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小艦艇還不如我們的救生艦更好用。」第一次使用小艦艇的奧維德忍不住說,「操作起來不舒服。」
他曾代替林尼管理過救生艦,對救生艦的駕駛室保留著非常美好的印象。
小艦艇本來體積就小,更依賴手動操作,整個作業係統與救生艦的還是有著很多不同。奧維德左看右看,觀察片刻,大概摸到了一點兒規律,表示要上手操作。
江徹把自己的位置交給了他,轉身到一旁整理身上的裝備。
由於蟹殼的大氣層已經消失,他們穿戴在身上的裝備更為複雜和沉重了。江徹從未感覺空氣是如此輕盈可愛的東西,尤其在背上兩個沉重的氧氣罐的襯托之下。
「人類的科學發展已經走過了五百年……」他通過頭盔裏的通訊器詢問林尼,「是這樣說吧?請問,為什麽氧氣罐還是這麽重?這不合理。」
「這非常合理。」林尼回答,「即便人類怎樣發展科學,也無法改變氧氣的構成成分和它本身的質量。你們背負的氧氣罐足夠在真空環境下進行五個小時的探索,當然會這麽重。不用擔心,會越來越輕的,呼吸作用形成的二氧化碳和其他雜質會通過過濾係統排放出防護服之外,氣體質量會慢慢減少,你也……」
「算了,反正蟹殼的引力很小,落地之後就輕鬆了。」江徹有氣無力,「到底是什麽原因會導致蟹殼大氣消散?我聽你們的意思,可能是因為引力消失?但現在似乎引力又恢復了一些,這又是怎麽回事?」
林尼對這個他無法回答的問題保持了緘默。
半小時後,小艦艇順利降落在蟹殼的那片高聳平原上。
江徹在地上走了幾步,確認這個星球是有引力的。但引力很小,他背負著幾十斤的裝備,居然還能跳起來。
蟹殼的這片高原十分荒涼。飛景艦艦長所描寫的高樹、鳥群和天空已經不見蹤影。蟹殼一直環繞運行的恆星「光潮」在地平線以上露出了巨大的火紅色身影,熱量沒有任何阻擋,直接傾注在星球表層。江徹看了一眼溫度儀:蟹殼的地表溫度已經超出了溫度儀的計數範圍,無法顯示。
「這一側直接受到『光潮』的熱量影響,確實非常熱,但另一側沒有任何熱源,則會非常冷。」奧維德跟上了江徹的腳步,「這地方本來就比較幹燥,現在連調節溫度的大氣層都已經消失,顯然不適合原來的生物生存了。」
三人沒有多聊,他們必須抓緊時間,尋找那處產生異常能量反應的地方。
廣袤的高原像是完全暴露在宇宙之中的一片粗糙胸膛。
隨著他們前進的步伐,被踢起的砂石在地麵翻滾,由於引力太小,紛紛飛起來,打在小艦艇的金屬表層上,發出砰砰的聲音。
腳下的岩石地麵異常堅硬,幾乎沒有土壤覆蓋。
或許在引力和大氣層消失的時候,曾有某種風暴產生。它帶走了地麵上不甚牢靠的所有東西,比如鳥群,比如高樹和土壤。大氣層完全消散之後,風暴也隨之永遠消弭。但已經逸散在宇宙中的東西,卻永不可能回來了。
三人走了大約一個多小時,無一例外地覺得眼睛發疼,沁出了淚水。
地麵的光反射太強了,他們不得不抬起手,遮蓋住頭盔上眼睛的那部分地方。
「已經走完一圈了。」宋君行眼睛裏全是眼淚和血絲,難受得他不得不眯起眼睛,隻留一道螞蟻都爬不進去的縫隙,「幸好地麵平坦,走起來不困難。但是我們沒有發現任何可以通往那個能量點的入口。」
高原上沒有任何缺口,也沒有任何被鑿開過的痕跡。它非常平坦,甚至可以說是光滑——如果對光滑的標準沒有那麽嚴格的話。
林尼和飛廉在鳳凰號上再次觀察蟹殼的全貌,打算找一找別的方法。
江徹看了看氧氣罐的餘量,大概還有三個半小時。
再抬頭時,發現奧維德已經走到了高原的邊緣。
江徹仍舊不太習慣引力過小的地方,他小心地連蹦帶跳,來到奧維德的身邊。
兩人都穿著臃腫的防護服,腦袋上罩著頭盔,跟個大魚缸似的。
據林尼和西塞羅的說法,其實馬賽艦隊上現在使用的防護服已經非常輕巧貼身。江徹在黑海上穿過黑海中轉站的防護服,確實又輕又好看又安全。但白鷺空間站上的物資有限,西塞羅已經將小艦艇贈送他們,無法提供更為有限的高質量防護服了。
江徹從防護服上拍下一些砂石,問奧維德在看什麽。
奧維德抬手指著遠處的山脈:「入口不在高原表麵,我猜大概是藏在山脈裏。」
很快,林尼和飛廉也做出了同樣的判斷。
三人開始沿著稍顯崎嶇的道路,朝著山脈的方向走去。
他們現在就相當於從螃蟹的蟹殼,走入了螃蟹的蟹爪部分。
走了將近兩個小時之後,終於在一處山脈與高原相連的地方,發現了一個巨大的洞口。
洞口約有十層樓高,能並列駛入兩艘鳳凰號這麽大的艦艇,但由於掩藏在兩座山脈的匯合處,又有山石遮擋,隻有進入峽穀中才能看到。
「要進去嗎?」江徹看了看氧氣罐的存量,還有一個多小時。
他們的艦艇就停放在高原的中心,直接穿過山脈登上高原,回到小艦艇的位置,大概需要一個小時。
他曾代替林尼管理過救生艦,對救生艦的駕駛室保留著非常美好的印象。
小艦艇本來體積就小,更依賴手動操作,整個作業係統與救生艦的還是有著很多不同。奧維德左看右看,觀察片刻,大概摸到了一點兒規律,表示要上手操作。
江徹把自己的位置交給了他,轉身到一旁整理身上的裝備。
由於蟹殼的大氣層已經消失,他們穿戴在身上的裝備更為複雜和沉重了。江徹從未感覺空氣是如此輕盈可愛的東西,尤其在背上兩個沉重的氧氣罐的襯托之下。
「人類的科學發展已經走過了五百年……」他通過頭盔裏的通訊器詢問林尼,「是這樣說吧?請問,為什麽氧氣罐還是這麽重?這不合理。」
「這非常合理。」林尼回答,「即便人類怎樣發展科學,也無法改變氧氣的構成成分和它本身的質量。你們背負的氧氣罐足夠在真空環境下進行五個小時的探索,當然會這麽重。不用擔心,會越來越輕的,呼吸作用形成的二氧化碳和其他雜質會通過過濾係統排放出防護服之外,氣體質量會慢慢減少,你也……」
「算了,反正蟹殼的引力很小,落地之後就輕鬆了。」江徹有氣無力,「到底是什麽原因會導致蟹殼大氣消散?我聽你們的意思,可能是因為引力消失?但現在似乎引力又恢復了一些,這又是怎麽回事?」
林尼對這個他無法回答的問題保持了緘默。
半小時後,小艦艇順利降落在蟹殼的那片高聳平原上。
江徹在地上走了幾步,確認這個星球是有引力的。但引力很小,他背負著幾十斤的裝備,居然還能跳起來。
蟹殼的這片高原十分荒涼。飛景艦艦長所描寫的高樹、鳥群和天空已經不見蹤影。蟹殼一直環繞運行的恆星「光潮」在地平線以上露出了巨大的火紅色身影,熱量沒有任何阻擋,直接傾注在星球表層。江徹看了一眼溫度儀:蟹殼的地表溫度已經超出了溫度儀的計數範圍,無法顯示。
「這一側直接受到『光潮』的熱量影響,確實非常熱,但另一側沒有任何熱源,則會非常冷。」奧維德跟上了江徹的腳步,「這地方本來就比較幹燥,現在連調節溫度的大氣層都已經消失,顯然不適合原來的生物生存了。」
三人沒有多聊,他們必須抓緊時間,尋找那處產生異常能量反應的地方。
廣袤的高原像是完全暴露在宇宙之中的一片粗糙胸膛。
隨著他們前進的步伐,被踢起的砂石在地麵翻滾,由於引力太小,紛紛飛起來,打在小艦艇的金屬表層上,發出砰砰的聲音。
腳下的岩石地麵異常堅硬,幾乎沒有土壤覆蓋。
或許在引力和大氣層消失的時候,曾有某種風暴產生。它帶走了地麵上不甚牢靠的所有東西,比如鳥群,比如高樹和土壤。大氣層完全消散之後,風暴也隨之永遠消弭。但已經逸散在宇宙中的東西,卻永不可能回來了。
三人走了大約一個多小時,無一例外地覺得眼睛發疼,沁出了淚水。
地麵的光反射太強了,他們不得不抬起手,遮蓋住頭盔上眼睛的那部分地方。
「已經走完一圈了。」宋君行眼睛裏全是眼淚和血絲,難受得他不得不眯起眼睛,隻留一道螞蟻都爬不進去的縫隙,「幸好地麵平坦,走起來不困難。但是我們沒有發現任何可以通往那個能量點的入口。」
高原上沒有任何缺口,也沒有任何被鑿開過的痕跡。它非常平坦,甚至可以說是光滑——如果對光滑的標準沒有那麽嚴格的話。
林尼和飛廉在鳳凰號上再次觀察蟹殼的全貌,打算找一找別的方法。
江徹看了看氧氣罐的餘量,大概還有三個半小時。
再抬頭時,發現奧維德已經走到了高原的邊緣。
江徹仍舊不太習慣引力過小的地方,他小心地連蹦帶跳,來到奧維德的身邊。
兩人都穿著臃腫的防護服,腦袋上罩著頭盔,跟個大魚缸似的。
據林尼和西塞羅的說法,其實馬賽艦隊上現在使用的防護服已經非常輕巧貼身。江徹在黑海上穿過黑海中轉站的防護服,確實又輕又好看又安全。但白鷺空間站上的物資有限,西塞羅已經將小艦艇贈送他們,無法提供更為有限的高質量防護服了。
江徹從防護服上拍下一些砂石,問奧維德在看什麽。
奧維德抬手指著遠處的山脈:「入口不在高原表麵,我猜大概是藏在山脈裏。」
很快,林尼和飛廉也做出了同樣的判斷。
三人開始沿著稍顯崎嶇的道路,朝著山脈的方向走去。
他們現在就相當於從螃蟹的蟹殼,走入了螃蟹的蟹爪部分。
走了將近兩個小時之後,終於在一處山脈與高原相連的地方,發現了一個巨大的洞口。
洞口約有十層樓高,能並列駛入兩艘鳳凰號這麽大的艦艇,但由於掩藏在兩座山脈的匯合處,又有山石遮擋,隻有進入峽穀中才能看到。
「要進去嗎?」江徹看了看氧氣罐的存量,還有一個多小時。
他們的艦艇就停放在高原的中心,直接穿過山脈登上高原,回到小艦艇的位置,大概需要一個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