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不過二三日,少不過幾個時辰,道兄便知結果如何了——祖師對天下道脈符籙甚為看重,今下道兄送來這些符籙,涵蓋如今天下所有道門宗派,貧道覺得,祖師應能從其中發現一些有價值的線索,很大概率會應下聖人之請。”
“有道友這番言語,老道便先放下心了。”張果老笑著答應下來。
玄和與他暫且作別,捧著那道錦盒,出離了院舍,在須臾間化作一縷清風,漫過虛空,沿著那並立的雙峰盤繞而上——
如同巨靈足掌般並立的閭山雙主峰之上,如龍般巨大、不知生長有幾千年的樹藤盤繞雙峰,延伸入遍布雙峰的每一座山洞之中,那一座座山洞內,紫紅大道神韻簇擁著點點斑斕性光,聚為神靈廟係。
每一座神靈廟係山洞之頂,皆有深刻字跡,標識著洞中神靈的身份,或為水神、或為河神、或是駕風金童、或是馭水木女……
自雙峰山腳下,至雙峰之頂,處處神靈廟係,層次由低到高如是排列。
最低層次不過是河伯雨師神靈,其上有五行童子,再有諸部神真,再有天地威靈……而閭山雙峰最頂上,卻不見有那般被樹藤簇擁裹挾的山洞,而是有一團巨大的‘樹瘤’。
‘樹瘤’之上,青光隱隱。
滾滾紫紅大道神韻,由這樹瘤漫淹過蜿蜒雙峰的每一根藤蔓,送入每一口神靈廟係山洞之中。
玄和在虛空中顯出身影,他捧著錦盒,小心翼翼地落在那狀似樹瘤、實則流淌著沸騰大道神韻、如筋脈血管般團成一團的‘事物’之上——雖然閭山道士皆借這閭山神譜大道神韻修行,但愈臨近山頂的閭山大道神韻,愈是凶怖,哪怕是今時同樣已坐胎了的玄和,也不能在山頂的‘母氣根’上久待。
也唯有如鼎靈祖師、顯真顯直前輩,才能在這閭山之頂‘母氣鼎’上生生開辟廟係。
掌教玄和繞著那懸於母氣鼎上若隱若現的一縷青光繞了三圈,口中誦持法咒,隨後以指節叩擊虛空:“篤!篤!篤!”
虛空微顫,發出木石之聲。
隨後,三口繚繞青光的混洞便呈現在了玄和心識之間,居於中央的那口混洞之中,已然不見有大道神韻的痕跡,隻有某種若有若無的韻律流轉其間,交織成了一道忽而無色、忽而有形的符籙。
——這口混洞,即是鼎靈大真人於天理之中坐胎化成的廟係。
在鼎靈祖師廟係左側的那口混洞之中,大道神韻不再是閭山譜係神韻這般紫紅駁雜的色澤,而是近乎轉為無色,褪去諸般駁雜,玄和能分辨出這般大道神韻,但換個人來,不一定能察覺到內中大道神韻的存在。
這口流轉無色大道神韻的混洞中央,隻有一隻手掌掐出了‘法相印’,並不見有符籙懸滯混洞中央——此乃是‘顯直’祖師前輩的廟係。
最後居於右側的那口混洞裏,紫紅與青金二色大道神韻相互砥礪,而一枚小劍立於兩種截然不同的大道神韻分界線上,兩種恐怖非常的大道神韻,又似是被這一道劍形符籙切割了出來。這劍形符籙懸滯的混洞,即是顯真祖師前輩的廟係。
第1436章 、道士下山(三)
玄和的心識不敢對前輩真人的廟係過多觀察,他將心念聚集於中央混洞-鼎靈祖師前輩廟係之上,雙手捧著那道錦盒,將之舉過頭頂,在心中道:“弟子玄和,今將外來道士‘張果’搜集而來的天下道脈符籙奉上。
請祖師驗看。
那張果稱是受今時唐朝皇帝所托,希望能請動祖師真人出手,為唐皇排憂解難。
他今在山下等候祖師回話。”
玄和心念消止,他捧在手中的錦盒亦在同時從手中消失。
這時候,三個女子交談的聲音傳入玄和的心神間,她們聲線空靈,聲音似是從遙遙天邊傳來。
“而今本就是欲將閭山根脈與天地氣脈相連,這位唐朝皇帝這樣誠心,費盡周章滿足師父的要求,我們不妨有所回應,與之進一步接觸,時機成熟之時,可借李唐皇脈牽連閭山根脈,使閭山重現人間。
鼎靈師叔覺得如何?”
“今執掌李唐權柄的皇帝,應是玄宗皇帝罷?
這位皇帝執政早期,確實英明決斷,隻可惜他活得太久,老來行事越發昏聵,敗壞光了從前的積累,唐朝由盛轉衰,自他而始。
閭山可以援手玄宗皇帝,但卻不能與李唐皇脈走得太近,以免屆時與之因果牽連過甚。”
“明初之時,我作朱明皇朝國師。
彼時即因與朱明皇脈牽連過甚,以至‘三清之足’無意間得到諸多因果哺育,有‘幽而複明’之相。
當時隻得令閭山隱於世外,不再沾染紅塵因果。
是以,我今時覺得,閭山不必與李唐皇脈產生勾連,此舉有致三清之足加速複蘇的可能。
但閭山道可以幫助玄宗皇帝一二,與李唐皇脈若即若離即可。”
“閭山不出世,師父如何能知我們的影蹤在於何處?
我們所做這種種,不盡是為了找到師父嗎?”
“在這一點上,我不能同意師叔所說,更同意師妹所言。我們可以致真閭山出世,唯有如此,師父方能知道我們還存在於這世間,隻是隱於天地光陰之外,不能顯出影跡。
我們隻需對門下弟子設下種種禁製,令他們不到某個層次,便不能涉足塵世,以此則能減少世間因果對三清之足的哺育,不至加速三清之足的複蘇。”
三女的議論聲逐漸變得有些激烈。
她們言辭議論的核心,圍繞著顯真師祖、顯直師叔祖的‘師父’,以及鼎靈祖師的師兄,不論是顯真、顯直師祖的師父,還是鼎靈祖師的師兄,其實皆是同一個人——閭山開山大真人‘鼎陽’。
此時,顯真、顯直兩位師祖,並不同意鼎靈祖師要令閭山繼續避世,以規避‘三清之足’複蘇的意見。
但鼎靈祖師對於‘三清之足’的認識,比顯字輩的兩位師祖認知更加深刻。
她聲線冰冷,如珠落玉盤:“所謂令門下弟子避世,減少與世間因果牽扯,不至因果哺育三清之足,加速其複蘇的說法,不過是掩耳盜鈴,自欺欺人罷了,而今一旦牽扯李唐皇脈,國運因果滔滔而來,如何能夠規避?
我之師父與師兄鎮壓閭山,是為天下蒼生。
隻因自心之私,卻要毀去我之師兄、我之師父的所有心血麽?”
顯真聞聲歎了口氣,一時沉默不言。
而顯直此時急道:“莫非師叔便不想見到你之師兄、我們的師父了嗎?自明至唐,我們遁於時間之外,於清時好不容易發現了師父的影跡,彼時卻因閭山隱於天地光陰之外,師叔你隻能以一道化身寄意師父神韻之中。
如今有未明存在逆流光陰至於唐時,將真閭山亦裹挾了進來。你推算出此般光陰倒轉,與師父有莫大關聯。
——今下正是我們最接近師父的時候,難道不該全力一搏?否則若再有機會見到師父,卻無能與他產生牽連,豈不遺憾麽?”
鼎靈聞言沉默了一陣,方才說道:“閭山若就此複蘇,以至天下生靈塗炭,而我此時麵對師兄,羞慚無地,便更加遺憾。”
今下閭山現任掌教玄和,聽著幾位師祖、祖師之間的爭論,隻老神在在的低著頭,當作沒聽到三位祖宗前輩高真的這番言辭。
這樣話題,實不是他一個小輩能參與進來的。
他此下恨不能從未聽到三位祖宗前輩的這番言論。
然而,三者爭執卻也沒想過遮瞞他甚麽——大抵是三位祖宗前輩活得太久了,已視他人流言蜚語、毀謗讚譽若浮雲。
正因為她們不遮瞞的態度,才導致她們老一輩人的情愛糾葛,至今都是閭山上下暗地裏津津樂道的話題,茶餘飯後的談資。
鼎靈祖師終究是開山祖師之下第一人,她定下主意,另外兩位卻也休想奈何得了她。
她在二者沉默不語之際,接著說道:“玄宗皇帝收集而來的這諸般道脈符籙之中,亦或能隱見師兄道法傳承蹤跡。
希望能於此中尋得師兄影蹤。
若道遂我願,便是再好不過,閭山顯隱之爭,可以就此止息。”
顯真師祖喃喃低語:“但願如此……”
顯直師叔祖則沉默不言。
那些在玄和心神間衝蕩流轉的‘聲音’,須臾間消散而去,他低著頭,便要脫離這座‘母氣鼎’,下落閭山腳下。
正在此時,鼎靈的心念忽又投遞到了他的心間:“玄和在此下稍候,待貧道辨過諸符籙,你將我的話一並帶回給那位皇脈道士。”
“是。
弟子遵命。”玄和恭恭敬敬答應了。
那顯化在他心識間的三口混洞之前,一道道符籙相連著,如龍蛇般迂曲環繞——每一道符籙之上皆有大道紋韻、大道神韻、真靈性光交相輝映,於此萬千符籙當中,有道符籙之上,雷光隱隱,神韻自生。
那般神韻,卻區別於而今種種大道神韻,另有不同根源!
“咦?”顯直見那符籙,一時驚一時疑,一時又欣喜不已,“這是……真的找到了?”
玄和聞聽顯直所言,心髒猛地跳了幾下。
找到了?
莫非竟真找到了開山大真人的影蹤?
他心中此念乍然閃過,母氣鼎中,紫紅大道神韻猛然翻騰了起來,居於其心識中的三口混洞裏,中央混洞內,似有形似無形的道韻倏忽聚集於玄和身畔,穿著玄色寬大道袍的秀美女子,已然立在玄和身旁。
那女冠容貌端麗,麵上五官皆恰當好處,並沒有多麽張揚,但令人一眼看去,總會在心裏蕩起些絲漣漪。
她站在玄和身畔,卻叫玄和覺得身邊隻餘一縷雲氣。
雲氣渺渺無跡,若有若無,更令玄和捉摸不定。
玄和身形猛地顫了一下,口稱‘祖師’,跟著就要向那靜立無聲的女子拜倒,卻在此時聽祖師說道:“走罷,你我去與那位唐朝來的皇脈道士回話。”
祖師親自與張果道兄回話?!
玄和內心更加緊張,但更不敢對祖師所言提出絲毫反對,深深低著頭,答應了一聲,道:“弟子這便知會三百四十七洞諸神靈道士、諸代弟子,令他們拜迎祖師……”
“省去罷。”
女冠搖了搖頭,先一步踏下母氣鼎。
雲氣山風吹襲得她衣袂飄飄,她乘著風,在須臾之間沒了蹤影。
玄和還在原地愣神,又有兩道窈窕身影出現在他身畔,那兩位女冠眉眼相似,隻是一者麵相更為柔美,另一位麵相更顯嫵媚。
峨冠籠住兩位女冠滿頭青絲,麵相顯得柔美的那位溫和地看著玄和,出聲道:“玄和怎麽還愣在這裏?”
“啊……師祖!
弟子這便要跟隨祖師過去——”那位麵相柔美的女冠,即是玄和這一脈的師祖‘顯真’,道號‘靈虛子’。玄和乍見師祖顯出身影,慌忙答應一聲,就要施展法門,化風追隨祖師鼎靈-‘玄睛子’而去。
但在此時,師祖旁邊那位道號作‘赤練子’的師叔祖‘顯直’忽然一拂衣袖——
立於母氣鼎上的三者身軀陡然間被一道劍氣神韻裹挾了,直往閭山腳下飛轉而去!
劍氣神韻之中,隱隱傳出顯直師叔祖的話語聲:“她好似天塌不驚的樣子,結果見到師父留於符籙上的氣韻,跑得卻比咱們快得多了!”
“噤聲。
還有小輩孩子當麵,說甚麽瘋話?”
“哼!”
兩位師祖輩的前輩交流幾句,即止住聲息。
玄和身在這劍氣神韻裹挾之下,也隻得佯裝作甚麽都未有聽見。
這一縷劍氣神韻很快帶著三者跟上了鼎靈的身影,此時鼎靈已然落於山下平緩地麵上修築的那座院舍之外。
張果今下便在院舍之中休息。
鼎靈祖師背著手站在門外,周圍道士來來往往,對於她的存在,卻是毫無覺察。
“有道友這番言語,老道便先放下心了。”張果老笑著答應下來。
玄和與他暫且作別,捧著那道錦盒,出離了院舍,在須臾間化作一縷清風,漫過虛空,沿著那並立的雙峰盤繞而上——
如同巨靈足掌般並立的閭山雙主峰之上,如龍般巨大、不知生長有幾千年的樹藤盤繞雙峰,延伸入遍布雙峰的每一座山洞之中,那一座座山洞內,紫紅大道神韻簇擁著點點斑斕性光,聚為神靈廟係。
每一座神靈廟係山洞之頂,皆有深刻字跡,標識著洞中神靈的身份,或為水神、或為河神、或是駕風金童、或是馭水木女……
自雙峰山腳下,至雙峰之頂,處處神靈廟係,層次由低到高如是排列。
最低層次不過是河伯雨師神靈,其上有五行童子,再有諸部神真,再有天地威靈……而閭山雙峰最頂上,卻不見有那般被樹藤簇擁裹挾的山洞,而是有一團巨大的‘樹瘤’。
‘樹瘤’之上,青光隱隱。
滾滾紫紅大道神韻,由這樹瘤漫淹過蜿蜒雙峰的每一根藤蔓,送入每一口神靈廟係山洞之中。
玄和在虛空中顯出身影,他捧著錦盒,小心翼翼地落在那狀似樹瘤、實則流淌著沸騰大道神韻、如筋脈血管般團成一團的‘事物’之上——雖然閭山道士皆借這閭山神譜大道神韻修行,但愈臨近山頂的閭山大道神韻,愈是凶怖,哪怕是今時同樣已坐胎了的玄和,也不能在山頂的‘母氣根’上久待。
也唯有如鼎靈祖師、顯真顯直前輩,才能在這閭山之頂‘母氣鼎’上生生開辟廟係。
掌教玄和繞著那懸於母氣鼎上若隱若現的一縷青光繞了三圈,口中誦持法咒,隨後以指節叩擊虛空:“篤!篤!篤!”
虛空微顫,發出木石之聲。
隨後,三口繚繞青光的混洞便呈現在了玄和心識之間,居於中央的那口混洞之中,已然不見有大道神韻的痕跡,隻有某種若有若無的韻律流轉其間,交織成了一道忽而無色、忽而有形的符籙。
——這口混洞,即是鼎靈大真人於天理之中坐胎化成的廟係。
在鼎靈祖師廟係左側的那口混洞之中,大道神韻不再是閭山譜係神韻這般紫紅駁雜的色澤,而是近乎轉為無色,褪去諸般駁雜,玄和能分辨出這般大道神韻,但換個人來,不一定能察覺到內中大道神韻的存在。
這口流轉無色大道神韻的混洞中央,隻有一隻手掌掐出了‘法相印’,並不見有符籙懸滯混洞中央——此乃是‘顯直’祖師前輩的廟係。
最後居於右側的那口混洞裏,紫紅與青金二色大道神韻相互砥礪,而一枚小劍立於兩種截然不同的大道神韻分界線上,兩種恐怖非常的大道神韻,又似是被這一道劍形符籙切割了出來。這劍形符籙懸滯的混洞,即是顯真祖師前輩的廟係。
第1436章 、道士下山(三)
玄和的心識不敢對前輩真人的廟係過多觀察,他將心念聚集於中央混洞-鼎靈祖師前輩廟係之上,雙手捧著那道錦盒,將之舉過頭頂,在心中道:“弟子玄和,今將外來道士‘張果’搜集而來的天下道脈符籙奉上。
請祖師驗看。
那張果稱是受今時唐朝皇帝所托,希望能請動祖師真人出手,為唐皇排憂解難。
他今在山下等候祖師回話。”
玄和心念消止,他捧在手中的錦盒亦在同時從手中消失。
這時候,三個女子交談的聲音傳入玄和的心神間,她們聲線空靈,聲音似是從遙遙天邊傳來。
“而今本就是欲將閭山根脈與天地氣脈相連,這位唐朝皇帝這樣誠心,費盡周章滿足師父的要求,我們不妨有所回應,與之進一步接觸,時機成熟之時,可借李唐皇脈牽連閭山根脈,使閭山重現人間。
鼎靈師叔覺得如何?”
“今執掌李唐權柄的皇帝,應是玄宗皇帝罷?
這位皇帝執政早期,確實英明決斷,隻可惜他活得太久,老來行事越發昏聵,敗壞光了從前的積累,唐朝由盛轉衰,自他而始。
閭山可以援手玄宗皇帝,但卻不能與李唐皇脈走得太近,以免屆時與之因果牽連過甚。”
“明初之時,我作朱明皇朝國師。
彼時即因與朱明皇脈牽連過甚,以至‘三清之足’無意間得到諸多因果哺育,有‘幽而複明’之相。
當時隻得令閭山隱於世外,不再沾染紅塵因果。
是以,我今時覺得,閭山不必與李唐皇脈產生勾連,此舉有致三清之足加速複蘇的可能。
但閭山道可以幫助玄宗皇帝一二,與李唐皇脈若即若離即可。”
“閭山不出世,師父如何能知我們的影蹤在於何處?
我們所做這種種,不盡是為了找到師父嗎?”
“在這一點上,我不能同意師叔所說,更同意師妹所言。我們可以致真閭山出世,唯有如此,師父方能知道我們還存在於這世間,隻是隱於天地光陰之外,不能顯出影跡。
我們隻需對門下弟子設下種種禁製,令他們不到某個層次,便不能涉足塵世,以此則能減少世間因果對三清之足的哺育,不至加速三清之足的複蘇。”
三女的議論聲逐漸變得有些激烈。
她們言辭議論的核心,圍繞著顯真師祖、顯直師叔祖的‘師父’,以及鼎靈祖師的師兄,不論是顯真、顯直師祖的師父,還是鼎靈祖師的師兄,其實皆是同一個人——閭山開山大真人‘鼎陽’。
此時,顯真、顯直兩位師祖,並不同意鼎靈祖師要令閭山繼續避世,以規避‘三清之足’複蘇的意見。
但鼎靈祖師對於‘三清之足’的認識,比顯字輩的兩位師祖認知更加深刻。
她聲線冰冷,如珠落玉盤:“所謂令門下弟子避世,減少與世間因果牽扯,不至因果哺育三清之足,加速其複蘇的說法,不過是掩耳盜鈴,自欺欺人罷了,而今一旦牽扯李唐皇脈,國運因果滔滔而來,如何能夠規避?
我之師父與師兄鎮壓閭山,是為天下蒼生。
隻因自心之私,卻要毀去我之師兄、我之師父的所有心血麽?”
顯真聞聲歎了口氣,一時沉默不言。
而顯直此時急道:“莫非師叔便不想見到你之師兄、我們的師父了嗎?自明至唐,我們遁於時間之外,於清時好不容易發現了師父的影跡,彼時卻因閭山隱於天地光陰之外,師叔你隻能以一道化身寄意師父神韻之中。
如今有未明存在逆流光陰至於唐時,將真閭山亦裹挾了進來。你推算出此般光陰倒轉,與師父有莫大關聯。
——今下正是我們最接近師父的時候,難道不該全力一搏?否則若再有機會見到師父,卻無能與他產生牽連,豈不遺憾麽?”
鼎靈聞言沉默了一陣,方才說道:“閭山若就此複蘇,以至天下生靈塗炭,而我此時麵對師兄,羞慚無地,便更加遺憾。”
今下閭山現任掌教玄和,聽著幾位師祖、祖師之間的爭論,隻老神在在的低著頭,當作沒聽到三位祖宗前輩高真的這番言辭。
這樣話題,實不是他一個小輩能參與進來的。
他此下恨不能從未聽到三位祖宗前輩的這番言論。
然而,三者爭執卻也沒想過遮瞞他甚麽——大抵是三位祖宗前輩活得太久了,已視他人流言蜚語、毀謗讚譽若浮雲。
正因為她們不遮瞞的態度,才導致她們老一輩人的情愛糾葛,至今都是閭山上下暗地裏津津樂道的話題,茶餘飯後的談資。
鼎靈祖師終究是開山祖師之下第一人,她定下主意,另外兩位卻也休想奈何得了她。
她在二者沉默不語之際,接著說道:“玄宗皇帝收集而來的這諸般道脈符籙之中,亦或能隱見師兄道法傳承蹤跡。
希望能於此中尋得師兄影蹤。
若道遂我願,便是再好不過,閭山顯隱之爭,可以就此止息。”
顯真師祖喃喃低語:“但願如此……”
顯直師叔祖則沉默不言。
那些在玄和心神間衝蕩流轉的‘聲音’,須臾間消散而去,他低著頭,便要脫離這座‘母氣鼎’,下落閭山腳下。
正在此時,鼎靈的心念忽又投遞到了他的心間:“玄和在此下稍候,待貧道辨過諸符籙,你將我的話一並帶回給那位皇脈道士。”
“是。
弟子遵命。”玄和恭恭敬敬答應了。
那顯化在他心識間的三口混洞之前,一道道符籙相連著,如龍蛇般迂曲環繞——每一道符籙之上皆有大道紋韻、大道神韻、真靈性光交相輝映,於此萬千符籙當中,有道符籙之上,雷光隱隱,神韻自生。
那般神韻,卻區別於而今種種大道神韻,另有不同根源!
“咦?”顯直見那符籙,一時驚一時疑,一時又欣喜不已,“這是……真的找到了?”
玄和聞聽顯直所言,心髒猛地跳了幾下。
找到了?
莫非竟真找到了開山大真人的影蹤?
他心中此念乍然閃過,母氣鼎中,紫紅大道神韻猛然翻騰了起來,居於其心識中的三口混洞裏,中央混洞內,似有形似無形的道韻倏忽聚集於玄和身畔,穿著玄色寬大道袍的秀美女子,已然立在玄和身旁。
那女冠容貌端麗,麵上五官皆恰當好處,並沒有多麽張揚,但令人一眼看去,總會在心裏蕩起些絲漣漪。
她站在玄和身畔,卻叫玄和覺得身邊隻餘一縷雲氣。
雲氣渺渺無跡,若有若無,更令玄和捉摸不定。
玄和身形猛地顫了一下,口稱‘祖師’,跟著就要向那靜立無聲的女子拜倒,卻在此時聽祖師說道:“走罷,你我去與那位唐朝來的皇脈道士回話。”
祖師親自與張果道兄回話?!
玄和內心更加緊張,但更不敢對祖師所言提出絲毫反對,深深低著頭,答應了一聲,道:“弟子這便知會三百四十七洞諸神靈道士、諸代弟子,令他們拜迎祖師……”
“省去罷。”
女冠搖了搖頭,先一步踏下母氣鼎。
雲氣山風吹襲得她衣袂飄飄,她乘著風,在須臾之間沒了蹤影。
玄和還在原地愣神,又有兩道窈窕身影出現在他身畔,那兩位女冠眉眼相似,隻是一者麵相更為柔美,另一位麵相更顯嫵媚。
峨冠籠住兩位女冠滿頭青絲,麵相顯得柔美的那位溫和地看著玄和,出聲道:“玄和怎麽還愣在這裏?”
“啊……師祖!
弟子這便要跟隨祖師過去——”那位麵相柔美的女冠,即是玄和這一脈的師祖‘顯真’,道號‘靈虛子’。玄和乍見師祖顯出身影,慌忙答應一聲,就要施展法門,化風追隨祖師鼎靈-‘玄睛子’而去。
但在此時,師祖旁邊那位道號作‘赤練子’的師叔祖‘顯直’忽然一拂衣袖——
立於母氣鼎上的三者身軀陡然間被一道劍氣神韻裹挾了,直往閭山腳下飛轉而去!
劍氣神韻之中,隱隱傳出顯直師叔祖的話語聲:“她好似天塌不驚的樣子,結果見到師父留於符籙上的氣韻,跑得卻比咱們快得多了!”
“噤聲。
還有小輩孩子當麵,說甚麽瘋話?”
“哼!”
兩位師祖輩的前輩交流幾句,即止住聲息。
玄和身在這劍氣神韻裹挾之下,也隻得佯裝作甚麽都未有聽見。
這一縷劍氣神韻很快帶著三者跟上了鼎靈的身影,此時鼎靈已然落於山下平緩地麵上修築的那座院舍之外。
張果今下便在院舍之中休息。
鼎靈祖師背著手站在門外,周圍道士來來往往,對於她的存在,卻是毫無覺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