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780年,周幽王任命鄭桓公為宗周執政卿,暫時代替左宰皇父和右宰尹吉甫。
鄭桓公上任後與周幽王商議,首先就是先把申侯趕出鎬京,隻要申侯不在都城,他的手下群龍無首,很容易就能被策反,你可以想想,當初你父親繼位伊始,情況可比現在要複雜。
咱們需要打倒一批,扶植一批,這樣才能控製朝堂。
周幽王於是和鄭桓公商議,先把申侯和趙叔帶趕出京城,至於可拉攏的人,有三位。
第一個就是晉文侯姬仇,雖然說他是申侯支持上台的,但是您畢竟是周天子,掌管著這天下,我們隻要將申侯趕出都城,我敢保證,第一個歸順的就是晉國。
第二個就是祭父敦,祭國雖然小,但是他地位並不低,加上祭國在雒邑東南,正好掐住申國北上函穀關的要道,將其拉進來之後,我們以雒邑為主,逐漸拉攏東方齊,魯,衛,陳,宋。
這樣就可以孤立申國,繒國,將其鎖死在南陽盆地。
第三個人就是尹吉甫,別看他是申侯的左膀右臂,但是他先王沒有給他封地,他沒有根,現在他病重,如果一命嗚呼。
他們家族就別想再起來了,我們可以利用冊封其兒子為宗周卿士,換取尹吉甫支持,將申侯趕出都城。
周幽王和鄭桓公商議議定,鄭桓公前去拜訪尹吉甫,雙方一拍即合,次日尹吉甫帶著病上朝。
周幽王先是以申侯給自己選的美女不好為由,罷免了其太傅之職,並且揚言要治罪,尹吉甫假裝從中調解。
尹吉甫告訴周幽王,太傅畢竟是兩朝元老,又是大王的嶽父,乃王親國戚,希望周幽王可以給他機會,戴罪立功。
於是周幽王決定讓申侯回到自己封國南申國,鎮守東南邊疆,防止荊蠻楚國有不軌行為。
周幽王當庭宣布,皇父和尹吉甫年事已高,如今加上有病在身,不能幫助寡人理政。
特命王叔姬友,暫時接替太宰一職,協助寡人治國。
尹吉甫之子尹球,調任宿衛軍主將。
寡人聽聞祭國國君祭公敦,博學多才,調任太子太傅一職,替寡人教誨太子姬宜臼。
如此調整以後,周幽王上任後的新框架基本確定,那就是由虢石父,尹球,衛武公掌控軍隊。
鄭桓公,祭公敦,掌控朝政,聯合抵製申侯剩下來的殘餘勢力,趙叔帶,伯陽父和褒餉。
申侯被周幽王踢出朝局後,決定反擊周幽王,他手中的王牌已經隻剩下戎族勢力了,於是申侯決定應用手中唯一的法寶,抵製宗周三代天子的利器,那就是慫恿西戎各部作亂,要挾周天子。
申侯知道唯一能夠動的地方就是千畝之地,因為這裏有聽命於自己的申戎,薑戎,條戎,還有附近的趙叔帶封地,以及嬴祺的秦邑。
對於晉國的晉文侯,很難指望的上,這家夥說一套做一套,他上台前那是言聽計從,剛剛當上晉侯,為了自己利益立馬倒向周幽王。
最後申侯把目光看向了鎬京北邊的北鄫國,他與東邊的曾國和南申國旁邊的繒國同屬夏朝少康之子曲烈後代。
隻不過這個北鄫國很小,是當年跟著申伯從南繒國遷徙過來的,後來幫助宗周攻打西戎立功 ,然後被冊封為王幾之內的附屬國。
但是他的國君確是和申侯等人關係密切,最近幾年鄫國和薑戎,申戎等戎族聯手,把控了千畝之地。
申侯於是派人告訴申戎,薑戎,條戎以及北鄫國,讓他們和西戎各部取得聯係,申侯準備聯合西戎,進攻鎬京,以便給周幽王一個教訓。
公元前780年夏,天降大旱,宗周王幾之內,渭水,涇水,以及成周雒邑的伊水,洛水全部幹涸,王幾之內顆粒無收。
緊接著宗周的發源地發生山崩地裂,岐山的祖廟,封神台被鎮塌,一時間災難頻發,流民滿地。
消息傳到都城鎬京,伯陽父趕緊找到趙叔帶,告訴趙叔帶,申侯走了,下一步周幽王早晚踢我們出局。
現在正好天災頻繁,我掌控司天監,咱們把天災變為人禍,就說這些天災是上天警示周天子的行為,看他天子如何運作。
如果他相信我們所說,就得由我們牽著鼻子走,到時候咱們就能翻身重新掌控局麵。
如果天子不相信我們所說,那我們就和上次一樣,編造謠言,讓民心綁架天子,到時候讓他身敗名裂,位列桀紂之君行列。
二人商議已定,於是太史伯陽父拉上諫議大夫褒餉,決定利用天下大旱和岐山地震,從輿論上綁架周天子。
次日早朝,周幽王問道:“各位大臣,可有事稟報”。
趙叔帶出班稟報道:“回陛下,自從上次大王前往岐山求雨,到如今王幾之內仍舊是滴雨未下,這次大旱已經超過一年多。
涇水,渭水幹涸,就連成周雒邑的洛水和伊水都幹了。
昨日岐山守軍來報,龍興之地岐山突然出現山崩地裂,宗周的岐山祖廟,以及封神台都被震塌,死傷無數”。
現在王幾之內饑民四起,臣懇請我王,趕緊調撥糧草賑災,此事要是拖久了,恐怕生變。
周幽王道:“山崩地裂,幹旱少雨,這些不都是很平常的事情嗎?寡人從來沒聽說過賑災一說,再說了,災民可以到山林打獵為生,何須朝廷賑災”。
太史伯陽父道:“大王,岐山乃是龍興之地,代表著宗周的江山社稷,宗周三大河 涇水,渭水,洛水都發源於岐山。
三大河代表著萬民,如今三大河同時幹涸,岐山山崩,這是上天警示天子,宗周將要發生災難”。
周幽王心說:“哼,這幫申侯手下的老臣,竟然拿天災來說事。
好吧,今天我倒要看看他們如何演這場戲。”於是他故作驚恐萬分的模樣說道:“太史公所言甚是,這些天災皆是對寡人的警示啊!江山社稷麵臨著傾城之危,究竟是何原因導致如此局麵?莫非是寡人有何處做得不妥?”
太史伯陽父恭敬地回答道:“回大王,天子若失德、施行暴政、濫殺無辜,往往會引發大旱和山崩地裂等災禍。
此乃上天震怒之兆,意在警示王者應以仁德治理國家,體恤萬民,方能化解災難。”
周幽王心中暗笑,但表麵上仍裝出一副擔憂的神情,繼續問道:“倘若寡人一意孤行,將會怎樣呢?”
歡迎閱讀下一章,趙叔帶被免。
鄭桓公上任後與周幽王商議,首先就是先把申侯趕出鎬京,隻要申侯不在都城,他的手下群龍無首,很容易就能被策反,你可以想想,當初你父親繼位伊始,情況可比現在要複雜。
咱們需要打倒一批,扶植一批,這樣才能控製朝堂。
周幽王於是和鄭桓公商議,先把申侯和趙叔帶趕出京城,至於可拉攏的人,有三位。
第一個就是晉文侯姬仇,雖然說他是申侯支持上台的,但是您畢竟是周天子,掌管著這天下,我們隻要將申侯趕出都城,我敢保證,第一個歸順的就是晉國。
第二個就是祭父敦,祭國雖然小,但是他地位並不低,加上祭國在雒邑東南,正好掐住申國北上函穀關的要道,將其拉進來之後,我們以雒邑為主,逐漸拉攏東方齊,魯,衛,陳,宋。
這樣就可以孤立申國,繒國,將其鎖死在南陽盆地。
第三個人就是尹吉甫,別看他是申侯的左膀右臂,但是他先王沒有給他封地,他沒有根,現在他病重,如果一命嗚呼。
他們家族就別想再起來了,我們可以利用冊封其兒子為宗周卿士,換取尹吉甫支持,將申侯趕出都城。
周幽王和鄭桓公商議議定,鄭桓公前去拜訪尹吉甫,雙方一拍即合,次日尹吉甫帶著病上朝。
周幽王先是以申侯給自己選的美女不好為由,罷免了其太傅之職,並且揚言要治罪,尹吉甫假裝從中調解。
尹吉甫告訴周幽王,太傅畢竟是兩朝元老,又是大王的嶽父,乃王親國戚,希望周幽王可以給他機會,戴罪立功。
於是周幽王決定讓申侯回到自己封國南申國,鎮守東南邊疆,防止荊蠻楚國有不軌行為。
周幽王當庭宣布,皇父和尹吉甫年事已高,如今加上有病在身,不能幫助寡人理政。
特命王叔姬友,暫時接替太宰一職,協助寡人治國。
尹吉甫之子尹球,調任宿衛軍主將。
寡人聽聞祭國國君祭公敦,博學多才,調任太子太傅一職,替寡人教誨太子姬宜臼。
如此調整以後,周幽王上任後的新框架基本確定,那就是由虢石父,尹球,衛武公掌控軍隊。
鄭桓公,祭公敦,掌控朝政,聯合抵製申侯剩下來的殘餘勢力,趙叔帶,伯陽父和褒餉。
申侯被周幽王踢出朝局後,決定反擊周幽王,他手中的王牌已經隻剩下戎族勢力了,於是申侯決定應用手中唯一的法寶,抵製宗周三代天子的利器,那就是慫恿西戎各部作亂,要挾周天子。
申侯知道唯一能夠動的地方就是千畝之地,因為這裏有聽命於自己的申戎,薑戎,條戎,還有附近的趙叔帶封地,以及嬴祺的秦邑。
對於晉國的晉文侯,很難指望的上,這家夥說一套做一套,他上台前那是言聽計從,剛剛當上晉侯,為了自己利益立馬倒向周幽王。
最後申侯把目光看向了鎬京北邊的北鄫國,他與東邊的曾國和南申國旁邊的繒國同屬夏朝少康之子曲烈後代。
隻不過這個北鄫國很小,是當年跟著申伯從南繒國遷徙過來的,後來幫助宗周攻打西戎立功 ,然後被冊封為王幾之內的附屬國。
但是他的國君確是和申侯等人關係密切,最近幾年鄫國和薑戎,申戎等戎族聯手,把控了千畝之地。
申侯於是派人告訴申戎,薑戎,條戎以及北鄫國,讓他們和西戎各部取得聯係,申侯準備聯合西戎,進攻鎬京,以便給周幽王一個教訓。
公元前780年夏,天降大旱,宗周王幾之內,渭水,涇水,以及成周雒邑的伊水,洛水全部幹涸,王幾之內顆粒無收。
緊接著宗周的發源地發生山崩地裂,岐山的祖廟,封神台被鎮塌,一時間災難頻發,流民滿地。
消息傳到都城鎬京,伯陽父趕緊找到趙叔帶,告訴趙叔帶,申侯走了,下一步周幽王早晚踢我們出局。
現在正好天災頻繁,我掌控司天監,咱們把天災變為人禍,就說這些天災是上天警示周天子的行為,看他天子如何運作。
如果他相信我們所說,就得由我們牽著鼻子走,到時候咱們就能翻身重新掌控局麵。
如果天子不相信我們所說,那我們就和上次一樣,編造謠言,讓民心綁架天子,到時候讓他身敗名裂,位列桀紂之君行列。
二人商議已定,於是太史伯陽父拉上諫議大夫褒餉,決定利用天下大旱和岐山地震,從輿論上綁架周天子。
次日早朝,周幽王問道:“各位大臣,可有事稟報”。
趙叔帶出班稟報道:“回陛下,自從上次大王前往岐山求雨,到如今王幾之內仍舊是滴雨未下,這次大旱已經超過一年多。
涇水,渭水幹涸,就連成周雒邑的洛水和伊水都幹了。
昨日岐山守軍來報,龍興之地岐山突然出現山崩地裂,宗周的岐山祖廟,以及封神台都被震塌,死傷無數”。
現在王幾之內饑民四起,臣懇請我王,趕緊調撥糧草賑災,此事要是拖久了,恐怕生變。
周幽王道:“山崩地裂,幹旱少雨,這些不都是很平常的事情嗎?寡人從來沒聽說過賑災一說,再說了,災民可以到山林打獵為生,何須朝廷賑災”。
太史伯陽父道:“大王,岐山乃是龍興之地,代表著宗周的江山社稷,宗周三大河 涇水,渭水,洛水都發源於岐山。
三大河代表著萬民,如今三大河同時幹涸,岐山山崩,這是上天警示天子,宗周將要發生災難”。
周幽王心說:“哼,這幫申侯手下的老臣,竟然拿天災來說事。
好吧,今天我倒要看看他們如何演這場戲。”於是他故作驚恐萬分的模樣說道:“太史公所言甚是,這些天災皆是對寡人的警示啊!江山社稷麵臨著傾城之危,究竟是何原因導致如此局麵?莫非是寡人有何處做得不妥?”
太史伯陽父恭敬地回答道:“回大王,天子若失德、施行暴政、濫殺無辜,往往會引發大旱和山崩地裂等災禍。
此乃上天震怒之兆,意在警示王者應以仁德治理國家,體恤萬民,方能化解災難。”
周幽王心中暗笑,但表麵上仍裝出一副擔憂的神情,繼續問道:“倘若寡人一意孤行,將會怎樣呢?”
歡迎閱讀下一章,趙叔帶被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