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6章 暗流湧動的采訪
透視鑒寶,我能一刀暴富 作者:淡然一笑很傾城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但采訪什麽的,他也沒多少興趣。
隻是上午的時候在水文站已經拒絕過一次對方,這次真的找不到什麽好的理由。
“周圍江風這麽大,會影響收音吧”
葉知秋感覺有些牙疼,忍不住開口接過話頭。
“沒關係,我們的收音設備可以屏蔽外界雜音,肯定能聽的清楚。”記者臉上掛著職業性的微笑,眼中卻帶著好奇。
她想知道對方如此年輕,為什麽能加入這些由學者教授組成的考古隊。
而且還一個人帶領著這麽多隊員。
“那就開始吧,不過在沉銀遺址找到前,我隻接受這一次采訪,不想把太多的心思放在這上麵。”
聽到了對方準確的答複,記者立刻欣喜的點點頭,“放心吧葉先生,這次采訪很快的,而且我保證未來一個月內不會再來打擾您。”
葉知秋臉上擠出一抹笑容。
記者來到不遠處架設相機的位置,調整一番參數後,立刻跑了回來。
“葉先生,我們的采訪是采取錄播形式,預計今晚前會發到我們的新聞門戶網站上,還請你不要緊張。”
“嗯,不緊張,有什麽問題你就說吧。”葉知秋伸手示意對方搞快點。
“請問葉先生,您是在什麽機緣巧合之下,加入張獻忠沉銀寶藏的考古行動”
“考古項目落地之初,我對此事並不知情,直到半個月前高天鵬局長聯係到我,邀請我加入這次的考古行動。”
“能為國家盡一份力,是我們作為公民的責任,所以我就來了。”葉知秋原原本本的把情況說了出來。
記者美眸中閃過一絲驚訝,沒想到對方年紀輕輕竟然受到國家文物局局長的邀請,這無疑是一種實力的認可!
“原來如此,那葉先生你能否為大家解惑,為何考古隊組成至今,各位教授學者來到眉山二十多天,卻至今為止都沒找到幾件像樣的文物。”
“是張獻忠沉銀寶藏的考古過於困難,還是什麽別的原因”
女記者像個好奇寶寶一樣,端坐在一旁等待嘉賓的回答。
可葉知秋卻不著痕跡的皺了皺眉,捕捉到問題中的一些鋒芒。
對方拋出的這個問題看似尋常,其中卻暗藏玄機。
他要是回答是考古工作太艱難,才導致的現象,等視頻發到網上,必然會被網民扣上考古隊工作能力不足的帽子。
畢竟廣大網友可不管考古需要做什麽,他們隻知道二十多天還沒有明顯的成果,肯定是因為那些教授、學者沒有能力。
並不會真的去體諒那些努力在一線的工作者。
一旦考古隊被推上風口浪尖,高局長必定首當其衝。
他雖身處高位,但同樣受上麵的人管束,一旦發生這種問題,高老必然難辭其咎。
而葉知秋一旦避重就輕,就得說出點別的緣由來回答對方的問題。
葉知秋臉上浮現出一抹複雜的笑容。
這才發現並不是每一位記者都有操守,在流量的誘惑麵前,他們通常更需要一些勁爆的內容。
如果沒有,就人為創造一些。
“張獻忠的沉銀故事,自古以來就帶著些傳奇色彩,三百八十年以來,光是官方有組織的大規模挖掘就有過四次,未經記錄的尋寶事件更是不計其數”
“但這漫長歲月裏,真正有所收獲的卻隻有寥寥數人,光憑這一點就能得知,定位並挖掘沉銀遺址並不容易。”
葉知秋沉默了片刻,還是耐著性子在鏡頭前解釋。
“也就是說,張獻忠的沉銀寶藏考古難度過大,才導致考古隊目前的進度停滯不前”
葉知秋目光落在記者的臉上,嘴角勾起一抹笑容。
“你隻說對了一半,定位沉銀遺址的確是個困難的工作,不過這並不代表考古隊就沒有發現。”
“那些學者教授在落地眉山後,便馬不停蹄的去查閱古籍,走訪河流兩岸的村莊收集資料,甚至不惜跟那些盜墓賊打交道,讓他們指認犯罪現場獲得更多的信息。”
“再加上這些日子陰雨綿綿,江風不斷,也一定程度阻礙了考古的步伐,不過現在情況你也看到了,我們並非毫無收獲,相反距離真相已經越來越近。”
望著一片湍急的江水,葉知秋語氣若有深意。
年輕的女記者把目光落在不遠處,正坐在河岸旁休息的潛水員上,片刻後臉上又浮現出招牌式的笑容。
“不得不說,在野外考古的確是個具有挑戰性的工作,可據我所知大家的工作時間都集中在朝九晚五的時間段,應該有充足的時間可以休息吧。”
“至於考古進度,除了一枚銀簪、銅幣外,也沒什麽像樣的收獲,有沒有想過這樣的速度有些對不起每天翹首以盼的網民。”
聽到這裏,葉知秋臉上的笑容逐漸收斂。
他已經弄清楚了,這位女記者從始至終就沒有想過好好采訪他,隻是希望從他的口中抓到一些矛盾點,從而增加收視率。
所謂的關心文物、考古進度,純粹是個幌子。
想到這,他僅有的耐心已經消耗的精光。
既然對方執意要搞事,那他也就沒必要再端著架子。
“誰說我們考古隊沒有別的收獲又是誰能夠代表全國網民”
葉知秋微微眯起眼睛,語氣淡漠道。
他從兜裏拿出先前挖掘出的耳環戒指,在鏡頭麵前過了一遍,又重新收了起來。
“從河床下挖掘出的文物,需要經過鑒定、修複才能出現在大眾麵前,我們考古隊很榮幸能夠得到全國網民的矚目,也相信大家能理解。”
“現在我倒是對貴公司有些感興趣,不知道你們這些記者每天東奔西走,挖空心思找焦點,是否還記得新聞報道的三要素是什麽”
女記者臉上的笑容一僵,眼中滿是驚愕之色。
她在彭湃新聞工作了將近五年時間,這種當著鏡頭翻臉的情況,她還從未遇見過。
一時間不知該怎麽應對。
“抱歉女士,我還有些事情要處理,今天的采訪就此結束吧。”
葉知秋深深看了對方一眼,起身朝不遠處的河岸走去。
獨留下女記者一人坐在小馬紮上。
隻是上午的時候在水文站已經拒絕過一次對方,這次真的找不到什麽好的理由。
“周圍江風這麽大,會影響收音吧”
葉知秋感覺有些牙疼,忍不住開口接過話頭。
“沒關係,我們的收音設備可以屏蔽外界雜音,肯定能聽的清楚。”記者臉上掛著職業性的微笑,眼中卻帶著好奇。
她想知道對方如此年輕,為什麽能加入這些由學者教授組成的考古隊。
而且還一個人帶領著這麽多隊員。
“那就開始吧,不過在沉銀遺址找到前,我隻接受這一次采訪,不想把太多的心思放在這上麵。”
聽到了對方準確的答複,記者立刻欣喜的點點頭,“放心吧葉先生,這次采訪很快的,而且我保證未來一個月內不會再來打擾您。”
葉知秋臉上擠出一抹笑容。
記者來到不遠處架設相機的位置,調整一番參數後,立刻跑了回來。
“葉先生,我們的采訪是采取錄播形式,預計今晚前會發到我們的新聞門戶網站上,還請你不要緊張。”
“嗯,不緊張,有什麽問題你就說吧。”葉知秋伸手示意對方搞快點。
“請問葉先生,您是在什麽機緣巧合之下,加入張獻忠沉銀寶藏的考古行動”
“考古項目落地之初,我對此事並不知情,直到半個月前高天鵬局長聯係到我,邀請我加入這次的考古行動。”
“能為國家盡一份力,是我們作為公民的責任,所以我就來了。”葉知秋原原本本的把情況說了出來。
記者美眸中閃過一絲驚訝,沒想到對方年紀輕輕竟然受到國家文物局局長的邀請,這無疑是一種實力的認可!
“原來如此,那葉先生你能否為大家解惑,為何考古隊組成至今,各位教授學者來到眉山二十多天,卻至今為止都沒找到幾件像樣的文物。”
“是張獻忠沉銀寶藏的考古過於困難,還是什麽別的原因”
女記者像個好奇寶寶一樣,端坐在一旁等待嘉賓的回答。
可葉知秋卻不著痕跡的皺了皺眉,捕捉到問題中的一些鋒芒。
對方拋出的這個問題看似尋常,其中卻暗藏玄機。
他要是回答是考古工作太艱難,才導致的現象,等視頻發到網上,必然會被網民扣上考古隊工作能力不足的帽子。
畢竟廣大網友可不管考古需要做什麽,他們隻知道二十多天還沒有明顯的成果,肯定是因為那些教授、學者沒有能力。
並不會真的去體諒那些努力在一線的工作者。
一旦考古隊被推上風口浪尖,高局長必定首當其衝。
他雖身處高位,但同樣受上麵的人管束,一旦發生這種問題,高老必然難辭其咎。
而葉知秋一旦避重就輕,就得說出點別的緣由來回答對方的問題。
葉知秋臉上浮現出一抹複雜的笑容。
這才發現並不是每一位記者都有操守,在流量的誘惑麵前,他們通常更需要一些勁爆的內容。
如果沒有,就人為創造一些。
“張獻忠的沉銀故事,自古以來就帶著些傳奇色彩,三百八十年以來,光是官方有組織的大規模挖掘就有過四次,未經記錄的尋寶事件更是不計其數”
“但這漫長歲月裏,真正有所收獲的卻隻有寥寥數人,光憑這一點就能得知,定位並挖掘沉銀遺址並不容易。”
葉知秋沉默了片刻,還是耐著性子在鏡頭前解釋。
“也就是說,張獻忠的沉銀寶藏考古難度過大,才導致考古隊目前的進度停滯不前”
葉知秋目光落在記者的臉上,嘴角勾起一抹笑容。
“你隻說對了一半,定位沉銀遺址的確是個困難的工作,不過這並不代表考古隊就沒有發現。”
“那些學者教授在落地眉山後,便馬不停蹄的去查閱古籍,走訪河流兩岸的村莊收集資料,甚至不惜跟那些盜墓賊打交道,讓他們指認犯罪現場獲得更多的信息。”
“再加上這些日子陰雨綿綿,江風不斷,也一定程度阻礙了考古的步伐,不過現在情況你也看到了,我們並非毫無收獲,相反距離真相已經越來越近。”
望著一片湍急的江水,葉知秋語氣若有深意。
年輕的女記者把目光落在不遠處,正坐在河岸旁休息的潛水員上,片刻後臉上又浮現出招牌式的笑容。
“不得不說,在野外考古的確是個具有挑戰性的工作,可據我所知大家的工作時間都集中在朝九晚五的時間段,應該有充足的時間可以休息吧。”
“至於考古進度,除了一枚銀簪、銅幣外,也沒什麽像樣的收獲,有沒有想過這樣的速度有些對不起每天翹首以盼的網民。”
聽到這裏,葉知秋臉上的笑容逐漸收斂。
他已經弄清楚了,這位女記者從始至終就沒有想過好好采訪他,隻是希望從他的口中抓到一些矛盾點,從而增加收視率。
所謂的關心文物、考古進度,純粹是個幌子。
想到這,他僅有的耐心已經消耗的精光。
既然對方執意要搞事,那他也就沒必要再端著架子。
“誰說我們考古隊沒有別的收獲又是誰能夠代表全國網民”
葉知秋微微眯起眼睛,語氣淡漠道。
他從兜裏拿出先前挖掘出的耳環戒指,在鏡頭麵前過了一遍,又重新收了起來。
“從河床下挖掘出的文物,需要經過鑒定、修複才能出現在大眾麵前,我們考古隊很榮幸能夠得到全國網民的矚目,也相信大家能理解。”
“現在我倒是對貴公司有些感興趣,不知道你們這些記者每天東奔西走,挖空心思找焦點,是否還記得新聞報道的三要素是什麽”
女記者臉上的笑容一僵,眼中滿是驚愕之色。
她在彭湃新聞工作了將近五年時間,這種當著鏡頭翻臉的情況,她還從未遇見過。
一時間不知該怎麽應對。
“抱歉女士,我還有些事情要處理,今天的采訪就此結束吧。”
葉知秋深深看了對方一眼,起身朝不遠處的河岸走去。
獨留下女記者一人坐在小馬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