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lwxs.com 第543章 無心插柳
透視鑒寶,我能一刀暴富 作者:淡然一笑很傾城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就這麽一個家族的少爺,卻能拿出二點五億來買琴,這其中必然有古怪,說不定東方家買這麵琴,有著其他見不得人的目的。
“葉小友,這琴好雖好,可真能值這麽多錢嗎?”劉文山聽著拍賣師爆出屢屢攀升的高價,心中卻仍覺得有些不太真實。
所以,才忍不住出聲詢問起葉知秋來。
以對方的鑒定能力與豐富的專業知識。
或許能看出,他沒有發現的其他價值。
“哈哈,老爺子這你就不懂了吧,這琴之所以能拍出這麽高的價格,其原因有三,而大家看到的器物本身,隻是其中一個原因而已!”
伸出三根手指,葉知秋輕笑一聲,露出一副智珠在握的表情。
劉文山神情一愣,目光再次落到琴盒與琴腹上的款識上,剛才被葉知秋的話點撥了一下,他這才明白,先前錯過了一道重要的信息。
古董的價值,並不取決於本身的工藝與稀有,其附帶的曆史價值,同樣十分重要。
可他仍舊沒明白,琴盒與琴腹上的款式,代表了那些價值。
畢竟作為土生土長的港島人,他對內地曆史的了解還是不夠全麵!
“小友就別賣關子了,快給老頭子講講!”
還是沒弄明白葉知秋話裏的含義,劉文山隻覺得心癢難耐,那份好奇的情緒,已經被勾了起來。
見老爺子如此急切,一旁杜雲穆與譚輝二人,都有些無奈,不由出聲附和道。
“葉先生,你看我們劉老都急成這樣了,您就給講講吧!”
葉知秋也沒料到劉老爺子還是個急脾氣。
當下也不醞釀,開始給幾人分析起琴的三重層麵上的價值。
“這把禦製琴能拍出二點五億以上的金額,原因除了琴本身的用料、工藝、年代之外,還包含其濃墨重彩的曆史價值!”
“琴身,上板為梧桐,下板為梓木,由鹿角磨粉、與大量朱砂混合為胎,部分區域還雜有顆粒較粗的金銀粉末,是北宋期間,規格最高、最被琴家看中的八寶灰胎!加之斑斕秀麗的漆色與雙麵冰裂,這便是此琴本身價值極高的原因。”
葉知秋抬頭看向拍賣台,眼眸中微光閃動。
展示在台上的禦製琴,立刻被一層層剝離,內部情況清晰可見。
“但若是拋開其中的曆史價值,與名人效應,此琴的拍賣價格,最高不過兩千萬而已。”
“如今禦製琴的競拍價能突破二點五億,其上的三種款識,便占據了大部分的因素。”
葉知秋目不斜視,語氣平靜的分析道。
“琴腹上,北宋宣和二年的款識,不但代表了製作年代,還表明了其官方出品的身份!宋徽宗在位時代,古琴藝術之所以能大放異彩,重要原因,就是宋徽宗對於藝術的癡迷追求!”
“外人隻知,宋徽宗書畫技巧冠絕一時,卻不知道宋徽宗的操琴之技、嗜琴之心亦堪稱一絕!徽宗時,光是祭祀、朝賀的大樂中,就要用到八十多張琴,僅七弦琴就要用二十三張,為此宋徽宗甚至在內府辟出一個“萬琴堂”,專門搜羅天下的名琴。”
“而琴盒上的‘宋製鬆石間意\/大清乾隆辛酉年裝’也證明了此琴經曆過兩個朝代君王的易手,尤其是琴背出以陰刻後書以朱筆的題詩,更是乾隆帝親筆所寫,賞玩時所悟,光是兩代君王的禦製、禦銘,就足以讓此琴的價值翻上十倍!”
葉知秋利用透視之眼的便利,一邊觀察一邊分析。
一旁的劉文山與譚輝幾人,已經沉默下來,安靜的聽著葉知秋的說明。
那認真的模樣,像是生怕漏聽了半個字。
“而其三,就是名家遞藏有序、大師重修所附帶的最後一層價值了,綜上所述,此禦製琴的實際價值,早就超過了器物的本身,綜合考量應該值二點二億左右!”
收回目光,葉知秋緩緩吐出一口氣。
“誒!可這琴身不見重修的痕跡,小友是怎麽發現的?”
劉文山聽的津津有味,可很快便意識到有什麽不對,連忙出聲問道。
別的,他尚且聽的一知半解。
可葉知秋說,此琴被大師所維修過,他卻從未看到有修複的痕跡。
所以不由出聲發問。
“修複此琴的是康熙年代,一位名叫王漢章的大師,他的款式隻印刻在琴腹的一角,若不細看很難發現。”
“相比之下,琴背出的那首乾隆禦銘的古詩,倒是十分顯眼,念做‘古錦囊韜龍門琴,朱弦久歇霹靂音。安得伯牙移情手,為餘一寫山水心’。”
葉知秋微微搖頭。
乾隆皇帝的印記,堪稱古玩界的牛皮癬。
高到上陽台帖,低到各大字畫瓷器。
都能看到乾隆的印章、痕跡。
說不上多珍貴,但至少能證明,東西是真的。
“原來是這樣!”
劉文山恍然大悟,若非葉知秋提醒,他根本看不到琴腹處,猶如蚊足般大小的款式。
足以見,康熙朝代,縱使是手藝絕倫的手藝人,通常也沒多少地位可言。
親自將琴修繕,卻連半個名字都刻不上去。
“產自一千年前,被兩位皇帝親手把玩,還經曆康熙年代大師修複,再名家遞藏至今,的確堪稱一個奇跡啊!”
譚輝雙眼發亮,內心大為震撼。
葉知秋搖了搖頭,“可目前這琴的價格已經達到了其價值的上限,除非後續收藏個五年十年,才有突破價格上限,達到增值的效果。”
“也是,當下禦製琴再次重見光明,隻要不被英國佬弄走,誰收藏都一樣。”
譚輝補充兩句。
台上拍賣師的讀秒聲再次響起。
二點五億的價格,仿佛達到了此琴的上限,在沒人出價。
看到這一幕,坐在第五排的東方白,也立刻鬆了口氣,臉上露出一絲笑意。
價格雖然比預想的高了點,可這琴能給東方家族帶來的名聲收益,未來肯定不止二點五億!
席間眾人商討不斷,都覺得這次東方家族要將琴收入囊中了。
可就在倒計時馬上結束,台上將要落槌的時候。
一道略顯平靜的聲音,卻再次響起。
“葉小友,這琴好雖好,可真能值這麽多錢嗎?”劉文山聽著拍賣師爆出屢屢攀升的高價,心中卻仍覺得有些不太真實。
所以,才忍不住出聲詢問起葉知秋來。
以對方的鑒定能力與豐富的專業知識。
或許能看出,他沒有發現的其他價值。
“哈哈,老爺子這你就不懂了吧,這琴之所以能拍出這麽高的價格,其原因有三,而大家看到的器物本身,隻是其中一個原因而已!”
伸出三根手指,葉知秋輕笑一聲,露出一副智珠在握的表情。
劉文山神情一愣,目光再次落到琴盒與琴腹上的款識上,剛才被葉知秋的話點撥了一下,他這才明白,先前錯過了一道重要的信息。
古董的價值,並不取決於本身的工藝與稀有,其附帶的曆史價值,同樣十分重要。
可他仍舊沒明白,琴盒與琴腹上的款式,代表了那些價值。
畢竟作為土生土長的港島人,他對內地曆史的了解還是不夠全麵!
“小友就別賣關子了,快給老頭子講講!”
還是沒弄明白葉知秋話裏的含義,劉文山隻覺得心癢難耐,那份好奇的情緒,已經被勾了起來。
見老爺子如此急切,一旁杜雲穆與譚輝二人,都有些無奈,不由出聲附和道。
“葉先生,你看我們劉老都急成這樣了,您就給講講吧!”
葉知秋也沒料到劉老爺子還是個急脾氣。
當下也不醞釀,開始給幾人分析起琴的三重層麵上的價值。
“這把禦製琴能拍出二點五億以上的金額,原因除了琴本身的用料、工藝、年代之外,還包含其濃墨重彩的曆史價值!”
“琴身,上板為梧桐,下板為梓木,由鹿角磨粉、與大量朱砂混合為胎,部分區域還雜有顆粒較粗的金銀粉末,是北宋期間,規格最高、最被琴家看中的八寶灰胎!加之斑斕秀麗的漆色與雙麵冰裂,這便是此琴本身價值極高的原因。”
葉知秋抬頭看向拍賣台,眼眸中微光閃動。
展示在台上的禦製琴,立刻被一層層剝離,內部情況清晰可見。
“但若是拋開其中的曆史價值,與名人效應,此琴的拍賣價格,最高不過兩千萬而已。”
“如今禦製琴的競拍價能突破二點五億,其上的三種款識,便占據了大部分的因素。”
葉知秋目不斜視,語氣平靜的分析道。
“琴腹上,北宋宣和二年的款識,不但代表了製作年代,還表明了其官方出品的身份!宋徽宗在位時代,古琴藝術之所以能大放異彩,重要原因,就是宋徽宗對於藝術的癡迷追求!”
“外人隻知,宋徽宗書畫技巧冠絕一時,卻不知道宋徽宗的操琴之技、嗜琴之心亦堪稱一絕!徽宗時,光是祭祀、朝賀的大樂中,就要用到八十多張琴,僅七弦琴就要用二十三張,為此宋徽宗甚至在內府辟出一個“萬琴堂”,專門搜羅天下的名琴。”
“而琴盒上的‘宋製鬆石間意\/大清乾隆辛酉年裝’也證明了此琴經曆過兩個朝代君王的易手,尤其是琴背出以陰刻後書以朱筆的題詩,更是乾隆帝親筆所寫,賞玩時所悟,光是兩代君王的禦製、禦銘,就足以讓此琴的價值翻上十倍!”
葉知秋利用透視之眼的便利,一邊觀察一邊分析。
一旁的劉文山與譚輝幾人,已經沉默下來,安靜的聽著葉知秋的說明。
那認真的模樣,像是生怕漏聽了半個字。
“而其三,就是名家遞藏有序、大師重修所附帶的最後一層價值了,綜上所述,此禦製琴的實際價值,早就超過了器物的本身,綜合考量應該值二點二億左右!”
收回目光,葉知秋緩緩吐出一口氣。
“誒!可這琴身不見重修的痕跡,小友是怎麽發現的?”
劉文山聽的津津有味,可很快便意識到有什麽不對,連忙出聲問道。
別的,他尚且聽的一知半解。
可葉知秋說,此琴被大師所維修過,他卻從未看到有修複的痕跡。
所以不由出聲發問。
“修複此琴的是康熙年代,一位名叫王漢章的大師,他的款式隻印刻在琴腹的一角,若不細看很難發現。”
“相比之下,琴背出的那首乾隆禦銘的古詩,倒是十分顯眼,念做‘古錦囊韜龍門琴,朱弦久歇霹靂音。安得伯牙移情手,為餘一寫山水心’。”
葉知秋微微搖頭。
乾隆皇帝的印記,堪稱古玩界的牛皮癬。
高到上陽台帖,低到各大字畫瓷器。
都能看到乾隆的印章、痕跡。
說不上多珍貴,但至少能證明,東西是真的。
“原來是這樣!”
劉文山恍然大悟,若非葉知秋提醒,他根本看不到琴腹處,猶如蚊足般大小的款式。
足以見,康熙朝代,縱使是手藝絕倫的手藝人,通常也沒多少地位可言。
親自將琴修繕,卻連半個名字都刻不上去。
“產自一千年前,被兩位皇帝親手把玩,還經曆康熙年代大師修複,再名家遞藏至今,的確堪稱一個奇跡啊!”
譚輝雙眼發亮,內心大為震撼。
葉知秋搖了搖頭,“可目前這琴的價格已經達到了其價值的上限,除非後續收藏個五年十年,才有突破價格上限,達到增值的效果。”
“也是,當下禦製琴再次重見光明,隻要不被英國佬弄走,誰收藏都一樣。”
譚輝補充兩句。
台上拍賣師的讀秒聲再次響起。
二點五億的價格,仿佛達到了此琴的上限,在沒人出價。
看到這一幕,坐在第五排的東方白,也立刻鬆了口氣,臉上露出一絲笑意。
價格雖然比預想的高了點,可這琴能給東方家族帶來的名聲收益,未來肯定不止二點五億!
席間眾人商討不斷,都覺得這次東方家族要將琴收入囊中了。
可就在倒計時馬上結束,台上將要落槌的時候。
一道略顯平靜的聲音,卻再次響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