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星夜兼程,馬不停蹄地趕路,茅山巫一行人終於在數日後趕到了龍虎山。
龍虎山上,嗣漢天師府中除了幾個老道留在此間,日常灑掃道觀各院,修葺建築以外,龍虎山天師及各代弟子,俱已不在山上。
封山後,龍虎山上至天師,下至年輕一代普通弟子便都轉移去了未名之地以‘避開劫數’。
山上的幾個老道士雖在名義上亦是龍虎山弟子,但其實未曾真正被傳度授籙,再加上他們日漸老邁,腿腳不靈便,也就自請留在了被封鎖的山門裏,在此地了卻餘生。
茅山巫群道上山以後,幫著山裏幾個老道修葺了幾座破損較嚴重的建築,在山上停留了一天的時間,黃昏時在山上吃過齋飯後,就與龍虎山老道士道別,下了山在‘天門峰’下聚集。
……
天門峰下,
蘇午抬頭遠望‘天門’。
彼處一整塊山壁拔地而起,聳立在天穹之中。
那山壁之上,生有蒼鬆翠柏,諸多繁盛草木盡簇擁著中央處一道像是被人為開鑿出來的長方形窟窿,窟窿的形狀,正如一道門戶。
門戶之後,正顯映出天穹中的漫天繁星。
蘇午身穿道袍,掌托羅盤,依照那道‘天門’之後顯映出的周天大星方位、明暗,時而朝某個方向走出十餘步,時而又轉身逆走數步。
他步履匆匆,走遍了天門峰周圍各處。
以‘天罡地煞一百零八星局’、‘周天三百六十五星局’等諸般星局對應天門峰周遭地勢,以諸般星局相互印證,確定了天門峰四周亙古不變的‘四象方位’。
不久後,他又回到天門峰下。
此間停著四副棺材,棺材前,茅山巫群道忙碌著,設起了一座法壇。
見到蘇午掌托羅盤走回原處,濟雲將手中一對燭交給玄玦,走近蘇午身旁問道:“如何了?
可能判斷出‘四象’具體方位?”
“已經判斷出了。”蘇午點了點頭,將羅盤遞給掌教宗師,向其說道,“羅盤之上,由兌位向前走出十七步,再往巽位走出六步,逆走震位八步,即是‘青龍位’。
由坎位向前……”
他一五一十地道出了自己判斷出的四象方位。
濟雲抬頭看看天門後的周天星辰,又不時低頭看看手中羅盤,偶爾抬起另一隻手掐算一算,良久後,老掌教麵露笑容:“斷得不錯。
定下的四象方位頗準,如此貧道就放心了。”
“不過,天門山下的四象方位,俱不在龍虎山龍脈之上。”蘇午微微皺眉,看向四副棺材前的法壇,“隻能尋龍點穴,梳理龍脈,使之盤繞於四象方位之上了。”
濟雲點了點頭,道:“如此形成的龍脈風水,即為‘四龍朝陽’之風水局。
此局落成,能聚集天地氣機,可以鎮壓你所說的‘禍患’時間更長。
你之真武符籙修為頗高,但上清符籙修為尚淺,應該還未真正嚐試過‘插泥發兵,尋龍點穴’罷?
作為茅山巫道士,符籙修為可以落下,但是這‘搬運龍脈’之法,卻是必修法門,此乃是我茅山巫道士核心大法,否則茅山巫道士,也不會被稱作‘搬山道人’。
如何?
可要再熟悉熟悉如何梳理龍脈,插泥頂風?
我們守在此地,再等你幾個月的時間也無不可。”
濟雲看著蘇午,蘇午神色靜定,搖了搖頭:“搬山之術,須有法器、法壇之利,再兼自身有分辨龍脈‘明’與‘隱’、‘升’與‘潛’的獨到眼光,
如此可以借天時以運地力,
運地力以搬山。
弟子其實亦看過了不少風水局,心中對天門山四下的風水龍脈揣摩過很久,已經有了梳理龍脈的具體思路。
此下就可以行搬山之術,不需師長們陪我守在此地枯等。”
第746章 、驅列龍脈
周星散發光芒,點亮蒼穹。
星光自‘天門’後投射而來,正映照在天門峰下設立的一座法壇上。
法壇上擺了一麵羅盤、四柄赤紅桃木劍、並八卦鏡、鎮壇木等諸法器,點點星光落在被貼了四張符咒的羅盤上。
四副棺材擺在法壇後,茅山巫幾位道士此下各自翻身躺進了棺材內。
掌教宗師濟雲師祖坐在棺材中,兩條手臂撐著雙側的棺幫,身體坐直了,眼神看向法壇前——蘇午立在壇前,已然換上一身明黃法衣,頭戴黃冠。
“如若自己應付不來,隨時可以喚我們相幫。”濟雲向壇前的蘇午說道,他看著法壇上擺放的諸道法器,自法器之上感應到了大道紋韻的聚結——單是壇上的幾道法器,就非是凡類,那四柄赤紅桃木劍的品質,已經超過了茅山巫《插泥發兵劍訣》所能煉造出的劍器最高層次。
連濟雲都難探知四柄桃木劍的實際威能。
除卻四柄桃木劍外,鎮壇木、八卦鏡那兩樣法器也與陽真氣機相連,隱約有‘天蓬法’的威能加持於此兩樣法器之上。
——濟雲卻不清楚,鎮壇木、八卦鏡皆為蘇午早先所得,
乃是‘天蓬-掌刑印’包容的‘刑具’。
法壇上的幾樣法器,令濟雲對蘇午此次能‘搬山’成功的信心倍增——陽真既然拿出了幾樣不凡的法器,如此已然說明,對方對今次‘搬山’之事多有準備。
“一定不負宗門所托。”蘇午向濟雲點了點頭,轉而在壇上焚香奏表,出聲喝道,“弟子陽真,攝受第五階正一盟威符籙,請降‘上清法壇’!”
此一言落,
法壇兩側的對燭燭火搖曳一陣,猛然間勃勃而起,飛騰七尺明光!
四下裏縈繞的香火氣息驟然間變得無比濃烈!
龍虎山群山隱在黑暗中,巍然不動,然而群山之下,山川伏脈卻開始無聲息地向著蘇午所在法壇匯集交結——
坐在棺材裏的濟雲眼看得法壇上騰起那般煊赫的火光,瞬時間眼神大亮。
搬山道人借助法壇,與天地交感,役使山川龍脈,單單是利用符籙敕令與天地交感這一步,就需要茅山巫道士日複一日、年複一年的打磨,而‘與天地交感’的最終成效,便顯映在道士焚香奏表,奏告上蒼,請來法壇的那一刻。
壇上香燭火光越明、越亮、越高,恰恰說明該道士的修行越紮實,根基越雄厚!
就當下蘇午一經請降上清法壇,便令壇上對燭燃起七尺明光這一現象,濟雲就已然能夠斷定,蘇午的積累已經厚實到匪夷所思的地步。
尋常攝受五階符籙的道士請降上清法壇,與天地交感,壇上燭火升騰多不過高一尺之光,燭光高有三尺,便得是在茅山巫修行數十年的前輩高功了。
如蘇午一般,一令燭火升騰,燭光高有七尺者,濟雲都隻在古書裏見過!
陽真的修行、積累之雄厚,比之茅山巫最輝煌時候出現的那幾代掌教宗師,都不遑多讓!
濟雲心中更踏實了幾分,麵上不禁流露讚許的笑意,輕捋頜下黑須。
蘇午此刹感應到了山川伏脈在自己腳下並錯匯聚,他雙手結‘青蓮印’,青蓮印中花蕊突起,點在他的眉心,他眉心輪驟然間轉動開來,意能量隨著眉心輪的轉動,向外層層發散,浸潤身後符籙法體——於其背後符籙法體之中,無數天將鬼兵化作腥煙飛騰而起,分散而開——
雷光赫赫,猖兵猙獰!
點點腥煙震飄八方!
踏!
他的右腳掌猛然一塔腳下土石,竟致腳下土石瞬間四分五裂!
與此同時,蘇午張口呼喝出聲:“飛靈負嶽,縱地神光!
玄符引召,震飄八方!”
在他背後符籙法體之中,滴溜溜轉動的‘第五階正一盟威符籙’刹那間飛轉而出,在法壇上大放光芒——蘇午初授七階‘太上三五都功符籙’,已經在茅山巫至於龍虎山的路程當中,升為五階盟威符籙!
盟威符籙一於法壇上顯發神光,蘇午背後無數天兵鬼將頓時揮舞旌旗,摩拳擦掌。
雷部天兵於三部神雷大將率領之下,旌旗重疊連綿如黑山,雷光電龍翻騰若長河;
猖兵猖將呲牙立目,呼嘯之間,聲震群山!
濟雲見得蘇午身後那十數萬天兵鬼將落於龍虎山諸山頭之上,翻動旌旗,令山上蒼翠草木亦盡皆撲簌簌抖落樹葉,他一時間瞪圓了眼睛,
當宗師目光落在諸部天兵天將最前,各自顯化異相,頭頂法詔的‘三大天君神雷大將’身上時,他倏忽收斂了麵上的震驚之色,麵無表情地躺回了棺材裏。
咚!
宗師方才躺進棺材裏,自身連同身下的棺材都猛地搖晃了一下!
那是蘇午腳掌踩踏地麵,引致山川伏脈盡皆晃動,隨符咒聚結的動靜!
濟雲睜著眼睛,直勾勾地看著天頂上的群星,腦海裏諸般念頭翻騰不停——想及自己先前一副慈和長者模樣,指點蘇午修行時的畫麵,內心忽然生出強烈的羞恥感。
他深吸了一口氣。
棺材外,蘇午誦持咒語之聲不停:“掌教敕令,總攝萬象。
插泥發兵,山嶽摧傾!
奉吾茅山巫掌教宗師敕令——
三部神雷天兵、東天青雷猖將,驅列龍脈,令合四象。
搬山移海,入吾局中!”
啪!
蘇午手掌按在法壇正中擺放的羅盤之上,羅盤上貼著的一道道符咒頓時熊熊燃燒起來,火焰將他的手臂都吞噬了進去,卻未損傷他的皮肉半分,無傷他一片衣角!
聚集在他身後諸座山頭之上的天將鬼兵,霎時群起,化作一道道燦金雷霆、青綠閃電,隨他心意聚化成一道道龍爪,驟然間按落在群山之間,抓住了山川之下的起伏龍脈,提攝著諸道龍脈,往‘四象方位’匯集!
他集中心念,梳理出山川伏脈之間的分支,將之安定在各處。
令主幹龍脈勾連分支,分支發散至更多地域,龍虎山群山之下的道道龍脈,被他整理成了四道主幹,四道主幹盡皆盤繞在‘四象’方位之上,形成了‘四龍朝陽’的風水局!
四條大龍聚集在天門峰下,龍首盡皆對著那道‘天門’,將天門牢牢看住!
蘇午梳理龍脈之時,群山間轟隆隆響動不停——那是龍脈被提攝遊動時發出的聲響,
但群山位置未有絲毫轉變,
在這般巨響中,群山上甚至無有一顆土石滾落、無有一株野樹倒塌!
隻苦了野樹中棲息的飛鳥,於轟響中紛紛飛騰而起,在天邊聚成一片。
收回手掌,蘇午仰頭看了看天邊漸漸消失的鳥群,進而垂目看向方才一直被自己手掌按著的羅盤,羅盤之上,標定出的‘四象’方位,盡已被雷火點亮。
他無聲地笑了笑,
又一招手——提攝龍脈的天將鬼兵,化作無數道腥煙,卷動旌旗,重歸於他身後符籙法體之中。
龍虎山上,嗣漢天師府中除了幾個老道留在此間,日常灑掃道觀各院,修葺建築以外,龍虎山天師及各代弟子,俱已不在山上。
封山後,龍虎山上至天師,下至年輕一代普通弟子便都轉移去了未名之地以‘避開劫數’。
山上的幾個老道士雖在名義上亦是龍虎山弟子,但其實未曾真正被傳度授籙,再加上他們日漸老邁,腿腳不靈便,也就自請留在了被封鎖的山門裏,在此地了卻餘生。
茅山巫群道上山以後,幫著山裏幾個老道修葺了幾座破損較嚴重的建築,在山上停留了一天的時間,黃昏時在山上吃過齋飯後,就與龍虎山老道士道別,下了山在‘天門峰’下聚集。
……
天門峰下,
蘇午抬頭遠望‘天門’。
彼處一整塊山壁拔地而起,聳立在天穹之中。
那山壁之上,生有蒼鬆翠柏,諸多繁盛草木盡簇擁著中央處一道像是被人為開鑿出來的長方形窟窿,窟窿的形狀,正如一道門戶。
門戶之後,正顯映出天穹中的漫天繁星。
蘇午身穿道袍,掌托羅盤,依照那道‘天門’之後顯映出的周天大星方位、明暗,時而朝某個方向走出十餘步,時而又轉身逆走數步。
他步履匆匆,走遍了天門峰周圍各處。
以‘天罡地煞一百零八星局’、‘周天三百六十五星局’等諸般星局對應天門峰周遭地勢,以諸般星局相互印證,確定了天門峰四周亙古不變的‘四象方位’。
不久後,他又回到天門峰下。
此間停著四副棺材,棺材前,茅山巫群道忙碌著,設起了一座法壇。
見到蘇午掌托羅盤走回原處,濟雲將手中一對燭交給玄玦,走近蘇午身旁問道:“如何了?
可能判斷出‘四象’具體方位?”
“已經判斷出了。”蘇午點了點頭,將羅盤遞給掌教宗師,向其說道,“羅盤之上,由兌位向前走出十七步,再往巽位走出六步,逆走震位八步,即是‘青龍位’。
由坎位向前……”
他一五一十地道出了自己判斷出的四象方位。
濟雲抬頭看看天門後的周天星辰,又不時低頭看看手中羅盤,偶爾抬起另一隻手掐算一算,良久後,老掌教麵露笑容:“斷得不錯。
定下的四象方位頗準,如此貧道就放心了。”
“不過,天門山下的四象方位,俱不在龍虎山龍脈之上。”蘇午微微皺眉,看向四副棺材前的法壇,“隻能尋龍點穴,梳理龍脈,使之盤繞於四象方位之上了。”
濟雲點了點頭,道:“如此形成的龍脈風水,即為‘四龍朝陽’之風水局。
此局落成,能聚集天地氣機,可以鎮壓你所說的‘禍患’時間更長。
你之真武符籙修為頗高,但上清符籙修為尚淺,應該還未真正嚐試過‘插泥發兵,尋龍點穴’罷?
作為茅山巫道士,符籙修為可以落下,但是這‘搬運龍脈’之法,卻是必修法門,此乃是我茅山巫道士核心大法,否則茅山巫道士,也不會被稱作‘搬山道人’。
如何?
可要再熟悉熟悉如何梳理龍脈,插泥頂風?
我們守在此地,再等你幾個月的時間也無不可。”
濟雲看著蘇午,蘇午神色靜定,搖了搖頭:“搬山之術,須有法器、法壇之利,再兼自身有分辨龍脈‘明’與‘隱’、‘升’與‘潛’的獨到眼光,
如此可以借天時以運地力,
運地力以搬山。
弟子其實亦看過了不少風水局,心中對天門山四下的風水龍脈揣摩過很久,已經有了梳理龍脈的具體思路。
此下就可以行搬山之術,不需師長們陪我守在此地枯等。”
第746章 、驅列龍脈
周星散發光芒,點亮蒼穹。
星光自‘天門’後投射而來,正映照在天門峰下設立的一座法壇上。
法壇上擺了一麵羅盤、四柄赤紅桃木劍、並八卦鏡、鎮壇木等諸法器,點點星光落在被貼了四張符咒的羅盤上。
四副棺材擺在法壇後,茅山巫幾位道士此下各自翻身躺進了棺材內。
掌教宗師濟雲師祖坐在棺材中,兩條手臂撐著雙側的棺幫,身體坐直了,眼神看向法壇前——蘇午立在壇前,已然換上一身明黃法衣,頭戴黃冠。
“如若自己應付不來,隨時可以喚我們相幫。”濟雲向壇前的蘇午說道,他看著法壇上擺放的諸道法器,自法器之上感應到了大道紋韻的聚結——單是壇上的幾道法器,就非是凡類,那四柄赤紅桃木劍的品質,已經超過了茅山巫《插泥發兵劍訣》所能煉造出的劍器最高層次。
連濟雲都難探知四柄桃木劍的實際威能。
除卻四柄桃木劍外,鎮壇木、八卦鏡那兩樣法器也與陽真氣機相連,隱約有‘天蓬法’的威能加持於此兩樣法器之上。
——濟雲卻不清楚,鎮壇木、八卦鏡皆為蘇午早先所得,
乃是‘天蓬-掌刑印’包容的‘刑具’。
法壇上的幾樣法器,令濟雲對蘇午此次能‘搬山’成功的信心倍增——陽真既然拿出了幾樣不凡的法器,如此已然說明,對方對今次‘搬山’之事多有準備。
“一定不負宗門所托。”蘇午向濟雲點了點頭,轉而在壇上焚香奏表,出聲喝道,“弟子陽真,攝受第五階正一盟威符籙,請降‘上清法壇’!”
此一言落,
法壇兩側的對燭燭火搖曳一陣,猛然間勃勃而起,飛騰七尺明光!
四下裏縈繞的香火氣息驟然間變得無比濃烈!
龍虎山群山隱在黑暗中,巍然不動,然而群山之下,山川伏脈卻開始無聲息地向著蘇午所在法壇匯集交結——
坐在棺材裏的濟雲眼看得法壇上騰起那般煊赫的火光,瞬時間眼神大亮。
搬山道人借助法壇,與天地交感,役使山川龍脈,單單是利用符籙敕令與天地交感這一步,就需要茅山巫道士日複一日、年複一年的打磨,而‘與天地交感’的最終成效,便顯映在道士焚香奏表,奏告上蒼,請來法壇的那一刻。
壇上香燭火光越明、越亮、越高,恰恰說明該道士的修行越紮實,根基越雄厚!
就當下蘇午一經請降上清法壇,便令壇上對燭燃起七尺明光這一現象,濟雲就已然能夠斷定,蘇午的積累已經厚實到匪夷所思的地步。
尋常攝受五階符籙的道士請降上清法壇,與天地交感,壇上燭火升騰多不過高一尺之光,燭光高有三尺,便得是在茅山巫修行數十年的前輩高功了。
如蘇午一般,一令燭火升騰,燭光高有七尺者,濟雲都隻在古書裏見過!
陽真的修行、積累之雄厚,比之茅山巫最輝煌時候出現的那幾代掌教宗師,都不遑多讓!
濟雲心中更踏實了幾分,麵上不禁流露讚許的笑意,輕捋頜下黑須。
蘇午此刹感應到了山川伏脈在自己腳下並錯匯聚,他雙手結‘青蓮印’,青蓮印中花蕊突起,點在他的眉心,他眉心輪驟然間轉動開來,意能量隨著眉心輪的轉動,向外層層發散,浸潤身後符籙法體——於其背後符籙法體之中,無數天將鬼兵化作腥煙飛騰而起,分散而開——
雷光赫赫,猖兵猙獰!
點點腥煙震飄八方!
踏!
他的右腳掌猛然一塔腳下土石,竟致腳下土石瞬間四分五裂!
與此同時,蘇午張口呼喝出聲:“飛靈負嶽,縱地神光!
玄符引召,震飄八方!”
在他背後符籙法體之中,滴溜溜轉動的‘第五階正一盟威符籙’刹那間飛轉而出,在法壇上大放光芒——蘇午初授七階‘太上三五都功符籙’,已經在茅山巫至於龍虎山的路程當中,升為五階盟威符籙!
盟威符籙一於法壇上顯發神光,蘇午背後無數天兵鬼將頓時揮舞旌旗,摩拳擦掌。
雷部天兵於三部神雷大將率領之下,旌旗重疊連綿如黑山,雷光電龍翻騰若長河;
猖兵猖將呲牙立目,呼嘯之間,聲震群山!
濟雲見得蘇午身後那十數萬天兵鬼將落於龍虎山諸山頭之上,翻動旌旗,令山上蒼翠草木亦盡皆撲簌簌抖落樹葉,他一時間瞪圓了眼睛,
當宗師目光落在諸部天兵天將最前,各自顯化異相,頭頂法詔的‘三大天君神雷大將’身上時,他倏忽收斂了麵上的震驚之色,麵無表情地躺回了棺材裏。
咚!
宗師方才躺進棺材裏,自身連同身下的棺材都猛地搖晃了一下!
那是蘇午腳掌踩踏地麵,引致山川伏脈盡皆晃動,隨符咒聚結的動靜!
濟雲睜著眼睛,直勾勾地看著天頂上的群星,腦海裏諸般念頭翻騰不停——想及自己先前一副慈和長者模樣,指點蘇午修行時的畫麵,內心忽然生出強烈的羞恥感。
他深吸了一口氣。
棺材外,蘇午誦持咒語之聲不停:“掌教敕令,總攝萬象。
插泥發兵,山嶽摧傾!
奉吾茅山巫掌教宗師敕令——
三部神雷天兵、東天青雷猖將,驅列龍脈,令合四象。
搬山移海,入吾局中!”
啪!
蘇午手掌按在法壇正中擺放的羅盤之上,羅盤上貼著的一道道符咒頓時熊熊燃燒起來,火焰將他的手臂都吞噬了進去,卻未損傷他的皮肉半分,無傷他一片衣角!
聚集在他身後諸座山頭之上的天將鬼兵,霎時群起,化作一道道燦金雷霆、青綠閃電,隨他心意聚化成一道道龍爪,驟然間按落在群山之間,抓住了山川之下的起伏龍脈,提攝著諸道龍脈,往‘四象方位’匯集!
他集中心念,梳理出山川伏脈之間的分支,將之安定在各處。
令主幹龍脈勾連分支,分支發散至更多地域,龍虎山群山之下的道道龍脈,被他整理成了四道主幹,四道主幹盡皆盤繞在‘四象’方位之上,形成了‘四龍朝陽’的風水局!
四條大龍聚集在天門峰下,龍首盡皆對著那道‘天門’,將天門牢牢看住!
蘇午梳理龍脈之時,群山間轟隆隆響動不停——那是龍脈被提攝遊動時發出的聲響,
但群山位置未有絲毫轉變,
在這般巨響中,群山上甚至無有一顆土石滾落、無有一株野樹倒塌!
隻苦了野樹中棲息的飛鳥,於轟響中紛紛飛騰而起,在天邊聚成一片。
收回手掌,蘇午仰頭看了看天邊漸漸消失的鳥群,進而垂目看向方才一直被自己手掌按著的羅盤,羅盤之上,標定出的‘四象’方位,盡已被雷火點亮。
他無聲地笑了笑,
又一招手——提攝龍脈的天將鬼兵,化作無數道腥煙,卷動旌旗,重歸於他身後符籙法體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