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9章 一個月之後
七零年代:我的哥哥是炮灰 作者:給老板打工的日子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兩個大包裹,林媽以為跟上次一樣,全是吃的用的,但是第一包裹在剛才的搬動過程中,袋子口鬆開了,露出了一部分,隱約可以看出,全是一些舊書。
“喲,你們小五這還真是愛學習,看看這些書,我們家玲兒從小到大,也沒有攢下這麽多書,你是不知道,這孩子從小就不怎麽愛學習,也不怎麽愛看書,人家上學回家好歹知道寫作右,我們玲兒啊,連課本都丟了,”姚翠蘭看到半袋子整整齊齊排列的舊書,肅然起敬。
她本身是文盲,參加掃盲班之後,好歹是把日常常用幾千個漢字給都認識了,這才有了現在的這份兒工作,不然啊,她就是個睜眼瞎。丈夫趙鬆是半個文化人,他的技術是解放前跟著老師傅學的,沒有係統的學習過,但這些目前也就夠用了,這不在車間待了二十多年,已經是資曆最老的技工師傅了。
兩口子,對有文化有技術的人,那是一向很佩服了,到了閨女這兒,他們兩口子鉚足了勁兒,就想讓閨女成為人人羨慕的知識分子。
結果,唉,那句話怎麽說來著,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
這趙玲,跟她爸學車間的那些技術操作,那是一學一個會,這個都不用趙鬆怎麽教,但是一說到文化課,嗬嗬,跟她媽姚翠蘭差不多,嗯,強那麽一丟丟,她不僅是字認全了,遣詞造句也是不錯的,再多,就沒有了。
趙鬆跟姚翠蘭就這麽一個閨女,見到趙玲這副樣子,很快就認清了現實,也不敢逼著女兒考啥學了,這高中也是能考上就上,考不上就進車間。
這個時代的很多工人子女都是如此,初中畢業,在父母的請托或者幫助之下,陸陸續續進了父母所在的廠子,找了車間的熟練工種或者高級技工做師傅,傳幫帶,老帶新,他們本身的文化素養並不怎麽高,但是這技術上還是很有水平的。
這會兒姚翠蘭見到林立鍾從鄉下寄回來這麽多的書,就忍不住感慨了,果然,這有啥樣的父母就有啥樣的子女。
“嗐,老姚,你也甭這麽誇她,這些書啊,是她幫著老林找的,她才靜不下心看這些呢,對了,正好想問你呢,上次黃主任給你提的那個孩子,玲兒跟人見麵了嗎?”上次小五寄回來的書,老林就很是寶貝,說裏麵有重要的資料,這會兒看到這麽多書,林媽不確定裏麵有沒有重要的東西,保險起見,還是說些別的話題為好。
“你說小劉啊,哈哈,我正想跟你說呢,她楊姨,小劉那孩子是真不錯。”林媽這話題明顯是提對了,姚翠蘭很快就開始滔滔不絕了,從小劉同誌小學年年拿第一,到進廠之後,獲得優秀先進,總之事無巨細。
趁著姚翠蘭說話的功夫,林媽很自然地把那些書就給收到了書櫥裏,包裹裏剩下的東西,她也不收拾了,專心跟姚翠蘭繼續聊趙玲最近的這個相親對象。
從姚翠蘭的話裏行間明顯能感覺出,她對這個小劉很滿意,就是不知道趙玲這孩子感覺怎麽樣。
“唉,她楊姨,你說現在這孩子都咋了,小劉這孩子我是哪兒哪兒看得都順眼,但是玲兒這孩子,偏偏說人家這也不行,那也不行,你既然嫌棄人家,索性就跟人家說明得了,結果,這小妮子倒是好,偏偏拖著人家,我跟你說喲,每次看到小劉啊,我都心虛得不行。”姚翠蘭最近明顯是在頭疼這個問題。
“玲兒這孩子,我覺得性子挺爽利的,不是拖泥帶水的人,既然她沒有明確地表示不同意,那就是有自己的考慮,你呀,別著急了,這種事情,往往是事緩則圓的。”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林媽反而比姚翠蘭看的明白些。
“但願吧,哎喲,可愁死我了。”姚翠蘭本來還想再繼續跟楊華訴訴苦的,但是趙玲在院子門口開始喊人了,她就直接回去了。
把人送走,林媽看離著晚飯還有時間,就趕緊開始整理包裹。
接下的東西就很常規了,都是小五往常喜歡寄的東西,吃的用的。唯一有些不同的就是幾瓶用麥乳精瓶子裝著的辣椒油了,這隔著蓋子都能聞到一股子辛香味道。嗯,晚上就嚐嚐好了,正好中午買的肉還剩下不少,這就是現成的蘸料。
第二個包裹就實在多了,全是糧食,林媽看著就想問問自己小五,哪裏弄來的這麽的糧食,足足一百斤,大米,小米,麵粉都有,這些糧食足夠他跟老林兩個月的夥食了。小五她一個人在鄉下,哪裏來的這麽多的糧票,林媽知道自家閨女有些簡陋的本事,但是這些得撿多少漏啊,再說了,這漏也不是天天有啊,要是人在跟前,林媽高低得訓上一頓,太不讓人省心了。
等袋子一個一個整理完之後,林媽就開始收拾,大米四十斤,小米二十斤,麵粉四十斤,都很好辨認,小五寄回來的這些,都是五斤一袋裝著的,光是這些布袋子就得有五尺布了,真是不當家不知道柴米貴。
林立鍾也沒辦法,空間裏的機器是自動打包的,林立鍾這是為了能符合這個時代的特色,而且,這五斤的數量,也是她考慮了很久才決定的,說多也不多,說少也不少了,拿出來跟人交換的話,不會太引起注意。為此,林立鍾空間裏的糧食每次成熟之後,她都用機器加工出來,現在她空間的倉庫裏,已經堆滿了兩個了。
當初給家裏寄這些的時候,林立鍾也是隨手從空間裏取的,根本就沒有換包裝。
林媽把自己閨女在心裏批評了一個遍,但是人不在跟前,也就隻能是在心裏抱怨了,收拾好之後,也快要到飯點了,就安心去準備晚飯了。
晚飯的時候,林媽就跟林爸說了今天包裹的事情。
“老林,小五又寄了兩個包裹回來,其中一個裏麵全是糧食,足足一百斤呢,你說咱閨女也太能折騰了。”
“小五給了,你就收著,回頭給閨女寄些錢過去就是了,”林爸倒是一點也不擔心林立鍾。
“不是,我是怕她又去那地方倒騰,你說這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的,咱們離著小五這麽遠,到時候萬一出了啥事兒,想去幫忙都來不及。”
“你把心放到肚子裏吧,你還沒看出來嘛,咱這閨女啊,比她上頭四個哥哥都靠譜,”林爸對自家閨女的能力那是一點都不懷疑的,最主要的是,他覺得自家閨女的運氣,那是頂頂好的。
同樣是去回收站,他每次去給立青幫忙,啥好東西也發現不了,自家閨女總去,十次就有六七次能找到好東西。
就比如之前給老四治病用的人參,要不是小五,他們家還真不能這麽快地拿出來,再比如之前他收到的那些資料,他之後也去了市裏的各個回收站,但是一點有用的東西也沒有。
“也對。”林媽這話說得有些失落,這當父母的,操心兒女是常態,突然發現兒女不需要自己操心也能過得很好的時候,除了欣慰,剩下的就是失落了。“那我下次休息的時候,再去市裏給小五寄上一百吧。”
“行,再把你給閨女做的那兩件衣服也寄過去,小五看了保準喜歡。”林媽的失落,林爸聽出來了,這麽多年的夫妻了,他很精準地覺察到了林媽的情緒,並且給出了有效的幹預。
“對,對,靠山村那邊現在還冷,但是再過上一個多月就開始暖和了,這時候寄過去正正好,”林立鍾過年回來的時候,林媽就發現了,自家閨女又長個子了,現在都已經超過她了,看著要到玉米七了,臨走之前給準備的那些衣服,很多都不合適了。
過年的時候,林媽特意給林立鍾重新量了身量,這段時間才把衣服給趕出來。
“對了,老林,小五還給你寄了不少的書回來,下午的時候,老姚在,我就沒有仔細整理,都給你放到書房的櫥子裏了,回頭你自己整理吧。”林媽這才想起還有舊書的事情沒有跟林爸說。
“啥?書?多少?在哪兒呢?”林爸一聽有書就激動了。
“有二三十本吧,我也沒仔細數,大概就是這些。哎,老林,你幹啥去啊,飯還沒吃完呢。”不等林媽說完,林爸把飯碗就給放下了,直接往書房去了。
這一看就到了晚上十點,要不是林媽催著,林爸八成要趕通宵了。
第二天,林爸頂著兩個大大的黑眼圈,帶著一遝草稿紙就到了廠裏。簡單整理之後,就召集了技術部的所有人員開會。
“好了,大家都聽我說,現在大家把手頭的工作都先放一放。”林爸這麽提,是有些把握的,這邊的生產線都已經步入穩定了,生產出來的零件都已經達到了95%的合格率,就不需要再緊盯著了。
他們之前通過林立鍾提供的數據資料改進的機床也已經在昨天被總廠那邊拉走了,剩下的就是上生產線檢驗了。
大家迅速都安靜了下來,他們都是林爸共事多年的老同事了,很有默契。
“我現在這邊有份數據和模型需要大家一起驗算,希望接下來的一周,大家能盡心盡力,咱們爭取一周之內完成。”說著,林爸就把自己昨天晚上整理好的草稿發給眾人傳閱。
半小時之後,大家都自動組成了五個小組,分工明確,迅速投入工作。
大家都懂行的人,這次林爸給的東西,比之之前大家一起參與改進的機床更有挑戰性,作為技術人員的他們,熱情一下子就起來了。
這人一忙起來,日子就過得很快。
和縣這邊,林立鍾跟謝仁的合作已經有一個多月了,期間他們往濱城運了四次菜,除了第一次的菜全部是林立鍾空間出品之外,剩下的三次,林立鍾從空間裏拿出來的就占三分之一,其他的都是靠山村的暖棚裏出產的。
這裏麵最多的還是豆芽和一些其他的芽菜。
當然了,這些都是譚老師的功勞,人家雖然是專門研究育種的,但是多少也是懂些蔬菜種植的。
一個月下來,單是林立鍾就進賬了一千兩百塊,靠山村整體也掙了小八百塊。
老支書和村長第一次拿到菜錢的時候,簡直是開眼了,笑得臉上的褶子都多了好幾條。
當初村裏建這十多個暖棚,可謂是掏光了家底,這一個月就能賺回八百多,這日子一下子就有了盼頭,老會計扒拉著算盤珠子,手都激動地發抖,總體算下來這一季不但能回本,還能小賺一把。
這要是明年這麽幹下去,那,那,老會計覺得他要算不過來了。
“哈哈哈,太好了,老支書,咱們靠山村發家致富就在這一波了。”村長高興地說著。
“別高興的太早,能把之前投進去的本錢掙回來,咱們就算是成功了,先顧著眼下,明年的事情,誰也說不準啊。”老支書高興之餘,心裏還是不踏實。這次能掙這麽多錢,還是沾了立鍾的光,但是他也知道,這走的不是正當的路子,不然這菜是賣不上這麽多錢的。
“啊?六叔,你這話啥意思?”
“麵兒上的意思,咱們這樣長久不了,”老支書歎氣,手裏不斷摸索著自己的煙袋。
“唉,也是,還是得想個長遠的法子才行。”村長顯然是明白過來了,也跟著歎氣。
“對了,鄉裏還有縣裏有消息了嗎?”
“還沒有,有人幫咱們盯著呢,有消息就會給我來信兒的。”
“你這幾天再去鄉裏杜主任那裏,還有縣裏你戰友那裏去仔細問問,看看這件事情到底是卡在哪裏。 ”
“行,您放心,我下午就去,杜主任最近去學習了,沒在鄉裏,我直接去縣裏問就是了。”
“好,記住,隻是問咱們之前提的那件事,村裏的情況可不能隨意透露。”
“六叔,我心裏明白,放心,我下午帶著幾捆小菜去,要是人家問起來,我就說其他的都給村民分了。”
“喲,你們小五這還真是愛學習,看看這些書,我們家玲兒從小到大,也沒有攢下這麽多書,你是不知道,這孩子從小就不怎麽愛學習,也不怎麽愛看書,人家上學回家好歹知道寫作右,我們玲兒啊,連課本都丟了,”姚翠蘭看到半袋子整整齊齊排列的舊書,肅然起敬。
她本身是文盲,參加掃盲班之後,好歹是把日常常用幾千個漢字給都認識了,這才有了現在的這份兒工作,不然啊,她就是個睜眼瞎。丈夫趙鬆是半個文化人,他的技術是解放前跟著老師傅學的,沒有係統的學習過,但這些目前也就夠用了,這不在車間待了二十多年,已經是資曆最老的技工師傅了。
兩口子,對有文化有技術的人,那是一向很佩服了,到了閨女這兒,他們兩口子鉚足了勁兒,就想讓閨女成為人人羨慕的知識分子。
結果,唉,那句話怎麽說來著,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
這趙玲,跟她爸學車間的那些技術操作,那是一學一個會,這個都不用趙鬆怎麽教,但是一說到文化課,嗬嗬,跟她媽姚翠蘭差不多,嗯,強那麽一丟丟,她不僅是字認全了,遣詞造句也是不錯的,再多,就沒有了。
趙鬆跟姚翠蘭就這麽一個閨女,見到趙玲這副樣子,很快就認清了現實,也不敢逼著女兒考啥學了,這高中也是能考上就上,考不上就進車間。
這個時代的很多工人子女都是如此,初中畢業,在父母的請托或者幫助之下,陸陸續續進了父母所在的廠子,找了車間的熟練工種或者高級技工做師傅,傳幫帶,老帶新,他們本身的文化素養並不怎麽高,但是這技術上還是很有水平的。
這會兒姚翠蘭見到林立鍾從鄉下寄回來這麽多的書,就忍不住感慨了,果然,這有啥樣的父母就有啥樣的子女。
“嗐,老姚,你也甭這麽誇她,這些書啊,是她幫著老林找的,她才靜不下心看這些呢,對了,正好想問你呢,上次黃主任給你提的那個孩子,玲兒跟人見麵了嗎?”上次小五寄回來的書,老林就很是寶貝,說裏麵有重要的資料,這會兒看到這麽多書,林媽不確定裏麵有沒有重要的東西,保險起見,還是說些別的話題為好。
“你說小劉啊,哈哈,我正想跟你說呢,她楊姨,小劉那孩子是真不錯。”林媽這話題明顯是提對了,姚翠蘭很快就開始滔滔不絕了,從小劉同誌小學年年拿第一,到進廠之後,獲得優秀先進,總之事無巨細。
趁著姚翠蘭說話的功夫,林媽很自然地把那些書就給收到了書櫥裏,包裹裏剩下的東西,她也不收拾了,專心跟姚翠蘭繼續聊趙玲最近的這個相親對象。
從姚翠蘭的話裏行間明顯能感覺出,她對這個小劉很滿意,就是不知道趙玲這孩子感覺怎麽樣。
“唉,她楊姨,你說現在這孩子都咋了,小劉這孩子我是哪兒哪兒看得都順眼,但是玲兒這孩子,偏偏說人家這也不行,那也不行,你既然嫌棄人家,索性就跟人家說明得了,結果,這小妮子倒是好,偏偏拖著人家,我跟你說喲,每次看到小劉啊,我都心虛得不行。”姚翠蘭最近明顯是在頭疼這個問題。
“玲兒這孩子,我覺得性子挺爽利的,不是拖泥帶水的人,既然她沒有明確地表示不同意,那就是有自己的考慮,你呀,別著急了,這種事情,往往是事緩則圓的。”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林媽反而比姚翠蘭看的明白些。
“但願吧,哎喲,可愁死我了。”姚翠蘭本來還想再繼續跟楊華訴訴苦的,但是趙玲在院子門口開始喊人了,她就直接回去了。
把人送走,林媽看離著晚飯還有時間,就趕緊開始整理包裹。
接下的東西就很常規了,都是小五往常喜歡寄的東西,吃的用的。唯一有些不同的就是幾瓶用麥乳精瓶子裝著的辣椒油了,這隔著蓋子都能聞到一股子辛香味道。嗯,晚上就嚐嚐好了,正好中午買的肉還剩下不少,這就是現成的蘸料。
第二個包裹就實在多了,全是糧食,林媽看著就想問問自己小五,哪裏弄來的這麽的糧食,足足一百斤,大米,小米,麵粉都有,這些糧食足夠他跟老林兩個月的夥食了。小五她一個人在鄉下,哪裏來的這麽多的糧票,林媽知道自家閨女有些簡陋的本事,但是這些得撿多少漏啊,再說了,這漏也不是天天有啊,要是人在跟前,林媽高低得訓上一頓,太不讓人省心了。
等袋子一個一個整理完之後,林媽就開始收拾,大米四十斤,小米二十斤,麵粉四十斤,都很好辨認,小五寄回來的這些,都是五斤一袋裝著的,光是這些布袋子就得有五尺布了,真是不當家不知道柴米貴。
林立鍾也沒辦法,空間裏的機器是自動打包的,林立鍾這是為了能符合這個時代的特色,而且,這五斤的數量,也是她考慮了很久才決定的,說多也不多,說少也不少了,拿出來跟人交換的話,不會太引起注意。為此,林立鍾空間裏的糧食每次成熟之後,她都用機器加工出來,現在她空間的倉庫裏,已經堆滿了兩個了。
當初給家裏寄這些的時候,林立鍾也是隨手從空間裏取的,根本就沒有換包裝。
林媽把自己閨女在心裏批評了一個遍,但是人不在跟前,也就隻能是在心裏抱怨了,收拾好之後,也快要到飯點了,就安心去準備晚飯了。
晚飯的時候,林媽就跟林爸說了今天包裹的事情。
“老林,小五又寄了兩個包裹回來,其中一個裏麵全是糧食,足足一百斤呢,你說咱閨女也太能折騰了。”
“小五給了,你就收著,回頭給閨女寄些錢過去就是了,”林爸倒是一點也不擔心林立鍾。
“不是,我是怕她又去那地方倒騰,你說這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的,咱們離著小五這麽遠,到時候萬一出了啥事兒,想去幫忙都來不及。”
“你把心放到肚子裏吧,你還沒看出來嘛,咱這閨女啊,比她上頭四個哥哥都靠譜,”林爸對自家閨女的能力那是一點都不懷疑的,最主要的是,他覺得自家閨女的運氣,那是頂頂好的。
同樣是去回收站,他每次去給立青幫忙,啥好東西也發現不了,自家閨女總去,十次就有六七次能找到好東西。
就比如之前給老四治病用的人參,要不是小五,他們家還真不能這麽快地拿出來,再比如之前他收到的那些資料,他之後也去了市裏的各個回收站,但是一點有用的東西也沒有。
“也對。”林媽這話說得有些失落,這當父母的,操心兒女是常態,突然發現兒女不需要自己操心也能過得很好的時候,除了欣慰,剩下的就是失落了。“那我下次休息的時候,再去市裏給小五寄上一百吧。”
“行,再把你給閨女做的那兩件衣服也寄過去,小五看了保準喜歡。”林媽的失落,林爸聽出來了,這麽多年的夫妻了,他很精準地覺察到了林媽的情緒,並且給出了有效的幹預。
“對,對,靠山村那邊現在還冷,但是再過上一個多月就開始暖和了,這時候寄過去正正好,”林立鍾過年回來的時候,林媽就發現了,自家閨女又長個子了,現在都已經超過她了,看著要到玉米七了,臨走之前給準備的那些衣服,很多都不合適了。
過年的時候,林媽特意給林立鍾重新量了身量,這段時間才把衣服給趕出來。
“對了,老林,小五還給你寄了不少的書回來,下午的時候,老姚在,我就沒有仔細整理,都給你放到書房的櫥子裏了,回頭你自己整理吧。”林媽這才想起還有舊書的事情沒有跟林爸說。
“啥?書?多少?在哪兒呢?”林爸一聽有書就激動了。
“有二三十本吧,我也沒仔細數,大概就是這些。哎,老林,你幹啥去啊,飯還沒吃完呢。”不等林媽說完,林爸把飯碗就給放下了,直接往書房去了。
這一看就到了晚上十點,要不是林媽催著,林爸八成要趕通宵了。
第二天,林爸頂著兩個大大的黑眼圈,帶著一遝草稿紙就到了廠裏。簡單整理之後,就召集了技術部的所有人員開會。
“好了,大家都聽我說,現在大家把手頭的工作都先放一放。”林爸這麽提,是有些把握的,這邊的生產線都已經步入穩定了,生產出來的零件都已經達到了95%的合格率,就不需要再緊盯著了。
他們之前通過林立鍾提供的數據資料改進的機床也已經在昨天被總廠那邊拉走了,剩下的就是上生產線檢驗了。
大家迅速都安靜了下來,他們都是林爸共事多年的老同事了,很有默契。
“我現在這邊有份數據和模型需要大家一起驗算,希望接下來的一周,大家能盡心盡力,咱們爭取一周之內完成。”說著,林爸就把自己昨天晚上整理好的草稿發給眾人傳閱。
半小時之後,大家都自動組成了五個小組,分工明確,迅速投入工作。
大家都懂行的人,這次林爸給的東西,比之之前大家一起參與改進的機床更有挑戰性,作為技術人員的他們,熱情一下子就起來了。
這人一忙起來,日子就過得很快。
和縣這邊,林立鍾跟謝仁的合作已經有一個多月了,期間他們往濱城運了四次菜,除了第一次的菜全部是林立鍾空間出品之外,剩下的三次,林立鍾從空間裏拿出來的就占三分之一,其他的都是靠山村的暖棚裏出產的。
這裏麵最多的還是豆芽和一些其他的芽菜。
當然了,這些都是譚老師的功勞,人家雖然是專門研究育種的,但是多少也是懂些蔬菜種植的。
一個月下來,單是林立鍾就進賬了一千兩百塊,靠山村整體也掙了小八百塊。
老支書和村長第一次拿到菜錢的時候,簡直是開眼了,笑得臉上的褶子都多了好幾條。
當初村裏建這十多個暖棚,可謂是掏光了家底,這一個月就能賺回八百多,這日子一下子就有了盼頭,老會計扒拉著算盤珠子,手都激動地發抖,總體算下來這一季不但能回本,還能小賺一把。
這要是明年這麽幹下去,那,那,老會計覺得他要算不過來了。
“哈哈哈,太好了,老支書,咱們靠山村發家致富就在這一波了。”村長高興地說著。
“別高興的太早,能把之前投進去的本錢掙回來,咱們就算是成功了,先顧著眼下,明年的事情,誰也說不準啊。”老支書高興之餘,心裏還是不踏實。這次能掙這麽多錢,還是沾了立鍾的光,但是他也知道,這走的不是正當的路子,不然這菜是賣不上這麽多錢的。
“啊?六叔,你這話啥意思?”
“麵兒上的意思,咱們這樣長久不了,”老支書歎氣,手裏不斷摸索著自己的煙袋。
“唉,也是,還是得想個長遠的法子才行。”村長顯然是明白過來了,也跟著歎氣。
“對了,鄉裏還有縣裏有消息了嗎?”
“還沒有,有人幫咱們盯著呢,有消息就會給我來信兒的。”
“你這幾天再去鄉裏杜主任那裏,還有縣裏你戰友那裏去仔細問問,看看這件事情到底是卡在哪裏。 ”
“行,您放心,我下午就去,杜主任最近去學習了,沒在鄉裏,我直接去縣裏問就是了。”
“好,記住,隻是問咱們之前提的那件事,村裏的情況可不能隨意透露。”
“六叔,我心裏明白,放心,我下午帶著幾捆小菜去,要是人家問起來,我就說其他的都給村民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