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以逸待勞,以靜製動
三國:羊奶肉包,我竟黃袍加身了 作者:天下翱翔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堂堂義軍首領,竟懂得如此之多的醫術,不愧是亂世英雄啊。
“華老太客氣了。”陳翊坦然道:“晚輩雖統兵多年,但救死扶傷才是心之所向。若能得華老指點,不啻人生一大幸事。”
“大帥心係蒼生,華某佩服得緊。”華佗慨然道,“隻是老夫遊醫為業,恐怕難以輔佐將軍,還望見諒。”
陳翊見狀,也不強求。
他知道華佗喜歡雲遊,一時也不好過於勉強。
“華老不必如此。您但肯在潁川多住些時日,給晚輩傳授醫道,那就是莫大的恩惠了。至於其他事宜,晚輩自有打算。”
華佗聞言,心中一動。
他雖無意仕途,但卻對陳翊這位年輕有為的義軍首領很感興趣。
若是能與他親近,討教醫理,交流見識,那也未嚐不可。
“既然大帥不嫌棄,那華某就恭敬不如從命了。”
華佗當即決定,暫且留在潁川,為陳翊軍中將士療傷救治。
同時也可切磋醫術,交流心得,豈不美哉?
陳翊大喜過望,當即吩咐左右:“給華神醫在府中備下上好廂房,一應起居,務必周全。”
又轉頭問華佗:“華老,我軍中傷病者眾多,您看可否......”
華佗會意,頷首道:“大帥有所不知,為醫者當濟世救人,乃天職所在。華某若是袖手旁觀,豈非慚愧?我這就隨大帥去軍營看看。”
陳翊由衷感佩,連聲稱謝。
當下便邀華佗前往軍營。
一路上,二人你來我往,暢談醫道,不亦樂乎。
軍中將士得知有華佗這等名醫前來,無不歡欣鼓舞。
尤其是傷員們,更是對這位救死扶傷的“華神醫”敬仰有加。
陳翊看在眼裏,喜在心頭。
他知道,華佗雖是遊醫,但醫術之高,名動天下。
若是能得其助力,必能大大提升軍中將士的士氣。
未來攻城略地,也就更有勝算了。
接下來數日,華佗在軍中悉心為將士治療。
無論是被箭矢所傷的步卒,還是負創累累的騎兵,在他的金針妙手下,天天的好了起來。
陳翊親自前往慰問,感恩不已。
華佗卻謙遜地說:“大帥仁德,華某不過盡點綿薄之力罷了。”
二人相見恨晚,一見如故。
許是惺惺相惜,也可能是誌同道合,短短幾日,感情進步神速。
閑暇時,華佗常給陳翊傳授醫理,指點疑難。陳翊則用“生物化學”等現代醫學知識,讓華佗大開眼界。
君臣相得益彰,其樂融融。
就這樣,在陳翊的禮賢下士和華佗的懸壺濟世中,潁川大地洋溢著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百姓安居樂業,流民回歸,軍威日盛。
一時間,豫州各地,傳頌陳翊的仁政,令人向往不已。
陳翊見此,心中竊喜。
他知道,民心所向,天下可期。
有了黎民百姓的擁護,自己統一天下,指日可待。
但他也深知,現在還不是輕舉妄動的時候。
朝廷雖然腐敗,但根基猶在;大漢雖然殘暴,但兵強馬壯。
若是貿然進犯,隻怕會前功盡棄,滿盤皆輸。
因此,陳翊決定再等一等,靜觀其變。
與此同時,要繼續積蓄實力,培植人才,廣納賢士。
畢竟守土未穩,急需人才治世安邦。
陳翊便吩咐荀彧、郭嘉和龐統等謀臣,廣發英雄帖,招納天下豪傑。
同時著手打造長社、平陸、沔陽等重鎮。
修築城牆,增置守備,訓練軍士,以防不測。
在內政上,他延續減賦稅,惠農桑的政策。
鼓勵屯田,開荒種植,讓百姓自給自足。
又設立學宮,開辦義學,選拔俊秀,為日後的文治武功儲備人才。
在軍事上,他繼續擴充兵馬,重點打造精銳部隊。
玄黃重甲、玄黃鐵騎等,戰力大增,成為陳翊的嫡係心腹。
而豹韜軍、食鐵獸軍團的建立,更是讓他如虎添翼,所向披靡。
“將軍,再這樣下去,我軍就算隻擁兵十萬,朝廷也難擋大帥的銳氣啊!”一日,趙雲在操練場歎服道。
“雲將軍謬讚了。”陳翊謙遜一笑:“這些都靠諸位將士齊心協力。本帥不過是出了點微薄之力。”
“主公此言差矣!”趙雲斬釘截鐵地說:“正是主公英明神武,善於用人,我等才能盡展其能,為大帥建立汗馬功勞啊。主公之德,高山仰止,猶如天日!”
“好一個''天日''!”陳翊眼前一亮。
【係統提示:趙雲對您的忠誠度再次提升,您獲得聖力+4!】
聽到耳邊的悅耳提示音,陳翊的誌得意滿之情溢於言表。
有這等忠臣良將,還愁不能一統天下麽?
就在陳翊經營城池全力以赴時,潁川城外,卻騷動頻傳。
原來,朝廷聞訊陳翊勢大,已經派出大軍,準備討伐陳翊這個“逆賊”!
軍報傳來,陳翊眉頭緊鎖,沉吟不語。
此番出兵,竟是那董卓坐鎮!
看來,自己是躲不過這一劫了。
但他很快便恢複了鎮定自若。
眼下這個挑戰,或許正是他嶄露頭角,建立威名的大好機會!
心念電轉,陳翊已有了對策。
他連夜召集眾將領、謀臣,商議迎敵大計。
“主公,這董卓勢大,我軍當避其鋒芒,暫且退守潁川,伺機反擊。”荀彧出謀劃策。
“然也。若是急於求成,恐有敗北之虞。不如以逸待勞,以靜製動。”郭嘉附和道。
其他眾人,各執一詞。
陳翊掃視左右,這一仗,他勢在必得!
“諸位愛卿,你我皆知,討逆大軍壓境,咱們已無退路。若是龜縮不前,還讓朝廷以為我們怕了。”
他目光炯炯,音聲鏗鏘:“與其束手待斃,不如奮勇殺敵!諸位以為然否?”
“主公聖明!趙雲願為前鋒!”趙雲當即請纓。
“某也願為主公出生入死,掃平逆賊!”典韋帶頭,眾將個個躍躍欲試。
陳翊聞言大喜,知道這一戰,無須擔心後患了。
“好!諸位既然同仇敵愾,那咱們這就準備發兵,迎擊董卓,叫他有來無回!”
“喏!”眾人齊聲應是,個個鬥誌昂揚。
當夜,陳翊一行浩浩蕩蕩,迎向董卓。
當然,在出征前,他沒有忘記和華佗道別。
“大帥此去,切記凡事當心為上。”華佗語重心長地叮囑道。
陳翊笑著點頭,感激之情溢於言表:“有華老在後方為我壓陣,某死而無憾矣。隻是......”
他話鋒一轉,意味深長地問道:“華老可曾後悔,跟了我這個朝廷眼中的''逆賊''?”
話音未落,華佗已經斬釘截鐵地回答:“休說那些君君臣臣的大道理。大帥仁德,愛民若子,華某佩服得緊!能助大帥救苦救難,實乃華某幸事。何來後悔之說?”
陳翊聞言大喜過望,知道自己沒看錯人。
“華老高義,某感激不盡。此番出征,我定當全力以赴,不負所托!”
陳翊翻身上馬,率領大軍,浩浩蕩蕩,直奔董卓方向而去。
“華老太客氣了。”陳翊坦然道:“晚輩雖統兵多年,但救死扶傷才是心之所向。若能得華老指點,不啻人生一大幸事。”
“大帥心係蒼生,華某佩服得緊。”華佗慨然道,“隻是老夫遊醫為業,恐怕難以輔佐將軍,還望見諒。”
陳翊見狀,也不強求。
他知道華佗喜歡雲遊,一時也不好過於勉強。
“華老不必如此。您但肯在潁川多住些時日,給晚輩傳授醫道,那就是莫大的恩惠了。至於其他事宜,晚輩自有打算。”
華佗聞言,心中一動。
他雖無意仕途,但卻對陳翊這位年輕有為的義軍首領很感興趣。
若是能與他親近,討教醫理,交流見識,那也未嚐不可。
“既然大帥不嫌棄,那華某就恭敬不如從命了。”
華佗當即決定,暫且留在潁川,為陳翊軍中將士療傷救治。
同時也可切磋醫術,交流心得,豈不美哉?
陳翊大喜過望,當即吩咐左右:“給華神醫在府中備下上好廂房,一應起居,務必周全。”
又轉頭問華佗:“華老,我軍中傷病者眾多,您看可否......”
華佗會意,頷首道:“大帥有所不知,為醫者當濟世救人,乃天職所在。華某若是袖手旁觀,豈非慚愧?我這就隨大帥去軍營看看。”
陳翊由衷感佩,連聲稱謝。
當下便邀華佗前往軍營。
一路上,二人你來我往,暢談醫道,不亦樂乎。
軍中將士得知有華佗這等名醫前來,無不歡欣鼓舞。
尤其是傷員們,更是對這位救死扶傷的“華神醫”敬仰有加。
陳翊看在眼裏,喜在心頭。
他知道,華佗雖是遊醫,但醫術之高,名動天下。
若是能得其助力,必能大大提升軍中將士的士氣。
未來攻城略地,也就更有勝算了。
接下來數日,華佗在軍中悉心為將士治療。
無論是被箭矢所傷的步卒,還是負創累累的騎兵,在他的金針妙手下,天天的好了起來。
陳翊親自前往慰問,感恩不已。
華佗卻謙遜地說:“大帥仁德,華某不過盡點綿薄之力罷了。”
二人相見恨晚,一見如故。
許是惺惺相惜,也可能是誌同道合,短短幾日,感情進步神速。
閑暇時,華佗常給陳翊傳授醫理,指點疑難。陳翊則用“生物化學”等現代醫學知識,讓華佗大開眼界。
君臣相得益彰,其樂融融。
就這樣,在陳翊的禮賢下士和華佗的懸壺濟世中,潁川大地洋溢著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百姓安居樂業,流民回歸,軍威日盛。
一時間,豫州各地,傳頌陳翊的仁政,令人向往不已。
陳翊見此,心中竊喜。
他知道,民心所向,天下可期。
有了黎民百姓的擁護,自己統一天下,指日可待。
但他也深知,現在還不是輕舉妄動的時候。
朝廷雖然腐敗,但根基猶在;大漢雖然殘暴,但兵強馬壯。
若是貿然進犯,隻怕會前功盡棄,滿盤皆輸。
因此,陳翊決定再等一等,靜觀其變。
與此同時,要繼續積蓄實力,培植人才,廣納賢士。
畢竟守土未穩,急需人才治世安邦。
陳翊便吩咐荀彧、郭嘉和龐統等謀臣,廣發英雄帖,招納天下豪傑。
同時著手打造長社、平陸、沔陽等重鎮。
修築城牆,增置守備,訓練軍士,以防不測。
在內政上,他延續減賦稅,惠農桑的政策。
鼓勵屯田,開荒種植,讓百姓自給自足。
又設立學宮,開辦義學,選拔俊秀,為日後的文治武功儲備人才。
在軍事上,他繼續擴充兵馬,重點打造精銳部隊。
玄黃重甲、玄黃鐵騎等,戰力大增,成為陳翊的嫡係心腹。
而豹韜軍、食鐵獸軍團的建立,更是讓他如虎添翼,所向披靡。
“將軍,再這樣下去,我軍就算隻擁兵十萬,朝廷也難擋大帥的銳氣啊!”一日,趙雲在操練場歎服道。
“雲將軍謬讚了。”陳翊謙遜一笑:“這些都靠諸位將士齊心協力。本帥不過是出了點微薄之力。”
“主公此言差矣!”趙雲斬釘截鐵地說:“正是主公英明神武,善於用人,我等才能盡展其能,為大帥建立汗馬功勞啊。主公之德,高山仰止,猶如天日!”
“好一個''天日''!”陳翊眼前一亮。
【係統提示:趙雲對您的忠誠度再次提升,您獲得聖力+4!】
聽到耳邊的悅耳提示音,陳翊的誌得意滿之情溢於言表。
有這等忠臣良將,還愁不能一統天下麽?
就在陳翊經營城池全力以赴時,潁川城外,卻騷動頻傳。
原來,朝廷聞訊陳翊勢大,已經派出大軍,準備討伐陳翊這個“逆賊”!
軍報傳來,陳翊眉頭緊鎖,沉吟不語。
此番出兵,竟是那董卓坐鎮!
看來,自己是躲不過這一劫了。
但他很快便恢複了鎮定自若。
眼下這個挑戰,或許正是他嶄露頭角,建立威名的大好機會!
心念電轉,陳翊已有了對策。
他連夜召集眾將領、謀臣,商議迎敵大計。
“主公,這董卓勢大,我軍當避其鋒芒,暫且退守潁川,伺機反擊。”荀彧出謀劃策。
“然也。若是急於求成,恐有敗北之虞。不如以逸待勞,以靜製動。”郭嘉附和道。
其他眾人,各執一詞。
陳翊掃視左右,這一仗,他勢在必得!
“諸位愛卿,你我皆知,討逆大軍壓境,咱們已無退路。若是龜縮不前,還讓朝廷以為我們怕了。”
他目光炯炯,音聲鏗鏘:“與其束手待斃,不如奮勇殺敵!諸位以為然否?”
“主公聖明!趙雲願為前鋒!”趙雲當即請纓。
“某也願為主公出生入死,掃平逆賊!”典韋帶頭,眾將個個躍躍欲試。
陳翊聞言大喜,知道這一戰,無須擔心後患了。
“好!諸位既然同仇敵愾,那咱們這就準備發兵,迎擊董卓,叫他有來無回!”
“喏!”眾人齊聲應是,個個鬥誌昂揚。
當夜,陳翊一行浩浩蕩蕩,迎向董卓。
當然,在出征前,他沒有忘記和華佗道別。
“大帥此去,切記凡事當心為上。”華佗語重心長地叮囑道。
陳翊笑著點頭,感激之情溢於言表:“有華老在後方為我壓陣,某死而無憾矣。隻是......”
他話鋒一轉,意味深長地問道:“華老可曾後悔,跟了我這個朝廷眼中的''逆賊''?”
話音未落,華佗已經斬釘截鐵地回答:“休說那些君君臣臣的大道理。大帥仁德,愛民若子,華某佩服得緊!能助大帥救苦救難,實乃華某幸事。何來後悔之說?”
陳翊聞言大喜過望,知道自己沒看錯人。
“華老高義,某感激不盡。此番出征,我定當全力以赴,不負所托!”
陳翊翻身上馬,率領大軍,浩浩蕩蕩,直奔董卓方向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