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家灣最大的地主是姚員外,今天民生會開會,姚員外頭戴進賢冠,身穿圓領絲綢長袍,頜下飄著修剪得體的胡子,一看便是非富即貴之人。


    姚員外全名姚會昌,年齡已經四十有餘,娶有一妻五妾,生有三子三女,雇傭長工二十餘,雜工十個,奴婢三十餘人……擁有田產二百餘畝,在兗州城有藥鋪二家,在省城濟南府有藥鋪五家,雇傭藥鋪夥計八十餘。


    姚員外大兒子姚前在濟南府掌管五個藥鋪,二兒子姚丙在兗州府城掌管兩家藥鋪,三兒子姚義正在讀書,日前已中了童生,正準備院試。


    姚員外的田地向官府交納賦稅嗎?


    姚員外不用交納一文田賦。


    原來姚員外的田產不在自己名下,而在他的三弟名下。


    這是為什麽呢?


    原來姚員外兄弟三個,其三弟是朝廷官員,官居山東省提學,正五品官,應免之田一百畝。


    明代免田真的是免田賦徭役雜稅嗎?


    非也!明代免田隻免徭役和雜稅,田賦是不免的。


    那麽!為什麽那麽多人投獻呢?


    因為崇禎時代藩王勳貴官吏真的不交田賦了。


    是崇禎同意的嗎?


    當然不是了,崇禎再傻也不會自己不吃飯,把飯讓給權貴階層吃。


    一切起因皆是因為崇禎幹掉了魏忠賢,東林黨在朝堂一黨獨大。


    東林黨可謂以權謀私黨。《五人墓碑記》便出自東林黨人之手,其目的打著為百姓減賦稅名義攻擊崇禎皇帝。


    名義上為百姓減免,實際上是為有地者減免,而有地者皆是地主,而東林黨人皆是大地主。


    所以,東林黨人把持朝堂以後,太祖定下的益民之舉被破壞殆盡,權貴們便以百種花樣逃避賦,以千種辦法對百姓敲骨吸髓,明亡於東林黨之說確實不虛。


    姚員外之三弟姚會盛是省級大官,姚家本隻有二十畝薄田,姚會盛中了舉後姚家開始青雲直上。


    姚員外有田二百畝,而姚會盛卻又在滋陽、寧陽、單縣、金鄉、嘉祥等縣置地二千餘畝,可謂是一個大地主了。


    所以姚員外和其三弟比起來,則是小巫見大巫了。


    雖然是小巫,但也是一個妻妾成群、奴仆成堆,過著紙醉金迷生活的小巫。


    佃戶姚三順是姚員外的本家兄弟,他們有一個共同的曾祖,也就是第四代人了。


    姚員外的曾祖五個兒子,姚三順這一脈排行老二。


    姚三順的爺爺姚宗寬,人太老實,十分不討父母喜歡,又遭兄弟欺負,到了姚三順這一代,過得不成樣子,成了無地的佃農。


    好在本家哥姚員外照顧,給了十畝地佃種,日子勉強過得去。


    姚三順娶了一逃荒女子田氏為妻,該女子雖家境差,但這個年代,窮人能討上媳婦已難能可貴了。


    田氏能幹也能生,一氣為三順生了五個兒子三個女兒,可謂偉大母親。


    由於姚三順太窮,而且當時醫療條件有限,最後隻活了一個兒子,兩個女兒。


    姚三順家佃了本家哥的十畝好田,本家哥又照顧他家,其家人丁也不多,為什麽會窮呢?


    在明末,是田少人多的年代,實際人口已增至兩億多了,而有田之戶不到十分之一。


    也就是市場行情是供大於求。


    廣大的佃戶都渴望有田種,能吃飽肚子,但是田太少了。


    姚員外對本家兄弟的照顧卻是在同等條件下,優先讓本家兄弟種,至於其它優免,門兒都別想。


    雖如此,姚三順對本家哥還是感恩戴德。


    畢竟,很多家沒有地種,隻能流落他鄉靠乞討度日。


    姚三順佃種本家哥的田,交納地租和其他佃戶條件是一樣的。


    姚員外的地租是怎樣收法?


    姚員外的地全部是“鐵板租”。


    什麽是“鐵板租”?


    顧名思義,便是不論豐欠,一成不變之地租。


    姚員外按豐年收成一畝兩石糧石來計,按一石一兩銀子市價算,一畝的收益的二兩銀子,“鐵板租”按預收入三成來算,也就是一畝地收6錢銀子,姚三順佃種十畝便是一年六兩的地租。


    “鐵板租”需要預交50%地租,收獲時交另外50%。


    姚三順佃種姚員外十畝田後,這兩年遇到旱災,一畝地隻收一石,十畝收了十石,賣到糧店四石得銀三兩二錢,交了尚欠的地租三兩,還餘二百文錢和六石糧。


    由於收獲時穀賤,姚三順隻賣四石交了地租。


    一家人一天兩頓飯,其中隻吃一頓糧食飯,另一頓用野菜及蔬菜或紅薯之類充饑。


    到青黃不接之時,又賣了三石糧,得銀三兩六錢,才算還清租地時交的預交款。


    一家五口,姚三順兒子姚可富十八歲,當了姚員外的家兵,管吃住,一月三百文月例。


    姚三順夫婦和兩個女兒在家種這十畝地,一年辛勤下來得糧三石即四百五十斤,平均一人一年一百一十多斤糧食,加上瓜菜半年糧,加上兒子月例貼補,全家勉強度日。


    姚三順基本上對自己的生活還是滿意的,今年風調雨順,姚三順估計一畝地能收兩石,那樣的話,便能存一些積蓄,為大兒子討老婆了。


    當王府和裏正的謠言傳來,姚三順堅定的站在了姚員外這邊。


    他心想:俗語言,打仗親兄弟,上陣父子兵。這個時候,他自然要挺自己的本家哥哥。


    今天民生會召集大家開會,姚三順內心一點也不激動,他心想:這些人是反賊,自古反賊哪有好下場?這些人隻是空口向大家許諾而已,要想實現一人五畝田,做夢去吧,朝廷大軍是擺設嗎?你們這些人今天得瑟,逞口舌之利,能堅持幾天,朝廷大軍一來,你們便會樹倒猢猻散了,我可不能想信。


    到了家裏,田氏拿了一袋米說:“他爹,這是今天那個會送的米。”


    姚三順嘴一撇道:“這是反賊用小恩小惠收買人心之舉,可別上當了。”


    田氏嗯嗯應著,又言道:“那這米,我們吃不是是不吃。”


    姚三順想了想,嚴肅道:“當然不吃了,保管好,朝廷大軍一來,我們交出去。”


    田氏小心翼翼把這袋米藏了。


    (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王淩在明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豐收的西瓜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豐收的西瓜並收藏王淩在明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