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頭上本就有傷,更要注意安神歇息,夜裏疑神疑鬼地睡不好會讓他頭疼……
安逢輕輕晃了晃腦袋,揉揉眉心,他深吸一口氣散了散腦中的昏沉。
白日裏睡了,晚上就更睡不好了。
安逢直起身,撇去睡意繼續看書。
上回同淩初談論太子妃之事,他心中一直惦記著那段往事。
安逢想,即使他甚少涉足朝堂,不能幫助娘親什麽,但也要知道些寧家的事,若是寧家一族真能歸京,那他以後做事都要有底有數,不能隨意行事,不能什麽都不知道。
於是他近日搜羅許多書來看,還去問了府中一些年長的護衛。
可年長護衛多數都是跟隨淩君汐戰場殺伐的兵將,對從前上京的事也並無太多了解。
書上寫的也並不多,許是忌憚帝王,所寫都刻意弱化了寧家,隻有寥寥幾筆,隻言片語。
倒是隻有一處寫得濃墨重彩——元宵宴飲。
淩君汐私自回京,斬殺廷王,雖然名頭上是除奸佞,可實際上是蔑視君威。
有人蠢蠢欲動,想瓜分淩君汐的軍功,便借著此事攻訐。
而寧家失了攀附的王爺,比誰都心急,怕帝王清算,更怕被淩君汐遷怒,暗害將領雖是蕭闕主導,陳一示行事,但說來都是一丘之貉,何談清白?
寧家家主寧巍源源不斷地往宮中送錢,幾乎砸了一條旁係族脈所有的經營,這份遲來的討好似是打動了蕭暘,可依然遲遲未斷,而是放下此事,先行了程與和屈堯的喪葬禮。
兩人辭逝時已是高齡,無病無痛,是喜喪,應程與生前要求,喪葬並不作大聲勢。
喪葬後,帝王下旨設宴請百官,宴飲之中,眾官也終於見到了屈堯口中那神一般的女子……
……
“一女入座,身著墨紅甲衣,身較魁梧,眾側目,巍大驚,仆血色失盡,帝問之,巍答:‘此女乃家奴,盜金私逃,多年無影。’
上不言,將曰:‘從無此事。’
巍曰:‘公主年少居家府,同小女交好,定與將軍相識。’公主不言,巍曰:‘將軍為我府私奴,得先太子妃青眼,做得護衛,後私逃偷走契書,臣無證,望上明察。’
帝曰:‘往事莫追,今有嘉功,可除奴籍。’
百官竊語,或私語曰:‘既是奴身賤籍,本不可從軍,遑論任將,偷盜主家,品性有虧,不可領兵征戰。’
上麵有怒容,未言。
將曰:‘大人好意,念臣奴籍之身,且已有身孕,體弱不便領兵。’
眾人目眥驚疑,將撫腹,笑曰:‘已有四月,恐難勝將職,此職還是能人居之。’”
——天順七年正月十五《上元宴》
……
安逢反複看了幾遍,眉頭緊鎖,為淩君汐受辱而感到憤怒,卻也心知淩君汐借著有孕卸了將權算是好事,樹大招風,以退為進,先消了過旺的盛名,保下自身安康。
即使後來有言臣彈劾淩君汐私德有虧,未婚有子,民間也不乏好事之人私議其作風,多數書籍都以頗為譏誚的言語暗諷,就連一直為淩君汐女將之名說話的賀女官賀清才,也未有明麵上的支持。
安逢想了想。
娘親或許是想要用未婚有子的風頭蓋過她私殺廷王之事……而賀女官,或許是站在先帝一邊,故並無動靜。
單看此段紀史,聖上態度模糊不清,為罷免娘親將職而驚怒,像是為娘親說話,卻又直接給娘親定了偷盜的罪名……
那句“品性有虧”的話定是身在高位的人所言,隻是史官不好寫明,那說話的人讓帝王大怒,卻未明罰,也不明言,定是份量也重,除了已逝的墨文居士和屈君遙,便應是一直扶持帝王的梁相——梁平參。
安逢歎了口氣,他知道梁平參算是個好官,可為人死板守舊,泥古不化,因膝下隻有孫女,無孫男,故偏寵溺愛侄子梁瞿。
品性有虧這話滿滿成見,倒是有些符合梁相。
寧家家主寧巍驚訝娘親身份,說明“淩君汐”這名字是假名,在寧家,娘親顯然是叫另一個名字,“淩君汐”是從軍之後取的名……
安逢的目光落在“太子妃”三字上。
娘親是得太子妃青眼做得護衛……那護得是太子妃,還是太子妃其他姊妹?
若是太子妃其他姊妹,那娘親又是做的哪一位千金的護衛?
安逢在書架中翻找,書擺滿了一地,他一頁一頁地查閱,直到一抹橙紅鋪在他窗前,將書都鋪滿了顏色。他抬頭往窗外望去,見天邊已掛滿雲霞。
原來天都快黑了……
安逢心念一轉。
自己何必想東想西?直接去問娘親不就得了……
看了將近幾個時辰的書,安逢頭昏腦脹得很,他歇了繼續搜尋的心思,卻也無多大意願去問淩君汐,畢竟是往事,還是有關於寧家,他不想談起令人不快的舊事。
安逢緩緩坐下,按了按酸痛的眼圈。
他闔眸養神,不自覺地卸下渾身的緊繃感,漸漸趴在小幾上睡了。
院裏的桃花樹搖擺招搖,豔麗的雲霞灑在花瓣上,更添顏色。
腦袋對著風,吹著冷,安逢眯了會覺就醒了,一睜眼,便發現安詩寧側身站在他窗前,正翻著書,不知看了多久。
這絕美的夕陽下,安逢看著安詩寧的秀美側臉,一時竟看癡了,忘了喚人。
還是安詩寧先道:“醒了?”
安逢才回過神來:“姑母。”
安詩寧道:“你頭上有傷,莫要對著冷風吹。”
安逢點頭。
安詩寧仍舊翻著書:“聽護衛說,你近日搜羅了許多書來看,怎忽然對那些事感興趣了?”
安逢想說是淩初給他講了些寧家的事,他心裏好奇,可臨到嘴邊,又改口道:“看些書打發日子罷了。”
安詩寧問:“那你看得怎樣?覺得如何?”
安逢道:“雲裏霧裏的,看不太懂。”
安詩寧手中拿的是書架上的舊書,書麵已經有翻閱的舊痕,她忽然頓住了翻書的手,看了好一會兒,才對安逢道:“小逢,你還未滿半歲時,君汐就去了邊疆打仗,如今你十九了,她總共伴你的日子或許都不到一年,你長大一些後,我便也時時隨軍,留京陪你的時日也不多,你可曾怪過我們?”
淩君汐和安詩寧陪伴安逢時日較少,安逢幼時不親她們,對淩君汐更是隻有害怕和敬畏,甚至帶著點微妙的怨憤,一些扭曲的自卑。
後來漸漸大了,安逢隱約察覺到了淩君汐母性的溫柔,他想,或許娘親生性冷淡,不好表露,自己何必瞎想。
安逢也知年少時自己的小心思,說不怪是不可能的,他沒有父親,母親也不甚親近。
從前都是楚行照顧他,可楚行為人冷淡,帶得安逢性子有些孤僻,過於乖巧。
直到安逢長大後懂了些事,知道了淩君汐的不易,才漸漸卸下心中不滿的怨懟,也好在江晟這個活寶不隻是惹他發怒,也能逗他發笑,淩初的出現更是讓他開朗了起來
他道:“娘親平定戰亂,怎能因我而被絆住?姑母也為了我不辭辛勞,多年在邊疆和上京之中奔波,我沒有資格責怪姑母。“
安詩寧輕聲道:“我一直認為,成大事大業者,絕不囿於小情小愛,人不能什麽都要,我和君汐當年都選擇了一條未知之路,注定要主動舍棄許多……”安詩寧看著安逢,神色仍是帶笑模樣。
安逢眼中映著夕陽暮日,心忽然痛了一下,他以為這是心疼長輩,於是神色認真道:“姑母娘親有更重要的事去做。”
安詩寧目光帶著點不易察覺的哀意,一寸寸地描繪著安逢的臉龐。
他們明明隻有幾分相似,可旁人一見,便知安詩寧和安逢定有血緣之親,多年來,任府上的人誰見了,都會感歎一句不愧是姑侄之緣。
安詩寧看著安逢:“不知你失憶前,是怎樣想的?”
安逢問:“想什麽?”
安詩寧道:“想這十幾年來的所有事。”
安逢笑道:“這有何好想的?”安逢想了想,“無非是玩耍,看書,練練武,有時候坐在院裏發呆,想娘親何時回來,想姑母你何時回來。”
安詩寧嘴角微勾,但又很快落下,她將書遞還給安逢,安逢接過,見書上一道歪歪扭扭的勾畫痕跡,他笑問:“是姑母添的筆?怎寫得歪了?”
安詩寧搖頭一笑。
那難道是自己落湖前勾寫的?
安逢目光落在那句話上:
天順六年,除夕夜,佞王蕭闕斃,妻寧婧汐寤亡,嬰夭折。
安逢看著這段話,心中忽然猛跳了一下,接著一種熟悉的震撼驚恐漫上心間,他眉目怔然。
寧婧汐……寧婧汐……
廷王妃名中有一字與娘親相同……
第五十三章 夕陽桃花
“真的是成端雲?”
段稟知篤定道:“我確定。”
袁若全想不明白,他看了看淩初,又問:“那他為何脫你衣裳?”
段稟知仍是木頭一般的臉色,隻是在言語之中泄露了幾分咬牙切齒的惱怒:“我也不知……”
袁若全看向淩初,道:“聽段兄所言,成端雲雖武功次了些,若不是暗算,他絕無可能將你打暈,可他為何專程去找你?還說出那些誰派來的話?我們本是無明證,他這樣一來,豈不是將身份坐實了?那句同侍一主,豈不就是指的——”
淩初倏地放下茶杯,磕出一聲響來。
袁若全及時將話拐了彎:“指的他也是人派來的……”
袁若全雖然看著憨傻,但待事嚴謹,他又問:“段兄手上可是有他想要的東西?你又受了怎樣的傷?他就這樣將你迷暈,然後什麽事也沒做?”
段稟知醒來時渾身軟綿,赤身裸體,隻有小腹和那處有幾道幾不可見的鞋印,顯然是出於玩弄戲謔之意而為,段稟知皺眉,一臉嫌惡:“我想不出有何東西,除了那道箭傷,也未有其他傷口……”
“還是叫來醫者察看有無異樣,”淩初道:“瞧成端雲行事頗為乖張,說不定事有蹊蹺……此事暫且放下,邕州的事查得如何?”
段稟知遞上一案卷:“消息屬實,還要再走上一趟大理寺過了流程。”
淩初接過案卷翻看,“那成端雲在安王府中仍無任何消息?”
這話是問袁若全的,袁若全搖頭:“無,屬下也不敢派人進王府。”
“加上這幾日的急批案卷簡報一起,親自送到安王府上去,順便打探成端雲是否仍在府中,若是在大門就被人攔下,也不必硬進,交給人便是。”
袁若全領命,拿著案卷便走了。
段稟知仍留在房內,他靜靜站了一會兒,見淩初無言,便方要告退,淩初卻忽而問:“我倒是有一問,你的手為何不泡藥水?”
安逢輕輕晃了晃腦袋,揉揉眉心,他深吸一口氣散了散腦中的昏沉。
白日裏睡了,晚上就更睡不好了。
安逢直起身,撇去睡意繼續看書。
上回同淩初談論太子妃之事,他心中一直惦記著那段往事。
安逢想,即使他甚少涉足朝堂,不能幫助娘親什麽,但也要知道些寧家的事,若是寧家一族真能歸京,那他以後做事都要有底有數,不能隨意行事,不能什麽都不知道。
於是他近日搜羅許多書來看,還去問了府中一些年長的護衛。
可年長護衛多數都是跟隨淩君汐戰場殺伐的兵將,對從前上京的事也並無太多了解。
書上寫的也並不多,許是忌憚帝王,所寫都刻意弱化了寧家,隻有寥寥幾筆,隻言片語。
倒是隻有一處寫得濃墨重彩——元宵宴飲。
淩君汐私自回京,斬殺廷王,雖然名頭上是除奸佞,可實際上是蔑視君威。
有人蠢蠢欲動,想瓜分淩君汐的軍功,便借著此事攻訐。
而寧家失了攀附的王爺,比誰都心急,怕帝王清算,更怕被淩君汐遷怒,暗害將領雖是蕭闕主導,陳一示行事,但說來都是一丘之貉,何談清白?
寧家家主寧巍源源不斷地往宮中送錢,幾乎砸了一條旁係族脈所有的經營,這份遲來的討好似是打動了蕭暘,可依然遲遲未斷,而是放下此事,先行了程與和屈堯的喪葬禮。
兩人辭逝時已是高齡,無病無痛,是喜喪,應程與生前要求,喪葬並不作大聲勢。
喪葬後,帝王下旨設宴請百官,宴飲之中,眾官也終於見到了屈堯口中那神一般的女子……
……
“一女入座,身著墨紅甲衣,身較魁梧,眾側目,巍大驚,仆血色失盡,帝問之,巍答:‘此女乃家奴,盜金私逃,多年無影。’
上不言,將曰:‘從無此事。’
巍曰:‘公主年少居家府,同小女交好,定與將軍相識。’公主不言,巍曰:‘將軍為我府私奴,得先太子妃青眼,做得護衛,後私逃偷走契書,臣無證,望上明察。’
帝曰:‘往事莫追,今有嘉功,可除奴籍。’
百官竊語,或私語曰:‘既是奴身賤籍,本不可從軍,遑論任將,偷盜主家,品性有虧,不可領兵征戰。’
上麵有怒容,未言。
將曰:‘大人好意,念臣奴籍之身,且已有身孕,體弱不便領兵。’
眾人目眥驚疑,將撫腹,笑曰:‘已有四月,恐難勝將職,此職還是能人居之。’”
——天順七年正月十五《上元宴》
……
安逢反複看了幾遍,眉頭緊鎖,為淩君汐受辱而感到憤怒,卻也心知淩君汐借著有孕卸了將權算是好事,樹大招風,以退為進,先消了過旺的盛名,保下自身安康。
即使後來有言臣彈劾淩君汐私德有虧,未婚有子,民間也不乏好事之人私議其作風,多數書籍都以頗為譏誚的言語暗諷,就連一直為淩君汐女將之名說話的賀女官賀清才,也未有明麵上的支持。
安逢想了想。
娘親或許是想要用未婚有子的風頭蓋過她私殺廷王之事……而賀女官,或許是站在先帝一邊,故並無動靜。
單看此段紀史,聖上態度模糊不清,為罷免娘親將職而驚怒,像是為娘親說話,卻又直接給娘親定了偷盜的罪名……
那句“品性有虧”的話定是身在高位的人所言,隻是史官不好寫明,那說話的人讓帝王大怒,卻未明罰,也不明言,定是份量也重,除了已逝的墨文居士和屈君遙,便應是一直扶持帝王的梁相——梁平參。
安逢歎了口氣,他知道梁平參算是個好官,可為人死板守舊,泥古不化,因膝下隻有孫女,無孫男,故偏寵溺愛侄子梁瞿。
品性有虧這話滿滿成見,倒是有些符合梁相。
寧家家主寧巍驚訝娘親身份,說明“淩君汐”這名字是假名,在寧家,娘親顯然是叫另一個名字,“淩君汐”是從軍之後取的名……
安逢的目光落在“太子妃”三字上。
娘親是得太子妃青眼做得護衛……那護得是太子妃,還是太子妃其他姊妹?
若是太子妃其他姊妹,那娘親又是做的哪一位千金的護衛?
安逢在書架中翻找,書擺滿了一地,他一頁一頁地查閱,直到一抹橙紅鋪在他窗前,將書都鋪滿了顏色。他抬頭往窗外望去,見天邊已掛滿雲霞。
原來天都快黑了……
安逢心念一轉。
自己何必想東想西?直接去問娘親不就得了……
看了將近幾個時辰的書,安逢頭昏腦脹得很,他歇了繼續搜尋的心思,卻也無多大意願去問淩君汐,畢竟是往事,還是有關於寧家,他不想談起令人不快的舊事。
安逢緩緩坐下,按了按酸痛的眼圈。
他闔眸養神,不自覺地卸下渾身的緊繃感,漸漸趴在小幾上睡了。
院裏的桃花樹搖擺招搖,豔麗的雲霞灑在花瓣上,更添顏色。
腦袋對著風,吹著冷,安逢眯了會覺就醒了,一睜眼,便發現安詩寧側身站在他窗前,正翻著書,不知看了多久。
這絕美的夕陽下,安逢看著安詩寧的秀美側臉,一時竟看癡了,忘了喚人。
還是安詩寧先道:“醒了?”
安逢才回過神來:“姑母。”
安詩寧道:“你頭上有傷,莫要對著冷風吹。”
安逢點頭。
安詩寧仍舊翻著書:“聽護衛說,你近日搜羅了許多書來看,怎忽然對那些事感興趣了?”
安逢想說是淩初給他講了些寧家的事,他心裏好奇,可臨到嘴邊,又改口道:“看些書打發日子罷了。”
安詩寧問:“那你看得怎樣?覺得如何?”
安逢道:“雲裏霧裏的,看不太懂。”
安詩寧手中拿的是書架上的舊書,書麵已經有翻閱的舊痕,她忽然頓住了翻書的手,看了好一會兒,才對安逢道:“小逢,你還未滿半歲時,君汐就去了邊疆打仗,如今你十九了,她總共伴你的日子或許都不到一年,你長大一些後,我便也時時隨軍,留京陪你的時日也不多,你可曾怪過我們?”
淩君汐和安詩寧陪伴安逢時日較少,安逢幼時不親她們,對淩君汐更是隻有害怕和敬畏,甚至帶著點微妙的怨憤,一些扭曲的自卑。
後來漸漸大了,安逢隱約察覺到了淩君汐母性的溫柔,他想,或許娘親生性冷淡,不好表露,自己何必瞎想。
安逢也知年少時自己的小心思,說不怪是不可能的,他沒有父親,母親也不甚親近。
從前都是楚行照顧他,可楚行為人冷淡,帶得安逢性子有些孤僻,過於乖巧。
直到安逢長大後懂了些事,知道了淩君汐的不易,才漸漸卸下心中不滿的怨懟,也好在江晟這個活寶不隻是惹他發怒,也能逗他發笑,淩初的出現更是讓他開朗了起來
他道:“娘親平定戰亂,怎能因我而被絆住?姑母也為了我不辭辛勞,多年在邊疆和上京之中奔波,我沒有資格責怪姑母。“
安詩寧輕聲道:“我一直認為,成大事大業者,絕不囿於小情小愛,人不能什麽都要,我和君汐當年都選擇了一條未知之路,注定要主動舍棄許多……”安詩寧看著安逢,神色仍是帶笑模樣。
安逢眼中映著夕陽暮日,心忽然痛了一下,他以為這是心疼長輩,於是神色認真道:“姑母娘親有更重要的事去做。”
安詩寧目光帶著點不易察覺的哀意,一寸寸地描繪著安逢的臉龐。
他們明明隻有幾分相似,可旁人一見,便知安詩寧和安逢定有血緣之親,多年來,任府上的人誰見了,都會感歎一句不愧是姑侄之緣。
安詩寧看著安逢:“不知你失憶前,是怎樣想的?”
安逢問:“想什麽?”
安詩寧道:“想這十幾年來的所有事。”
安逢笑道:“這有何好想的?”安逢想了想,“無非是玩耍,看書,練練武,有時候坐在院裏發呆,想娘親何時回來,想姑母你何時回來。”
安詩寧嘴角微勾,但又很快落下,她將書遞還給安逢,安逢接過,見書上一道歪歪扭扭的勾畫痕跡,他笑問:“是姑母添的筆?怎寫得歪了?”
安詩寧搖頭一笑。
那難道是自己落湖前勾寫的?
安逢目光落在那句話上:
天順六年,除夕夜,佞王蕭闕斃,妻寧婧汐寤亡,嬰夭折。
安逢看著這段話,心中忽然猛跳了一下,接著一種熟悉的震撼驚恐漫上心間,他眉目怔然。
寧婧汐……寧婧汐……
廷王妃名中有一字與娘親相同……
第五十三章 夕陽桃花
“真的是成端雲?”
段稟知篤定道:“我確定。”
袁若全想不明白,他看了看淩初,又問:“那他為何脫你衣裳?”
段稟知仍是木頭一般的臉色,隻是在言語之中泄露了幾分咬牙切齒的惱怒:“我也不知……”
袁若全看向淩初,道:“聽段兄所言,成端雲雖武功次了些,若不是暗算,他絕無可能將你打暈,可他為何專程去找你?還說出那些誰派來的話?我們本是無明證,他這樣一來,豈不是將身份坐實了?那句同侍一主,豈不就是指的——”
淩初倏地放下茶杯,磕出一聲響來。
袁若全及時將話拐了彎:“指的他也是人派來的……”
袁若全雖然看著憨傻,但待事嚴謹,他又問:“段兄手上可是有他想要的東西?你又受了怎樣的傷?他就這樣將你迷暈,然後什麽事也沒做?”
段稟知醒來時渾身軟綿,赤身裸體,隻有小腹和那處有幾道幾不可見的鞋印,顯然是出於玩弄戲謔之意而為,段稟知皺眉,一臉嫌惡:“我想不出有何東西,除了那道箭傷,也未有其他傷口……”
“還是叫來醫者察看有無異樣,”淩初道:“瞧成端雲行事頗為乖張,說不定事有蹊蹺……此事暫且放下,邕州的事查得如何?”
段稟知遞上一案卷:“消息屬實,還要再走上一趟大理寺過了流程。”
淩初接過案卷翻看,“那成端雲在安王府中仍無任何消息?”
這話是問袁若全的,袁若全搖頭:“無,屬下也不敢派人進王府。”
“加上這幾日的急批案卷簡報一起,親自送到安王府上去,順便打探成端雲是否仍在府中,若是在大門就被人攔下,也不必硬進,交給人便是。”
袁若全領命,拿著案卷便走了。
段稟知仍留在房內,他靜靜站了一會兒,見淩初無言,便方要告退,淩初卻忽而問:“我倒是有一問,你的手為何不泡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