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開國帝王的確很有能力,但嬴政越往後看越不對勁。


    縱然大宋富庶,但也不能重文輕武吧。


    雖說當年的漢武帝被指“窮兵黷武”,但大漢實力之強無人不認可,西域三十六國盡歸中土。


    可是大宋做了什麽,往後的帝王個個都是軟骨頭。


    從檀淵之盟到靖康之恥,卻一退再退,丟了半壁江山。


    竟然還有帝王被俘虜的奇葩事,就連子女和後宮女眷也被盡數送給敵方。


    牽羊禮如此恥辱的儀式讓皇後等人忍無可忍,以死明誌,偏偏桓靈二帝不覺得的麵上無光,苟活於世間。


    明明將才嶽飛已經打退了金軍,隻待一鼓作氣,便能渡河收複失地。


    偏偏被趙佶和秦檜連發十二道金牌令箭召回,說什麽不聽命令就是不敬天子,隻得放棄這大好的局麵,班師回朝。


    這讓嬴政在一旁看得著急,不是,這樣的君主也要聽命行事嗎?


    不是應該趁著局勢大好打過去收複失地再說,難不成帝王還能治功臣的罪不成?


    趙佶和秦檜的操作看得嬴政真是眼前一黑,不是,你們放著外敵不去對付,反而關起門來搞大功臣。


    這一刻,嬴政無比希望嶽飛能硬氣起來,把住手中的兵權,實在不行就反了這主上。


    可是嶽飛沒有,他對大宋和君王無比忠誠。


    他不知道放棄大好局勢班師回朝很可惜嗎?


    他不知道朝堂上有人看不慣自己嗎?


    他看不出來當朝聖上不及開國太祖十分之一嗎?


    他知道,可他還是義無反顧回去了。


    因為他對大宋的一片赤膽忠心,是母親刻在背上,也鐫刻進靈魂的四個字“精忠報國。”


    朝堂上迎接嶽飛的不是洗塵宴,而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的問責。


    看著這腐朽的朝堂,看著心存算計的同袍,看著昏庸的君主。


    嶽飛從未覺得這天空如此昏暗過,落在身上的各種刑罰讓他皮開肉綻,但都不如心底的寒意徹骨。


    當被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誣陷時,嶽飛知道,這大宋的天空再無法晴朗。


    要問他悔嗎?


    嶽飛肯定是後悔的。


    他後悔錯估了帝王的心意,連累了手下的一幫兄弟。


    要問嶽飛恨嗎?


    他卻是不恨的,忠君愛國是耳濡目染的教育。


    他隻恨自己的能力不夠,沒有在有限的時間內痛擊敵軍,沒有讓君王看到他長風破浪的氣勢。


    恨這次回來急著麵見君王,沒有來得及見父母妻兒一麵。


    他還有點遺憾,遺憾未能達成收複失地還我河山的淩雲誌。


    嶽飛在漆黑的牢獄中,在生命的最後時刻,留下了那首傳唱千古的《滿江紅》。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


    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注1


    這首詞是嶽飛一生的夙願,可是直到生命終結,他都未能如願。


    這並不是因為嶽飛的能力不夠,而是他運氣不好,偏偏有滿腔忠誠,錯付予不值當的君王。


    英雄的落幕總是充滿遺憾,嬴政也被嶽飛的忠誠所感動。


    他在心中暗暗發誓,如果能抽到對方的人物卡,一定會好好對待這位良將,踏破賀蘭山算什麽,嶽飛可以和霍去病一起去封狼居胥。


    嬴政看著醉心練字的趙佶氣不打一處來,你喜歡寫字當什麽皇帝,去當教書匠啊。


    他一門心思想看宋朝被推翻,可是南遷之後,南宋又苟延殘喘了快二百年。


    在嬴政的心中,他從未想過會有異族入主稱霸的一天。


    可是成吉思汗的出現令人側目,蒙古鐵蹄將中華的疆土拓展到從未想過的地方,看著在征途中身亡的成吉思汗。


    他還有些遺憾,轉眼間他又興奮起來。


    如今不同了,如今的他有如神助,相信定能實現日月所照,皆為秦土的壯誌。


    大元王朝堅持了不足百年,就迎來了曆史上的第一位草莽帝王,朱元璋。


    這個開局一個碗,最終得天下的君王,和從前的開國帝王都不一樣。


    他經受過饑荒,見過官員們貪婪的嘴臉,所以更無法容忍手下人的貪汙。


    剝皮充草的刑罰讓人膽寒,但在巨大的利益麵前,很多人又抱著僥幸心理。


    洪武年間三場大案,幾乎殺得血流成河,就連嬴政都有些敬佩對方。


    看著如此強硬的朱元璋,再看看後來的永樂大帝,嬴政有些滿意對方。


    朱棣這個人雖然掛著帝王的名號,大半生都在北征的路上,是名副其實的征北大將軍。


    他甚至將首都從金陵遷到了北平,隻為守住國門。


    這也是“天子守國門”的由來。


    嬴政順著曆史長河順流而下,他發現曆史的確是重複上演的,明朝前期的帝王勵精圖治,後期卻總有些腦子拎不清的。


    叫門天子朱祁鎮,還有後來的木匠皇帝,修道皇帝,實在讓人無力吐槽。


    許是王朝氣數將盡,就連天地也降下懲罰。


    明崇禎帝雖然心有抱負,但在位十七年天災人禍不斷,實在是回天無力。


    得知李闖王入京,崇禎帝於煤山自盡,死前留下的遺言令人動容。


    以發覆麵的崇禎自知無顏麵見大明先祖,但他說“任賊人分裂吾屍,但求闖王勿傷百姓一人。”


    作為末代帝王,崇禎可以說是盡了自己最大的努力,也全了大明最後的尊嚴。


    大明覆滅,女真入關。


    努爾哈赤建立的清朝成為了新的中原霸主,但大明的子民不認。


    所以才有了後來喋血的揚州十日,對於那些百姓和不甘和絕望,嬴政感同身受。


    滿清入關後八旗子弟成了上等人,漢人成了下等人。


    哪怕有幾位帝王致力推進滿漢一家思想,但刻在骨子裏的偏見是短時間內難以消融的。


    清朝時期紅薯已經傳入華夏,這種產量大能飽腹的食物讓清朝人口數量迅速增加。


    但溫柔鄉磨掉了八旗子弟的敏銳和野心,他們開始沉迷賭馬鬥蛐蛐,丟到了馬背上的本事。


    嬴政不太理解,明明康熙自己已經接觸了外來學術,甚至和另外國度的掌權者神交已久。


    怎麽到了乾隆年間,提出了閉關鎖國的昏聵策略。


    這跟掩耳盜鈴有什麽區別,你知曉外麵的世界在一點一點變強,自己卻偷偷躲在家中,別人就不會找上門了嗎?


    可是外人的狼子野心不隻是賺取金銀財寶,和飛速發展的另一片大陸而言,華夏就像一個懷抱財寶卻沒有自保能力的小孩。


    這樣的後果可想而知,那些不懷好心的外人不僅想從這塊富饒的土地上榨取金銀,更想將這片土地變成自己的樂園。


    而這個時候朝廷在幹什麽?


    八旗子弟早已沒了銳氣,在鴉\\片的麻痹下變得不堪一擊。


    最後,許多個外來國家聯合在一起,用堅船利炮打開了閉鎖的國門。


    讓手無寸鐵的百姓被無情迫害,讓原本美麗富饒的河山寸寸染血。


    看到眼前的一切,嬴政的眼睛都紅了。


    他悲憤,他不可置信,他無奈,他被怒氣衝昏了頭。


    明明是旁觀者,他卻生生落下幾滴血淚。


    哪怕是看到自己一手創立的王朝二世而亡的時候,他的心情都沒有這麽動蕩。


    因為嬴政從曆史中看到了傳承,秦朝雖然隻傳了兩世,但大一統的思想卻在這片土地上源遠流長。


    可是如今,這片誕育了無數英雄豪傑的土地正在被無情摧殘。


    他的後代正在遭受一場差距懸殊的淩虐,他想讓自己快點醒來,卻無濟於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的供應商來自影視世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是傾湮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是傾湮啊並收藏我的供應商來自影視世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