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中,薔薇號驅逐艦宛如一頭鋼鐵巨獸,龐大而威武,懸浮在寂靜星空之中,相比之下,遠處那艘貨船則顯得異常渺小。


    轟~


    薔薇號搭載的重型粒子炮瞬間開火。


    第一道攻擊裹挾耀眼光芒,撕裂了太空的寧靜,直擊貨船表麵,火光在瞬間迸發,照亮了整個星空,空氣中仿佛還回蕩著無聲的震動。


    巨大能量衝擊貨船,但在火光消失之後,貨船依然靜靜地懸浮在那裏,守護之翼製造的能量護盾,如同一層無形的屏障,擋住了這致命的一擊。


    第二波攻擊隨即而來,薔薇號動用四門主炮同時開火,光束交織在太空中,宛如一張炙熱的死亡之網。


    爆炸衝擊波掀起熾烈焰火,星光完全被光芒遮蔽,空氣中仿佛充滿燒灼的味道。


    盡管四門重型粒子炮的威力恐怖如斯,貨船小小的身影在耀眼火光中仿佛即將被吞噬。


    但當火焰再次散去,那艘小船卻依舊堅挺,隻有守護之翼的能量計數迅速下降,但是很快,瘋狂運轉的量子場聚變反應堆,又補足了能量缺口,令護盾重新變的完整。


    當全力攻擊命令下達時,場麵也達到了頂峰。


    重型粒子炮、中型炮、輕型炮,無人機群迅速從薔薇號的艦腹飛出,巡航導彈也加入了攻擊的洪流,整個太空仿佛被一次次接連不斷的爆炸所吞沒。


    方岩的眼神冷靜而堅定,遮天蔽日的火光衝天而起,又漸漸散去,那艘不起眼的破舊貨船卻依舊存在於原地,完好如初。


    薔薇號上的每個人都瞪大了眼睛,心髒不由自主地提到嗓子眼。


    數據顯示,守護之翼的能量已經完全耗盡,但它卻成功抵擋了所有的攻擊,要知道,這可是一次齊射,薔薇號上搭載的所有武器係統,一瞬間全部開火,如此凶猛的火力足以令諸神汗顏,守護之翼卻擋住了攻擊,並且存活下來。


    毫無疑問,這是銀河防禦技術的一次曆史性突破!


    每一次攻擊後的火光、每一次爆炸產生的震蕩,仿佛都在宣告守護之翼的強大。


    而最終,那艘小貨船以靜默,回應了所有的狂風暴雨!也震撼了整個銀河係!


    ……


    守護之翼的實戰測試結果宛如平地驚雷,瞬間震撼了整個銀河係。


    街頭巷尾,虛擬論壇,或者社交媒體上,各種討論此起彼伏,人們紛紛驚歎這項防禦技術的強大。


    守護之翼在測試中,經受了從重型粒子炮到巡航導彈的多輪攻擊,卻依舊毫發無傷,如此驚人的表現,與過去的護盾技術形成鮮明對比。


    舊的護盾係統在麵對重武器攻擊時候,隻能抵擋其中極少一部分,而守護之翼卻展示出近乎完美的防禦力,讓民眾為之深深震撼,並對未來銀河的防禦技術無比期待。


    科學界也被震撼了,各大研究機構,尤其是科學院和工程院的專家們,開始深入分析守護之翼的工作原理。


    他們對於守護之翼基於量子場反應堆的改進方式頗為關注,因為這不僅僅是一次簡單的升級,無論能量管理,還是對攻擊的響應速度,以及係統模塊化能力上,守護之翼都遠遠超出目前銀河現有的水平。


    科學家們通過仔細研究和數據分析,得出一個共識,守護之翼不僅是技術革新,還將徹底重塑未來銀河防禦的標準。


    軍方則更關注守護之翼的戰爭潛力,將領們在觀看測試後,紛紛思考如何將這一技術應用於未來的戰爭中。


    守護之翼展現出的多重防禦模式,尤其是在高壓下的穩定性和持久性,意味著它在星際戰鬥中或許有能力成為決定性因素。


    銀河係諸多大國開始研究如何利用守護之翼,來加強自己的艦隊防禦,甚至有一些軍方機構認為,守護之翼還能被用於保護整個星球甚至星係。


    銀河四也在密切關注守護之翼的動向,他們非常擔憂,這種技術橫空出世,會否打破目前的權力平衡。


    各方勢力開始頻繁召開秘密會議,評估守護之翼可能帶來的提升和風險,是否會在將來製造不對等軍事優勢,從而對銀河的政治版圖造成衝擊。


    某些激進派別甚至開始考慮,如何通過外交或者其他手段,限製守護之翼的進一步發展,這樣強大的技術如果隨意銷售,顯然是對現有銀河權利架構的顛覆。


    總而言之,無論是民間,科學界,軍方,還是銀河權力階層,所有人都清晰感受到,因為科技快速進步,世界平衡開始起了微妙的變化。


    ……


    經曆漫長的航行後,米爾納終於到達了傳說中的地球。


    誰能想象呢,僅僅半年之前,位於遙遠銀河邊緣的小破球,還是一個無人知曉,貧瘠又落後的所在。


    但如今隨著方岩和藍光科技宛如火箭般橫空出世,地球正變的漸漸繁榮,越來越多來自銀河係的高級工程師蜂擁而至,在地球上迅速集結,形成一股勢不可擋的洪流。


    作為一名中級工程師,米爾納也是其中的一員,最初他聽說地球的名字,還是在空間動力論壇,方岩發表處女作,指南針算法的時候。


    緊接著就開始在工程師圈子裏流傳起一則小道消息,據說那些在智腦事件後消失的頂級科學家,正在銀河邊緣的地球重整旗鼓,準備卷土重來,而方岩就是那些前輩們選定的代言人。


    有著堅定信仰的科學家和工程師們,紛紛準備去到地球,參與科學界或許是有史以來最瘋狂的項目,用科學的力量,去挑戰銀河係至高無上的權利階層。


    米爾納最初並未對此太過在意,但不久後,星環獎頒獎典禮的時候,他親眼目睹了方岩在直播中推出量子場技術。


    作為一名專攻高能物理的工程師,量子場技術對於米爾納來說宛如一顆重磅炸彈,徹底顛覆了他的三觀。


    從那一刻,所有懷疑都化為驚訝和敬畏,米爾納意識到,自己如果不去地球,或許將錯過了一個重大的曆史時刻。


    於是,他不再猶豫,告別家鄉和親人,登上前往地球的飛船,抱著試意思的心態,踏上了這段未知的旅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工業:克蘇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秒速九光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秒速九光年並收藏工業:克蘇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