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7章 褒貶不一
透視鑒寶,我能一刀暴富 作者:淡然一笑很傾城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葉知秋深知那些搞學術的老古董,思維由多麽執拗、固執。
年輕些的,也不容易轉變思想。
想要說服他們去調查其他區域,恐怕都要解釋的口幹舌燥。
倒不如自己當隊長,就算到時候失敗了也不會遺憾。
“沒問題,今天下午還有兩名地質學的研究員要過來,而且都比較年輕,就放到你的隊伍裏麵,再安排兩名水文站的工作人員,兩名潛水員,湊夠六人小組。”
高天鵬清楚知秋的脾氣秉性,所以早就做好了打算和準備。
“你們小組的工作區域,就暫定水文站三樓2號辦公室,每天工作內容自定,如果增加項目需要人手,可以在每天早晨的會議中提出。”
“如何”
葉知秋笑著點點頭,“沒問題,多謝高老厚愛。”
“那你自己現在周圍熟悉熟悉,待會人員就會調配過來。”
與高老揮手道別,葉知秋走到水文站一樓空地的欄杆旁。
下麵是兩米多高的泥地,遠處是一眼望不到頭的錦江。
江風獵獵作響,吹得人頭來回晃動。
周圍時不時傳出對話聲,踩在鋼板上,發出梆梆的聲響。
葉知秋環視周圍,覺得這工作環境也還不錯。
地方雖然小了點,但卻能第一時間趕赴江麵,大大方便了工作效率。
而且全新的指揮所正在加緊建設當中,最多一個月就能搬過去。
踩著不鏽鋼樓梯,葉知秋徑直前往三樓。
越往上走,空間就越小。
等他走上三樓,才發現這裏一共就隻有四個辦公室,比起一樓小了兩倍不止。
而且隨著高度的增加,風力也隨之變強,給人一種沒抓穩就會從三樓欄杆掉下去的感覺。
來到2號辦公室,從窗戶看到裏麵空無一人,他便直接推門走了進去。
辦公室大約有50平米,裏麵一共有三台電腦,一個文檔櫃與一張沙發,角落處還放著許多叫不上名字的器械,布局與普通的商務辦公室並沒有多大區別。
但隻要探頭看向窗外,就能收獲塔吊師傅的視角。
畢竟辦公室外麵,沒有密封的牆壁,隻有走廊與半人高的不鏽鋼扶手。
他走到最裏麵的辦公室最裏麵的老板椅坐下,打開電腦觀察著周圍。
不遠處牆壁上正貼著一張岷江鳥瞰圖,下麵則是一行行數據,包括水位、徑流量等等。
電腦已經開機,桌麵上放滿了各種臨時文件。
一看就是不太懂電腦操作,或者從來沒管理過桌麵。
他打開內部網絡,以張獻忠為索引,搜查內網的所有數據。
高老給他的文檔雖然已經比較全麵,可打印在紙上仍舊篇幅有限。
他希望能找到其他更有用的信息,為後續定點提供幫助。
隻是這一查才知道,原來過去史書文獻中,有不少與張獻忠有關的記載,除了明史列傳這樣的正史外,還有不少雜史、野史書籍。
如《明史紀事》、《明季南略》等。
而一些名氣較小的作者,編寫的紀事書籍上,也經常能找到對張獻忠這個人的評價。
其中大部分都認為,張獻忠嗜殺,性格詭譎,是個大字不認得幾個的粗人。
而且多次屠蜀、屠城,是造成了蜀國人民大量減少的幕後元凶。
如《罪惟錄》一書中記載:獻忠屠恭州,取丁壯萬餘,刳耳鼻,斷一手,驅之各州縣,自詡浮屠殺。
意思簡單概括,就是張獻忠率領部隊進攻恭州,命布下收集附近城鎮青壯年一萬多人,用刀宛去耳鼻,或斬去一條胳膊,驅逐到其他城市中。
這般處理,殘忍毫無人道,卻不傷及性命,所以稱之為浮屠殺。
但傷者得不到治療,還要被驅趕到其他城市,路途中無疑會有人感染死亡,或者被活活渴餓而死。
就算逃到了其他城縣,也沒有自力更生的能力,隻能成為累贅、流民,增加當地負擔。
可以說淒慘無比。
而這種殘忍的屠殺方式,在其他書籍中更是屢次出現,史書為張獻忠七次屠蜀。
葉知秋花了半個小時,將這些文獻看完。
心中情緒紛擾不定。
那些史書中,對張獻忠的評價不盡是批判,也有為其辯駁,甚至誇讚的存在。
而史料的準確性也讓人難以苟同。
就比如《清史》中記載,張獻忠七次屠蜀,一共屠殺了六億人口。
這數據顯然是誇張到沒邊。
三百多年前的蜀國上下連一億人口都沒有,除非死人能複活,再被屠戮七次,才能湊夠這樣的數據。
但也有史書誇讚,張獻忠是個民族英雄,不但多次分發軍餉給災民,在帶兵治國的表現也十分出色。
但究竟張獻忠是個什麽人,葉知秋也不盡得知。
“叩叩。”
門外一陣敲門聲響起,打斷了葉知秋的思考。
他抬起頭看向門外,隔著半透明的玻璃門,看到外麵正站著幾個,身穿藍馬甲的水文站工作人員。
就知道是高老安排的人已經到了。
他起身走過去開門,將外麵幾人一一請進。
分配到他小組的水文站工作人員一共有三男一女,年輕的也就二十五六,年長的也沒到四十。
“葉先生好,我們是加入小組的工作人員,以後請您多多指教。”
幾人異口同聲的道。
葉知秋笑著請他們坐下,心中不禁有些別扭。
這些工作人員本就在水文站工作,他才是那個今天剛來的新人。
怎麽弄的他好像成了老前輩一樣。
“幾位……怎麽稱呼”
葉知秋為人慢熱,而且也不太擅長與陌生人聊家常,多少有些不習慣。
“葉先生,我叫魯海,平時負責水質檢測工作。”
說話的,是個留著碎蓋發型的青年,他皮膚略黑,臉型圓潤,笑容比較有感染力。
“我叫劉誌磊,負責氣象數據觀測以及整理數據上報。”
“李茜,負責水文站的潛水作業。”
葉知秋點點頭,剛才說話的女孩,就是他們隊伍裏唯一的女性了。
“楊小波,同樣是潛水作業,平時還負責開工作艇。”
葉知秋點點頭,眼下他的小組已經有五個人,已經可以開展一些基本工作了,雖然整個考古隊的數據互通,但每個人負責的方位並不同。
年輕些的,也不容易轉變思想。
想要說服他們去調查其他區域,恐怕都要解釋的口幹舌燥。
倒不如自己當隊長,就算到時候失敗了也不會遺憾。
“沒問題,今天下午還有兩名地質學的研究員要過來,而且都比較年輕,就放到你的隊伍裏麵,再安排兩名水文站的工作人員,兩名潛水員,湊夠六人小組。”
高天鵬清楚知秋的脾氣秉性,所以早就做好了打算和準備。
“你們小組的工作區域,就暫定水文站三樓2號辦公室,每天工作內容自定,如果增加項目需要人手,可以在每天早晨的會議中提出。”
“如何”
葉知秋笑著點點頭,“沒問題,多謝高老厚愛。”
“那你自己現在周圍熟悉熟悉,待會人員就會調配過來。”
與高老揮手道別,葉知秋走到水文站一樓空地的欄杆旁。
下麵是兩米多高的泥地,遠處是一眼望不到頭的錦江。
江風獵獵作響,吹得人頭來回晃動。
周圍時不時傳出對話聲,踩在鋼板上,發出梆梆的聲響。
葉知秋環視周圍,覺得這工作環境也還不錯。
地方雖然小了點,但卻能第一時間趕赴江麵,大大方便了工作效率。
而且全新的指揮所正在加緊建設當中,最多一個月就能搬過去。
踩著不鏽鋼樓梯,葉知秋徑直前往三樓。
越往上走,空間就越小。
等他走上三樓,才發現這裏一共就隻有四個辦公室,比起一樓小了兩倍不止。
而且隨著高度的增加,風力也隨之變強,給人一種沒抓穩就會從三樓欄杆掉下去的感覺。
來到2號辦公室,從窗戶看到裏麵空無一人,他便直接推門走了進去。
辦公室大約有50平米,裏麵一共有三台電腦,一個文檔櫃與一張沙發,角落處還放著許多叫不上名字的器械,布局與普通的商務辦公室並沒有多大區別。
但隻要探頭看向窗外,就能收獲塔吊師傅的視角。
畢竟辦公室外麵,沒有密封的牆壁,隻有走廊與半人高的不鏽鋼扶手。
他走到最裏麵的辦公室最裏麵的老板椅坐下,打開電腦觀察著周圍。
不遠處牆壁上正貼著一張岷江鳥瞰圖,下麵則是一行行數據,包括水位、徑流量等等。
電腦已經開機,桌麵上放滿了各種臨時文件。
一看就是不太懂電腦操作,或者從來沒管理過桌麵。
他打開內部網絡,以張獻忠為索引,搜查內網的所有數據。
高老給他的文檔雖然已經比較全麵,可打印在紙上仍舊篇幅有限。
他希望能找到其他更有用的信息,為後續定點提供幫助。
隻是這一查才知道,原來過去史書文獻中,有不少與張獻忠有關的記載,除了明史列傳這樣的正史外,還有不少雜史、野史書籍。
如《明史紀事》、《明季南略》等。
而一些名氣較小的作者,編寫的紀事書籍上,也經常能找到對張獻忠這個人的評價。
其中大部分都認為,張獻忠嗜殺,性格詭譎,是個大字不認得幾個的粗人。
而且多次屠蜀、屠城,是造成了蜀國人民大量減少的幕後元凶。
如《罪惟錄》一書中記載:獻忠屠恭州,取丁壯萬餘,刳耳鼻,斷一手,驅之各州縣,自詡浮屠殺。
意思簡單概括,就是張獻忠率領部隊進攻恭州,命布下收集附近城鎮青壯年一萬多人,用刀宛去耳鼻,或斬去一條胳膊,驅逐到其他城市中。
這般處理,殘忍毫無人道,卻不傷及性命,所以稱之為浮屠殺。
但傷者得不到治療,還要被驅趕到其他城市,路途中無疑會有人感染死亡,或者被活活渴餓而死。
就算逃到了其他城縣,也沒有自力更生的能力,隻能成為累贅、流民,增加當地負擔。
可以說淒慘無比。
而這種殘忍的屠殺方式,在其他書籍中更是屢次出現,史書為張獻忠七次屠蜀。
葉知秋花了半個小時,將這些文獻看完。
心中情緒紛擾不定。
那些史書中,對張獻忠的評價不盡是批判,也有為其辯駁,甚至誇讚的存在。
而史料的準確性也讓人難以苟同。
就比如《清史》中記載,張獻忠七次屠蜀,一共屠殺了六億人口。
這數據顯然是誇張到沒邊。
三百多年前的蜀國上下連一億人口都沒有,除非死人能複活,再被屠戮七次,才能湊夠這樣的數據。
但也有史書誇讚,張獻忠是個民族英雄,不但多次分發軍餉給災民,在帶兵治國的表現也十分出色。
但究竟張獻忠是個什麽人,葉知秋也不盡得知。
“叩叩。”
門外一陣敲門聲響起,打斷了葉知秋的思考。
他抬起頭看向門外,隔著半透明的玻璃門,看到外麵正站著幾個,身穿藍馬甲的水文站工作人員。
就知道是高老安排的人已經到了。
他起身走過去開門,將外麵幾人一一請進。
分配到他小組的水文站工作人員一共有三男一女,年輕的也就二十五六,年長的也沒到四十。
“葉先生好,我們是加入小組的工作人員,以後請您多多指教。”
幾人異口同聲的道。
葉知秋笑著請他們坐下,心中不禁有些別扭。
這些工作人員本就在水文站工作,他才是那個今天剛來的新人。
怎麽弄的他好像成了老前輩一樣。
“幾位……怎麽稱呼”
葉知秋為人慢熱,而且也不太擅長與陌生人聊家常,多少有些不習慣。
“葉先生,我叫魯海,平時負責水質檢測工作。”
說話的,是個留著碎蓋發型的青年,他皮膚略黑,臉型圓潤,笑容比較有感染力。
“我叫劉誌磊,負責氣象數據觀測以及整理數據上報。”
“李茜,負責水文站的潛水作業。”
葉知秋點點頭,剛才說話的女孩,就是他們隊伍裏唯一的女性了。
“楊小波,同樣是潛水作業,平時還負責開工作艇。”
葉知秋點點頭,眼下他的小組已經有五個人,已經可以開展一些基本工作了,雖然整個考古隊的數據互通,但每個人負責的方位並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