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民心在握和回家準備
大明朝我救定了,康熙來了也不行 作者:胖的很顯眼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哈哈哈,民心在我,民心在我啊!如此,孤王可以安心了,終於可以回家了啊!”
朱慈炯看著眼前的一份份奏報,既有各支運輸隊送來的,也有各城池中送來的,還有清剿緬軍和地主豪紳的軍隊報來的。
奏報中的具體事件各不相同,但其中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緬甸的大部分農民和百姓,都在幫著明軍通風報信甚至作戰。
明軍橫掃了緬甸剩餘的密支那、猛養、臘戌等城池時,他們的舉報、帶領和幫助,為明軍提供了巨大的幫助。
在追剿少數敢於反抗的緬軍、沒收搜刮各處的土地、財富和物資時,他們的作用更是無法替代。
所有的這一切,都在告訴朱慈炯一件事情:底層緬人的民心,大略已經被大明握在了手裏。
這個情況和他本來的預想,有非常大的偏差!他本來以為,緬人會和曆史上的交趾(越南)那般,會永不停息的反抗騷擾。
曆史上的大明,就是因為安交趾土人沒完沒了的反抗騷擾,最終導致治理和軍事占領耗費巨大,不得不放棄了統治。
當時的交趾,在大明永樂朝被征服,又經曆了洪熙、宣德兩代皇帝統治,前後已經達到了二十年。
在這二十年間,大明已經在交趾建立起府、州、縣的統治方式,還不斷移風易俗及推行漢學教化的政策。
一開始的時候,張輔、黃福等官員與當地官員相得益彰,把交趾治理的井井有條,開始逐步融入大明。
可惜後期派去的宦官掌握了權力,不僅課稅重大失民心,還傲慢無腦的得罪了世家豪族,生生糟蹋了大好局麵。
結果令人扼腕歎息,交趾世家豪族趁機叛亂,交趾百姓聞風景從,叛亂持續了十年,迫使大明因耗費過甚放棄了統治。
如今看來,緬人的反抗比交趾人低很多,對大明的心理認同卻高很多,加之征服策略對路,終於獲得良好開局。
朱慈炯心情大好,開始籌劃著統治緬甸的後續安排,禦駕親征數月時間,他有些想家了,迫切的想見她了。
他又用數日時間細細籌謀,也與鄭成功、李定國、羅綸、楊三水等反複商量,終於確定了治理緬甸和大明西南的策略。
他將緬甸和大明西南雲貴川幾省的戰事,全部托付給了晉王李定國,大軍征戰的大小事宜均由其一言而決。
同時還考慮到李定國、白文選所部明軍戰力,朱慈炯將陸軍第二軍的編製從五萬人調整到了八萬人。
畢竟西南明軍要和吳三桂對戰、還要維持新建的緬甸宣慰司,必須要有足夠的戰力和軍力才可以。
至於第二軍的兵員,已經基本募集完成,由幾部分人馬構成:
第一部分是李定國本部兵馬萬餘人、及白文選兵馬五千餘人,合計一萬五千人。
第二部分是廣國公賀九儀所部兵馬,他不遠千裏從廣西南寧前來與李定國會合,帶來了一支近萬人的軍隊。
第三部分,則是從仍然控製的雲南邊境區域及緬甸,招募了新兵一萬五千餘人;從緬甸招募的人員,基本都是“漢人”!
第四部分也是從投降的緬軍中,挑選了認同“漢人”身份的人馬,大約四萬人。
第五部分,則是朱慈炯特意從陸一師和內衛團中挑選的五百人,他們將作為第一軍火器部隊的各級軍官和教官。
第二軍的武器裝備倒是不缺,從投降緬軍及緬甸武庫中挑選,都是最好的刀槍弓箭及盔甲等等。
此外還有一師和鄭家提供的斑鳩腳銃五千多支,以及配套的火藥彈藥等。
最後,一師和內衛團的手榴彈和炸藥包,也大多留給了第二軍。
朱慈炯等人一番操作之後,終於將第二軍組建、武裝了起來,戰鬥力有了基本保障,也開始了加緊訓練。
緬甸全國還剩餘十餘萬軍隊,則進行了第二輪選拔淘汰,隻保留八萬人作為各地城防軍和衙役等職。
第二件大事,是關於統治和治理緬甸的!朱慈炯反複權衡之下,將緬甸宣慰司托付給了黔國公沐天波。
沐家這一脈自沐英肇始,直至當前的沐天波,一直對大明忠心耿耿,也一直為大明兢兢業業的鎮守住了西南邊陲。
甲申天傾崇禎殉國後,滿清韃子橫掃天下之時,沐家仍然拚死抵抗,絲毫沒有畏懼和妥協。
在原本的曆史上,沐天波在咒水之難時,為保護永曆帝朱由榔及皇室不被緬軍綁走送給吳三桂,生生流幹了最後一滴血!
沐家從來都對得起大明,從來都值得最大的信任,當然值得托付大任。
所以,朱慈炯思來想去,終於還是把重任托付給了沐家,期望朱家和沐家的君臣佳話繼續延續下去。
朱慈炯和沐天波數度深談,交代他在緬甸的注意事項:
首要是徹底掃蕩點緬人上層,搜刮他們的財產物資和土地,土地分給農民耕種,產業則逐步交由城市百姓經營。
其次則是持續的同化緬人,堅持之前的政策,不斷擴大“漢人”群體!為了達到目的,還在各地興辦學堂教授漢語漢學。
第三則是必須堅持軍政分離,無論是當下的緬甸,還是仍然控製的少數雲南邊區,所有的治理都由沐天波負責。
這一點,朱慈炯特意和李定國、白文選認真談過,也得到了他們的堅決支持。
第四方麵,自然是發展緬甸的經濟,翡翠、紅寶石、金銀等礦的開采十分重要,但大力發展農業成為大明糧倉也不可或缺。
第五方麵,則是要充分利用緬甸的位置和優良港口,全力支持大明的海貿船隊開展海外貿易。
最後一點,也是要組織人手,全力從緬甸的原始森林中,不斷砍伐適合造船的柚木,由鄭家船隊定時運往南京造船廠。
第三件大事,則是清理隨永曆禦駕入緬的大臣們!
朱慈炯此時顯得尤其冷酷無情,馬吉翔、李國泰等百餘人是攛掇永曆入緬並放下武器的元凶,大都被腰斬棄市。
馬吉翔和李國泰,則理所當然享受了最高級別的待遇:淩遲處死!他們被活活割了近千刀,才淒慘的死去。
馬吉翔控製的錦衣衛及太監內侍,大約也有百餘人,他們毫無忠心,甚至夥同馬吉翔克扣搶奪緬甸提供給皇室的物資。
這些人自然不可能有活命的機會,也被判處了腰斬棄市之刑。
最後剩下了三百餘人,都被朱慈炯打包扔給了沐天波,由他全權處理。
最後一件大事,則是對“永曆”皇帝及其二十餘名皇室成員的處理,這可是一件了不得的大事。
朱慈炯十分慎重,因一直沒有考慮清楚妥善辦法,他甚至一直沒有見朱由榔,弄的人家提心吊膽!
這一天,心驚膽顫的朱由榔終於得到了召喚,在沐天波和李定國的陪同下,前來拜見了朱慈炯。
朱由榔隻聽李定國說過,皇太子大概會改封他為緬王,還會給一些待遇,但具體如何卻不知曉。
今天,終於到了揭曉最終命運的時刻,隻不知是生是死是禍是福!
朱慈炯看著眼前的一份份奏報,既有各支運輸隊送來的,也有各城池中送來的,還有清剿緬軍和地主豪紳的軍隊報來的。
奏報中的具體事件各不相同,但其中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緬甸的大部分農民和百姓,都在幫著明軍通風報信甚至作戰。
明軍橫掃了緬甸剩餘的密支那、猛養、臘戌等城池時,他們的舉報、帶領和幫助,為明軍提供了巨大的幫助。
在追剿少數敢於反抗的緬軍、沒收搜刮各處的土地、財富和物資時,他們的作用更是無法替代。
所有的這一切,都在告訴朱慈炯一件事情:底層緬人的民心,大略已經被大明握在了手裏。
這個情況和他本來的預想,有非常大的偏差!他本來以為,緬人會和曆史上的交趾(越南)那般,會永不停息的反抗騷擾。
曆史上的大明,就是因為安交趾土人沒完沒了的反抗騷擾,最終導致治理和軍事占領耗費巨大,不得不放棄了統治。
當時的交趾,在大明永樂朝被征服,又經曆了洪熙、宣德兩代皇帝統治,前後已經達到了二十年。
在這二十年間,大明已經在交趾建立起府、州、縣的統治方式,還不斷移風易俗及推行漢學教化的政策。
一開始的時候,張輔、黃福等官員與當地官員相得益彰,把交趾治理的井井有條,開始逐步融入大明。
可惜後期派去的宦官掌握了權力,不僅課稅重大失民心,還傲慢無腦的得罪了世家豪族,生生糟蹋了大好局麵。
結果令人扼腕歎息,交趾世家豪族趁機叛亂,交趾百姓聞風景從,叛亂持續了十年,迫使大明因耗費過甚放棄了統治。
如今看來,緬人的反抗比交趾人低很多,對大明的心理認同卻高很多,加之征服策略對路,終於獲得良好開局。
朱慈炯心情大好,開始籌劃著統治緬甸的後續安排,禦駕親征數月時間,他有些想家了,迫切的想見她了。
他又用數日時間細細籌謀,也與鄭成功、李定國、羅綸、楊三水等反複商量,終於確定了治理緬甸和大明西南的策略。
他將緬甸和大明西南雲貴川幾省的戰事,全部托付給了晉王李定國,大軍征戰的大小事宜均由其一言而決。
同時還考慮到李定國、白文選所部明軍戰力,朱慈炯將陸軍第二軍的編製從五萬人調整到了八萬人。
畢竟西南明軍要和吳三桂對戰、還要維持新建的緬甸宣慰司,必須要有足夠的戰力和軍力才可以。
至於第二軍的兵員,已經基本募集完成,由幾部分人馬構成:
第一部分是李定國本部兵馬萬餘人、及白文選兵馬五千餘人,合計一萬五千人。
第二部分是廣國公賀九儀所部兵馬,他不遠千裏從廣西南寧前來與李定國會合,帶來了一支近萬人的軍隊。
第三部分,則是從仍然控製的雲南邊境區域及緬甸,招募了新兵一萬五千餘人;從緬甸招募的人員,基本都是“漢人”!
第四部分也是從投降的緬軍中,挑選了認同“漢人”身份的人馬,大約四萬人。
第五部分,則是朱慈炯特意從陸一師和內衛團中挑選的五百人,他們將作為第一軍火器部隊的各級軍官和教官。
第二軍的武器裝備倒是不缺,從投降緬軍及緬甸武庫中挑選,都是最好的刀槍弓箭及盔甲等等。
此外還有一師和鄭家提供的斑鳩腳銃五千多支,以及配套的火藥彈藥等。
最後,一師和內衛團的手榴彈和炸藥包,也大多留給了第二軍。
朱慈炯等人一番操作之後,終於將第二軍組建、武裝了起來,戰鬥力有了基本保障,也開始了加緊訓練。
緬甸全國還剩餘十餘萬軍隊,則進行了第二輪選拔淘汰,隻保留八萬人作為各地城防軍和衙役等職。
第二件大事,是關於統治和治理緬甸的!朱慈炯反複權衡之下,將緬甸宣慰司托付給了黔國公沐天波。
沐家這一脈自沐英肇始,直至當前的沐天波,一直對大明忠心耿耿,也一直為大明兢兢業業的鎮守住了西南邊陲。
甲申天傾崇禎殉國後,滿清韃子橫掃天下之時,沐家仍然拚死抵抗,絲毫沒有畏懼和妥協。
在原本的曆史上,沐天波在咒水之難時,為保護永曆帝朱由榔及皇室不被緬軍綁走送給吳三桂,生生流幹了最後一滴血!
沐家從來都對得起大明,從來都值得最大的信任,當然值得托付大任。
所以,朱慈炯思來想去,終於還是把重任托付給了沐家,期望朱家和沐家的君臣佳話繼續延續下去。
朱慈炯和沐天波數度深談,交代他在緬甸的注意事項:
首要是徹底掃蕩點緬人上層,搜刮他們的財產物資和土地,土地分給農民耕種,產業則逐步交由城市百姓經營。
其次則是持續的同化緬人,堅持之前的政策,不斷擴大“漢人”群體!為了達到目的,還在各地興辦學堂教授漢語漢學。
第三則是必須堅持軍政分離,無論是當下的緬甸,還是仍然控製的少數雲南邊區,所有的治理都由沐天波負責。
這一點,朱慈炯特意和李定國、白文選認真談過,也得到了他們的堅決支持。
第四方麵,自然是發展緬甸的經濟,翡翠、紅寶石、金銀等礦的開采十分重要,但大力發展農業成為大明糧倉也不可或缺。
第五方麵,則是要充分利用緬甸的位置和優良港口,全力支持大明的海貿船隊開展海外貿易。
最後一點,也是要組織人手,全力從緬甸的原始森林中,不斷砍伐適合造船的柚木,由鄭家船隊定時運往南京造船廠。
第三件大事,則是清理隨永曆禦駕入緬的大臣們!
朱慈炯此時顯得尤其冷酷無情,馬吉翔、李國泰等百餘人是攛掇永曆入緬並放下武器的元凶,大都被腰斬棄市。
馬吉翔和李國泰,則理所當然享受了最高級別的待遇:淩遲處死!他們被活活割了近千刀,才淒慘的死去。
馬吉翔控製的錦衣衛及太監內侍,大約也有百餘人,他們毫無忠心,甚至夥同馬吉翔克扣搶奪緬甸提供給皇室的物資。
這些人自然不可能有活命的機會,也被判處了腰斬棄市之刑。
最後剩下了三百餘人,都被朱慈炯打包扔給了沐天波,由他全權處理。
最後一件大事,則是對“永曆”皇帝及其二十餘名皇室成員的處理,這可是一件了不得的大事。
朱慈炯十分慎重,因一直沒有考慮清楚妥善辦法,他甚至一直沒有見朱由榔,弄的人家提心吊膽!
這一天,心驚膽顫的朱由榔終於得到了召喚,在沐天波和李定國的陪同下,前來拜見了朱慈炯。
朱由榔隻聽李定國說過,皇太子大概會改封他為緬王,還會給一些待遇,但具體如何卻不知曉。
今天,終於到了揭曉最終命運的時刻,隻不知是生是死是禍是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