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頁
朱元璋私密生活全記錄 作者:司馬路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陳友諒失去了打敗朱元璋的一個好機會。主要原因是,陳友仁、陳友貴及張定邊都不知道善兒正在與朱元璋交戰,更不知道善兒極有可能擊潰朱元璋的船隊。如果他們知道這一點,他們就不會撤離戰場,隻要善兒擊潰了朱元璋,那俞通海、廖永忠和康茂才就隻能跟著潰敗。究其根本原因,還是陳友諒太過剛愎自用了,善兒去攻擊朱元璋,陳友諒無論如何也該派人去通知陳友仁等人一聲。然而,陳友諒好像忘記了這一點。等陳友仁、張定邊和陳友貴的船隊都撤回來之後,陳友諒才意識到自己犯了大錯誤,連忙親自統率大軍向北追擊,半路上撞見善兒,善兒氣咻咻地責問陳友仁等人為什麽那麽快地就退出戰鬥,陳友諒對善兒道:“這不是你皇叔他們的錯,是朕的過失。”既有過失,那就要想法補救。陳友諒把自己所有的戰船都糾合到一起,氣勢洶洶地朝北撲去。但有些遲了,朱元璋已經溜了。陳友諒不甘心,繼續率軍北上。他要追到朱元璋與之決戰。但朱元璋不想與陳友諒決戰,確切說,朱元璋不敢與陳友諒決戰。朱元璋已經看出來了,這麽硬打硬地跟陳友諒碰,絕無便宜可討。所以,當善兒被回援的俞通海等人打跑了之後,朱元璋便急急下令:全線北撤。
◎第50節 輕輕快快地返回了應天
陳友諒追得快,朱元璋跑得更快。七八天工夫,朱元璋的船隊就從鄱陽湖的南端跑到了鄱陽湖的中部,再往後跑一點,就要跑到都昌小城跟前了。陳友諒追得累了,暫時停止了追擊。朱元璋也穩住了陣腳,沒再繼續往北跑。
8月1日那天黃昏,朱元璋與陳將張定邊在湖東大戰,此戰甚為酷烈。湖東一役,張定邊折損了一百五十多艘大小戰船及兩萬多名官兵。而朱元璋的損失,還不到張定邊的一半。尤其是人員傷亡方麵,朱元璋似乎就更討巧。他雖然陣亡了萬餘官兵,卻抓住了近七千個俘虜。這些俘虜,大都成了朱元璋的手下了。隨後太子“善兒”也在一次上岸搶糧時被朱文正和鄧愈伏擊被撲殺於都昌東南地區,陳友諒聞之後,大為傷心,氣血攻心之下身體也出現了問題。
8月23日,情況有了一些變化。朱元璋在劉基等人的建議下,把抓到的陳友諒的俘虜,挑出幾千來,又放回到陳友諒的軍中。朱元璋這麽做,顯然是想動搖陳友諒的軍心。朱元璋的目的達到了。那些俘虜一回到陳友諒的軍中,就吱吱喳喳地說個不停,有說朱元璋的士氣多麽多麽高昂,有說朱元璋手下的戰將如何如何勇猛。陳友諒雖然知道朱元璋這一著的用意,但也不敢輕易地就將朱元璋放回的俘虜殺掉,隻好拿那些被他抓住的朱元璋的官兵出氣。
陳友諒一道“旨意”,張定邊和姚天祥就把抓住的朱元璋的官兵全部處死。陳友諒以為,如此一來,軍心就會被穩住。殊不知,事與願違,陳友諒這麽做,反而更加渙散了軍心。其手下肯定會這麽想:陳友諒多麽殘暴,而朱元璋又多麽地寬厚。世上芸芸眾生,有幾個人會喜歡殘暴而不喜歡寬厚?軍心一渙散,局麵就對陳友諒很不利了。
到了8月24日,局麵朝著對陳友諒更加不利的方向進一步發展。因為糧食眼看著就沒有了,搶又沒處去搶,所以陳友諒就在自己的坐船上召開了一次禦前軍事會議,商討軍隊的去向和前途。一開始,陳友諒叫眾人發表自己的看法,眾人噤若寒蟬,不敢開口。漸漸地,有幾個膽大的人開始發話了。眾人見陳友諒的態度很和藹、表情很溫和,便也捺止不住地各抒己見來。當時眾人的意見主要有兩種,一種意見以左金吾將軍為代表,另一種意見以右金吾將軍為代表。右金吾將軍以為:現在形勢很糟糕,朱元璋死死地堵住通往長江的通道,而大軍內部又因糧食短缺而人心浮動,想在湖裏戰勝朱元璋已經不現實了,不如速速南下,在鄱陽湖的南端焚舟登陸,擺脫朱元璋的追擊,先去湖南,再回湖北。而左金吾將軍則認為:盡管現在形勢很不利,但我們官兵的數量依然比朱元璋多,如果大家同心協力、同仇敵愾,那就不僅可以在湖裏與朱元璋一戰,而且勝負也實難預料,反之,如果倉促在湖南端焚舟登岸,假如朱元璋在水裏窮追不捨,假如朱元璋的部下在岸上迎頭攔截,則大軍必陷入前無進路又後無退路的危險境地。張定邊小心翼翼地請陳友諒“聖裁”。陳友諒先是沉吟,然後鐵青著臉言道:“朕,同意右金吾將軍的意見。”
陳友諒的臉之所以鐵青,是因為在這之前,他從沒有想過要棄舟登岸,現在,他同意右金吾將軍的意見,就意味著他已經改變了自己固有的想法。對陳友諒這樣的人來說,改變自己的成見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
左金吾將軍見陳友諒同意右金吾將軍的意見,就說明陳友諒對他左金吾將軍心懷不滿,根據以往的經驗,陳友諒對誰不滿了,對誰怨恨了,那誰就決沒有好果子吃。這麽一想,左金吾將軍就害怕了。整整一個24日的白天,左金吾將軍都是在提心弔膽中度過的。到了晚上,左金吾將軍思前想後,幾乎把孫子兵法中的三十六計都想遍了,最後想起了“三十六計走為上計”這句話。於是,當天夜裏,左金吾將軍就帶著本部人馬北上,向朱元璋投降了。
直到第二天的早晨,也就是8月25日的早晨,陳友諒才得知左金吾將軍投降了朱元璋。陳友諒一時間大為震驚。雖然在24日的禦前會議上明確表態同意右金吾將軍的意見,可到了25日,他卻沒有下達南撤的命令。陳友諒沒有下達南撤命令不大要緊,可著實把一個人嚇壞了,這個人便是那個右金吾將軍。
◎第50節 輕輕快快地返回了應天
陳友諒追得快,朱元璋跑得更快。七八天工夫,朱元璋的船隊就從鄱陽湖的南端跑到了鄱陽湖的中部,再往後跑一點,就要跑到都昌小城跟前了。陳友諒追得累了,暫時停止了追擊。朱元璋也穩住了陣腳,沒再繼續往北跑。
8月1日那天黃昏,朱元璋與陳將張定邊在湖東大戰,此戰甚為酷烈。湖東一役,張定邊折損了一百五十多艘大小戰船及兩萬多名官兵。而朱元璋的損失,還不到張定邊的一半。尤其是人員傷亡方麵,朱元璋似乎就更討巧。他雖然陣亡了萬餘官兵,卻抓住了近七千個俘虜。這些俘虜,大都成了朱元璋的手下了。隨後太子“善兒”也在一次上岸搶糧時被朱文正和鄧愈伏擊被撲殺於都昌東南地區,陳友諒聞之後,大為傷心,氣血攻心之下身體也出現了問題。
8月23日,情況有了一些變化。朱元璋在劉基等人的建議下,把抓到的陳友諒的俘虜,挑出幾千來,又放回到陳友諒的軍中。朱元璋這麽做,顯然是想動搖陳友諒的軍心。朱元璋的目的達到了。那些俘虜一回到陳友諒的軍中,就吱吱喳喳地說個不停,有說朱元璋的士氣多麽多麽高昂,有說朱元璋手下的戰將如何如何勇猛。陳友諒雖然知道朱元璋這一著的用意,但也不敢輕易地就將朱元璋放回的俘虜殺掉,隻好拿那些被他抓住的朱元璋的官兵出氣。
陳友諒一道“旨意”,張定邊和姚天祥就把抓住的朱元璋的官兵全部處死。陳友諒以為,如此一來,軍心就會被穩住。殊不知,事與願違,陳友諒這麽做,反而更加渙散了軍心。其手下肯定會這麽想:陳友諒多麽殘暴,而朱元璋又多麽地寬厚。世上芸芸眾生,有幾個人會喜歡殘暴而不喜歡寬厚?軍心一渙散,局麵就對陳友諒很不利了。
到了8月24日,局麵朝著對陳友諒更加不利的方向進一步發展。因為糧食眼看著就沒有了,搶又沒處去搶,所以陳友諒就在自己的坐船上召開了一次禦前軍事會議,商討軍隊的去向和前途。一開始,陳友諒叫眾人發表自己的看法,眾人噤若寒蟬,不敢開口。漸漸地,有幾個膽大的人開始發話了。眾人見陳友諒的態度很和藹、表情很溫和,便也捺止不住地各抒己見來。當時眾人的意見主要有兩種,一種意見以左金吾將軍為代表,另一種意見以右金吾將軍為代表。右金吾將軍以為:現在形勢很糟糕,朱元璋死死地堵住通往長江的通道,而大軍內部又因糧食短缺而人心浮動,想在湖裏戰勝朱元璋已經不現實了,不如速速南下,在鄱陽湖的南端焚舟登陸,擺脫朱元璋的追擊,先去湖南,再回湖北。而左金吾將軍則認為:盡管現在形勢很不利,但我們官兵的數量依然比朱元璋多,如果大家同心協力、同仇敵愾,那就不僅可以在湖裏與朱元璋一戰,而且勝負也實難預料,反之,如果倉促在湖南端焚舟登岸,假如朱元璋在水裏窮追不捨,假如朱元璋的部下在岸上迎頭攔截,則大軍必陷入前無進路又後無退路的危險境地。張定邊小心翼翼地請陳友諒“聖裁”。陳友諒先是沉吟,然後鐵青著臉言道:“朕,同意右金吾將軍的意見。”
陳友諒的臉之所以鐵青,是因為在這之前,他從沒有想過要棄舟登岸,現在,他同意右金吾將軍的意見,就意味著他已經改變了自己固有的想法。對陳友諒這樣的人來說,改變自己的成見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
左金吾將軍見陳友諒同意右金吾將軍的意見,就說明陳友諒對他左金吾將軍心懷不滿,根據以往的經驗,陳友諒對誰不滿了,對誰怨恨了,那誰就決沒有好果子吃。這麽一想,左金吾將軍就害怕了。整整一個24日的白天,左金吾將軍都是在提心弔膽中度過的。到了晚上,左金吾將軍思前想後,幾乎把孫子兵法中的三十六計都想遍了,最後想起了“三十六計走為上計”這句話。於是,當天夜裏,左金吾將軍就帶著本部人馬北上,向朱元璋投降了。
直到第二天的早晨,也就是8月25日的早晨,陳友諒才得知左金吾將軍投降了朱元璋。陳友諒一時間大為震驚。雖然在24日的禦前會議上明確表態同意右金吾將軍的意見,可到了25日,他卻沒有下達南撤的命令。陳友諒沒有下達南撤命令不大要緊,可著實把一個人嚇壞了,這個人便是那個右金吾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