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頁
少不讀魯迅老不讀胡適 作者:韓石山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前麵說的這些,可說是少談些主義。怎樣糾正這種時弊呢,胡適提出了他的那個著名的觀點:我因為深覺得高談主義的危險,所以我現在奉勸新輿論界的同誌道:“請你們多多研究一些問題,少談一些紙上的主義。”
更進一步說:“請你們多多研究這個問題如何解決,那個問題如何解決,不要高談這種主義如何新奇,那種主義如何奧妙。”(《胡適文集》第二卷第251頁)這樣也就知道,這篇文章的題名雖然是“多研究些問題,少談些主義”,他的完全的意思,實在是“多研究些實際的問題,少談一些紙上的主義”。為什麽要這樣說呢,因為在他看來,中國有待解決的實際的社會問題太多了,空談主義,是解決不了這些實際問題的。有哪些問題呢,且看:現在中國應該趕緊解決的問題,真多得很。從人力車夫的生計問題,到大總統的權限問題;從賣淫問題到賣官賣國問題;從解散安福部問題到加入國際聯盟問題;從女子解放問題到男子解放問題……哪一個不是火燒眉毛的緊急問題?(《胡適文集》第二卷第251頁)說到這裏,由不得發了一通感慨:麵對這麽多的緊急問題,我們的輿論家,也就是評論家和研究家們,不去研究人力車夫的生計,卻去高談社會主義;不去研究女子如何解放,家庭製度如何救正,卻去高談公妻主義和自由戀愛;不去研究安福部如何解散,不去研究南北問題如何解決,卻去高談無政府主義;我們還要得意洋洋誇口道,我們所談的是根本“解決”。老實說罷,這是自欺欺人的夢話,這是中國思想界破產的鐵證,這是中國社會改良的死刑宣告!
胡適這篇文章最為有力的地方,不在提出“多研究些問題,少談些主義”,也不在羅列了這麽多的社會實際問題,而在尖銳地指出,那麽多人熱衷於空談主義,不願意多研究些實際問題,根本的原因是畏難求易,是思想上的懶。他是這麽說的:為什麽談主義的人那麽多,為什麽研究問題的人那麽少呢?這都由於一個懶字。懶的定義是避難就易。研究問題是極困難的事,高談主義是極容易的事。比如研究安福部如何解散,研究南北和議如何解決,這都要費工夫,挖心血,收集材料,徵求意見,考察情形,還要冒險吃苦,方才可以得到一種解決的意見。又沒有成例可援,又沒有黃梨洲、柏拉圖的話可引,又沒有《大英百科全書》可查,全憑研究考察的工夫:這豈不是難事嗎?高談“無政府主義”便不同了。買一兩本實社的《自由錄》,看一兩本西文無政府主義的小冊子,再翻一翻《大英百科全書》,便可以高談無忌了:這豈不是極容易的事嗎?
高談主義,不研究問題的人,隻是畏難求易,隻是懶。(《胡適文集》第二卷第251頁)光說空談主義的人懶是不夠的,光說要研究中國社會的實際問題也是不夠的,還要教給他們研究問題的方法。在胡適看來,凡是有價值的思想,都是從這個那個具體問題下手的。先研究了問題的種種方麵的種種事實,看看究竟病在何處,這是思想的第一步工夫。然後根據於一生的經驗學問,提出種種解決的方法,提出種種醫病的丹方,這是思想的第二步工夫。然後用一生的經驗學問,加上想像的能力,推想每一種假定的解決的辦法,該有什麽樣的效果,推想這種效果是否真能解決眼前這個困難問題。推想的結果,揀定一種假定的解決,認定為自己的主張,這是思想的第三步工夫。凡是有價值的主張,都是先經過這三步工夫來的。不如此,不算是輿論家,隻可算是抄書手。
考慮到以上的說法,會造成不必要的誤會,認為自己隻注重研究實際問題,而不注重學說與主義的作用,接下來又特意強調:讀者不要誤會我的意思,我並不是勸人不研究一切學說和一切的“主義”。學理是我們研究問題的一種工具。沒有學理做工具,就如同王陽明對著竹子癡坐,妄想“格物”,那是做不到的事。種種學說和主義,我們都應該研究。有了許多學理做材料,見了具體的問題,方能尋出一個解決的方法。但是我希望中國的輿論家,把一切“主義”擺在腦後,做參考資料,不要掛在嘴上做招牌,不要叫一知半解的人拾了這些半生不熟的主義去做口頭禪。最後又重申了自己的主張:
胡適的文風(4)
“主義”的大危險,就是能使人心滿意足,自以為尋著包醫百病的“根本解決”,從此用不著費心力去研究這個那個具體問題的解決法了。(《胡適文集》第二卷第252頁)上麵幾乎全文抄錄了胡適的這篇文章,有的是轉述,有的是摘錄,目的是讓讀者看清胡適這篇文章的全貌。清楚,或者“通”,是不用說了。還有三個特點也應當注意到,一是說理的嚴密,二是分寸的恰切,三是語氣的肯定。
說理的嚴密,表現在論證的步驟上。提出過去的看法,眼下又有了新的情況,讓你更深一層地看待這個問題。由此引出三條教訓。這三條教訓總括地說,空談主義是有害的,無助於實際問題的解決。於是得出了他的結論,那就是多研究些問題,少談些主義。為何會有這樣的弊端發生,關鍵在於中國的輿論家們不願意下工夫,做研究,隻是畏難求易,隻是懶。不能光指責,還要教給研究問題的方法。怕讀者會有誤解,又特意強調了學說與主義的重要作用。這樣一步一步地推論下來,最後的結論讓你不能不服氣。
更進一步說:“請你們多多研究這個問題如何解決,那個問題如何解決,不要高談這種主義如何新奇,那種主義如何奧妙。”(《胡適文集》第二卷第251頁)這樣也就知道,這篇文章的題名雖然是“多研究些問題,少談些主義”,他的完全的意思,實在是“多研究些實際的問題,少談一些紙上的主義”。為什麽要這樣說呢,因為在他看來,中國有待解決的實際的社會問題太多了,空談主義,是解決不了這些實際問題的。有哪些問題呢,且看:現在中國應該趕緊解決的問題,真多得很。從人力車夫的生計問題,到大總統的權限問題;從賣淫問題到賣官賣國問題;從解散安福部問題到加入國際聯盟問題;從女子解放問題到男子解放問題……哪一個不是火燒眉毛的緊急問題?(《胡適文集》第二卷第251頁)說到這裏,由不得發了一通感慨:麵對這麽多的緊急問題,我們的輿論家,也就是評論家和研究家們,不去研究人力車夫的生計,卻去高談社會主義;不去研究女子如何解放,家庭製度如何救正,卻去高談公妻主義和自由戀愛;不去研究安福部如何解散,不去研究南北問題如何解決,卻去高談無政府主義;我們還要得意洋洋誇口道,我們所談的是根本“解決”。老實說罷,這是自欺欺人的夢話,這是中國思想界破產的鐵證,這是中國社會改良的死刑宣告!
胡適這篇文章最為有力的地方,不在提出“多研究些問題,少談些主義”,也不在羅列了這麽多的社會實際問題,而在尖銳地指出,那麽多人熱衷於空談主義,不願意多研究些實際問題,根本的原因是畏難求易,是思想上的懶。他是這麽說的:為什麽談主義的人那麽多,為什麽研究問題的人那麽少呢?這都由於一個懶字。懶的定義是避難就易。研究問題是極困難的事,高談主義是極容易的事。比如研究安福部如何解散,研究南北和議如何解決,這都要費工夫,挖心血,收集材料,徵求意見,考察情形,還要冒險吃苦,方才可以得到一種解決的意見。又沒有成例可援,又沒有黃梨洲、柏拉圖的話可引,又沒有《大英百科全書》可查,全憑研究考察的工夫:這豈不是難事嗎?高談“無政府主義”便不同了。買一兩本實社的《自由錄》,看一兩本西文無政府主義的小冊子,再翻一翻《大英百科全書》,便可以高談無忌了:這豈不是極容易的事嗎?
高談主義,不研究問題的人,隻是畏難求易,隻是懶。(《胡適文集》第二卷第251頁)光說空談主義的人懶是不夠的,光說要研究中國社會的實際問題也是不夠的,還要教給他們研究問題的方法。在胡適看來,凡是有價值的思想,都是從這個那個具體問題下手的。先研究了問題的種種方麵的種種事實,看看究竟病在何處,這是思想的第一步工夫。然後根據於一生的經驗學問,提出種種解決的方法,提出種種醫病的丹方,這是思想的第二步工夫。然後用一生的經驗學問,加上想像的能力,推想每一種假定的解決的辦法,該有什麽樣的效果,推想這種效果是否真能解決眼前這個困難問題。推想的結果,揀定一種假定的解決,認定為自己的主張,這是思想的第三步工夫。凡是有價值的主張,都是先經過這三步工夫來的。不如此,不算是輿論家,隻可算是抄書手。
考慮到以上的說法,會造成不必要的誤會,認為自己隻注重研究實際問題,而不注重學說與主義的作用,接下來又特意強調:讀者不要誤會我的意思,我並不是勸人不研究一切學說和一切的“主義”。學理是我們研究問題的一種工具。沒有學理做工具,就如同王陽明對著竹子癡坐,妄想“格物”,那是做不到的事。種種學說和主義,我們都應該研究。有了許多學理做材料,見了具體的問題,方能尋出一個解決的方法。但是我希望中國的輿論家,把一切“主義”擺在腦後,做參考資料,不要掛在嘴上做招牌,不要叫一知半解的人拾了這些半生不熟的主義去做口頭禪。最後又重申了自己的主張:
胡適的文風(4)
“主義”的大危險,就是能使人心滿意足,自以為尋著包醫百病的“根本解決”,從此用不著費心力去研究這個那個具體問題的解決法了。(《胡適文集》第二卷第252頁)上麵幾乎全文抄錄了胡適的這篇文章,有的是轉述,有的是摘錄,目的是讓讀者看清胡適這篇文章的全貌。清楚,或者“通”,是不用說了。還有三個特點也應當注意到,一是說理的嚴密,二是分寸的恰切,三是語氣的肯定。
說理的嚴密,表現在論證的步驟上。提出過去的看法,眼下又有了新的情況,讓你更深一層地看待這個問題。由此引出三條教訓。這三條教訓總括地說,空談主義是有害的,無助於實際問題的解決。於是得出了他的結論,那就是多研究些問題,少談些主義。為何會有這樣的弊端發生,關鍵在於中國的輿論家們不願意下工夫,做研究,隻是畏難求易,隻是懶。不能光指責,還要教給研究問題的方法。怕讀者會有誤解,又特意強調了學說與主義的重要作用。這樣一步一步地推論下來,最後的結論讓你不能不服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