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頁
朱元璋私密生活全記錄 作者:司馬路人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康茂才本來是元廷駐應天城的水軍元帥,朱元璋攻破應天城的時候,康茂才率部投降並願意歸附紅巾軍,朱元璋就讓康茂才做了紅巾軍的水軍頭領。以後,康茂才一直得到朱元璋的重用。比如,朱元璋攻占了浙東以後,曾派康茂才做那裏的都水營田使,專門負責修築河堤,興建水利工程,恢復農業生產,供給部隊軍需。俗語說得好,投之以桃,報之以李。朱元璋對康茂才如此看重,康茂才也就兢兢業業地為朱元璋效力。無論打仗還是搞水利,康茂才都幹得十分出色,立下了許多功勞。
原來,康茂才和陳友諒是老鄉。陳友諒是湖北玉沙縣人,康茂才也是那兒的人。不僅是老鄉,康茂才還救過陳友諒的性命。陳友諒力氣很大,脾氣又硬,仗著識得幾個文字,在縣衙裏混了一個差事,可因為不服上司的管轄,常常受到上司的責罵。陳友諒懷恨在心,總想好好地收拾上司一頓。終於,有一回,他喝多了酒,在縣衙裏當差,他的上司又來訓斥他,他便借著酒勁,先是甩了上司一個耳光,把上司的嘴巴甩得好幾天都合不上,又踹了上司背部一腳,把上司踹得半個多月直不起身來,整天弓著腰身像一個蝦米。當時的陳友諒,看到上司那麽一副熊樣,簡直是開心極了。可開心歸開心,麻煩事卻跟著來了。把上司打得嘴歪眼斜背駝腰弓,那還了得?陳友諒立刻被投進了監牢,還不是一般的監牢,是死牢。這下子陳友諒就慌了。他的家人四處求情打點,但無濟於事。
恰在這時,康茂才回到了故鄉,聽說了陳友諒的事。二人小的時候是朋友,現在陳友諒落難了,康茂才自然要拉陳友諒一把。康茂才是元軍的大元帥,在一個小縣城裏搭救一個人,那自然是易如反掌。陳友諒被救出死牢後,對康茂才千恩萬謝。康茂才勸說陳友諒跟他到應天去當差,陳友諒委婉地謝絕了,因為陳友諒對官府充滿了憎惡。盡管如此,二人的私交還是很深厚的。康茂才在故鄉的日子裏,陳友諒天天和他泡在一起。康茂才前腳離開故鄉,陳友諒後腳就去投奔了徐壽輝。
如此說來,康茂才是陳友諒不折不扣的故人和救命恩人。康茂才見陳友諒此次兵力強壯,來勢洶猛,覺得與之硬拚恐難取勝,於是心生一計,他要利用與陳友諒的老關係,騙陳友諒上當,然後埋下伏兵圍殲。
朱元璋得到康茂才的稟告後,連說“天助我也,康將軍真妙計也”。朱元璋召集劉基、徐達,一塊商議,寫下一封詐降書,信中康茂才說自己當初投降朱元璋也是不得已而為之,眼下聞聽故友當了皇帝,並且大軍就在城外,故願意藉此機會叛朱獻城,並約定了起事的時間、地點,定為三天後傍晚在江東橋等候。為了讓陳友諒更加相信,康茂才還特意找了一個自己的門房,陳友諒認識的老鄉送信。
那送信人到了陳友諒行營,把書信呈上,陳友諒一看竟是康茂才的手書,心下大喜,他完全相信了康茂才的話。
陳友諒之所以如此輕信康茂才的信,固然與他同康茂才的“舊交”有關,但更主要的原因,恐怕還是他的胸無城府。他隻是仗著兵力強大而驕橫無忌,若論玩陰謀耍手段,他在朱元璋的麵前就要大打折扣了。這就註定了他在與朱元璋的爭霸賽中,不會有什麽太理想的結果。
轉眼間,兩天時間就過去了,陳友諒的大軍開始向應天挺進。因為太平南麵的蕪湖等地都是朱元璋的地盤,陳友諒不敢讓太平城空著,而是留下五萬多人及一百多艘戰船鎮守太平,以防朱元璋的軍隊會從南方來對他進行騷擾。盡管如此,陳友諒開往應天的軍隊,也達十五萬之眾。這十五萬大軍,分乘數百艘戰船,行駛在寬闊的江麵上,聲勢也端的浩大而駭人。
過了採石鎮,陳友諒找了一個熟悉應天城外地形的老百姓做嚮導。在這個嚮導的帶領下,陳友諒的船隊十分順利地開到了應天城附近。那嚮導指著一條岔河對陳友諒道:“從這裏一直向前開,就能開到江東橋了。”這時候,正是第三天的黃昏。
陳友諒的部將張誌雄見那條岔河又窄又彎,就對陳友諒言道:“陛下,我們的船隊開進這樣的小河裏,豈不是太過困難?萬一遇到什麽不測,我們就是想掉頭也不可能啊。”這張誌雄便是先前在太平提醒陳友諒防止康茂才的信有詐的人。陳友諒沒好氣地指著那條小河回答張誌雄道:“小河裏的水這麽滿,船隊行進有什麽困難!”
說來也巧,當時的長江正在漲潮,那小河裏的水的確很多。張誌雄還要說什麽,陳友諒打斷道:“你不要再囉嗦了!快命令船隊,開進小河。康公正在江東橋那兒等著朕呢!”
雖然正是漲潮時候,但像陳友諒的那種“混江龍”之類的巨型戰船,也隻能兩個一排地勉勉強強地在小河裏行駛。如果陳友諒的頭腦還有點清醒的話,他便會預見到這麽一種潛在的危險:如果長江突然退潮,他的大戰船還能在小河裏走得動嗎?
陳友諒似乎不知道這一點。他更不知道的是,他的船隊剛一全部駛進那條小河,那康茂才就帶著自己的水軍在小河口處沉下了許多破船。也就是說,即使長江永不退潮,陳友諒的大戰船也很難再開回到長江裏了。
陳友諒糊裏糊塗又明明白白地率著他龐大的船隊開到了江東橋的邊上。這時,正是傍晚,正是陳友諒與康茂才約定的時間。看來,陳友諒的時間觀念還是很強的。
原來,康茂才和陳友諒是老鄉。陳友諒是湖北玉沙縣人,康茂才也是那兒的人。不僅是老鄉,康茂才還救過陳友諒的性命。陳友諒力氣很大,脾氣又硬,仗著識得幾個文字,在縣衙裏混了一個差事,可因為不服上司的管轄,常常受到上司的責罵。陳友諒懷恨在心,總想好好地收拾上司一頓。終於,有一回,他喝多了酒,在縣衙裏當差,他的上司又來訓斥他,他便借著酒勁,先是甩了上司一個耳光,把上司的嘴巴甩得好幾天都合不上,又踹了上司背部一腳,把上司踹得半個多月直不起身來,整天弓著腰身像一個蝦米。當時的陳友諒,看到上司那麽一副熊樣,簡直是開心極了。可開心歸開心,麻煩事卻跟著來了。把上司打得嘴歪眼斜背駝腰弓,那還了得?陳友諒立刻被投進了監牢,還不是一般的監牢,是死牢。這下子陳友諒就慌了。他的家人四處求情打點,但無濟於事。
恰在這時,康茂才回到了故鄉,聽說了陳友諒的事。二人小的時候是朋友,現在陳友諒落難了,康茂才自然要拉陳友諒一把。康茂才是元軍的大元帥,在一個小縣城裏搭救一個人,那自然是易如反掌。陳友諒被救出死牢後,對康茂才千恩萬謝。康茂才勸說陳友諒跟他到應天去當差,陳友諒委婉地謝絕了,因為陳友諒對官府充滿了憎惡。盡管如此,二人的私交還是很深厚的。康茂才在故鄉的日子裏,陳友諒天天和他泡在一起。康茂才前腳離開故鄉,陳友諒後腳就去投奔了徐壽輝。
如此說來,康茂才是陳友諒不折不扣的故人和救命恩人。康茂才見陳友諒此次兵力強壯,來勢洶猛,覺得與之硬拚恐難取勝,於是心生一計,他要利用與陳友諒的老關係,騙陳友諒上當,然後埋下伏兵圍殲。
朱元璋得到康茂才的稟告後,連說“天助我也,康將軍真妙計也”。朱元璋召集劉基、徐達,一塊商議,寫下一封詐降書,信中康茂才說自己當初投降朱元璋也是不得已而為之,眼下聞聽故友當了皇帝,並且大軍就在城外,故願意藉此機會叛朱獻城,並約定了起事的時間、地點,定為三天後傍晚在江東橋等候。為了讓陳友諒更加相信,康茂才還特意找了一個自己的門房,陳友諒認識的老鄉送信。
那送信人到了陳友諒行營,把書信呈上,陳友諒一看竟是康茂才的手書,心下大喜,他完全相信了康茂才的話。
陳友諒之所以如此輕信康茂才的信,固然與他同康茂才的“舊交”有關,但更主要的原因,恐怕還是他的胸無城府。他隻是仗著兵力強大而驕橫無忌,若論玩陰謀耍手段,他在朱元璋的麵前就要大打折扣了。這就註定了他在與朱元璋的爭霸賽中,不會有什麽太理想的結果。
轉眼間,兩天時間就過去了,陳友諒的大軍開始向應天挺進。因為太平南麵的蕪湖等地都是朱元璋的地盤,陳友諒不敢讓太平城空著,而是留下五萬多人及一百多艘戰船鎮守太平,以防朱元璋的軍隊會從南方來對他進行騷擾。盡管如此,陳友諒開往應天的軍隊,也達十五萬之眾。這十五萬大軍,分乘數百艘戰船,行駛在寬闊的江麵上,聲勢也端的浩大而駭人。
過了採石鎮,陳友諒找了一個熟悉應天城外地形的老百姓做嚮導。在這個嚮導的帶領下,陳友諒的船隊十分順利地開到了應天城附近。那嚮導指著一條岔河對陳友諒道:“從這裏一直向前開,就能開到江東橋了。”這時候,正是第三天的黃昏。
陳友諒的部將張誌雄見那條岔河又窄又彎,就對陳友諒言道:“陛下,我們的船隊開進這樣的小河裏,豈不是太過困難?萬一遇到什麽不測,我們就是想掉頭也不可能啊。”這張誌雄便是先前在太平提醒陳友諒防止康茂才的信有詐的人。陳友諒沒好氣地指著那條小河回答張誌雄道:“小河裏的水這麽滿,船隊行進有什麽困難!”
說來也巧,當時的長江正在漲潮,那小河裏的水的確很多。張誌雄還要說什麽,陳友諒打斷道:“你不要再囉嗦了!快命令船隊,開進小河。康公正在江東橋那兒等著朕呢!”
雖然正是漲潮時候,但像陳友諒的那種“混江龍”之類的巨型戰船,也隻能兩個一排地勉勉強強地在小河裏行駛。如果陳友諒的頭腦還有點清醒的話,他便會預見到這麽一種潛在的危險:如果長江突然退潮,他的大戰船還能在小河裏走得動嗎?
陳友諒似乎不知道這一點。他更不知道的是,他的船隊剛一全部駛進那條小河,那康茂才就帶著自己的水軍在小河口處沉下了許多破船。也就是說,即使長江永不退潮,陳友諒的大戰船也很難再開回到長江裏了。
陳友諒糊裏糊塗又明明白白地率著他龐大的船隊開到了江東橋的邊上。這時,正是傍晚,正是陳友諒與康茂才約定的時間。看來,陳友諒的時間觀念還是很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