淩初目光落在安逢臉上,安逢麵色疑惑地對他笑了一下。
還是一樣。
麵容是笑著的,可眼裏是苦的。
淩初道:“當年你被陳一示綁走,受了很多苦,身上也留下了很多傷,我們瞞你,是覺得你忘了那些是好事。那些寇賊凶悍,又數量眾多,我軍勞頓,義母又急於回京,隻帶了少數親兵,有些力不從心,不過義母計策了得,無亡少傷,可那時情況緊急,袁若全為了搶占時機救你而傷得重,江晟為了引開人,傷了腿。”
安逢沒想到淩初最後還是說了,還說得詳細,他得到答案的同時也心中微訝,小聲道:“多謝義兄,也多謝義兄你們當年來救我,我那時一定很感激,我……”
安逢不知該說什麽了,他停住話,無言張了張嘴,心中似有道不盡說不清的情緒充斥著,漲得他又悶又疼,鼻間微酸。
眼見人連笑也沒有了,淩初歎息,上前一步,“你這般又叫我後悔告訴你了,今日是你生辰,開心些。”
安逢呼出口氣,笑道:“我隻是一時感慨,也許忘了是天意,老天就是見不得我傷心難過呢”
淩初眼中幽深,道:“對,而且人也死了,以後就更不必擔心了。”淩初抬手,“那現在可以將玉佩給我了嗎?”
安逢愣了愣,他知道自己方才的氣有些莫名其妙,現下被人看出來耍性子更是難為情,他心虛道:“是我的錯,怎還要勞煩義兄替我找人修補。”
淩初想了想,垂眼道:“就當是補你的生辰禮,我近日忙碌,都未來得及準備你的,也不知該送你什麽。”
安逢聞言,鬆口氣,原是為著這個,沒看出就好。
他老實地掏出那斷線玉佩,放在淩初掌心。
安逢道:“送不送都好,哪用一定送?這些都是虛禮,家人一起吃頓飯便好。”
淩初聽到“家人”二字,神色微異,安逢未察覺,還覺得今日一談跟淩初相處都自然了些,心裏放下了一塊大石。
家人,這個稱呼跟兄長沒區別。
淩初收好玉佩,開口聲音略低了些:“你不在意便好,我過幾日還你。”
安逢點頭,要離開時又想起什麽,問道:“義兄這幾年都待在上京,你過生辰時,我送了你什麽?”
淩初看著安逢,沒說話。
安逢尷尬道:“不會什麽都沒送義兄吧,那我這也太不用心……”
“你送了的,”淩初指了指天,道:“前年的除夕夜,你送了我一場煙花焰火。”
淩初的生辰在除夕,是淩君汐定的日子。
“送煙火?”安逢沒想到自己還會這樣送人東西,眼睛一下亮了,又疑惑了,“可是義兄你不是不喜歡這個聲音嗎?”
淩初心尖不知是什麽被敲了一下,他神色微動。
安逢竟還記得他不喜歡,他都快忘了何時跟安逢說的了。
淩初輕聲道:“從前不喜歡,每回有人放都不看不聽,就連有人邀我同去我也拒了,後來不知怎地,忽然想看一回,提了一嘴,你記在心上,訂了許多煙火。”
……
那時的安逢已從噩夢陰影中走出,淩初偷偷帶他出去去玩是有效果的,人漸漸開朗,周身都是活躍跳動的氣息,他記住了淩初無意說的話。
除夕夜,煙火盛放。
在震耳的炮聲和絢麗的光彩下,身穿潔白狐裘的安逢向他跑來,捂著一隻耳朵對他笑,大聲問他喜不喜歡。
空中璀璨的焰火砰砰綻放,曾經淩初討厭這個聲音,可如今聽起來,他發現自己也不是那麽難以接受。
除夕夜裏朔風冷冽,風的末梢卻好似已有了春日的暖,吹熱了淩初的臉,他的心被炮仗煙火的聲響震得發麻。
他是頭一回直麵正視這空中的煙火。
煙火聲太大了,安逢氣喘地跑到淩初麵前,跳著抖去身上煙火掉下的灰塵,他見淩初遲遲不答,以為淩初沒聽見他的話,又喊聲問一遍:“義兄!義兄?你覺得漂亮嗎?你喜不喜歡?”
淩初的眼睛裏映著漫天的華彩,他低下眼,看著一蹦一跳的安逢,一字一句道:“很漂亮,很喜歡。”
……
“可惜我忘了,”安逢失憶,根本不記得此景的美和淩初的神情,他有些遺憾和好奇,問:“那煙火漂亮嗎?義兄可喜歡?”
淩初陷在思緒裏,仿佛是在回憶,他聽見如今的安逢問他一模一樣的話,臉上露出一絲複雜苦澀的笑:“很漂亮,我很喜歡。”
他之前想錯了。
安逢失憶忘掉的那些事,的確是有一個他提都不想提的陳一示,可也有他和安逢共有特有的經曆,現如今隻有他一個人記得,又能算什麽回憶……
第四十四章 元靖將軍
淩年和淩初生辰都同在除夕,是淩君汐定的日子,他們姐弟沒有名字,於是名字也是淩君汐取的,跟著淩姓,緣由簡單,來曆也簡單。
淩君汐被蕭闕的人暗害後,傷極重,逃至深山中養傷三月餘才回到軍中,死裏逃生後的她作風更顯勇猛凶悍,仗勝後僅歇了一夜就帶著人馬秘密歸京。
一行精騎兵馬,殺伐氣息猶盛,女將身份顯眼,淩君汐同兵將掩麵喬裝,帶著人穿過荒原,抄人少近路。
到了臨州地界,曲折狹窄的路上竟遇見兩孩童,一個八九歲,一個三四歲,瘦骨嶙峋,難以辨別男女和確認年紀。
那個年齡稍長的孩童一見他們便就跪下了,這是戰時地帶所有人的本能,見到不知哪方軍甲之人,便是跪下埋頭保命。
人煙荒蕪,兩個孩童在此太打眼,淩君汐在遠處就拉了韁繩,緩下馬騎,她坐在高馬上打量,倒不是心軟,而是警惕。
臨近戰場的孩子多數都早熟且不知善惡,七八歲已是可以拿刀的年紀,為了吃點東西砍人害人不在少數,雖在戰場上不足為俱,但專門訓練用來打探消息,暗害人馬的孩童也有。
淩君汐前不久才遭背叛差些死了,她心下多疑,見著異狀未免思量幾瞬。
於清嘉瞧著兩個孩子頭發枯黃散亂,一身破布襤褸,實在難藏什麽武器,她壓低聲音對淩君汐道:“或是父母丟棄。”
淩君汐嗯了聲,丟下點幹糧,扯過韁繩就要繞走,卻聽那年紀稍大些的孩子聽見動靜,抬起了眼,道:“元靖將軍……”
此話一出,幾人納罕,他們回京是秘事,蹤跡絕不能被人知曉!
淩君汐看著他們,輕輕吐出二字:“殺了。”
“……是。”
幾個家中已有子女的將士不忍地別開眼。
那孩童見人拿刀向自己走來,急忙道:“我是去參軍的!將軍可查我身上可有帶異物!這是到明州的近路,我同我弟弟走了整整四日,就是為了見將軍!”孩童像是女兒嗓音,隻是太久沒喝水,已經幹啞,她慌忙脫衣抬腳,淩君汐抬手,手心朝後,手指彎下,男將士們見狀低下頭。
女孩解開粗製濫造的髒布,她的腳底遍布血肉膿瘡。
淩君汐問:“為何覺得我是元靖將軍?”
那女孩道:“我猜的,元靖將軍是女人,你氣勢非凡,領行人馬,且打有耳洞,說明是女兒身。”
她至少隔著淩君汐百尺之遠,且他們騎馬而來,晃動之間,這怎麽可能看得清耳朵上幾不可見的穿孔?
於清嘉聽了麵露驚詫懷疑,她以為她自己的眼睛已經夠好了,“你看到的?”
女孩眼睛瞳仁黝黑,點頭。
於清嘉看了淩君汐一眼,見她神色有動,便有心再試探,又刻意嬌聲問:“你也能看見我的?”
女孩搖頭:“你沒有耳洞。”
於清嘉雖是女兒身,但出於一些原因,她還真沒穿耳洞!
女孩也看出他們不信,接連說出來:“你們一共二十一人,有耳洞的有九人,分別是第二列第一個、第四個,第三列第一個……還有四個蒙住了耳朵我看不出來,對了,最左邊那人右耳垂還有痣!”
顧雲良埋著頭,麵色驚駭地摸摸自己耳朵,他都不知道自己耳朵有顆痣!
他看向楚行,楚行也正好看向他,對著他點了點頭,唇語道:“有痣。”
女孩邊說,於清嘉就邊察看所言是否屬實。
都說對了!
她驅馬回到淩君汐身邊,神色震驚,又有惺惺相惜般的喜色。
淩君汐殺氣斂了些,眼神竟柔了下來,讓女孩把衣服穿上,她問:“你眼睛自小就好?”
“是。”
“會騎馬嗎?”
女孩神情激動,牽著男孩的手也舉了起來:“不會,但我可以學!我學東西很快!”
淩君汐道:“帶上吧,也可途中做個掩飾,”她仍有戒備之心,對將士說道,“好好檢查一番,到了州界府重新換身衣服。”
“是。”女兵領下命。
淩君汐與顧雲良換了位置,蒙麵遮住了耳朵,到了人略多的地方,他們就換了衣裳喬裝商賈,一行人心情沉重,寡言少語,到了上京城郊歇了一天一夜才繼續走,那個男孩一直沉默,無言得像是啞巴,女孩也鮮少說話。
她並不多問這路人馬為何回京,跟著人到了城門口也不問,見人換上重甲也不問,到了廷王府也不問,看見廷王屍首分離,血流一地也不問,隻將自己弟弟拉至身後,看著她這一輩子都忘不了的畫麵。
淩君汐舉槍撇開血屍,翻身下馬,狀似無意地踢開人的頭顱,蕭闕的人頭滾到一邊,撞到桌腳,灑了酒液,澆到脖頸冒血處,血肉筋骨都好似在跳動,此景令人膽寒恐懼,眾人噤若寒蟬,有人顫抖著嘔吐,也不敢發出太大的聲音。
淩君汐道:“陳一示呢?”
無人應答。
淩君汐一手捧著牌位於懷中,一手反握帶血銀槍,走近一些,槍頭在地上磨出聲響,滋出火花,更顯寒光。她臉上的鮮血流過長睫,神情陰鬱疲憊,又問一遍:“陳一示在哪?”
好幾人被她嚇得失禁,再也憋不住啜泣,嘴裏啊嗚亂言,一人從亂七八糟的的回憶中回神,滿臉涕泗道:“啊我、我方才看見他趁亂跑了,跑到、跑到後院去了……對!是後院!今日是廷王妃臨盆!”
淩君汐手指捏緊了牌位:“帶路!”
那人被一槍挑起,濕著褲子給淩君汐帶路,去了後院。
混亂中隻要有人反抗暗算,皆被近衛當場斬殺,二十一人皆是精兵,步步鎮守。
男孩呆站在一邊,像是被嚇得僵了,許久都不動,他側頭看,發現本站在他身旁的阿姊不知何時竟不見了,以他現有的三歲心智難以思考人為何不見了,可他未哭喊,隻詢問淩君汐其中一個近衛:“姐姐,我阿姊呢?”
那人驚異於他會說話,而後搖頭:“未曾注意。”
也不知過了多久,宮中來了人,召來了宮中兵將,但也不敢將淩君汐的人如何,人一直僵持著。
而後傳來了聖旨,眾人都才鬆了口氣。
近侍站在一地血和屍體前,抖著手顫聲宣完旨。男孩忽然發現他的阿姊又在不知何時,悄無聲息地回來了,就站在他身邊。
“阿姊!你去哪了?我一直在找你……”男孩眼含著淚,縱使他性子再冷靜膽子再大,也不過是一個小孩。
女孩寬慰他,指了個方向道:“我一直在那邊啊,你沒看到我。”
是嗎?
男孩懷疑自己是真沒看見,畢竟他自己小小一個,看到的視野很有限。
“阿姊,你身上怎麽有水?還有血!”
還是一樣。
麵容是笑著的,可眼裏是苦的。
淩初道:“當年你被陳一示綁走,受了很多苦,身上也留下了很多傷,我們瞞你,是覺得你忘了那些是好事。那些寇賊凶悍,又數量眾多,我軍勞頓,義母又急於回京,隻帶了少數親兵,有些力不從心,不過義母計策了得,無亡少傷,可那時情況緊急,袁若全為了搶占時機救你而傷得重,江晟為了引開人,傷了腿。”
安逢沒想到淩初最後還是說了,還說得詳細,他得到答案的同時也心中微訝,小聲道:“多謝義兄,也多謝義兄你們當年來救我,我那時一定很感激,我……”
安逢不知該說什麽了,他停住話,無言張了張嘴,心中似有道不盡說不清的情緒充斥著,漲得他又悶又疼,鼻間微酸。
眼見人連笑也沒有了,淩初歎息,上前一步,“你這般又叫我後悔告訴你了,今日是你生辰,開心些。”
安逢呼出口氣,笑道:“我隻是一時感慨,也許忘了是天意,老天就是見不得我傷心難過呢”
淩初眼中幽深,道:“對,而且人也死了,以後就更不必擔心了。”淩初抬手,“那現在可以將玉佩給我了嗎?”
安逢愣了愣,他知道自己方才的氣有些莫名其妙,現下被人看出來耍性子更是難為情,他心虛道:“是我的錯,怎還要勞煩義兄替我找人修補。”
淩初想了想,垂眼道:“就當是補你的生辰禮,我近日忙碌,都未來得及準備你的,也不知該送你什麽。”
安逢聞言,鬆口氣,原是為著這個,沒看出就好。
他老實地掏出那斷線玉佩,放在淩初掌心。
安逢道:“送不送都好,哪用一定送?這些都是虛禮,家人一起吃頓飯便好。”
淩初聽到“家人”二字,神色微異,安逢未察覺,還覺得今日一談跟淩初相處都自然了些,心裏放下了一塊大石。
家人,這個稱呼跟兄長沒區別。
淩初收好玉佩,開口聲音略低了些:“你不在意便好,我過幾日還你。”
安逢點頭,要離開時又想起什麽,問道:“義兄這幾年都待在上京,你過生辰時,我送了你什麽?”
淩初看著安逢,沒說話。
安逢尷尬道:“不會什麽都沒送義兄吧,那我這也太不用心……”
“你送了的,”淩初指了指天,道:“前年的除夕夜,你送了我一場煙花焰火。”
淩初的生辰在除夕,是淩君汐定的日子。
“送煙火?”安逢沒想到自己還會這樣送人東西,眼睛一下亮了,又疑惑了,“可是義兄你不是不喜歡這個聲音嗎?”
淩初心尖不知是什麽被敲了一下,他神色微動。
安逢竟還記得他不喜歡,他都快忘了何時跟安逢說的了。
淩初輕聲道:“從前不喜歡,每回有人放都不看不聽,就連有人邀我同去我也拒了,後來不知怎地,忽然想看一回,提了一嘴,你記在心上,訂了許多煙火。”
……
那時的安逢已從噩夢陰影中走出,淩初偷偷帶他出去去玩是有效果的,人漸漸開朗,周身都是活躍跳動的氣息,他記住了淩初無意說的話。
除夕夜,煙火盛放。
在震耳的炮聲和絢麗的光彩下,身穿潔白狐裘的安逢向他跑來,捂著一隻耳朵對他笑,大聲問他喜不喜歡。
空中璀璨的焰火砰砰綻放,曾經淩初討厭這個聲音,可如今聽起來,他發現自己也不是那麽難以接受。
除夕夜裏朔風冷冽,風的末梢卻好似已有了春日的暖,吹熱了淩初的臉,他的心被炮仗煙火的聲響震得發麻。
他是頭一回直麵正視這空中的煙火。
煙火聲太大了,安逢氣喘地跑到淩初麵前,跳著抖去身上煙火掉下的灰塵,他見淩初遲遲不答,以為淩初沒聽見他的話,又喊聲問一遍:“義兄!義兄?你覺得漂亮嗎?你喜不喜歡?”
淩初的眼睛裏映著漫天的華彩,他低下眼,看著一蹦一跳的安逢,一字一句道:“很漂亮,很喜歡。”
……
“可惜我忘了,”安逢失憶,根本不記得此景的美和淩初的神情,他有些遺憾和好奇,問:“那煙火漂亮嗎?義兄可喜歡?”
淩初陷在思緒裏,仿佛是在回憶,他聽見如今的安逢問他一模一樣的話,臉上露出一絲複雜苦澀的笑:“很漂亮,我很喜歡。”
他之前想錯了。
安逢失憶忘掉的那些事,的確是有一個他提都不想提的陳一示,可也有他和安逢共有特有的經曆,現如今隻有他一個人記得,又能算什麽回憶……
第四十四章 元靖將軍
淩年和淩初生辰都同在除夕,是淩君汐定的日子,他們姐弟沒有名字,於是名字也是淩君汐取的,跟著淩姓,緣由簡單,來曆也簡單。
淩君汐被蕭闕的人暗害後,傷極重,逃至深山中養傷三月餘才回到軍中,死裏逃生後的她作風更顯勇猛凶悍,仗勝後僅歇了一夜就帶著人馬秘密歸京。
一行精騎兵馬,殺伐氣息猶盛,女將身份顯眼,淩君汐同兵將掩麵喬裝,帶著人穿過荒原,抄人少近路。
到了臨州地界,曲折狹窄的路上竟遇見兩孩童,一個八九歲,一個三四歲,瘦骨嶙峋,難以辨別男女和確認年紀。
那個年齡稍長的孩童一見他們便就跪下了,這是戰時地帶所有人的本能,見到不知哪方軍甲之人,便是跪下埋頭保命。
人煙荒蕪,兩個孩童在此太打眼,淩君汐在遠處就拉了韁繩,緩下馬騎,她坐在高馬上打量,倒不是心軟,而是警惕。
臨近戰場的孩子多數都早熟且不知善惡,七八歲已是可以拿刀的年紀,為了吃點東西砍人害人不在少數,雖在戰場上不足為俱,但專門訓練用來打探消息,暗害人馬的孩童也有。
淩君汐前不久才遭背叛差些死了,她心下多疑,見著異狀未免思量幾瞬。
於清嘉瞧著兩個孩子頭發枯黃散亂,一身破布襤褸,實在難藏什麽武器,她壓低聲音對淩君汐道:“或是父母丟棄。”
淩君汐嗯了聲,丟下點幹糧,扯過韁繩就要繞走,卻聽那年紀稍大些的孩子聽見動靜,抬起了眼,道:“元靖將軍……”
此話一出,幾人納罕,他們回京是秘事,蹤跡絕不能被人知曉!
淩君汐看著他們,輕輕吐出二字:“殺了。”
“……是。”
幾個家中已有子女的將士不忍地別開眼。
那孩童見人拿刀向自己走來,急忙道:“我是去參軍的!將軍可查我身上可有帶異物!這是到明州的近路,我同我弟弟走了整整四日,就是為了見將軍!”孩童像是女兒嗓音,隻是太久沒喝水,已經幹啞,她慌忙脫衣抬腳,淩君汐抬手,手心朝後,手指彎下,男將士們見狀低下頭。
女孩解開粗製濫造的髒布,她的腳底遍布血肉膿瘡。
淩君汐問:“為何覺得我是元靖將軍?”
那女孩道:“我猜的,元靖將軍是女人,你氣勢非凡,領行人馬,且打有耳洞,說明是女兒身。”
她至少隔著淩君汐百尺之遠,且他們騎馬而來,晃動之間,這怎麽可能看得清耳朵上幾不可見的穿孔?
於清嘉聽了麵露驚詫懷疑,她以為她自己的眼睛已經夠好了,“你看到的?”
女孩眼睛瞳仁黝黑,點頭。
於清嘉看了淩君汐一眼,見她神色有動,便有心再試探,又刻意嬌聲問:“你也能看見我的?”
女孩搖頭:“你沒有耳洞。”
於清嘉雖是女兒身,但出於一些原因,她還真沒穿耳洞!
女孩也看出他們不信,接連說出來:“你們一共二十一人,有耳洞的有九人,分別是第二列第一個、第四個,第三列第一個……還有四個蒙住了耳朵我看不出來,對了,最左邊那人右耳垂還有痣!”
顧雲良埋著頭,麵色驚駭地摸摸自己耳朵,他都不知道自己耳朵有顆痣!
他看向楚行,楚行也正好看向他,對著他點了點頭,唇語道:“有痣。”
女孩邊說,於清嘉就邊察看所言是否屬實。
都說對了!
她驅馬回到淩君汐身邊,神色震驚,又有惺惺相惜般的喜色。
淩君汐殺氣斂了些,眼神竟柔了下來,讓女孩把衣服穿上,她問:“你眼睛自小就好?”
“是。”
“會騎馬嗎?”
女孩神情激動,牽著男孩的手也舉了起來:“不會,但我可以學!我學東西很快!”
淩君汐道:“帶上吧,也可途中做個掩飾,”她仍有戒備之心,對將士說道,“好好檢查一番,到了州界府重新換身衣服。”
“是。”女兵領下命。
淩君汐與顧雲良換了位置,蒙麵遮住了耳朵,到了人略多的地方,他們就換了衣裳喬裝商賈,一行人心情沉重,寡言少語,到了上京城郊歇了一天一夜才繼續走,那個男孩一直沉默,無言得像是啞巴,女孩也鮮少說話。
她並不多問這路人馬為何回京,跟著人到了城門口也不問,見人換上重甲也不問,到了廷王府也不問,看見廷王屍首分離,血流一地也不問,隻將自己弟弟拉至身後,看著她這一輩子都忘不了的畫麵。
淩君汐舉槍撇開血屍,翻身下馬,狀似無意地踢開人的頭顱,蕭闕的人頭滾到一邊,撞到桌腳,灑了酒液,澆到脖頸冒血處,血肉筋骨都好似在跳動,此景令人膽寒恐懼,眾人噤若寒蟬,有人顫抖著嘔吐,也不敢發出太大的聲音。
淩君汐道:“陳一示呢?”
無人應答。
淩君汐一手捧著牌位於懷中,一手反握帶血銀槍,走近一些,槍頭在地上磨出聲響,滋出火花,更顯寒光。她臉上的鮮血流過長睫,神情陰鬱疲憊,又問一遍:“陳一示在哪?”
好幾人被她嚇得失禁,再也憋不住啜泣,嘴裏啊嗚亂言,一人從亂七八糟的的回憶中回神,滿臉涕泗道:“啊我、我方才看見他趁亂跑了,跑到、跑到後院去了……對!是後院!今日是廷王妃臨盆!”
淩君汐手指捏緊了牌位:“帶路!”
那人被一槍挑起,濕著褲子給淩君汐帶路,去了後院。
混亂中隻要有人反抗暗算,皆被近衛當場斬殺,二十一人皆是精兵,步步鎮守。
男孩呆站在一邊,像是被嚇得僵了,許久都不動,他側頭看,發現本站在他身旁的阿姊不知何時竟不見了,以他現有的三歲心智難以思考人為何不見了,可他未哭喊,隻詢問淩君汐其中一個近衛:“姐姐,我阿姊呢?”
那人驚異於他會說話,而後搖頭:“未曾注意。”
也不知過了多久,宮中來了人,召來了宮中兵將,但也不敢將淩君汐的人如何,人一直僵持著。
而後傳來了聖旨,眾人都才鬆了口氣。
近侍站在一地血和屍體前,抖著手顫聲宣完旨。男孩忽然發現他的阿姊又在不知何時,悄無聲息地回來了,就站在他身邊。
“阿姊!你去哪了?我一直在找你……”男孩眼含著淚,縱使他性子再冷靜膽子再大,也不過是一個小孩。
女孩寬慰他,指了個方向道:“我一直在那邊啊,你沒看到我。”
是嗎?
男孩懷疑自己是真沒看見,畢竟他自己小小一個,看到的視野很有限。
“阿姊,你身上怎麽有水?還有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