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4章 現場直播
透視鑒寶,我能一刀暴富 作者:淡然一笑很傾城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一行人下了車,葉知秋能明顯感覺到,今天的江風小了不少。
天氣比起昨天,好了不止一點點。
下了45度角的斜坡,在鬆軟的泥地裏走了幾十米,最後再踩著鋼製扶梯,來到水文站一樓露天空地。
時間還沒到早上九點,這裏卻已經聚集了一大批人。
比起昨天,工作人員的興致高漲了不少。
“高局長,這便是從岷江中遊打撈上的船篙,您過目。”
跟在石奕身邊的一名學者,把裝著船篙的盒子呈了上來。
高天鵬掃了幾眼,船篙在水裏泡了數百年,質量變得一塌糊塗,也隻能隔著玻璃盒觀察了。
“待會派人送到文物修複中心去吧,”
“是。”中年學者神色興奮的點了點頭。
能跟高局長搭上兩句話,實在不容易。
眼看到了上班時間,眾人紛紛趕往會議室內。
葉知秋注意到,房間角落多了一架攝影機,與一位胸前掛著工作證的年輕女人。
應該就是川渝衛視的記者。
每天早上的會議如期舉行。
高老站在台上講話,在攝影機的影響下,整個會議室內一片寧靜,每個人都在認真聆聽。
葉知秋觀察左右,發現昨天上台大談特論的王仲,今天竟然坐在了會議室最後麵的角落。
如果不是他刻意尋找,根本發現不了對方的存在。
而且那個位置也是拍攝鏡頭的死角。
處境似乎有些慘……
“經過大家昨日的努力,目前考古行動已經取得了一定的進展,我希望各位專業領域的教授,能繼續精誠合作,早日定點沉銀遺址。”
高天鵬一番激昂慷慨的演講,收獲了下方眾人雷鳴般的掌聲。
“接下來,時間交給大家,各位教授可以分享一番最新的研究成果,也能互相交流想法。”
說著,他便走到了台下,一臉期待的望著眾人。
會議室角落,記者調整相機角度,把視角放在了眾多教授身上。
畫麵被鏡頭捕捉,實時傳送到了川渝衛視平台上。
讓無數網民得以用電視、手機等媒體,共同觀看到這一幕。
媒體平台上,也有無數人轉載鏈接。
為張獻忠沉銀寶藏這一經久不衰的話題,注入更多熱度!
“這位就是國家文物局局長吧,說的真好,真希望能盡早看到有文物出土。”
“會議室裏坐著好多大佬啊!有石奕、陳宿等教授,還有許多曾經在其他考古現場展露過頭角的學者!這麽強大的陣容,把張獻忠寶藏挖出來,不是輕輕鬆鬆嗎”
“事情都發酵一個月了,終於能看到幾件文物了,記者鏡頭好歹推近一點啊,那麽遠都看不清楚。”
“別急,下午就有針對兩件出水文物的詳細報道,大家拭目以待。”
“話說為什麽有個年輕人坐在了教授席位上,大家知道這人什麽身份嗎”
無數網民慕名而來,在川渝衛視平台觀看直播。
各種彈幕在畫麵中飛過,討論各個話題的都有。
雖然大部分人都把注意力放在了局長講話上麵,但還是很快有人注意到,頭發花白的教授裏麵,有個十分年輕的背影。
“隻有半張側臉,根本看不出是誰啊。”
“有沒有可能是某位教授的學生,或者是考古學界的天才也說不定。”
“考古界不相信天賦,如果沒有長時間的學習、實踐經驗,估計連學位證書都拿不到,這肯定不是教授或者學者。”
好在,關注這位年輕人的網民隻在少數,寥寥幾條彈幕也很快淹沒在網絡海洋中。
水文站會議室內,已經有第一名教授走上了台。
葉知秋對這位老者有些印象,昨天晚上的宴席,對方就坐在他的右手邊。
老者穿著一件淺藍色格子襯衫,頭上隻有旁邊一圈還有些銀白色發絲。
年紀約莫七十左右,帶著黑色掛繩眼鏡,身形略有些臃腫。
“高局長,我們小組經過幾天時間的研究,認為沉銀地點最有可能存在岷江,某些水流緩慢的河段。”
他拿起筆,在寫字板上劃出一條簡單的河流地圖。
“三百年間,岷江曾多次發生洪水,也經曆過數次改道,沉銀地點極有可能發生位移,而那些更深、流速更緩慢的區域,最可能滯留那些從上遊衝下來的文物。”
“我們團隊經過分析,認為沉銀地點最有可能在張家灣、鳳凰廟、黃漁村這三個地點,請求高局長增派人手10名,在這三處開展篩查工作。”
老者在地圖上的三個區域畫了個圈,語氣頗為自信。
台下眾多教授紛紛鼓掌,礙於會議室內有攝像頭正在拍攝,不然早就交頭接耳談論起計劃的可能性。
早在考古隊伍到達眉山之前,所有人在學術方麵就已經分成了兩個派別,一個認為沉銀位置沒有移動,埋在了淤泥下。
一個認為岷江每年徑流量較大,加上數次有據可考的洪水侵襲,肯定早已經散落到河段的其他位置。
討論之下,眾人將這兩個理論簡化為遷移說與固金說。
不過從一開始支持固金說的就寥寥幾人,大部分學者與教授,都認為實際情況是遷移說。
而逐漸挖掘出的證據、信息,也在往遷移說方向靠攏。
所以,這位老者在表達出看法後,立刻受到了許多人的支持與同意。
隻不過在攝像頭下,他們也隻能以掌聲來認同對方。
“周衡教授的猜想,的確有著不小的可能,不過目前考古隊的人手有些緊張,先給你增派五位工作人員,後續另做打算,項目批準。”
高天鵬考慮片刻,拍板做出了決定。
台上的周衡微微躬身,走了下去。
五個人的確少了點,可能增加幾天的探查工期。
但隻要在某個區域找到大量金銀文物,高局長肯定會舉全隊之力幫助他。
也不礙事。
“下一位,還有誰要分享自己的見解,或申請項目”
高天鵬環視眾人,中氣十足的說道。
“老夫也有些拙見,想跟各位同事分享。”
第二位走上台的,是個五十多歲,蓄著山羊胡的男人。
天氣比起昨天,好了不止一點點。
下了45度角的斜坡,在鬆軟的泥地裏走了幾十米,最後再踩著鋼製扶梯,來到水文站一樓露天空地。
時間還沒到早上九點,這裏卻已經聚集了一大批人。
比起昨天,工作人員的興致高漲了不少。
“高局長,這便是從岷江中遊打撈上的船篙,您過目。”
跟在石奕身邊的一名學者,把裝著船篙的盒子呈了上來。
高天鵬掃了幾眼,船篙在水裏泡了數百年,質量變得一塌糊塗,也隻能隔著玻璃盒觀察了。
“待會派人送到文物修複中心去吧,”
“是。”中年學者神色興奮的點了點頭。
能跟高局長搭上兩句話,實在不容易。
眼看到了上班時間,眾人紛紛趕往會議室內。
葉知秋注意到,房間角落多了一架攝影機,與一位胸前掛著工作證的年輕女人。
應該就是川渝衛視的記者。
每天早上的會議如期舉行。
高老站在台上講話,在攝影機的影響下,整個會議室內一片寧靜,每個人都在認真聆聽。
葉知秋觀察左右,發現昨天上台大談特論的王仲,今天竟然坐在了會議室最後麵的角落。
如果不是他刻意尋找,根本發現不了對方的存在。
而且那個位置也是拍攝鏡頭的死角。
處境似乎有些慘……
“經過大家昨日的努力,目前考古行動已經取得了一定的進展,我希望各位專業領域的教授,能繼續精誠合作,早日定點沉銀遺址。”
高天鵬一番激昂慷慨的演講,收獲了下方眾人雷鳴般的掌聲。
“接下來,時間交給大家,各位教授可以分享一番最新的研究成果,也能互相交流想法。”
說著,他便走到了台下,一臉期待的望著眾人。
會議室角落,記者調整相機角度,把視角放在了眾多教授身上。
畫麵被鏡頭捕捉,實時傳送到了川渝衛視平台上。
讓無數網民得以用電視、手機等媒體,共同觀看到這一幕。
媒體平台上,也有無數人轉載鏈接。
為張獻忠沉銀寶藏這一經久不衰的話題,注入更多熱度!
“這位就是國家文物局局長吧,說的真好,真希望能盡早看到有文物出土。”
“會議室裏坐著好多大佬啊!有石奕、陳宿等教授,還有許多曾經在其他考古現場展露過頭角的學者!這麽強大的陣容,把張獻忠寶藏挖出來,不是輕輕鬆鬆嗎”
“事情都發酵一個月了,終於能看到幾件文物了,記者鏡頭好歹推近一點啊,那麽遠都看不清楚。”
“別急,下午就有針對兩件出水文物的詳細報道,大家拭目以待。”
“話說為什麽有個年輕人坐在了教授席位上,大家知道這人什麽身份嗎”
無數網民慕名而來,在川渝衛視平台觀看直播。
各種彈幕在畫麵中飛過,討論各個話題的都有。
雖然大部分人都把注意力放在了局長講話上麵,但還是很快有人注意到,頭發花白的教授裏麵,有個十分年輕的背影。
“隻有半張側臉,根本看不出是誰啊。”
“有沒有可能是某位教授的學生,或者是考古學界的天才也說不定。”
“考古界不相信天賦,如果沒有長時間的學習、實踐經驗,估計連學位證書都拿不到,這肯定不是教授或者學者。”
好在,關注這位年輕人的網民隻在少數,寥寥幾條彈幕也很快淹沒在網絡海洋中。
水文站會議室內,已經有第一名教授走上了台。
葉知秋對這位老者有些印象,昨天晚上的宴席,對方就坐在他的右手邊。
老者穿著一件淺藍色格子襯衫,頭上隻有旁邊一圈還有些銀白色發絲。
年紀約莫七十左右,帶著黑色掛繩眼鏡,身形略有些臃腫。
“高局長,我們小組經過幾天時間的研究,認為沉銀地點最有可能存在岷江,某些水流緩慢的河段。”
他拿起筆,在寫字板上劃出一條簡單的河流地圖。
“三百年間,岷江曾多次發生洪水,也經曆過數次改道,沉銀地點極有可能發生位移,而那些更深、流速更緩慢的區域,最可能滯留那些從上遊衝下來的文物。”
“我們團隊經過分析,認為沉銀地點最有可能在張家灣、鳳凰廟、黃漁村這三個地點,請求高局長增派人手10名,在這三處開展篩查工作。”
老者在地圖上的三個區域畫了個圈,語氣頗為自信。
台下眾多教授紛紛鼓掌,礙於會議室內有攝像頭正在拍攝,不然早就交頭接耳談論起計劃的可能性。
早在考古隊伍到達眉山之前,所有人在學術方麵就已經分成了兩個派別,一個認為沉銀位置沒有移動,埋在了淤泥下。
一個認為岷江每年徑流量較大,加上數次有據可考的洪水侵襲,肯定早已經散落到河段的其他位置。
討論之下,眾人將這兩個理論簡化為遷移說與固金說。
不過從一開始支持固金說的就寥寥幾人,大部分學者與教授,都認為實際情況是遷移說。
而逐漸挖掘出的證據、信息,也在往遷移說方向靠攏。
所以,這位老者在表達出看法後,立刻受到了許多人的支持與同意。
隻不過在攝像頭下,他們也隻能以掌聲來認同對方。
“周衡教授的猜想,的確有著不小的可能,不過目前考古隊的人手有些緊張,先給你增派五位工作人員,後續另做打算,項目批準。”
高天鵬考慮片刻,拍板做出了決定。
台上的周衡微微躬身,走了下去。
五個人的確少了點,可能增加幾天的探查工期。
但隻要在某個區域找到大量金銀文物,高局長肯定會舉全隊之力幫助他。
也不礙事。
“下一位,還有誰要分享自己的見解,或申請項目”
高天鵬環視眾人,中氣十足的說道。
“老夫也有些拙見,想跟各位同事分享。”
第二位走上台的,是個五十多歲,蓄著山羊胡的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