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合作


    回轉窯再加上風機、電機,以及其他配套設備。


    一整套下來,報價高達幾千萬,有些甚至上億美元。


    梁永豐現在如果有一億美元,他還在這裏蓋什麽房子?


    直接去香港買地皮,建房子,豈不更爽?


    龔少傑向後翻了翻道,“不隻是價格貴,回轉窯的內襯十來個月就要更換一次,每次的服務費也要十幾萬美元!”


    這是國際巨頭們的常規做法了,從光纖、核磁共振機,到航空發動機、半導體設備、燃氣輪機……


    在我們國家自己的設備做成功之前,歐美、rb的相關企業一台設備就要賺取百分之幾百,甚至幾千的利潤,已經是常態了。


    如果是長期使用的設備,後期往往還要收取高額的服務費。


    就是靠這樣的超高利潤,發達國家才維持住了自己的體麵生活。


    他們的職工才可以每周隻工作35小時,還要罷工。


    就算一個最普通的底層職工,也可以每年帶全家去海濱度假。


    退休的糟老頭子拿著退休金,可以到發展中國家包二奶。


    有些人可能會說,大不了我不坐飛機,不上網,看他們怎麽收割!


    如果這樣想,那就台天真了。


    後世那場新冠疫情中,如果中國沒有研製出疫苗,後果會是怎麽樣?


    西方幾個國家的領導人互相通一下電話,甚至不需要政府部門出麵,幾大國際製藥巨頭的總裁打一場高爾夫。


    一劑新冠疫苗的價格就能賣幾千美元,甚至上萬美元。


    輕輕鬆鬆完成對全世界的又一次收割!


    對西方國家來說,那場遍及全球的疫情就不是經濟危機,而是經濟振興了。


    在發展中國家,普通人要傾家蕩產才能打的起疫苗——想一想這是多麽恐怖的場景。


    國際製藥巨頭在國外賺取了高額利潤,就可以平價在自己國內銷售疫苗。


    西方國家趁機在自己國家搞免費打疫苗。


    不用想,就知道到時輿論會是怎麽樣!


    所以發達國家最害怕的就是中國打通全產業鏈。


    梁永豐抬頭看了一眼龔少傑,“回轉窯的整體構造應該不是什麽秘密,國內為什麽製造不了?”


    龔少傑略微思索了一下道,“回轉窯的整體構造很多文獻上確實可以查到,但是內襯的耐火材料澆築工藝,國內還沒有摸清楚。筒體的熱膨脹要留下多少餘量,文獻上也不會提到!甚至就連製造回轉窯筒體的鋼板,國內也解決不了。小型的水泥回轉窯筒體鋼板厚度就要達到兩三厘米,大型回轉窯的筒體鋼板厚度甚至要達到五厘米以上,這需要中厚板軋機製造。國內鋼鐵廠僅有的幾台中厚板軋機產量有限,根本輪不到回轉窯,就分完了。”


    耐火材料澆築工藝和筒體的熱膨脹餘量就是典型的沒有秘密的秘密。


    就像後世的航空發動機、光刻機,結構大家都知道。


    但是單晶葉片怎麽製造,才能耐受1500度的高溫?


    極紫外線光刻機的鏡片粗糙度,怎麽達到50皮米以下?


    光源所需要的激光功率,怎麽達到5萬瓦以上?


    鋼板的問題看起來簡單,其實更加複雜。


    那不是某項技術的突破,需要的是整個配套產業的建立。


    龔少傑給梁永豐說這些,就是要明確的告訴他,回轉窯國產化不是短時間內可以解決的問題。


    “你有什麽想法?”梁永豐問。


    龔少傑道,“1979年,第二次石油危機後,美國、歐洲、rb經濟都遭遇了重大挫折,直到現在也沒有走出來,另外還有曆年淘汰的水泥生產線,也不少。以回轉窯筒體的鋼板厚度,用個二、三十年都不是問題,這個一般不會損壞,內襯的耐火材料十來個月就要更換一次,新舊設備也沒有太大的區別,關鍵的是引風機、電機等設備!”


    “必須得找人去看了看,而且還得是懂行的!”梁永豐沉思了一會,抬頭看了一眼龔少傑,“你的同學有合適的嗎?我們可以付谘詢費,幫他們辦理出國手續!”


    這年頭造原子彈的不如賣茶葉蛋的,龔少傑的那些同學,雖然都是技術大拿,但是日子過的想必也非常清苦。


    如果能幫這些專家們賺些外快,倒是一件好事。


    否則的話,這些專家真的跑去賣茶葉蛋,對國家來說絕對是巨大的損失。


    “這個得問一下他們!”龔少傑道。


    龔少傑用梁永豐的電話給他的同學打了過去。


    他的同學很樂意接這份活,能接觸國外的先進技術,還能轉外快,何樂不為?


    隻是他們有個條件。


    梁永豐把設備買回來之後,他們想利用這套設備,學習國外相關技術,希望梁永豐能允許他們派人進駐到廠子裏。


    在進口手續上,他們也可以幫忙。


    八十年代,我們麵對的國際環境大幅改善,國內趁機引進了不少設備。


    通過邊使用邊改造,讓我們逐漸摸清了裏麵的門道。


    讓我們的工業發展少走了很多彎路。


    梁永豐更是沒有問題,有一批免費的專家長期駐在廠子裏,這是天上掉下來的餡餅。


    使使勁,說不準就能把這些專家挖過來,到時他們就能自己製造相關設備了。


    龔少傑打完,梁永豐抓起電話給縣裏打了過去。


    即便是買國外的二手設備,那也是進口。


    這年頭一旦涉及進口,手續就得一大堆!


    光有專家的支持還不夠,梁永豐需要縣裏的支持。


    王主任聽說梁永豐想引進水泥生產線非常高興,馬上就去請示書記。


    幾分鍾後,王主任回來後說,縣裏全力支持他們引進水泥生產線。


    接下來就是確定需要多大的設備。


    按照常理來說,設備越大,產量越高,當然越好。


    但是設備太大了,本事就貴不說。


    光是從國外運回來,運費也是一大筆。


    目前歐美廠家的主流設備,可以年產熟料上百萬噸。


    這樣一條生產線,回轉窯的直徑要四五米,長度更是有一百多米,重達上千噸。


    光是想一想就知道要把這玩意運回來有多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80年代做產業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總是覺得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總是覺得累並收藏重生80年代做產業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