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啟則最初是因不用攀附結交而鬆了勁兒,可幾日過後,心又漸漸提上來。
他雖然對那夜心有餘悸,可他寧願相信淩君汐隻是一時婦人之仁,留下了佞王的種。
一個尚在繈褓的嬰孩,誰都會不忍動手吧。
更或者就隻是巧合,世間無奇不有,兩人相像又不是什麽稀奇事。
可要是真的要會怎樣?
若是真的,淩君汐又是抱著怎樣的心思留下皇室血脈的?上京真的會有大事發生嗎?還是隻是自己多想……
寧啟則心思多,一直放不下心,在這累日驚憂之下,他竟然病了!
他身子一向健碩有力,可在這多日的酒肉熏陶下,已是大不如前。這場病突如其來,去如抽絲,遲遲好不了,半月過去了,都還在發熱。
寧巍特意著人剪了百年人參須來食補,見他兩頰消瘦,文弱模樣,不禁皺眉道:“過了這麽久,怎還是如此虛弱!宮中已來旨,家宴定於重陽,又以重陽佳節名義邀不少朝中重臣,像是要大辦宮宴的模樣,並非隻是家宴了……到時你可莫要以病軀麵聖,”他語氣稍軟,“啟則啊,你的字,說不定就會在宮宴上由聖上來取,這可是榮及百年的事。”
寧啟則懨懨靠在一角,誠惶誠恐地點頭。寧巍走後,他又麵無表情,呆坐良久。
從前自己真是自視甚高,還想擺脫寧家階梯以才華成事,如今隻是暗暗推導深想一番,就已嚇得戰戰兢兢,風聲鶴唳,還怕得染上了病……
想那時他還未進京時,聽方瑞講起上巳節諸多遊樂之事,描述的熱鬧畫麵勾得他心癢,他問何處可觀,方瑞卻直言相勸莫要衝動。那時他滿身傲氣,自命不凡,心道聖旨赦免寧家是遲早的事,哪還用事事避諱!硬要人帶路,方瑞半推半就帶他去了。
在投壺處,他看見了安逢,心中頓時一驚,先是驚於與畫中人的相似,而後才是驚豔於相貌。
真的像,尤其是略微垂眸時的眉眼,若不是顯而易見是個男兒身,屈君遙作畫的年份又久遠,他都覺得是屈君遙照著此人眉眼所畫。
他一心想要再見人一麵,可後來也不知是今上有意無意地忘記了,聖旨遲遲不下,他被冷落在京外驛館,又倒黴碰上一個奸殺犯,他頭一回覺得自己名聲在外是件醜事!
進了上京,得意滋味已減了三分,數回觥籌宴飲,他更被京中的貴氣和權力壓得抬不起頭。非科考取仕,非賢能舉薦,非世族蔭庇,寧家有的隻是財富,和那一點與帝王沾親帶故,還帶有仇恨隔閡的血緣。
所幸錢夠多,夠能擺闊揮灑,雖說有人背地裏嘲他商戶之家,奢靡浪蕩之風,但錢財帶來的風光,至少能讓他說上話。
不往上爬,就隻能往下跌,寧家早已是騎虎難下!
更何況是棋子的自己……
寧啟則背上陣陣冷汗。
寧家眼前正是跋前疐後之境!寧家欲與永寧侯修好,可對麵不迎不拒,態度曖昧,未有進展。今上也好似不喜,隻作表麵熱迎之態……
若那安逢真的是佞王的兒子,那淩君汐手上有軍權,又有蕭家皇室血脈,而這個孩子對於寧家來說,是比今上更親近的人,這可是寧巍的外孫!如果他是寧巍,知道了自己外孫會有機會登上至尊之位,在這今上對寧家略顯冷淡厭惡的境況下,這樣的誘惑,難道還不足以冒險嗎!
明麵上不摻和,會不會背地扶持?還是更為大膽一點,就跟當年一樣,直接與新帝為敵……
自己是不是不該說出這件事?可是不說,寧家久居上京,也早晚會知,還是……寧巍一直就知道這件事?想要這從龍之功!
上京風雲詭譎,寧家若真牽涉其中,他也自身難保。
寧啟則頭昏腦脹,鼻息短促炙熱,眼珠好似要爆炸一般地突突跳疼,他重重闔眸,在心思極度憂慮下又漸漸昏睡了過去。
醒來時,床邊竟坐著一人。
他費力看清後,吃了一驚,“方瑞?”
方瑞一臉擔憂:“表哥一連幾日不出門,怎病得如此嚴重?”
寧啟則看向不遠處的寧順,目光低垂,顯然是在聽著他們的談話。
寧啟則撐起身來,聲音沙啞:“我無大礙,隻是這天熱得很,我也懶得出門應酬了,還勞煩你來看我。”
方瑞歎道:“說這麽客氣做什麽?如今不安穩,還是少出門的好,我聽說將軍府那位,到如今都還是昏迷不醒的。”
寧啟則問:“淩懷歸呢?可官複原職?”
方瑞搖頭:“淩懷歸早已離京了!”
寧啟則久待在府,不知政事,驚訝道:“離京?他能離京?何時離京的?可是聖意?”
方瑞道:“他離京已有半月有餘,依今上所言定他瀆職之罪,他戴罪之身,怎能忽然離京?應是永寧侯授意。”
寧啟則皺眉,百思不得其解,“聖上未怪罪?”
方瑞道:“上京風平浪靜,什麽事也沒發生,”方瑞說著,麵露難色,“表哥,我來是想說,永寧侯權勢滔天,連我父親都要避其三分,這守衛軍副使的職位原本是家父屬下擔任,卻被她以親兒受苦受傷為由逼得聖上將副使一職讓給了淩懷歸,如今淩懷歸被撤職,親子又重傷昏迷,她囂張氣焰減了幾分,對於家父來說,此時正是良機。”
寧啟則手抖了抖,麵上不動聲色:“是令堂讓你轉告這些的?”
方瑞道:“寧家和方家好歹有姻親,和將軍府能有什麽呢?反而有一段仇恨,還有永寧侯在寧家為奴的屈辱往事,寧家在將軍府和方家之間徘徊不定,不是個好選擇,”方瑞壓聲道,“小娘頗得家父喜愛,家父也有意同寧家交好,可瞧你們如此作為,家父這才意味不明。”
寧啟則心底嗤笑。
意味不明難道不是顧忌聖上對寧家的態度?寧家和方家都當年都得罪過新皇,也就是方居勤在兵家一道上能跟淩君汐相互掣肘,才得帝王二十年不輕不重的賞識。
後來年紀大了,禁不住年輕美色的誘惑,答應了和寧家結為婚姻,不然哪戶好人家肯讓剛及笄的女兒嫁給一個老頭子?
方瑞拿出一張紙,“重陽宮宴,聖上邀了寧家、方家、還有梁家……上京多半權貴重臣都在名單之上,卻沒有永寧侯,表哥應該明白是何意?”
寧啟則展開看了看,麵色淡淡:“這些個臣子裏,家中都有女眷在宮中為妃,永寧侯又無女選妃,自然不在家宴之中。”
方瑞道:“當年聖上可是有意要娶淩年將軍,隻不過永寧侯裝作不解其意,連忙帶著淩年去無量海剿匪,我可聽說,那時聖旨都擬好了。”
寧啟則微驚:“竟有此事……”縱使寧啟則迂腐,卻也覺得帝王行事太過離譜,淩年顯然是良將,讓其入宮為妃,與自斷一臂何異?
不過或許也是借嫁娶讓渡軍權,算了,他想不明白!自己還在病著,想這些簡直自尋煩憂!
寧啟則雙眼一閉,“方瑞,我有些乏了,恕不遠送。”
方瑞也心知肚明寧啟則不是做主的人,好生安慰病情幾句,寧啟則扯著笑,態度冷淡許多,方瑞瞧出冷意,找個借口告辭了。
人走後,一直聽著他們談話的寧順也離開了,寧啟則長舒一口氣,眼中一片空茫。
將軍府好似是撕了臉麵……寧家會怎麽選?
*
“笑話!”寧巍怒起摔杯。“寧家剛進京時怎不來?”
寧順使了眼色,讓奴仆撿走碎瓷,又屏退幾個伺候的人。
寧巍冷笑,臉色陰沉:“這些年他覥著臉從寧家這裏撈走多少錢?又可曾在今上麵前說過半句寧家好話!若不是瞧他貪欲難填,年老難用,我何必降下身段又回找將軍府?如今瞧著將軍府勢頭衰微,想借刀殺人反倒記起寧家了?還倒打一耙,讓一小輩前來暗指我忘恩負義!”
寧順溫聲勸慰,寧巍怒顏漸消,才後知後覺胸口的疼來,他已年邁,承受不了急怒,方才的怒火已是壓抑了許多年,太過猛烈。
寧巍強熄怒氣,闔眸歎道:“誰能想到淩懷歸會突然離京……離京做什麽?這勢頭急轉直下,京中個個都看不明白,她究竟在想什麽?竟是連我也搞不清了。”
“去邊關少說也要費時一月,莫非將軍府公子被擄襲……”寧順猶疑地改了口,“……小姐遷怒於淩懷歸?”
寧巍不在意寧順的稱呼,眉頭緊鎖,“淩懷歸瀆職一罪或輕或重,留在上京仍有前途,她將人趕去關外,是好意還是厭棄,我也看不清。”寧巍問,“人醒了嗎?可探聽到消息了?”
寧順搖頭:“將軍府圍得密不透風,做事的外院奴仆有說醒了,又有的說沒醒,還有的說早就送往別院養傷,甚至還說去醫穀治病的,消息紛雜,難辨真假。”
“醫穀……”寧巍心底竟有些焦急起來,“我記得她是有醫穀的人脈,莫非真是要傷重到去醫穀了?人若是真死了該如何?”
如何取舍?
寧巍在屋中踱步思索,良久,才低聲道:“去取錢送往方家,等家宴麵聖後,見今上態度究竟如何再來細說……”
寧巍疲倦不堪,年近六旬的他早已有蒼老之態,可眼中依舊閃著對權勢的狂熱,他對當年未能得從龍擁立之功的事耿耿於懷,“以前是佞王他沒本事,害我寧家被逐,如今敵我難分,先按兵不動,我不信還會押錯寶!”
第一百零一章 驚世之事
日頭漸落,天掛煙霞。
安逢坐在窗邊,撐腮看著,思緒隨著水波粼粼的目光早已飄向更遠的地方。
淩君汐和安詩寧走近,安逢驟然從回憶中回神,他不敢直視,隻起身相迎,“娘親,姑母。”
兩人進屋,點頭坐下,是一副要深談的姿態。
安逢終於等到了這一日,他渾身都在發抖,想主動問,可實在太多了,一時卡在喉中,難以開口。
安詩寧麵色複雜,輕聲道:“小逢,問吧。”
安逢眸中閃閃,又很快隱去,聲音嘶啞:“你們,是故意養廢我的嗎?”
對他從不苛求功課,說是溺愛,卻又在他品行德性上極為嚴格。
不讓他在兵家武學上有所啟蒙,也不想讓他鑽研聖賢之道。
安逢幼時走進書房,正與淩年討論兵家之道的淩君汐立馬合上了兵書,叫人帶他出去。被攔在門外的他知道娘親忙,又去找安詩寧,也隻能得到頗為隨意的教導。
他也想過,為何姑母看他的眼神這麽複雜,娘親待他的態度也好生冷淡,安逢有時候甚至害怕這兩位長輩,對他親近但不親昵,有心但並非上心。
年歲漸長,他又覺得姑母和娘親待他不錯,這看不見的隔閡隻是兒時錯覺……
所以他很想知道,當淩君汐和安詩寧知道他喜歡男人,眼中閃過的驚詫和悲傷,到底是對同類的憐憫,有了惻隱之心,還是喜於得到一個完美的傀儡,終於放下了芥蒂,轉變了態度。
一個喜歡男人的斷袖,注定沒有後代的傀儡皇帝,如何不是奪權的最好工具?
淩君汐沉默片刻,點頭:“是。”
安逢對這個答案早有預料,這個真相從他察覺起,就一日日地割著他的心,他神色未變,隻是臉上毫無血色,聲音已微微哽咽:“為什麽……”
淩君汐輕聲道:“小逢,我不希望你以後會有能力來反抗我,更不想與你走到兵戎相見的地步。”
安逢淚水無聲滑過臉頰,他顫聲問:“當年娘親留下我一個嬰孩,是不是從一開始……就打定主意將我當作一顆隨時丟棄的棋子?娘親和姑母養育我多年……可對我有一絲母子之情?”他紅著眼看向安詩寧,“我每喚一聲娘親,姑母心中可答應過一次!”
安詩寧記起往事,眼尾微紅,淩君汐道:“是我做的決定——”
“不,”安詩寧霍然起身,“是我!”
淩君汐眉間微蹙,“詩寧……”
安詩寧抬手止住她的話,神情堅毅,“小逢,你自小聰穎,那日我見你書有墨痕,便知你已猜出四五分,今日我便將能說的都說了。”
安詩寧看了淩君汐一眼,道:“我並非寧家女兒,而是先太子妃寧婧言的貼身婢女——花詩。長公主和聖上因誤會將我錯認成寧婧汐,我將錯就錯,放走了正被軟禁的,真正的寧家二小姐,也就是後來改名換姓的……淩君汐。”
安逢再能推斷,也猜不出如此隱秘的事來,他被安詩寧的話震得一時無言,他看向淩君汐,又看向安詩寧,重複數次,才又問:“為何……娘親會被軟禁?”
安詩寧不言,這回是淩君汐回答:“寧巍撞見我與貼身婢女花詞親熱,先太子大婚在即,不容有失,他將我趕回老莊,謊稱會送走花詞,我在老莊日夜祈禱她一定要等我,可等我回去,卻是得知她早被活活打死,我得知真相,痛不欲生,犯癔發瘋了。”
安逢怔住了,怪不得,當他說出自己喜歡男人時,娘親和姑母眼中還有悲痛之意,他忽然想起那把木質小刀,問道:“所以娘親手中那把木頭小刀是......”
“是她親手雕來送我的。”
原來那把小刀如此重要......安逢摸了摸腰側的玉英刀,心中感慨,眼眶通紅。
這算不算已經能證明她們在意自己?那眼中閃過的悲傷原來還有對往事的哀痛……
安詩寧輕拍淩君汐的背,繼續道:“花詞她走得淒慘,卻無人付出代價,那時我還以為君汐懦弱逃避,導致花詞慘死,所以除了婧言小姐,我憎恨整個寧家!後來才知君汐也被蒙在鼓裏,我心中有計策,便順勢頂替了她的身份,放走了她,寧巍不得不認下我。
“屈先生來寧府寬慰婧言小姐,感念她為先太子守貞,且有幾分師徒之緣,便為我們“姊妹”作畫,後來蕭煬登基,宮中設宴,我飲下蕭綺月端過來的甜湯,昏沉無力,她借口帶我去歇息,久未歸席,寧巍察覺有計,他不想讓我嫁入皇宮,便立時將蕭闕引了過來,”安詩寧眸中一片悲涼之意,話語隱晦,“連我……都不知那夜發生了什麽,隻是被推著嫁給了蕭闕……”
他雖然對那夜心有餘悸,可他寧願相信淩君汐隻是一時婦人之仁,留下了佞王的種。
一個尚在繈褓的嬰孩,誰都會不忍動手吧。
更或者就隻是巧合,世間無奇不有,兩人相像又不是什麽稀奇事。
可要是真的要會怎樣?
若是真的,淩君汐又是抱著怎樣的心思留下皇室血脈的?上京真的會有大事發生嗎?還是隻是自己多想……
寧啟則心思多,一直放不下心,在這累日驚憂之下,他竟然病了!
他身子一向健碩有力,可在這多日的酒肉熏陶下,已是大不如前。這場病突如其來,去如抽絲,遲遲好不了,半月過去了,都還在發熱。
寧巍特意著人剪了百年人參須來食補,見他兩頰消瘦,文弱模樣,不禁皺眉道:“過了這麽久,怎還是如此虛弱!宮中已來旨,家宴定於重陽,又以重陽佳節名義邀不少朝中重臣,像是要大辦宮宴的模樣,並非隻是家宴了……到時你可莫要以病軀麵聖,”他語氣稍軟,“啟則啊,你的字,說不定就會在宮宴上由聖上來取,這可是榮及百年的事。”
寧啟則懨懨靠在一角,誠惶誠恐地點頭。寧巍走後,他又麵無表情,呆坐良久。
從前自己真是自視甚高,還想擺脫寧家階梯以才華成事,如今隻是暗暗推導深想一番,就已嚇得戰戰兢兢,風聲鶴唳,還怕得染上了病……
想那時他還未進京時,聽方瑞講起上巳節諸多遊樂之事,描述的熱鬧畫麵勾得他心癢,他問何處可觀,方瑞卻直言相勸莫要衝動。那時他滿身傲氣,自命不凡,心道聖旨赦免寧家是遲早的事,哪還用事事避諱!硬要人帶路,方瑞半推半就帶他去了。
在投壺處,他看見了安逢,心中頓時一驚,先是驚於與畫中人的相似,而後才是驚豔於相貌。
真的像,尤其是略微垂眸時的眉眼,若不是顯而易見是個男兒身,屈君遙作畫的年份又久遠,他都覺得是屈君遙照著此人眉眼所畫。
他一心想要再見人一麵,可後來也不知是今上有意無意地忘記了,聖旨遲遲不下,他被冷落在京外驛館,又倒黴碰上一個奸殺犯,他頭一回覺得自己名聲在外是件醜事!
進了上京,得意滋味已減了三分,數回觥籌宴飲,他更被京中的貴氣和權力壓得抬不起頭。非科考取仕,非賢能舉薦,非世族蔭庇,寧家有的隻是財富,和那一點與帝王沾親帶故,還帶有仇恨隔閡的血緣。
所幸錢夠多,夠能擺闊揮灑,雖說有人背地裏嘲他商戶之家,奢靡浪蕩之風,但錢財帶來的風光,至少能讓他說上話。
不往上爬,就隻能往下跌,寧家早已是騎虎難下!
更何況是棋子的自己……
寧啟則背上陣陣冷汗。
寧家眼前正是跋前疐後之境!寧家欲與永寧侯修好,可對麵不迎不拒,態度曖昧,未有進展。今上也好似不喜,隻作表麵熱迎之態……
若那安逢真的是佞王的兒子,那淩君汐手上有軍權,又有蕭家皇室血脈,而這個孩子對於寧家來說,是比今上更親近的人,這可是寧巍的外孫!如果他是寧巍,知道了自己外孫會有機會登上至尊之位,在這今上對寧家略顯冷淡厭惡的境況下,這樣的誘惑,難道還不足以冒險嗎!
明麵上不摻和,會不會背地扶持?還是更為大膽一點,就跟當年一樣,直接與新帝為敵……
自己是不是不該說出這件事?可是不說,寧家久居上京,也早晚會知,還是……寧巍一直就知道這件事?想要這從龍之功!
上京風雲詭譎,寧家若真牽涉其中,他也自身難保。
寧啟則頭昏腦脹,鼻息短促炙熱,眼珠好似要爆炸一般地突突跳疼,他重重闔眸,在心思極度憂慮下又漸漸昏睡了過去。
醒來時,床邊竟坐著一人。
他費力看清後,吃了一驚,“方瑞?”
方瑞一臉擔憂:“表哥一連幾日不出門,怎病得如此嚴重?”
寧啟則看向不遠處的寧順,目光低垂,顯然是在聽著他們的談話。
寧啟則撐起身來,聲音沙啞:“我無大礙,隻是這天熱得很,我也懶得出門應酬了,還勞煩你來看我。”
方瑞歎道:“說這麽客氣做什麽?如今不安穩,還是少出門的好,我聽說將軍府那位,到如今都還是昏迷不醒的。”
寧啟則問:“淩懷歸呢?可官複原職?”
方瑞搖頭:“淩懷歸早已離京了!”
寧啟則久待在府,不知政事,驚訝道:“離京?他能離京?何時離京的?可是聖意?”
方瑞道:“他離京已有半月有餘,依今上所言定他瀆職之罪,他戴罪之身,怎能忽然離京?應是永寧侯授意。”
寧啟則皺眉,百思不得其解,“聖上未怪罪?”
方瑞道:“上京風平浪靜,什麽事也沒發生,”方瑞說著,麵露難色,“表哥,我來是想說,永寧侯權勢滔天,連我父親都要避其三分,這守衛軍副使的職位原本是家父屬下擔任,卻被她以親兒受苦受傷為由逼得聖上將副使一職讓給了淩懷歸,如今淩懷歸被撤職,親子又重傷昏迷,她囂張氣焰減了幾分,對於家父來說,此時正是良機。”
寧啟則手抖了抖,麵上不動聲色:“是令堂讓你轉告這些的?”
方瑞道:“寧家和方家好歹有姻親,和將軍府能有什麽呢?反而有一段仇恨,還有永寧侯在寧家為奴的屈辱往事,寧家在將軍府和方家之間徘徊不定,不是個好選擇,”方瑞壓聲道,“小娘頗得家父喜愛,家父也有意同寧家交好,可瞧你們如此作為,家父這才意味不明。”
寧啟則心底嗤笑。
意味不明難道不是顧忌聖上對寧家的態度?寧家和方家都當年都得罪過新皇,也就是方居勤在兵家一道上能跟淩君汐相互掣肘,才得帝王二十年不輕不重的賞識。
後來年紀大了,禁不住年輕美色的誘惑,答應了和寧家結為婚姻,不然哪戶好人家肯讓剛及笄的女兒嫁給一個老頭子?
方瑞拿出一張紙,“重陽宮宴,聖上邀了寧家、方家、還有梁家……上京多半權貴重臣都在名單之上,卻沒有永寧侯,表哥應該明白是何意?”
寧啟則展開看了看,麵色淡淡:“這些個臣子裏,家中都有女眷在宮中為妃,永寧侯又無女選妃,自然不在家宴之中。”
方瑞道:“當年聖上可是有意要娶淩年將軍,隻不過永寧侯裝作不解其意,連忙帶著淩年去無量海剿匪,我可聽說,那時聖旨都擬好了。”
寧啟則微驚:“竟有此事……”縱使寧啟則迂腐,卻也覺得帝王行事太過離譜,淩年顯然是良將,讓其入宮為妃,與自斷一臂何異?
不過或許也是借嫁娶讓渡軍權,算了,他想不明白!自己還在病著,想這些簡直自尋煩憂!
寧啟則雙眼一閉,“方瑞,我有些乏了,恕不遠送。”
方瑞也心知肚明寧啟則不是做主的人,好生安慰病情幾句,寧啟則扯著笑,態度冷淡許多,方瑞瞧出冷意,找個借口告辭了。
人走後,一直聽著他們談話的寧順也離開了,寧啟則長舒一口氣,眼中一片空茫。
將軍府好似是撕了臉麵……寧家會怎麽選?
*
“笑話!”寧巍怒起摔杯。“寧家剛進京時怎不來?”
寧順使了眼色,讓奴仆撿走碎瓷,又屏退幾個伺候的人。
寧巍冷笑,臉色陰沉:“這些年他覥著臉從寧家這裏撈走多少錢?又可曾在今上麵前說過半句寧家好話!若不是瞧他貪欲難填,年老難用,我何必降下身段又回找將軍府?如今瞧著將軍府勢頭衰微,想借刀殺人反倒記起寧家了?還倒打一耙,讓一小輩前來暗指我忘恩負義!”
寧順溫聲勸慰,寧巍怒顏漸消,才後知後覺胸口的疼來,他已年邁,承受不了急怒,方才的怒火已是壓抑了許多年,太過猛烈。
寧巍強熄怒氣,闔眸歎道:“誰能想到淩懷歸會突然離京……離京做什麽?這勢頭急轉直下,京中個個都看不明白,她究竟在想什麽?竟是連我也搞不清了。”
“去邊關少說也要費時一月,莫非將軍府公子被擄襲……”寧順猶疑地改了口,“……小姐遷怒於淩懷歸?”
寧巍不在意寧順的稱呼,眉頭緊鎖,“淩懷歸瀆職一罪或輕或重,留在上京仍有前途,她將人趕去關外,是好意還是厭棄,我也看不清。”寧巍問,“人醒了嗎?可探聽到消息了?”
寧順搖頭:“將軍府圍得密不透風,做事的外院奴仆有說醒了,又有的說沒醒,還有的說早就送往別院養傷,甚至還說去醫穀治病的,消息紛雜,難辨真假。”
“醫穀……”寧巍心底竟有些焦急起來,“我記得她是有醫穀的人脈,莫非真是要傷重到去醫穀了?人若是真死了該如何?”
如何取舍?
寧巍在屋中踱步思索,良久,才低聲道:“去取錢送往方家,等家宴麵聖後,見今上態度究竟如何再來細說……”
寧巍疲倦不堪,年近六旬的他早已有蒼老之態,可眼中依舊閃著對權勢的狂熱,他對當年未能得從龍擁立之功的事耿耿於懷,“以前是佞王他沒本事,害我寧家被逐,如今敵我難分,先按兵不動,我不信還會押錯寶!”
第一百零一章 驚世之事
日頭漸落,天掛煙霞。
安逢坐在窗邊,撐腮看著,思緒隨著水波粼粼的目光早已飄向更遠的地方。
淩君汐和安詩寧走近,安逢驟然從回憶中回神,他不敢直視,隻起身相迎,“娘親,姑母。”
兩人進屋,點頭坐下,是一副要深談的姿態。
安逢終於等到了這一日,他渾身都在發抖,想主動問,可實在太多了,一時卡在喉中,難以開口。
安詩寧麵色複雜,輕聲道:“小逢,問吧。”
安逢眸中閃閃,又很快隱去,聲音嘶啞:“你們,是故意養廢我的嗎?”
對他從不苛求功課,說是溺愛,卻又在他品行德性上極為嚴格。
不讓他在兵家武學上有所啟蒙,也不想讓他鑽研聖賢之道。
安逢幼時走進書房,正與淩年討論兵家之道的淩君汐立馬合上了兵書,叫人帶他出去。被攔在門外的他知道娘親忙,又去找安詩寧,也隻能得到頗為隨意的教導。
他也想過,為何姑母看他的眼神這麽複雜,娘親待他的態度也好生冷淡,安逢有時候甚至害怕這兩位長輩,對他親近但不親昵,有心但並非上心。
年歲漸長,他又覺得姑母和娘親待他不錯,這看不見的隔閡隻是兒時錯覺……
所以他很想知道,當淩君汐和安詩寧知道他喜歡男人,眼中閃過的驚詫和悲傷,到底是對同類的憐憫,有了惻隱之心,還是喜於得到一個完美的傀儡,終於放下了芥蒂,轉變了態度。
一個喜歡男人的斷袖,注定沒有後代的傀儡皇帝,如何不是奪權的最好工具?
淩君汐沉默片刻,點頭:“是。”
安逢對這個答案早有預料,這個真相從他察覺起,就一日日地割著他的心,他神色未變,隻是臉上毫無血色,聲音已微微哽咽:“為什麽……”
淩君汐輕聲道:“小逢,我不希望你以後會有能力來反抗我,更不想與你走到兵戎相見的地步。”
安逢淚水無聲滑過臉頰,他顫聲問:“當年娘親留下我一個嬰孩,是不是從一開始……就打定主意將我當作一顆隨時丟棄的棋子?娘親和姑母養育我多年……可對我有一絲母子之情?”他紅著眼看向安詩寧,“我每喚一聲娘親,姑母心中可答應過一次!”
安詩寧記起往事,眼尾微紅,淩君汐道:“是我做的決定——”
“不,”安詩寧霍然起身,“是我!”
淩君汐眉間微蹙,“詩寧……”
安詩寧抬手止住她的話,神情堅毅,“小逢,你自小聰穎,那日我見你書有墨痕,便知你已猜出四五分,今日我便將能說的都說了。”
安詩寧看了淩君汐一眼,道:“我並非寧家女兒,而是先太子妃寧婧言的貼身婢女——花詩。長公主和聖上因誤會將我錯認成寧婧汐,我將錯就錯,放走了正被軟禁的,真正的寧家二小姐,也就是後來改名換姓的……淩君汐。”
安逢再能推斷,也猜不出如此隱秘的事來,他被安詩寧的話震得一時無言,他看向淩君汐,又看向安詩寧,重複數次,才又問:“為何……娘親會被軟禁?”
安詩寧不言,這回是淩君汐回答:“寧巍撞見我與貼身婢女花詞親熱,先太子大婚在即,不容有失,他將我趕回老莊,謊稱會送走花詞,我在老莊日夜祈禱她一定要等我,可等我回去,卻是得知她早被活活打死,我得知真相,痛不欲生,犯癔發瘋了。”
安逢怔住了,怪不得,當他說出自己喜歡男人時,娘親和姑母眼中還有悲痛之意,他忽然想起那把木質小刀,問道:“所以娘親手中那把木頭小刀是......”
“是她親手雕來送我的。”
原來那把小刀如此重要......安逢摸了摸腰側的玉英刀,心中感慨,眼眶通紅。
這算不算已經能證明她們在意自己?那眼中閃過的悲傷原來還有對往事的哀痛……
安詩寧輕拍淩君汐的背,繼續道:“花詞她走得淒慘,卻無人付出代價,那時我還以為君汐懦弱逃避,導致花詞慘死,所以除了婧言小姐,我憎恨整個寧家!後來才知君汐也被蒙在鼓裏,我心中有計策,便順勢頂替了她的身份,放走了她,寧巍不得不認下我。
“屈先生來寧府寬慰婧言小姐,感念她為先太子守貞,且有幾分師徒之緣,便為我們“姊妹”作畫,後來蕭煬登基,宮中設宴,我飲下蕭綺月端過來的甜湯,昏沉無力,她借口帶我去歇息,久未歸席,寧巍察覺有計,他不想讓我嫁入皇宮,便立時將蕭闕引了過來,”安詩寧眸中一片悲涼之意,話語隱晦,“連我……都不知那夜發生了什麽,隻是被推著嫁給了蕭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