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頁
少不讀魯迅老不讀胡適 作者:韓石山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然而她總如此,全不見有憐起來的希望。他們於是想打發她走了,教她回到衛老婆子那裏去。但當我還在魯鎮的時候,不過單是這樣說;看現在的情狀,可見後來終於實行了。然而她是從四叔家出去就成了乞丐的呢,還是先到衛老婆子家然後再成為乞丐的呢?那我可不知道。
《阿q正傳》,收入課本是節選。沒有結構的嚴謹,也沒有思想的深沉,純粹以幽默甚至輕慢的筆調出之,不經意間便寫成了這麽一篇名作。但它極不宜收入課本,做中學生的教材。它寫的是一個農村的流氓,調戲婦女,偷人財物,既麻木不仁,又冥頑不靈,說是怎樣的深刻,怕都是評論者的附會,難說就是閱讀者的體味。這樣的小說,從情操上說,無薰染之必要,從技巧上說,無師法之可能,僅僅因為是魯迅的名作,便入選中學課本,實在沒什麽道理可言。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此篇寫舊時私塾學童生活,天真未鑿,趣味天成,最宜入選中學課本。
《藤野先生》,平常。若是從敦睦中日邦交出發,選它還說得過去。
《阿長與〈山海經〉》,寫一個醜婦人的顢頇與仁慈,毫無美感可言。作者對這位兒時的保姆,是懷念的,但這懷念中有鄙棄的成分,顯得很不厚道。最不應當入選的是,此篇中有一段話,對婦女是人格的慢侮,對少年是心靈的戕害。且看下麵這段文字:
中學課本裏的魯迅作品(3)new
“那裏的話?!”她嚴肅地說,“我們就沒有用麽?我們也要被擄去。城外有兵來攻的時候,長毛就叫我們脫下褲子,一排一排地站在城牆上,外麵的大炮就放不出來;再要放,就炸了!”
這樣汙穢的文字,你讓教員在課堂上當著那些少男少女怎麽講?勉強講了,你讓那些少男們對他們的少女同學發生怎樣的感想?僅僅因魯迅是偉大的文學家,而將此篇選入初中語文課本的人,其無兒女乎?
《記念劉和珍君》,前麵分析過了。僅僅“我向來是不憚以最壞的惡意來推測中國人的”這一句話,也不應當入選中學課本。
《為了忘卻的紀念》,這是一篇好文章,隻是太散漫了,對中學生來說,沒有任何可師法之處。欣賞還是可以的。
《“友邦驚詫”論》,作為魯迅的雜文,這篇不是很好的,要選雜文,也不該是這篇。全篇正文不足千字,全是激憤之語,時有謾罵的句子,是這類文章中的大忌。如:
好個國民黨政府的“友邦人士”!是些什麽東西!擺什麽“驚詫”的臭麵孔呢?
魯迅的這類雜文,影響了中國整整一代人的文風。不可否認,有正麵的影響,那就是說理透闢,辭鋒淩厲,也有負麵的影響,那就是強辭奪理,尖酸刻薄。中學生要學講道理的文章,即便是批判,也要走分析、說理的路子,不能走這種通篇斥責甚至謾罵的路子。
《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和《拿來主義》,想來是為了振奮民族精神,汲取外國的先進經驗,才入選中學課本的。若是出於這樣的考慮,應當選胡適等真正對西方先進文化有理解,有研究的人的文章。選魯迅這樣的文章,不是很合適的。
其他的就不說了。我認為,作為一個優秀的作家,中學課本上選魯迅的文章是應當的,隻是不應當選這麽多,更不應當選那些不宜入選的作品。要叫我說,中學六年,初中選兩篇,高中選兩篇,就行了。就現有篇目,初中可選《百草園和三味書屋》、《孔乙己》,高中可選《祝福》、《為了忘卻的紀念》。頂多再選一篇充分說理的雜文。像現在這樣一選就是十幾篇,是沒道理的。選上幾篇,把魯迅當一個正常的作家看待,知道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有這麽一個作家,有這麽一種寫法就夠了。把他作為一個正常的作家看待,反而能引起中學生的敬重,勾起往後閱讀其作品的欲望。現在這種“漫灌式”的辦法,幾乎是強製地讓中學生接受魯迅的思想觀念,學習魯迅的文章筆法,隻會讓他們厭煩,甚至反感。
為了糾正時下的偏頗,我要說:少不讀魯迅,老不讀胡適。需要解釋的是,我這裏說的少不讀魯迅,不是說絕對的不讀。現在的少年人讀得太多了,已有了負麵的影響。不讀是極而言之的說法,可理解為少讀,至少不要強製他們讀。老不讀胡適,是說胡適的書,適合少年讀,老了就不必讀了。
少不讀魯迅,老不讀胡適,這句話可反過來理解,那就是少年時要多讀胡適,老年時再讀魯迅不遲。魯迅是一位獨特的作家,他的尖銳的觀察,深刻的體驗,刻薄的用語,蒼涼的情感,都是常人難以比肩的。年邁之後,再讀這樣的文字,會有更為深切的體味,也會有更為獨到的心得。
《阿q正傳》,收入課本是節選。沒有結構的嚴謹,也沒有思想的深沉,純粹以幽默甚至輕慢的筆調出之,不經意間便寫成了這麽一篇名作。但它極不宜收入課本,做中學生的教材。它寫的是一個農村的流氓,調戲婦女,偷人財物,既麻木不仁,又冥頑不靈,說是怎樣的深刻,怕都是評論者的附會,難說就是閱讀者的體味。這樣的小說,從情操上說,無薰染之必要,從技巧上說,無師法之可能,僅僅因為是魯迅的名作,便入選中學課本,實在沒什麽道理可言。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此篇寫舊時私塾學童生活,天真未鑿,趣味天成,最宜入選中學課本。
《藤野先生》,平常。若是從敦睦中日邦交出發,選它還說得過去。
《阿長與〈山海經〉》,寫一個醜婦人的顢頇與仁慈,毫無美感可言。作者對這位兒時的保姆,是懷念的,但這懷念中有鄙棄的成分,顯得很不厚道。最不應當入選的是,此篇中有一段話,對婦女是人格的慢侮,對少年是心靈的戕害。且看下麵這段文字:
中學課本裏的魯迅作品(3)new
“那裏的話?!”她嚴肅地說,“我們就沒有用麽?我們也要被擄去。城外有兵來攻的時候,長毛就叫我們脫下褲子,一排一排地站在城牆上,外麵的大炮就放不出來;再要放,就炸了!”
這樣汙穢的文字,你讓教員在課堂上當著那些少男少女怎麽講?勉強講了,你讓那些少男們對他們的少女同學發生怎樣的感想?僅僅因魯迅是偉大的文學家,而將此篇選入初中語文課本的人,其無兒女乎?
《記念劉和珍君》,前麵分析過了。僅僅“我向來是不憚以最壞的惡意來推測中國人的”這一句話,也不應當入選中學課本。
《為了忘卻的紀念》,這是一篇好文章,隻是太散漫了,對中學生來說,沒有任何可師法之處。欣賞還是可以的。
《“友邦驚詫”論》,作為魯迅的雜文,這篇不是很好的,要選雜文,也不該是這篇。全篇正文不足千字,全是激憤之語,時有謾罵的句子,是這類文章中的大忌。如:
好個國民黨政府的“友邦人士”!是些什麽東西!擺什麽“驚詫”的臭麵孔呢?
魯迅的這類雜文,影響了中國整整一代人的文風。不可否認,有正麵的影響,那就是說理透闢,辭鋒淩厲,也有負麵的影響,那就是強辭奪理,尖酸刻薄。中學生要學講道理的文章,即便是批判,也要走分析、說理的路子,不能走這種通篇斥責甚至謾罵的路子。
《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和《拿來主義》,想來是為了振奮民族精神,汲取外國的先進經驗,才入選中學課本的。若是出於這樣的考慮,應當選胡適等真正對西方先進文化有理解,有研究的人的文章。選魯迅這樣的文章,不是很合適的。
其他的就不說了。我認為,作為一個優秀的作家,中學課本上選魯迅的文章是應當的,隻是不應當選這麽多,更不應當選那些不宜入選的作品。要叫我說,中學六年,初中選兩篇,高中選兩篇,就行了。就現有篇目,初中可選《百草園和三味書屋》、《孔乙己》,高中可選《祝福》、《為了忘卻的紀念》。頂多再選一篇充分說理的雜文。像現在這樣一選就是十幾篇,是沒道理的。選上幾篇,把魯迅當一個正常的作家看待,知道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有這麽一個作家,有這麽一種寫法就夠了。把他作為一個正常的作家看待,反而能引起中學生的敬重,勾起往後閱讀其作品的欲望。現在這種“漫灌式”的辦法,幾乎是強製地讓中學生接受魯迅的思想觀念,學習魯迅的文章筆法,隻會讓他們厭煩,甚至反感。
為了糾正時下的偏頗,我要說:少不讀魯迅,老不讀胡適。需要解釋的是,我這裏說的少不讀魯迅,不是說絕對的不讀。現在的少年人讀得太多了,已有了負麵的影響。不讀是極而言之的說法,可理解為少讀,至少不要強製他們讀。老不讀胡適,是說胡適的書,適合少年讀,老了就不必讀了。
少不讀魯迅,老不讀胡適,這句話可反過來理解,那就是少年時要多讀胡適,老年時再讀魯迅不遲。魯迅是一位獨特的作家,他的尖銳的觀察,深刻的體驗,刻薄的用語,蒼涼的情感,都是常人難以比肩的。年邁之後,再讀這樣的文字,會有更為深切的體味,也會有更為獨到的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