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他如今已經垂垂老矣,‘兄長’卻依舊不改形容。
張角望著蘇午,張了張口,想要說些甚麽。
未等他把話說出口,烏泱泱一片圍攏過來、身上散發出種種臭氣的人群裏,忽然生出些許嘈雜的動靜。
——一隊身高體健、穿著布甲、頭戴洗滌幹淨的黃巾,明顯與在場眾多流民區別開來的軍士,簇擁著一大肚高壯的披甲猛士,走到了人群中間,他麵色天生紫紅,滿臉橫肉,長著一雙豹目,生出滿臉絡腮胡須。
這猛士拿眼一掃四下,四下流民隱隱躁動的情緒,便暫時收斂下去。
隨後,猛士張口道:“渠帥前些時日久在病中,一直未有痊愈,如今才能出來活動一二,你們便圍著他問東問西——他這才將養好的身子,被你們這一番折騰,可還能好了?!
渠帥病愈,於我們今下太平道而言,就是最好的消息!
隻要渠帥傷勢複原,何愁黃巾軍不能再度席卷天下,創立黃天?!
都散了,都散了!”
大肚肥壯的猛漢一番言辭連消帶打,總算暫時壓住了場子。四下原本隱隱有些躁動的人們緩緩散去,站在河岸各處,又恢複作先前那般木木呆呆、行屍走肉一般的樣子。
而那肥壯將軍待眾人散去以後,即向蘇午與張角拜倒,口稱:“道魁,渠帥!”
他口中所稱‘道魁’,指的是蘇午,渠帥之稱,則專指張角一人。
蘇午默然看著諸多流民以及這肥壯將軍對自己和張角的反應,對於當下形勢,他內心已有了判斷。
而今雖處於漢末之時,卻不再試黃巾軍群起,攻城略地的時候了。今下的太平道或許已然式微,成了強弩之末。
如在原本曆史之中,張角此時已經病死,太平道教眾們的精神支柱就此倒塌,黃巾軍由此分崩離析,被朝廷分而化之,徹底成為一朵沉寂在曆史長河裏的浪花。
隻是隨著蘇午逆轉光陰,帶著張角殘餘性識至此,倒令局勢生出了微妙變化。
此後,那肥壯將軍的言辭也驗證了蘇午的猜測。
張角將拜倒在地的肥壯將軍攙扶了起來,他盯著對方的麵龐看了一陣,忽道:“你是誰?
自我抱病不起之後,黃巾軍內外諸事,我已無力打理,轉托他人。
在此後發生了甚麽?
黃巾軍今下又是甚麽局麵?而今此間,我未曾見到有一張熟臉了。”
他話至最後,神色難免有些落寞。
那些曾經極其熟悉的麵孔,大抵是不可能於今時再現。張角內心其實清楚,那些曾經與他並肩作戰的人們,早已化為一縷縷青煙消散在天地之間——他本也該是如此宿命,如今隻是因緣際會之下,又活了一回。
他借著那肥壯將軍的話頭,很快了解自己先前於他人眼中,是個怎樣狀態——在諸黃巾眼裏,他害了一場大病,此時本該臥病不起。大家對他忽然‘病愈’出來走動,都有些措手不及。
而如今這一支黃巾軍中,應是眼前的肥將軍當家做主。
肥將軍被張角攙起身,有些受寵若驚,他反手攙住了瘦得皮包骨頭,好似一陣風都能將之吹倒的天公將軍-張角,又與張角、蘇午說道:“稟報渠帥,稟報道魁,我名作‘褚燕’,常山真定人。
這裏不是說話的地方,渠帥,道魁,請隨我到營帳中,小將把前事一一與您分說清楚。”
褚燕雖是在回應張角之問,但亦兼顧了蘇午。
他對於蘇午,更有三分未知原因的敬畏,是以對蘇午處處重視,不敢有絲毫忽略——反觀周遭黃巾流民,先前隻是聚攏在張角周圍,七嘴八舌地向張角詢問種種問題,根本不在意張角身旁的蘇午,視蘇午若無物。
兩方迥然不同的反應,已令蘇午洞知,自己前身雖為‘太平道魁’,但這個太平道魁的身份,應當隻有黃巾軍中各路首領骨幹知悉,至於普通黃巾軍士,雖知太平道魁之名,但也不曾有幾人真正當麵見過。
張角稱蘇午前身為兄長,他們亦曾並肩作戰。
從張角之處,或能了解前身更多故事。
褚燕引著蘇午、張角一眾去了營帳之中,他迎蘇午、張角於主位,而後將張角大病之後的情況,一五一十地講了出來:“蒼天失其道,九州共擊之。
自蒼天引天河之水倒灌九州,致使九州諸地,災禍頻起,厲詭紛紛以後,道魁為解天河之患,乘通天大河泅渡天河源流,一時消息全無。
而後‘天之號令’大肆搜殺天下義士,渠帥因與‘天之號令’相鬥,身患大病,此後一病不起。
至道魁失蹤,渠帥大病以後,地公將軍、人公將軍引兵與天下詭帥爭鬥,兵敗身亡,黃巾軍就此徹底分作大小百餘支,分散天下各地。
漢中之地,即有名‘張修’者,創五鬥米道,以五鬥米治天下詭病災患,網羅教眾無數,虎踞巴蜀之地,此後又有名‘張魯’者,並張修之兵,取張修而代之,改良五鬥米道。
因張修掌握‘故始巫道’,創立五鬥米道亦多發揚巫法,此時五鬥米道法,可以鬥米困縛厲詭,引蒼天厲詭而為己用,而張修役使之詭,足足百千之多,是以世稱其為‘鬼巫’、‘鬼師’。
張修之後,有名‘張魯’者,領五鬥米道一支傳播於巴郡蜀地,其稱祖父‘張道陵’傳有‘太上玄元’親授三天正法,因而將三天正法與五鬥米巫道相結合,果然神通廣大,使蜀郡之詭望風披靡。
自此後,張魯於蜀郡被尊稱為‘師君’、‘係師’,以此別於張道陵‘祖天師’之稱。
其後,張魯、張修同道匯合,張修不知所蹤,張魯兼並天下五鬥米道教眾,改‘五鬥米道’為‘天師道’,使故始巫道與‘三天正法’融合,主尊‘原天三清大神’。
至於今時,天師道已然歸附於蒼天,獲得了絕大利益。
而我們太平道日漸式微,至今已少有人知了。
現今天下之間廣有傳言:天師道係師‘張魯’之子‘張盛’,自言醒覺宿慧,實係祖天師張道陵一個念頭轉世下生,其欲效仿祖天師祭獻八部鬼帥、六天故鬼以開天門故事,乃征討四方之賊,獻於蒼天宗廟之中,使‘原天三清大神’顯真降世。
而張盛欲獻四方之賊中,即有東方黃巾賊。”
說到這裏,褚燕頓了頓,他神色沉重,看向蘇午、張角,接著道:“天師道算出渠帥久病,被我藏身棺木之中,帶至趙地‘黑山’之中藏匿躲避,張盛主動向張魯請纓,領兵數度征討黃巾黑山軍,將我部從黑山一路逼壓至通天河區域……我們糧草輜重盡拋,雖也躲過了張盛一時侵淩,但也終至彈盡糧絕之時……
但張盛緊咬不放,今在通天河流域,黑山軍探子又一次發現了天師道的小股教眾……”
忽然,褚燕噗通一聲跪倒在了蘇午、張角麵前,滿麵羞慚、痛哭出聲道:“為全黑山軍上下性命,為太平道延續一支香火,末將迫不得已之下,本打算以封藏渠帥的棺槨為禮,獻給天師道。
未有想到,渠帥會在這時大病忽愈,道魁更自天河源頭脫離……請道魁、渠帥殺我,以定軍心!”
褚燕把話說完,便向蘇午、張角撲通撲通磕起頭來。
蘇午、張角相視一眼。
前者麵無表情,坐在主位,好似木雕泥塑,不發一言。
後者望著不斷磕頭的褚燕,直至對方在凍硬實了的地麵上磕得頭破血流之後,方才道:“我今若殺你,‘黑山軍’必然軍心浮動,豈不與我生隙?乃至引得今之黃巾流民徹底潰散,流民喪命無數?
如此,太平道的香火,才要徹底熄滅了。”
褚燕低垂頭顱,心裏暗暗鬆了一口氣。他知道自己以張角身軀投獻天師道之事,自張角蘇醒以後,已無有可能繼續遮瞞,更何況今下還有那位狀態不明,但實是太平道真正掌教的道魁就在眼前看著自己。
是以他索性將原本計劃稍加‘修飾’以後,和盤托出,以求張角原諒。
而他自覺張角必能原諒他。
理由即是他所領‘黑山軍’乃是今黃巾教眾之中精銳,他對黑山軍更有絕對掌控力。
今若他被張角所殺,黑山軍生亂,當下已經虛弱至極的黃巾教眾,必將因黑山軍暴亂而死傷無數,張角隻要還在意太平道的香火,便必然不可能引致此般情況發生!
正當褚燕暗鬆一口氣,自覺性命無憂,手中權柄亦無所失之時,就聽張角啞著嗓子,夜梟似的說道:“我抱病不起之時,也不過隻是一把枯骨而已。
能以我一把骨頭換太平道香火一時延續,也是一樁劃算買賣。
是以這件事我不會責罰你。
你欲以我身投獻天師道,究竟是為了延續太平道之香火,還是想以此來乞活,乃至摘得榮華富貴、高官厚祿?這卻也不重要……
入我太平道門,即為黃天弟子。
都是一家人,不說兩家話……”
張角說著話,伸出一隻枯瘦如雞爪的手爪,按在了褚燕肩膀上,原本雖然麵色羞慚,痛哭流涕,但雙肩平直,脊背挺拔的褚燕,在張角這未曾施加半分氣力的手爪之下,忽然塌下了肩膀、蜷起了身軀!
渠帥一番話,卻叫他明白——他的一應心思,對方全都知道!
對方之所以不追究,是因為當下形勢使然!
然而他自己最好放聰明些,以後夾起尾巴在渠帥手下做事,否則,今日之事,來日必有後報!
“褚燕,你領黑山軍半路投靠黃巾軍,應當還未得授黃天符水,真正成為黃天弟子罷?”張角咧嘴笑著,同褚燕問道。
“還不曾……”褚燕小心回答著,偷眼看向主位端坐、高大如山嶽的青年人,“但我聽聞,‘黃天法旨’不是已經毀碎……又如何能煉得黃天符水?”
張角並不言語,笑著將目光投向蘇午。
他原本被蘇午救下以後,性識殘缺,飄忽不定,後又被蘇午以自身心識填補其性靈。
是以,今下之張角,可以看作是蘇午的半個心意化身。
蘇午心意,他所以能通明一二。
第1532章 新天宙氣
迎著張角的目光,蘇午點了點頭,他看向褚燕,他的眼中卻沒有褚燕的倒影,“黃天法旨確已毀去,我今有‘新天法旨’。張角,以後可以此法旨,為太平教眾授記。
名登新天法旨者,我身不死,則新天存世不滅,其人真靈不昧,縱然殞命,仍能以真靈位列新天之中,待到徹底開辟新天之後,可於新天之中再度顯生。
新天之中,必已消滅詭患,掃滅牛鬼蛇神。
人世苦痛雖多,卻終究不必受那蒼天之詭的折磨了。”
蘇午說話之際,張開右手掌心,一縷縷完人氣韻並合著他自身的人道真形,與故始社稷大鼎引領的人道潮流交融,在他右掌心裏摶轉成金珠似的一道氣團——他以自身鮮血澆灌入那道氣團之中,氣團之內,登時有諸星熠熠生輝,時起時落,時浮時沉——那一顆顆星辰,即是蘇午曾經以‘黃天法旨’收攏而來的諸多同道真靈!
黃天法旨隨著蘇午成就神上完人,已徹底交融入蘇午完人之身、人道真形本源、故始社稷大鼎此三者之中,但它雖與三者交融,卻並非被蘇午消化吞吃,就此消滅無蹤了。
於今時的蘇午而言,再造一道黃天法旨,亦或創演一道遠超黃天的新天法旨,亦不過等閑!
他手中好似金珠一般的氣團之中,熠熠星輝被完人之血澆灌著,一顆接著一顆地從‘新天宙氣’之中脫落——蘇午身周,霎時影影綽綽,一道道身影由朦朧轉為凝實——
須發皆白,但身形高大,體格強壯的老者披一身寬大的青色道袍,懶洋洋地打了個哈欠,看向營帳裏的眾人;
身形窈窕婀娜,穿一身白衣的女子周身隱隱有天怨神韻繚繞,她眼神驚喜地看向坐在主位的蘇午;
四個高矮胖瘦各不相同的道人一齊化現身形,其中還有一位道人剃了光頭,麵上塗著厚厚的金粉……
陶祖、洪仁坤、柳飛煙、茅山玄字輩四道、季行舟、李含光等等諸多或主動或被動留名於黃天法旨之上,寄托真靈於其中的人們,今下被蘇午以人道澆灌真靈,直接於這漢末時空之中化現!
不過須臾之間,褚燕的中軍大帳之內,便已擠滿了各色裝束服飾不同的人們!
甚至於蘇午從三清手中奪回桃源村的因果以後,將桃源村眾人真靈列入新天之內,今下亦走入了這戰禍頻仍的漢末天下!
有些人名登新天法旨,永寄真靈於此中,是以得以於此下化現。
有些人卻未能出現在今時的中軍大帳之內。
譬如赤龍真人、譬如李嶽山……
赤龍因果已被蘇午從三清手中奪回,但他的因果仍舊被錨定在宋時某道時空罅隙之中,未得脫離。
而李嶽山師父的因果,雖因蘇午拿回了他的屍身,而被蘇午保全。但他的因果卻未曾回應蘇午一絲一毫,如他本人一樣,好似已經徹底陷入死寂之中。
褚燕看著蘇午翻手之間,即令一個個活生生的人化現於營帳之內,幾乎將他這中軍大帳都塞滿,他頓知蘇午所言不虛——道魁當下就將寄托於‘新天法旨’之中的真靈化現於當下了!
他心神激動,一時之間再不考慮退路、後路等等如何,隻想著追隨這樣的強人,於今下亂世之中,建立一番功業!
張角望著蘇午,張了張口,想要說些甚麽。
未等他把話說出口,烏泱泱一片圍攏過來、身上散發出種種臭氣的人群裏,忽然生出些許嘈雜的動靜。
——一隊身高體健、穿著布甲、頭戴洗滌幹淨的黃巾,明顯與在場眾多流民區別開來的軍士,簇擁著一大肚高壯的披甲猛士,走到了人群中間,他麵色天生紫紅,滿臉橫肉,長著一雙豹目,生出滿臉絡腮胡須。
這猛士拿眼一掃四下,四下流民隱隱躁動的情緒,便暫時收斂下去。
隨後,猛士張口道:“渠帥前些時日久在病中,一直未有痊愈,如今才能出來活動一二,你們便圍著他問東問西——他這才將養好的身子,被你們這一番折騰,可還能好了?!
渠帥病愈,於我們今下太平道而言,就是最好的消息!
隻要渠帥傷勢複原,何愁黃巾軍不能再度席卷天下,創立黃天?!
都散了,都散了!”
大肚肥壯的猛漢一番言辭連消帶打,總算暫時壓住了場子。四下原本隱隱有些躁動的人們緩緩散去,站在河岸各處,又恢複作先前那般木木呆呆、行屍走肉一般的樣子。
而那肥壯將軍待眾人散去以後,即向蘇午與張角拜倒,口稱:“道魁,渠帥!”
他口中所稱‘道魁’,指的是蘇午,渠帥之稱,則專指張角一人。
蘇午默然看著諸多流民以及這肥壯將軍對自己和張角的反應,對於當下形勢,他內心已有了判斷。
而今雖處於漢末之時,卻不再試黃巾軍群起,攻城略地的時候了。今下的太平道或許已然式微,成了強弩之末。
如在原本曆史之中,張角此時已經病死,太平道教眾們的精神支柱就此倒塌,黃巾軍由此分崩離析,被朝廷分而化之,徹底成為一朵沉寂在曆史長河裏的浪花。
隻是隨著蘇午逆轉光陰,帶著張角殘餘性識至此,倒令局勢生出了微妙變化。
此後,那肥壯將軍的言辭也驗證了蘇午的猜測。
張角將拜倒在地的肥壯將軍攙扶了起來,他盯著對方的麵龐看了一陣,忽道:“你是誰?
自我抱病不起之後,黃巾軍內外諸事,我已無力打理,轉托他人。
在此後發生了甚麽?
黃巾軍今下又是甚麽局麵?而今此間,我未曾見到有一張熟臉了。”
他話至最後,神色難免有些落寞。
那些曾經極其熟悉的麵孔,大抵是不可能於今時再現。張角內心其實清楚,那些曾經與他並肩作戰的人們,早已化為一縷縷青煙消散在天地之間——他本也該是如此宿命,如今隻是因緣際會之下,又活了一回。
他借著那肥壯將軍的話頭,很快了解自己先前於他人眼中,是個怎樣狀態——在諸黃巾眼裏,他害了一場大病,此時本該臥病不起。大家對他忽然‘病愈’出來走動,都有些措手不及。
而如今這一支黃巾軍中,應是眼前的肥將軍當家做主。
肥將軍被張角攙起身,有些受寵若驚,他反手攙住了瘦得皮包骨頭,好似一陣風都能將之吹倒的天公將軍-張角,又與張角、蘇午說道:“稟報渠帥,稟報道魁,我名作‘褚燕’,常山真定人。
這裏不是說話的地方,渠帥,道魁,請隨我到營帳中,小將把前事一一與您分說清楚。”
褚燕雖是在回應張角之問,但亦兼顧了蘇午。
他對於蘇午,更有三分未知原因的敬畏,是以對蘇午處處重視,不敢有絲毫忽略——反觀周遭黃巾流民,先前隻是聚攏在張角周圍,七嘴八舌地向張角詢問種種問題,根本不在意張角身旁的蘇午,視蘇午若無物。
兩方迥然不同的反應,已令蘇午洞知,自己前身雖為‘太平道魁’,但這個太平道魁的身份,應當隻有黃巾軍中各路首領骨幹知悉,至於普通黃巾軍士,雖知太平道魁之名,但也不曾有幾人真正當麵見過。
張角稱蘇午前身為兄長,他們亦曾並肩作戰。
從張角之處,或能了解前身更多故事。
褚燕引著蘇午、張角一眾去了營帳之中,他迎蘇午、張角於主位,而後將張角大病之後的情況,一五一十地講了出來:“蒼天失其道,九州共擊之。
自蒼天引天河之水倒灌九州,致使九州諸地,災禍頻起,厲詭紛紛以後,道魁為解天河之患,乘通天大河泅渡天河源流,一時消息全無。
而後‘天之號令’大肆搜殺天下義士,渠帥因與‘天之號令’相鬥,身患大病,此後一病不起。
至道魁失蹤,渠帥大病以後,地公將軍、人公將軍引兵與天下詭帥爭鬥,兵敗身亡,黃巾軍就此徹底分作大小百餘支,分散天下各地。
漢中之地,即有名‘張修’者,創五鬥米道,以五鬥米治天下詭病災患,網羅教眾無數,虎踞巴蜀之地,此後又有名‘張魯’者,並張修之兵,取張修而代之,改良五鬥米道。
因張修掌握‘故始巫道’,創立五鬥米道亦多發揚巫法,此時五鬥米道法,可以鬥米困縛厲詭,引蒼天厲詭而為己用,而張修役使之詭,足足百千之多,是以世稱其為‘鬼巫’、‘鬼師’。
張修之後,有名‘張魯’者,領五鬥米道一支傳播於巴郡蜀地,其稱祖父‘張道陵’傳有‘太上玄元’親授三天正法,因而將三天正法與五鬥米巫道相結合,果然神通廣大,使蜀郡之詭望風披靡。
自此後,張魯於蜀郡被尊稱為‘師君’、‘係師’,以此別於張道陵‘祖天師’之稱。
其後,張魯、張修同道匯合,張修不知所蹤,張魯兼並天下五鬥米道教眾,改‘五鬥米道’為‘天師道’,使故始巫道與‘三天正法’融合,主尊‘原天三清大神’。
至於今時,天師道已然歸附於蒼天,獲得了絕大利益。
而我們太平道日漸式微,至今已少有人知了。
現今天下之間廣有傳言:天師道係師‘張魯’之子‘張盛’,自言醒覺宿慧,實係祖天師張道陵一個念頭轉世下生,其欲效仿祖天師祭獻八部鬼帥、六天故鬼以開天門故事,乃征討四方之賊,獻於蒼天宗廟之中,使‘原天三清大神’顯真降世。
而張盛欲獻四方之賊中,即有東方黃巾賊。”
說到這裏,褚燕頓了頓,他神色沉重,看向蘇午、張角,接著道:“天師道算出渠帥久病,被我藏身棺木之中,帶至趙地‘黑山’之中藏匿躲避,張盛主動向張魯請纓,領兵數度征討黃巾黑山軍,將我部從黑山一路逼壓至通天河區域……我們糧草輜重盡拋,雖也躲過了張盛一時侵淩,但也終至彈盡糧絕之時……
但張盛緊咬不放,今在通天河流域,黑山軍探子又一次發現了天師道的小股教眾……”
忽然,褚燕噗通一聲跪倒在了蘇午、張角麵前,滿麵羞慚、痛哭出聲道:“為全黑山軍上下性命,為太平道延續一支香火,末將迫不得已之下,本打算以封藏渠帥的棺槨為禮,獻給天師道。
未有想到,渠帥會在這時大病忽愈,道魁更自天河源頭脫離……請道魁、渠帥殺我,以定軍心!”
褚燕把話說完,便向蘇午、張角撲通撲通磕起頭來。
蘇午、張角相視一眼。
前者麵無表情,坐在主位,好似木雕泥塑,不發一言。
後者望著不斷磕頭的褚燕,直至對方在凍硬實了的地麵上磕得頭破血流之後,方才道:“我今若殺你,‘黑山軍’必然軍心浮動,豈不與我生隙?乃至引得今之黃巾流民徹底潰散,流民喪命無數?
如此,太平道的香火,才要徹底熄滅了。”
褚燕低垂頭顱,心裏暗暗鬆了一口氣。他知道自己以張角身軀投獻天師道之事,自張角蘇醒以後,已無有可能繼續遮瞞,更何況今下還有那位狀態不明,但實是太平道真正掌教的道魁就在眼前看著自己。
是以他索性將原本計劃稍加‘修飾’以後,和盤托出,以求張角原諒。
而他自覺張角必能原諒他。
理由即是他所領‘黑山軍’乃是今黃巾教眾之中精銳,他對黑山軍更有絕對掌控力。
今若他被張角所殺,黑山軍生亂,當下已經虛弱至極的黃巾教眾,必將因黑山軍暴亂而死傷無數,張角隻要還在意太平道的香火,便必然不可能引致此般情況發生!
正當褚燕暗鬆一口氣,自覺性命無憂,手中權柄亦無所失之時,就聽張角啞著嗓子,夜梟似的說道:“我抱病不起之時,也不過隻是一把枯骨而已。
能以我一把骨頭換太平道香火一時延續,也是一樁劃算買賣。
是以這件事我不會責罰你。
你欲以我身投獻天師道,究竟是為了延續太平道之香火,還是想以此來乞活,乃至摘得榮華富貴、高官厚祿?這卻也不重要……
入我太平道門,即為黃天弟子。
都是一家人,不說兩家話……”
張角說著話,伸出一隻枯瘦如雞爪的手爪,按在了褚燕肩膀上,原本雖然麵色羞慚,痛哭流涕,但雙肩平直,脊背挺拔的褚燕,在張角這未曾施加半分氣力的手爪之下,忽然塌下了肩膀、蜷起了身軀!
渠帥一番話,卻叫他明白——他的一應心思,對方全都知道!
對方之所以不追究,是因為當下形勢使然!
然而他自己最好放聰明些,以後夾起尾巴在渠帥手下做事,否則,今日之事,來日必有後報!
“褚燕,你領黑山軍半路投靠黃巾軍,應當還未得授黃天符水,真正成為黃天弟子罷?”張角咧嘴笑著,同褚燕問道。
“還不曾……”褚燕小心回答著,偷眼看向主位端坐、高大如山嶽的青年人,“但我聽聞,‘黃天法旨’不是已經毀碎……又如何能煉得黃天符水?”
張角並不言語,笑著將目光投向蘇午。
他原本被蘇午救下以後,性識殘缺,飄忽不定,後又被蘇午以自身心識填補其性靈。
是以,今下之張角,可以看作是蘇午的半個心意化身。
蘇午心意,他所以能通明一二。
第1532章 新天宙氣
迎著張角的目光,蘇午點了點頭,他看向褚燕,他的眼中卻沒有褚燕的倒影,“黃天法旨確已毀去,我今有‘新天法旨’。張角,以後可以此法旨,為太平教眾授記。
名登新天法旨者,我身不死,則新天存世不滅,其人真靈不昧,縱然殞命,仍能以真靈位列新天之中,待到徹底開辟新天之後,可於新天之中再度顯生。
新天之中,必已消滅詭患,掃滅牛鬼蛇神。
人世苦痛雖多,卻終究不必受那蒼天之詭的折磨了。”
蘇午說話之際,張開右手掌心,一縷縷完人氣韻並合著他自身的人道真形,與故始社稷大鼎引領的人道潮流交融,在他右掌心裏摶轉成金珠似的一道氣團——他以自身鮮血澆灌入那道氣團之中,氣團之內,登時有諸星熠熠生輝,時起時落,時浮時沉——那一顆顆星辰,即是蘇午曾經以‘黃天法旨’收攏而來的諸多同道真靈!
黃天法旨隨著蘇午成就神上完人,已徹底交融入蘇午完人之身、人道真形本源、故始社稷大鼎此三者之中,但它雖與三者交融,卻並非被蘇午消化吞吃,就此消滅無蹤了。
於今時的蘇午而言,再造一道黃天法旨,亦或創演一道遠超黃天的新天法旨,亦不過等閑!
他手中好似金珠一般的氣團之中,熠熠星輝被完人之血澆灌著,一顆接著一顆地從‘新天宙氣’之中脫落——蘇午身周,霎時影影綽綽,一道道身影由朦朧轉為凝實——
須發皆白,但身形高大,體格強壯的老者披一身寬大的青色道袍,懶洋洋地打了個哈欠,看向營帳裏的眾人;
身形窈窕婀娜,穿一身白衣的女子周身隱隱有天怨神韻繚繞,她眼神驚喜地看向坐在主位的蘇午;
四個高矮胖瘦各不相同的道人一齊化現身形,其中還有一位道人剃了光頭,麵上塗著厚厚的金粉……
陶祖、洪仁坤、柳飛煙、茅山玄字輩四道、季行舟、李含光等等諸多或主動或被動留名於黃天法旨之上,寄托真靈於其中的人們,今下被蘇午以人道澆灌真靈,直接於這漢末時空之中化現!
不過須臾之間,褚燕的中軍大帳之內,便已擠滿了各色裝束服飾不同的人們!
甚至於蘇午從三清手中奪回桃源村的因果以後,將桃源村眾人真靈列入新天之內,今下亦走入了這戰禍頻仍的漢末天下!
有些人名登新天法旨,永寄真靈於此中,是以得以於此下化現。
有些人卻未能出現在今時的中軍大帳之內。
譬如赤龍真人、譬如李嶽山……
赤龍因果已被蘇午從三清手中奪回,但他的因果仍舊被錨定在宋時某道時空罅隙之中,未得脫離。
而李嶽山師父的因果,雖因蘇午拿回了他的屍身,而被蘇午保全。但他的因果卻未曾回應蘇午一絲一毫,如他本人一樣,好似已經徹底陷入死寂之中。
褚燕看著蘇午翻手之間,即令一個個活生生的人化現於營帳之內,幾乎將他這中軍大帳都塞滿,他頓知蘇午所言不虛——道魁當下就將寄托於‘新天法旨’之中的真靈化現於當下了!
他心神激動,一時之間再不考慮退路、後路等等如何,隻想著追隨這樣的強人,於今下亂世之中,建立一番功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