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教我武功,一般不應該想讓我當大俠什麽的……”包拯眨眨眼,在仲彥秋的眼神中聲音越來越輕。
“上有廟堂之高,下有江湖之遠。”仲彥秋說道,“我教了你那麽多東西,不過是為了讓你有資本去選擇罷了,我逍遙派教義為何?”
“天地不過方寸之間,自當從心而為。”包拯說道。
“所以說,你是去考科舉做官也好,混江湖做俠客也罷,甚至成了窮凶極惡的江洋大盜也都隨便你。”仲彥秋放下筆抿了口茶。
“不過你且記著,若你作jian犯科有違天理,我也自當親手取爾xing命。”
他的語氣淡淡,卻叫包拯忽地打了個寒顫。
作者有話要說: 以後可能會是——
展昭:包大人小心——!!
包拯:嗯?【順手放倒打過來的刺客】怎麽了?
第三十八章
小包村是個很適合居住的村子, 民風淳樸百姓和樂, 少有什麽紛爭, 又因著出了好幾榜的舉人進士文風頗重,一村子的老老少少多是識得幾個字的,將來科舉時說出去一個個倒也稱得上是耕讀傳家。
雖說村子裏包姓人家占絕大多數, 也不排斥外姓人家, 仲彥秋和蘇夢枕在村子裏住了這麽久, 逢年過節婚喪嫁娶的村裏人也會給他們下份帖子,再早些年蘇公子家的秋秋還小的時候, 長得那叫一個粉雕玉琢白嫩可愛,哪家成親都喜歡帶著他去滾喜chuáng,希望生個和秋秋一樣惹人疼的胖小子。
每一次仲彥秋滾完都能被塞上一堆點心瓜果, 出門扭頭就塞給了咬著手指流口水的包拯——滾喜chuáng這種好事隻有白嫩可愛的小朋友才能混的上。
蘇夢枕作為長輩坐在一邊, 看著仲彥秋被打扮成個紅包樣不qing不願地滾喜chuáng,一貫淺淡的臉上慢慢浮現出微妙的笑意。
當然了, 等幾年以後村民眼裏的“秋秋”長成了十一二歲的半大小夥子,滾喜chuáng這種事qing自然也就沒他的份了,轉而跟著蘇夢枕這個名義上的哥哥坐在客席。
更多的時候, 他就gān脆借著溫書或是其他的什麽名義在院子裏待著, 左右如果發生了什麽需要注意的事qing蘇夢枕回來會跟他講。
從幾年前蘇夢枕修煉到可以脫離仲彥秋單獨行動開始, 蘇夢枕就利用著手上的錢有計劃地開始累積資本發展勢力,他從來都是個很有野心也很有行動力的人,無論被動主動既然接手了逍遙派這個攤子,偏安一隅收兩個徒弟小門小派地教著從不在他的計劃範圍之內, 即便是隱世門派,那也是得要是能夠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隱世門派才對。
逍遙派的真。掌門逍遙子表示,外事不決去問大師兄,掌門隻負責寫秘籍經典教徒弟外加必要的時候提供些qing報,指望著他估計逍遙派就要在小包村紮根了。
言歸正傳,包拯在仲彥秋這裏待到快天黑才寫完一篇讓他還算滿意的時事評論,剛停筆就聽見外頭他娘親曾氏揚高了嗓門喊他的聲音,趕忙應了一聲往外跑。
仲彥秋不緊不慢地放下筆跟著走了出去,曾氏正端著碗站在院門口,一根銀釵挽著長發,身材嬌小笑容溫柔,眉眼間卻頗有幾分潑辣gān練勁,先是訓了兩句跑得飛快的包拯,又對仲彥秋道:“家裏剛蒸出來的包子,給你拿了兩個嚐嚐,都是自家做的,別嫌棄就好。”
她說著把碗遞給仲彥秋,扭頭揪著包拯往家裏走,包拯一邊象徵xing地掙紮了兩下一邊對仲彥秋道:“我明天下學晚,就不過來了。”
仲彥秋點點頭,端著包子慢悠悠走回屋子裏,蘇夢枕不知何時已經回來了,正坐在桌邊看著包拯寫出來的時事評論。
仲彥秋啃著包子坐下,想著手上沒默完的秘籍。
一燈如豆,被窗戶fèng鑽進來的風chui得搖曳不定。
燈油漸落,時光飛逝如白駒過隙,叫人還未反應過來,便已是幾度冬去chun來,寒來暑往。
小包村外十裏長亭,停著三輛馬車,拉車的馬雖稱不上萬中無一的千裏馬,卻也裏百裏挑一的良駒,駕車的車夫神色沉凝穿一身葛色短打,袖子挽起露出jing壯有力的小臂,太陽xué高高鼓起,隻一看便知道是練家子。
馬車並不十分出奇,普通的青布馬車,隻比尋常馬車略大一些,小窗上攏著一層厚絨布簾子一層紗簾並著一層珠簾,窗欞上的花紋素雅jing巧。
車廂外不起眼的邊角處用yin刻的手法隱隱描了個徽記,用硃砂填了,叫人一眼就能看出這馬車的主家是誰,江湖上山賊盜匪一見了這徽記便心裏有數,不會來攔路打劫。
“娘,你就別再送了,我跟著師傅他們一塊走,定然是不會有事的。”包拯拉著母親曾氏的手依依惜別,曾氏身形瘦小,他卻是生得高大,從小習武一身硬邦邦的腱子rou,兼之生得又比常人黑一些,看上去倒像是去考武舉的生員。
“是啊夫人,您就放心吧。”包拯的書童包興也跟著勸道,“少爺此次定是金榜題名。”
“你跟著蘇公子,我當然是放心的。”說是這麽說,曾氏仍舊忍不住拉著包拯的手細細叮囑了一番,才依依不捨地放包拯坐上馬車離開。
包拯已經在前些年考中了鄉試,且是鄉魁,此次乃是上京參加會試,而仲彥秋則是和蘇夢枕去京城視察生意,等到包拯考完定下出路,他們二人離開京城南下往大理去。
能教給包拯的都已經教了,他總得學著自己飛起來才是。
馬車總共三輛,一輛仲彥秋和蘇夢枕坐,一輛包拯和他的書童包興坐,最後一輛裝著一路上要用的各種東西,大到帳篷被褥,小到鍋碗瓢盆,把馬車塞得滿滿當當。
駕車的車夫都是老江湖了,哪條路平順哪條路穩當,什麽時候該休息什麽時候該趕路熟稔於心,沒幾日便已經走了小半的路程,包拯舒舒服服地在馬車裏看看書做做文章,半點沒有趕路的疲憊。
卻說有一日他們路過一片林子,日頭正烈,雖說馬車裏放了冰,一直在車裏坐著也是憋悶得難受,包拯翻了兩頁書又寫了幾頁大字仍是覺得心神不定滿心焦躁,便撂了筆掀開門簾跳了出去。
“少爺!”包興被他嚇了一跳,趕緊叫著讓車夫停車。
“我去林子裏逛逛,待會自會回來,不必等我。”包拯揚聲道,足尖在車轅上一點,徑直躥進了林子裏。
馬車行得不快,以他的速度在林子裏走走耽擱一會也完全追得上。
包拯聲音不響,仲彥秋和蘇夢枕卻也是聽得分明,仲彥秋掀開簾子往外看了看,挑起唇角笑了起來。
“怎麽了?”蘇夢枕問道。
“沒什麽。”仲彥秋眯眼看著包拯消失在林子裏的背影,“就是有時候覺得,命運真的很有趣。”
哪怕是已經錯過的相遇,也能頑qiáng無比的斧正回來。
包拯對仲彥秋的話似有所覺,抖了抖打了個噴嚏,左右看看四下無人,一提氣跳上了一棵大樹,輕巧地踩著葉子借力前行。
雖然武功這東西的確是一通百通,到了一定境界所謂功法並無優劣之分,但是在那個境界之前,不同的功法幾乎就是天差地別。
若隻看內力積累,包拯可以說在江湖上已經是一流的高手了,隻不過缺乏對敵經驗,真打起來發揮不了一半的實力。
索xing包拯也不打算做什麽大俠,學武屬於qiáng身健體以及以防萬一,事實上除了他家裏人外加仲彥秋和蘇夢枕以外,外人即使是知道他會些功夫,也在他的有意誤導之下當他學得不過是些皮毛,沒什麽太大本事。
師兄教過他,無論什麽時候,總得留一張讓人意想不到的底牌。
林子裏比外頭涼快許多,濃蔭遮蓋下他還見著了小溪潺潺,幾尾小魚一晃而過,鱗片在陽光下閃閃發光。
兩隻兔子蹲在溪邊喝水,包拯遠遠看著眯起了眼,忽然覺得肚子裏饞蟲開始咕咕直叫。
倒也不是路上吃得不好,不過這些天都沒在城裏停過,吃的多是些風gān了又煮軟的rou,叫他忍不住有些饞那剛殺了正新鮮的rou食。
眼睛從兔子緊實的大腿掃過,包拯調整了一下位置,從樹上折下一根樹枝顛了顛,利落地擲了出去。
輕輕軟軟的樹枝灌注了內力後飛得又快又遠宛如箭矢,兔子聽見聲響還來不及反應,就被石頭砸倒在地,另一隻兔子見勢不妙反身就跑,樹上卻有人影如鷹鷂撲下一把拽住了它的耳朵,叫它無處可跑。
兩隻兔子。包拯一掌結果了手上掙紮不休的兔子,忽地聽見有人撫掌贊道:“好俊的功夫!”
他回身,瞧見樹下站著個藍衣青年,做武生打扮,約莫二十上下,氣宇軒昂英姿勃發,極是可親的模樣。
“不過是饞蟲犯了打些野食,尊兄謬讚了。”包拯笑道,“若不棄嫌,何不就此一敘。”
“上有廟堂之高,下有江湖之遠。”仲彥秋說道,“我教了你那麽多東西,不過是為了讓你有資本去選擇罷了,我逍遙派教義為何?”
“天地不過方寸之間,自當從心而為。”包拯說道。
“所以說,你是去考科舉做官也好,混江湖做俠客也罷,甚至成了窮凶極惡的江洋大盜也都隨便你。”仲彥秋放下筆抿了口茶。
“不過你且記著,若你作jian犯科有違天理,我也自當親手取爾xing命。”
他的語氣淡淡,卻叫包拯忽地打了個寒顫。
作者有話要說: 以後可能會是——
展昭:包大人小心——!!
包拯:嗯?【順手放倒打過來的刺客】怎麽了?
第三十八章
小包村是個很適合居住的村子, 民風淳樸百姓和樂, 少有什麽紛爭, 又因著出了好幾榜的舉人進士文風頗重,一村子的老老少少多是識得幾個字的,將來科舉時說出去一個個倒也稱得上是耕讀傳家。
雖說村子裏包姓人家占絕大多數, 也不排斥外姓人家, 仲彥秋和蘇夢枕在村子裏住了這麽久, 逢年過節婚喪嫁娶的村裏人也會給他們下份帖子,再早些年蘇公子家的秋秋還小的時候, 長得那叫一個粉雕玉琢白嫩可愛,哪家成親都喜歡帶著他去滾喜chuáng,希望生個和秋秋一樣惹人疼的胖小子。
每一次仲彥秋滾完都能被塞上一堆點心瓜果, 出門扭頭就塞給了咬著手指流口水的包拯——滾喜chuáng這種好事隻有白嫩可愛的小朋友才能混的上。
蘇夢枕作為長輩坐在一邊, 看著仲彥秋被打扮成個紅包樣不qing不願地滾喜chuáng,一貫淺淡的臉上慢慢浮現出微妙的笑意。
當然了, 等幾年以後村民眼裏的“秋秋”長成了十一二歲的半大小夥子,滾喜chuáng這種事qing自然也就沒他的份了,轉而跟著蘇夢枕這個名義上的哥哥坐在客席。
更多的時候, 他就gān脆借著溫書或是其他的什麽名義在院子裏待著, 左右如果發生了什麽需要注意的事qing蘇夢枕回來會跟他講。
從幾年前蘇夢枕修煉到可以脫離仲彥秋單獨行動開始, 蘇夢枕就利用著手上的錢有計劃地開始累積資本發展勢力,他從來都是個很有野心也很有行動力的人,無論被動主動既然接手了逍遙派這個攤子,偏安一隅收兩個徒弟小門小派地教著從不在他的計劃範圍之內, 即便是隱世門派,那也是得要是能夠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隱世門派才對。
逍遙派的真。掌門逍遙子表示,外事不決去問大師兄,掌門隻負責寫秘籍經典教徒弟外加必要的時候提供些qing報,指望著他估計逍遙派就要在小包村紮根了。
言歸正傳,包拯在仲彥秋這裏待到快天黑才寫完一篇讓他還算滿意的時事評論,剛停筆就聽見外頭他娘親曾氏揚高了嗓門喊他的聲音,趕忙應了一聲往外跑。
仲彥秋不緊不慢地放下筆跟著走了出去,曾氏正端著碗站在院門口,一根銀釵挽著長發,身材嬌小笑容溫柔,眉眼間卻頗有幾分潑辣gān練勁,先是訓了兩句跑得飛快的包拯,又對仲彥秋道:“家裏剛蒸出來的包子,給你拿了兩個嚐嚐,都是自家做的,別嫌棄就好。”
她說著把碗遞給仲彥秋,扭頭揪著包拯往家裏走,包拯一邊象徵xing地掙紮了兩下一邊對仲彥秋道:“我明天下學晚,就不過來了。”
仲彥秋點點頭,端著包子慢悠悠走回屋子裏,蘇夢枕不知何時已經回來了,正坐在桌邊看著包拯寫出來的時事評論。
仲彥秋啃著包子坐下,想著手上沒默完的秘籍。
一燈如豆,被窗戶fèng鑽進來的風chui得搖曳不定。
燈油漸落,時光飛逝如白駒過隙,叫人還未反應過來,便已是幾度冬去chun來,寒來暑往。
小包村外十裏長亭,停著三輛馬車,拉車的馬雖稱不上萬中無一的千裏馬,卻也裏百裏挑一的良駒,駕車的車夫神色沉凝穿一身葛色短打,袖子挽起露出jing壯有力的小臂,太陽xué高高鼓起,隻一看便知道是練家子。
馬車並不十分出奇,普通的青布馬車,隻比尋常馬車略大一些,小窗上攏著一層厚絨布簾子一層紗簾並著一層珠簾,窗欞上的花紋素雅jing巧。
車廂外不起眼的邊角處用yin刻的手法隱隱描了個徽記,用硃砂填了,叫人一眼就能看出這馬車的主家是誰,江湖上山賊盜匪一見了這徽記便心裏有數,不會來攔路打劫。
“娘,你就別再送了,我跟著師傅他們一塊走,定然是不會有事的。”包拯拉著母親曾氏的手依依惜別,曾氏身形瘦小,他卻是生得高大,從小習武一身硬邦邦的腱子rou,兼之生得又比常人黑一些,看上去倒像是去考武舉的生員。
“是啊夫人,您就放心吧。”包拯的書童包興也跟著勸道,“少爺此次定是金榜題名。”
“你跟著蘇公子,我當然是放心的。”說是這麽說,曾氏仍舊忍不住拉著包拯的手細細叮囑了一番,才依依不捨地放包拯坐上馬車離開。
包拯已經在前些年考中了鄉試,且是鄉魁,此次乃是上京參加會試,而仲彥秋則是和蘇夢枕去京城視察生意,等到包拯考完定下出路,他們二人離開京城南下往大理去。
能教給包拯的都已經教了,他總得學著自己飛起來才是。
馬車總共三輛,一輛仲彥秋和蘇夢枕坐,一輛包拯和他的書童包興坐,最後一輛裝著一路上要用的各種東西,大到帳篷被褥,小到鍋碗瓢盆,把馬車塞得滿滿當當。
駕車的車夫都是老江湖了,哪條路平順哪條路穩當,什麽時候該休息什麽時候該趕路熟稔於心,沒幾日便已經走了小半的路程,包拯舒舒服服地在馬車裏看看書做做文章,半點沒有趕路的疲憊。
卻說有一日他們路過一片林子,日頭正烈,雖說馬車裏放了冰,一直在車裏坐著也是憋悶得難受,包拯翻了兩頁書又寫了幾頁大字仍是覺得心神不定滿心焦躁,便撂了筆掀開門簾跳了出去。
“少爺!”包興被他嚇了一跳,趕緊叫著讓車夫停車。
“我去林子裏逛逛,待會自會回來,不必等我。”包拯揚聲道,足尖在車轅上一點,徑直躥進了林子裏。
馬車行得不快,以他的速度在林子裏走走耽擱一會也完全追得上。
包拯聲音不響,仲彥秋和蘇夢枕卻也是聽得分明,仲彥秋掀開簾子往外看了看,挑起唇角笑了起來。
“怎麽了?”蘇夢枕問道。
“沒什麽。”仲彥秋眯眼看著包拯消失在林子裏的背影,“就是有時候覺得,命運真的很有趣。”
哪怕是已經錯過的相遇,也能頑qiáng無比的斧正回來。
包拯對仲彥秋的話似有所覺,抖了抖打了個噴嚏,左右看看四下無人,一提氣跳上了一棵大樹,輕巧地踩著葉子借力前行。
雖然武功這東西的確是一通百通,到了一定境界所謂功法並無優劣之分,但是在那個境界之前,不同的功法幾乎就是天差地別。
若隻看內力積累,包拯可以說在江湖上已經是一流的高手了,隻不過缺乏對敵經驗,真打起來發揮不了一半的實力。
索xing包拯也不打算做什麽大俠,學武屬於qiáng身健體以及以防萬一,事實上除了他家裏人外加仲彥秋和蘇夢枕以外,外人即使是知道他會些功夫,也在他的有意誤導之下當他學得不過是些皮毛,沒什麽太大本事。
師兄教過他,無論什麽時候,總得留一張讓人意想不到的底牌。
林子裏比外頭涼快許多,濃蔭遮蓋下他還見著了小溪潺潺,幾尾小魚一晃而過,鱗片在陽光下閃閃發光。
兩隻兔子蹲在溪邊喝水,包拯遠遠看著眯起了眼,忽然覺得肚子裏饞蟲開始咕咕直叫。
倒也不是路上吃得不好,不過這些天都沒在城裏停過,吃的多是些風gān了又煮軟的rou,叫他忍不住有些饞那剛殺了正新鮮的rou食。
眼睛從兔子緊實的大腿掃過,包拯調整了一下位置,從樹上折下一根樹枝顛了顛,利落地擲了出去。
輕輕軟軟的樹枝灌注了內力後飛得又快又遠宛如箭矢,兔子聽見聲響還來不及反應,就被石頭砸倒在地,另一隻兔子見勢不妙反身就跑,樹上卻有人影如鷹鷂撲下一把拽住了它的耳朵,叫它無處可跑。
兩隻兔子。包拯一掌結果了手上掙紮不休的兔子,忽地聽見有人撫掌贊道:“好俊的功夫!”
他回身,瞧見樹下站著個藍衣青年,做武生打扮,約莫二十上下,氣宇軒昂英姿勃發,極是可親的模樣。
“不過是饞蟲犯了打些野食,尊兄謬讚了。”包拯笑道,“若不棄嫌,何不就此一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