嬴政挑起這一場大戰,於國無損,並且得城八座,還得了好名聲,交好諸國,大大改善外部環境。
挑動諸侯國仇恨,難以團結,又是大賺。
還交好了趙國,減輕了太多秦趙仇恨,為日後統治打下根基,這仇恨不消,日後決計難以穩定統治。
並且還徹底滅了蠻夷最大的勢力——匈奴,二十年內都不可能打中原的主意,可以放心橫掃六國了。
至於順手打服了羌人胡人,得牲口無數,這都是小事情了。
此消彼長,血賺,嬴麻了!
接下來幾年趁著三晉疲軟無力,國力困乏,再逐步蠶食也不會耗費太多力氣。
先緩緩吧,暫時別再刺激他們,現在形勢也都太緊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