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所謂自願
安逢本來是耐得住寂寞日子的人,但任誰隻待在房裏,也會心情鬱悶,他想看話本,但他房裏當真是一本也沒有,隻有暗櫃裏的避火圖。
叫袁大哥幫他買?
不行不行,太難開口了。
叫蘭漫姐呢?
可也不好拿這些事打擾吧。
安逢糾結著在書架上翻翻找找,竟在書架發現了一本新的書卷,安逢看了看裏麵夾著的信箋,是淩君汐寫的:“賀吾兒安逢生辰之喜。”
安詩寧緊接著寫了下一行:“墨文居士劄記手稿,世間僅此一份,賀吾兒生辰,世間唯一。”
安逢與安詩寧親如母子,安詩寧這一句“吾兒”讓安逢心中感動,又被那句“世間唯一”戳中了心尖。
姑母……是把自己當成親生兒子的……
安逢心裏幾番波動,他擦去眼角濕意,平複心緒,又踮腳找了找,果然在書卷一旁找到一本小劄記,自己顯然十分愛護,用極好的紙包了一層又一層,都讓他差些沒尋到。
安逢拿到書,好好坐下,激動又小心地翻開了一頁,方才冷靜下來的心緒一下便又湧了上來,險些激悅得當場落淚。
他最喜歡的書——《望山遊》,便是墨文居士最負盛名的遊記,不同的是這是墨文居士與好友相伴而遊所作,一人書寫,一人作畫。
據傳《望山遊》有兩種,一種少畫多字,一種多畫少字,後者最被廣為流傳,畢竟畫意難複,也有人說,是畫得太好,太逼真,畫師太難臨摹,畫成還不到原作十分之一,極受挫敗,故而少畫。
畢竟屈君遙有畫中聖手之名,畫作栩栩如生,躍然紙上,可惜多數都被聖成帝存在宮裏,故而流傳甚少,少有人見過真跡,。
安逢手中這一本劄記自然不是《望山遊》的手稿,真的《望山遊》被先帝聖成帝妥善放在宮中,每隔五年,禮部都會遵守先帝聖喻,拿出一次,比對摹本,以求印刷進益無錯。
安逢手中的,不過是墨文居士普通的一本劄記,看書時隨手寫下的感想批注,但墨文居士以才華聞名天下,筆下一手好字也冠絕一時。
安詩寧送的,是劄記真稿,已是價值千金,極為難得。
安逢小心翻著,一邊看一邊讚歎。
字跡俊秀,筆鋒凜然,就算是信手一寫,也能看出其中力道,讀到激動處,無奈處,情真處,筆下急了些,落腳收緊,字跡出逸,但也極好極規整,果真是風格多變……
短短幾行,便有一首小詩,後跟著一句感悟,安逢平日裏書讀得算多,一看便知墨文居士讀得什麽書,不禁也是潸然淚下。
筆酣墨飽,字有風骨,書法自成一派,寫出這樣的字,又擁有這般驚世才華,為人端方持正,做官耿介清廉,那該是怎樣一個妙人啊……
安逢正是心中感慨之時,忽又看見底下又寫了另一行字,顯然不是墨文居士的字跡,因為不太好看……
這是誰寫的!暴殄天物!
安逢瞪大眼,倒吸一口氣,心裏又驚又氣,不敢置信有人竟然舍得在這劄記上留下這樣的醜字。
連畫中聖手屈堯都沒舍得在上麵作畫!那人怎有膽子……寫下這樣的醜字!
安逢想把這字用墨抹了,他拿起筆,但又下不了手,他連將書頁卷起都做不到,更何況汙書……
安逢忍了忍,無奈隻得放好劄記,他拿出《望山遊》,熟練地翻到某處,看著看著便是癡癡一笑,卻忽然想到什麽,又苦著臉趴在桌上。
墨文居士一生從未婚配,與好友屈君遙走得極近,又與先帝有些牽扯,文人墨客,難免會被傳些風花雪月,上京中寫墨文居士的話本雖不在少數,有男有女,但斷袖之情上不得什麽台麵,於是寫墨文居士和屈君遙的話本少之又少,寫跟先帝的,那便更罕見了……
情思隱晦,官場錯綜複雜,誰知其中是真是假?更何況屈堯還成過婚……
安逢對自己又恨又氣。
他的話本,他珍藏的話本啊,不會真是被自己扔了吧!
安逢無聊便會多想,他無事做,整日都是呆呆的模樣,一會兒笑,一會兒皺眉,瞧著人都快要廢了。
所幸過了幾日,盧行義見安逢好得差不多了,覺得他一天到晚坐著看書傻坐太憋屈,便讓他在院子裏頭走一走,但即使如此,安逢也要裹得嚴嚴實實,且最多不過半個時辰。
院子大,安逢擔心自己許久不練弓箭會生疏,既然他這三年來練習不輟,那他就算忘了,也不應費掉這些苦學,他想在院子裏拉拉弓。
可盧行義看他在院子裏拉弓箭,反而氣極了,安逢啊了一聲道:“不是鍛煉著,身體也會好些嘛。”
盧行義眉心都揪成一團,道:“你如今氣虛頭昏,拉這弓箭出了汗,又吹風,反而還加重病情,就待著好好喝藥,多走走,等身子養好了,天暖了,那時練才有用……”盧行義說著,又轉向袁若全,“都是你!給小公子拿什麽弓箭!還是這麽重的弓!”
袁若全拿過弓箭,一臉的委屈,他這些時日照顧安逢可謂是盡心盡力,生怕安逢又出事,過得是戰戰兢兢。
他擔心安逢夜裏吐血,好幾夜都守在門外,睡也沒睡好。
再有便是將那夜麵見將軍之事也要守口如瓶,連對淩初也不能說,一是將軍,二是副使,他夾在中間,稍微偏向一點都讓他不好受,更別說他還要應付安逢時常的詢問。
安逢總要問他這三年來發生的事,他常常做什麽,平日裏都玩什麽,可袁若全是在淩初當上守衛軍副使才跟在淩初身邊的,故而對安逢少有關注,他後來隻知道安逢心悅副使,時時纏著,可這個自然不能說。
再往前推時日,便是安逢被擄走一事,這個更不能說。
全府的人都得了淩初的令,不可向小公子透露當年驚險的細枝末節,最多隻說是賊人擄走,受了些苦。
袁若全一問三不知,看上去是個什麽都不知道的榆木腦袋,安逢也倒是信了。
安逢在院子裏練拉弓,架勢頗足,也有力,就是肩頸一處不大舒服,但他也隻以為自己太久沒練,有些生疏。
袁若全看著也沒多想,直到盧行義走來,氣衝衝地說了一通,他才意識到自己又犯了錯,於是跟著安逢跟得更緊了。
弓箭都被盧行義沒收,安逢就去看書,沒一會兒又開始自己玩棋,厭了又跑到外麵逗花弄草,乏了就回屋,一臉神色懨懨地坐著發呆,扭動著右臂,按著肩頸。
喝完藥,安逢又將要躺床上歇息,忽然腳步一滯,回頭看了看寸步不離的袁若全,笑得有些不自在:“袁大哥,你不必都時時跟著我,去歇一會兒吧。”
袁若全自然也覺得跟來跟去無聊,但他不放心,定是要看顧著,他抱拳道:“卑職不累!”
安逢張了張嘴,他不習慣有人在旁,但今時不同往日,便還是默許了。
他十六歲以前,還與袁若全不熟,僅有的印象還是袁若全弄壞了蘭漫的東西,被狠狠罵了一遍,一個大個子那般委屈愧疚的神色,讓安逢記憶猶新,於是在他眼裏,袁若全還是個憨直的性子。
也不知道以前不起眼的袁大哥為何忽然成了義兄的手下……
安逢緩緩坐下,他手放在腰帶上,遲遲不解,看著袁若全欲言又止。
可我是斷袖啊,喜歡男人的!你總得避一避吧!
這話哽在安逢喉嚨裏,遲遲蹦不出來。
袁若全沒有發覺異常,反而更誠心道:“小公子不必如此,未護好你,是屬下失職,再說不過是看著小公子你罷了,也不會耽誤什麽,副使可是照顧你近一年時——”袁若全猛地閉上嘴。
“義兄照顧我近一年?”安逢愣愣放下手,想起眾人都緘默不言的往事,“是因為那件事嗎?我被救回來後傷得很重?”
袁若全腦袋冒汗,補救道:“……小公子與副使兄弟情深,副使自然擔心你。”
安逢聞言,臉色微惑。
他知道自己的心思,也了解自己的性子,雖說著隻與義兄做兄弟,可也是管不住自己的心的。平日裏看著義兄一舉一動,心中不禁怦然喜悅,眼神總是追隨著,光是城門送別義兄回頭那一眼,便就讓自己久久掛念,夜裏咂摸那淺淡的意味。
大險之後,內心脆弱,若是讓義兄照顧他,難免春心更甚,更難以斷舍,他若是知道後果,決不會讓淩初留下來……
是自己太害怕了嗎?
安逢揣度著那時的心境,緩緩搖頭:“我應該不會讓義兄照顧我的,他是歲寧軍副將,少年將軍,他曾說過,要做邊疆馳騁的兒郎,保防線安寧,爭傳史軍功,怎會為我停留近兩年……”安逢說著,忽然想起如今戍守邊疆的是淩年,就連江連也去了西北,留在京中做事的反而是淩初,仿佛調了個一般,與他從前所想截然不同。
安逢話語一滯,看向袁若全:“是我提出讓義兄留下來的嗎?”
袁若全看著安逢,啞然失語。
安逢臉色試探,又帶著驚慌,他又問了一遍:“當年是我讓義兄留下來的?”
“小公子也不必這麽說……”袁若全麵色為難,終還是支支吾吾道,“副使也是自願留下來的。”
安逢喉嚨堵了堵:“可是是我讓娘親開口的,對嗎?”
讓娘親開口去問,已是變相地強壓了,義兄不願也會願意。
袁若全也不知安逢為何忽然這麽敏銳,他知道自己嘴笨,怕一味否認,反而抖出更多的事情來,於是默認了。
安逢坐在床邊,眼中怔然,臉上顯出落寞和愧疚。
怪不得如今義兄並不待見他
袁若全看安逢這樣,心裏也急了,連忙轉開話道:“小公子不是玉英刀不見了嗎,我聽副使這些天都讓人去武館,想必是為您找著呢,今日還親自去看……”
安逢聞言撇嘴,他唇上的唇珠更翹了。
玉英刀在自己這兒,義兄會是白忙活一趟的,自己扯謊,讓人受累……
袁若全聲音漸漸小了:“……今日一去,應就快找著了吧……”
呃……小公子怎麽看著心情更不好了?
作者有話說:
小劇場1:
袁若全(緊張):小公子好難哄,副使當年怎麽哄的啊……
小劇場2:
安逢(發現書卷):(開心)(^ν^)
安逢(發現劄記):(激動地快要暈死)
安逢(看見屈堯的字)(生氣):玷汙!這是玷汙!
夜裏……
安逢(重溫望山遊)(淚眼):好配,好配……他們一定是一對……
ps:今天遲到了一會兒……
第二十四章 肩頸拉傷
離將軍府約三條街的明暢武館內,淩初坐在一把雕花木椅上,他束著金絲蓮紋玉冠,身穿勁裝,腳踏長靴,腰掛金刀,披著守衛軍使的墨色披風。
守衛軍搜羅物品,盤問眾人,淩初一眼未看,反而盯著一旁的枯樹,麵沉如水,沉默不言。
即使淩初不說一句話,在場的人也都是武人,見到這般陣勢,也已感受到威壓,回想起方才驚險的場麵,不禁心生懼意。
已經半個月了。
守衛軍來這家武館好幾次,對人一遍又一遍地盤問。
都是同一個問——可曾見過一把鑲金玉刀?
武館有配合的人,自然也有脾氣暴烈的人不滿怨懟,覺得被羞辱成偷盜之輩。
一把刀還要鑲金帶玉的?哪兒是什麽來練武的人啊?別是哪家紈絝子弟來玩兒的吧!
安逢本來是耐得住寂寞日子的人,但任誰隻待在房裏,也會心情鬱悶,他想看話本,但他房裏當真是一本也沒有,隻有暗櫃裏的避火圖。
叫袁大哥幫他買?
不行不行,太難開口了。
叫蘭漫姐呢?
可也不好拿這些事打擾吧。
安逢糾結著在書架上翻翻找找,竟在書架發現了一本新的書卷,安逢看了看裏麵夾著的信箋,是淩君汐寫的:“賀吾兒安逢生辰之喜。”
安詩寧緊接著寫了下一行:“墨文居士劄記手稿,世間僅此一份,賀吾兒生辰,世間唯一。”
安逢與安詩寧親如母子,安詩寧這一句“吾兒”讓安逢心中感動,又被那句“世間唯一”戳中了心尖。
姑母……是把自己當成親生兒子的……
安逢心裏幾番波動,他擦去眼角濕意,平複心緒,又踮腳找了找,果然在書卷一旁找到一本小劄記,自己顯然十分愛護,用極好的紙包了一層又一層,都讓他差些沒尋到。
安逢拿到書,好好坐下,激動又小心地翻開了一頁,方才冷靜下來的心緒一下便又湧了上來,險些激悅得當場落淚。
他最喜歡的書——《望山遊》,便是墨文居士最負盛名的遊記,不同的是這是墨文居士與好友相伴而遊所作,一人書寫,一人作畫。
據傳《望山遊》有兩種,一種少畫多字,一種多畫少字,後者最被廣為流傳,畢竟畫意難複,也有人說,是畫得太好,太逼真,畫師太難臨摹,畫成還不到原作十分之一,極受挫敗,故而少畫。
畢竟屈君遙有畫中聖手之名,畫作栩栩如生,躍然紙上,可惜多數都被聖成帝存在宮裏,故而流傳甚少,少有人見過真跡,。
安逢手中這一本劄記自然不是《望山遊》的手稿,真的《望山遊》被先帝聖成帝妥善放在宮中,每隔五年,禮部都會遵守先帝聖喻,拿出一次,比對摹本,以求印刷進益無錯。
安逢手中的,不過是墨文居士普通的一本劄記,看書時隨手寫下的感想批注,但墨文居士以才華聞名天下,筆下一手好字也冠絕一時。
安詩寧送的,是劄記真稿,已是價值千金,極為難得。
安逢小心翻著,一邊看一邊讚歎。
字跡俊秀,筆鋒凜然,就算是信手一寫,也能看出其中力道,讀到激動處,無奈處,情真處,筆下急了些,落腳收緊,字跡出逸,但也極好極規整,果真是風格多變……
短短幾行,便有一首小詩,後跟著一句感悟,安逢平日裏書讀得算多,一看便知墨文居士讀得什麽書,不禁也是潸然淚下。
筆酣墨飽,字有風骨,書法自成一派,寫出這樣的字,又擁有這般驚世才華,為人端方持正,做官耿介清廉,那該是怎樣一個妙人啊……
安逢正是心中感慨之時,忽又看見底下又寫了另一行字,顯然不是墨文居士的字跡,因為不太好看……
這是誰寫的!暴殄天物!
安逢瞪大眼,倒吸一口氣,心裏又驚又氣,不敢置信有人竟然舍得在這劄記上留下這樣的醜字。
連畫中聖手屈堯都沒舍得在上麵作畫!那人怎有膽子……寫下這樣的醜字!
安逢想把這字用墨抹了,他拿起筆,但又下不了手,他連將書頁卷起都做不到,更何況汙書……
安逢忍了忍,無奈隻得放好劄記,他拿出《望山遊》,熟練地翻到某處,看著看著便是癡癡一笑,卻忽然想到什麽,又苦著臉趴在桌上。
墨文居士一生從未婚配,與好友屈君遙走得極近,又與先帝有些牽扯,文人墨客,難免會被傳些風花雪月,上京中寫墨文居士的話本雖不在少數,有男有女,但斷袖之情上不得什麽台麵,於是寫墨文居士和屈君遙的話本少之又少,寫跟先帝的,那便更罕見了……
情思隱晦,官場錯綜複雜,誰知其中是真是假?更何況屈堯還成過婚……
安逢對自己又恨又氣。
他的話本,他珍藏的話本啊,不會真是被自己扔了吧!
安逢無聊便會多想,他無事做,整日都是呆呆的模樣,一會兒笑,一會兒皺眉,瞧著人都快要廢了。
所幸過了幾日,盧行義見安逢好得差不多了,覺得他一天到晚坐著看書傻坐太憋屈,便讓他在院子裏頭走一走,但即使如此,安逢也要裹得嚴嚴實實,且最多不過半個時辰。
院子大,安逢擔心自己許久不練弓箭會生疏,既然他這三年來練習不輟,那他就算忘了,也不應費掉這些苦學,他想在院子裏拉拉弓。
可盧行義看他在院子裏拉弓箭,反而氣極了,安逢啊了一聲道:“不是鍛煉著,身體也會好些嘛。”
盧行義眉心都揪成一團,道:“你如今氣虛頭昏,拉這弓箭出了汗,又吹風,反而還加重病情,就待著好好喝藥,多走走,等身子養好了,天暖了,那時練才有用……”盧行義說著,又轉向袁若全,“都是你!給小公子拿什麽弓箭!還是這麽重的弓!”
袁若全拿過弓箭,一臉的委屈,他這些時日照顧安逢可謂是盡心盡力,生怕安逢又出事,過得是戰戰兢兢。
他擔心安逢夜裏吐血,好幾夜都守在門外,睡也沒睡好。
再有便是將那夜麵見將軍之事也要守口如瓶,連對淩初也不能說,一是將軍,二是副使,他夾在中間,稍微偏向一點都讓他不好受,更別說他還要應付安逢時常的詢問。
安逢總要問他這三年來發生的事,他常常做什麽,平日裏都玩什麽,可袁若全是在淩初當上守衛軍副使才跟在淩初身邊的,故而對安逢少有關注,他後來隻知道安逢心悅副使,時時纏著,可這個自然不能說。
再往前推時日,便是安逢被擄走一事,這個更不能說。
全府的人都得了淩初的令,不可向小公子透露當年驚險的細枝末節,最多隻說是賊人擄走,受了些苦。
袁若全一問三不知,看上去是個什麽都不知道的榆木腦袋,安逢也倒是信了。
安逢在院子裏練拉弓,架勢頗足,也有力,就是肩頸一處不大舒服,但他也隻以為自己太久沒練,有些生疏。
袁若全看著也沒多想,直到盧行義走來,氣衝衝地說了一通,他才意識到自己又犯了錯,於是跟著安逢跟得更緊了。
弓箭都被盧行義沒收,安逢就去看書,沒一會兒又開始自己玩棋,厭了又跑到外麵逗花弄草,乏了就回屋,一臉神色懨懨地坐著發呆,扭動著右臂,按著肩頸。
喝完藥,安逢又將要躺床上歇息,忽然腳步一滯,回頭看了看寸步不離的袁若全,笑得有些不自在:“袁大哥,你不必都時時跟著我,去歇一會兒吧。”
袁若全自然也覺得跟來跟去無聊,但他不放心,定是要看顧著,他抱拳道:“卑職不累!”
安逢張了張嘴,他不習慣有人在旁,但今時不同往日,便還是默許了。
他十六歲以前,還與袁若全不熟,僅有的印象還是袁若全弄壞了蘭漫的東西,被狠狠罵了一遍,一個大個子那般委屈愧疚的神色,讓安逢記憶猶新,於是在他眼裏,袁若全還是個憨直的性子。
也不知道以前不起眼的袁大哥為何忽然成了義兄的手下……
安逢緩緩坐下,他手放在腰帶上,遲遲不解,看著袁若全欲言又止。
可我是斷袖啊,喜歡男人的!你總得避一避吧!
這話哽在安逢喉嚨裏,遲遲蹦不出來。
袁若全沒有發覺異常,反而更誠心道:“小公子不必如此,未護好你,是屬下失職,再說不過是看著小公子你罷了,也不會耽誤什麽,副使可是照顧你近一年時——”袁若全猛地閉上嘴。
“義兄照顧我近一年?”安逢愣愣放下手,想起眾人都緘默不言的往事,“是因為那件事嗎?我被救回來後傷得很重?”
袁若全腦袋冒汗,補救道:“……小公子與副使兄弟情深,副使自然擔心你。”
安逢聞言,臉色微惑。
他知道自己的心思,也了解自己的性子,雖說著隻與義兄做兄弟,可也是管不住自己的心的。平日裏看著義兄一舉一動,心中不禁怦然喜悅,眼神總是追隨著,光是城門送別義兄回頭那一眼,便就讓自己久久掛念,夜裏咂摸那淺淡的意味。
大險之後,內心脆弱,若是讓義兄照顧他,難免春心更甚,更難以斷舍,他若是知道後果,決不會讓淩初留下來……
是自己太害怕了嗎?
安逢揣度著那時的心境,緩緩搖頭:“我應該不會讓義兄照顧我的,他是歲寧軍副將,少年將軍,他曾說過,要做邊疆馳騁的兒郎,保防線安寧,爭傳史軍功,怎會為我停留近兩年……”安逢說著,忽然想起如今戍守邊疆的是淩年,就連江連也去了西北,留在京中做事的反而是淩初,仿佛調了個一般,與他從前所想截然不同。
安逢話語一滯,看向袁若全:“是我提出讓義兄留下來的嗎?”
袁若全看著安逢,啞然失語。
安逢臉色試探,又帶著驚慌,他又問了一遍:“當年是我讓義兄留下來的?”
“小公子也不必這麽說……”袁若全麵色為難,終還是支支吾吾道,“副使也是自願留下來的。”
安逢喉嚨堵了堵:“可是是我讓娘親開口的,對嗎?”
讓娘親開口去問,已是變相地強壓了,義兄不願也會願意。
袁若全也不知安逢為何忽然這麽敏銳,他知道自己嘴笨,怕一味否認,反而抖出更多的事情來,於是默認了。
安逢坐在床邊,眼中怔然,臉上顯出落寞和愧疚。
怪不得如今義兄並不待見他
袁若全看安逢這樣,心裏也急了,連忙轉開話道:“小公子不是玉英刀不見了嗎,我聽副使這些天都讓人去武館,想必是為您找著呢,今日還親自去看……”
安逢聞言撇嘴,他唇上的唇珠更翹了。
玉英刀在自己這兒,義兄會是白忙活一趟的,自己扯謊,讓人受累……
袁若全聲音漸漸小了:“……今日一去,應就快找著了吧……”
呃……小公子怎麽看著心情更不好了?
作者有話說:
小劇場1:
袁若全(緊張):小公子好難哄,副使當年怎麽哄的啊……
小劇場2:
安逢(發現書卷):(開心)(^ν^)
安逢(發現劄記):(激動地快要暈死)
安逢(看見屈堯的字)(生氣):玷汙!這是玷汙!
夜裏……
安逢(重溫望山遊)(淚眼):好配,好配……他們一定是一對……
ps:今天遲到了一會兒……
第二十四章 肩頸拉傷
離將軍府約三條街的明暢武館內,淩初坐在一把雕花木椅上,他束著金絲蓮紋玉冠,身穿勁裝,腳踏長靴,腰掛金刀,披著守衛軍使的墨色披風。
守衛軍搜羅物品,盤問眾人,淩初一眼未看,反而盯著一旁的枯樹,麵沉如水,沉默不言。
即使淩初不說一句話,在場的人也都是武人,見到這般陣勢,也已感受到威壓,回想起方才驚險的場麵,不禁心生懼意。
已經半個月了。
守衛軍來這家武館好幾次,對人一遍又一遍地盤問。
都是同一個問——可曾見過一把鑲金玉刀?
武館有配合的人,自然也有脾氣暴烈的人不滿怨懟,覺得被羞辱成偷盜之輩。
一把刀還要鑲金帶玉的?哪兒是什麽來練武的人啊?別是哪家紈絝子弟來玩兒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