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第一巴圖魯,戰力果然無敵!


    鼇拜在其後幾天之內,先是威逼遏必隆,使之不敢在首鼠兩端,在朝議大事上,支持自己。


    緊跟著又帶著班布爾善,趁夜“強行”拜訪議政王傑書,當麵將一隻酒杯捏的粉碎,使之畏懼萬分之下,答應言聽計從。


    他又非常謹慎的多方查探,確認老索尼因憂慮南方兩省丟失等事,已加重病情,藥石無醫了!死亡,應就在近日了。


    如此,鼇拜再無憂慮,開始了雷霆出擊:


    他在議政時,發動突然襲擊,直接給忠於皇家的議政大臣蘇克薩哈,定下了謀逆大罪,要淩遲處死,全家抄斬。


    年幼的康熙皇帝大驚,急急向議政王傑書求援,但傑書訥訥不敢言,竟完全附和了鼇拜之言。


    康熙氣急無奈,又轉向遏必隆,期望他能勇於任事,幫助自己駁回鼇拜的這個亂命。


    可是遏必隆唯唯諾諾,隻說鼇太師言之有理,又言蘇克薩哈在先帝大行後輔政不利,確實可算謀反。


    三名議政大臣竟達成一致,徹底把小康熙逼入絕境!但他牢記這皇祖母的交代,蘇克薩哈是忠於皇室的,必須保護。


    更何況,之前蘇克薩哈為了配合皇家,還組織了朝中官員,一起上折子彈劾鼇拜圈地及跋扈無禮。


    此時此刻,如果皇家不能保護住這名議政大臣,鼇拜的氣焰就更加囂張,滿朝文武也將更多倒向鼇拜。


    因此小康熙拍案而起,竟敢直接與鼇拜對峙,堅決不允許給蘇克薩哈定罪,並出言諷刺,說謀逆奸臣另有其人。


    鼇拜大怒,竟當場翻起馬蹄袖,揮舞著拳頭,近靠近禦座威逼康熙!康熙駭然,急招護衛!


    其後片刻,魏東亭帶著侍衛護住小康熙,而大內侍衛穆裏瑪和訥謨,又帶人和魏東亭等人對峙。


    最終在鼇拜威勢之下,傑書和遏必隆的附和之下,還是定下了蘇克薩哈的罪行,判下了絞刑。


    大殿的諸多文武,無人出聲反對,一件無稽之事,就如此堂而皇之的成了朝廷定議。


    鼇拜趁熱打鐵,竟絲毫不給皇家反應時間,匆匆處斬了蘇克薩哈,並帶人抄了蘇府。


    僅此一事,朝廷內文武群臣,心思都起了微妙的變化,逐步更多的倒向了鼇太師。


    同時,鼇拜還串聯八旗,正紅旗、鑲紅旗、鑲白旗和正藍旗四旗旗主,都傾向支持鼇拜,恢複八王議政。


    鑲藍旗旗主簡親王濟度,行事較為謹慎,暫時沒有表態,不過也沒將信息稟報皇家,這態度就很微妙。


    至於上三旗的正黃、鑲黃、正白三旗,雖然旗主名義上是皇帝,但正白旗因多爾袞之因,屢受打壓,已經倒向支持鼇拜。


    正黃和鑲黃兩旗,鼇拜暫時沒有驚動,畢竟是皇家經營日久之地,需有把握時再行動才好。


    對於拉攏鑲黃旗,鼇拜還是很有把握的!如此一來,自己對各級將士的恩惠,那可不是一星半點。


    整理好八旗,鼇拜又派出心腹送出三封書信,分別秘密前往吳三桂、耿精忠和尚可喜處,透露了皇家的削藩之意及自己反對削藩......


    做好這些鋪墊後,鼇拜派出了心腹,率領十幾支隊伍,按照李時茂的方略,進行了“偉大”的改革活動。


    隨著這些動作,大量的白銀、糧草,逐步向北京城集中,大軍出征剿滅殘明的糧草餉銀,總算有了著落。


    與此同時,在鼇拜的進行調配下,從各處調配的八旗、綠營兵力也逐步集中在北京城中。


    隻等關外新捕和訓練的野人女真、察哈爾等部新征騎兵及朝鮮的火銃兵抵達,就可南下征伐了。


    一切都有條不紊的進行著,效果也出乎預料的好,鼇拜在朝廷中的聲望,竟超出老索尼不少。


    就在這個過程中,老索尼終於堅持不住溘然長逝,對鼇拜的最後一絲牽製,也徹底消失了。


    韃子的朝堂之中,也順理成章的進入了鼇太師的一言堂模式,無有敢於反對之人和反對之聲。


    至於朝堂上眾人關心的征伐殘明之事,鼇拜內心並不憂慮,他覺得八旗強兵一出,定然能橫掃天下。


    而且他也特別小心,調集的綠營兵都是追隨大清日久,手上都沾滿了漢人鮮血的部隊,絕對不會叛變的。


    他整整調集了一萬五千八旗強兵,五萬名綠營精銳!加上新征的察哈爾等部騎兵五千餘,朝鮮火銃兵五千餘,以及野人女真三千名。


    如此強悍的七萬八千名大軍,真不知道如何才能輸掉戰爭。


    隻可惜時間緊張,野人女真隻積攢了三千餘名!不過這也足夠了,並不是太大的事情。


    總之,一場明清大戰,也進入了最後的準備階段。


    ......


    “三太子殿下,屬下說過,吾等龜縮在京城之內,反清複明的事業是絕對沒有希望的。”


    “一國之都城,乃是天下最強軍力集中之地,亦是朝廷鷹犬最多之地,他們諸多盤查,我們發展太慢。”


    “我們應該走出去,走向更加廣闊的天地,走去大明的各省,設法推動各處軍頭造反,才是有效之法。”


    胡徽在“明渠酒樓”的一處密室裏,一臉誠懇的表情,對楊起隆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楊起隆年僅二十六歲,雖然明知他是個“冒牌貨”,但仍然不得不承認,這家夥真是很有所謂的“皇家”氣派。


    他的額頭寬闊,眉骨突出,一雙濃眉如利劍般聳起,雙眼之中精光閃現,鼻梁亦挺拔闊直。


    如此容貌,乍一看上去,還真和大明皇室如太子等人的長相,有幾分相似之處。


    隻可惜這貨為了在北京活動,已經剃發易服,身上的馬褂再配上醜陋的金錢鼠尾辮子,徹底將那絲貴氣徹底抹殺。


    “胡兄弟,你所言不錯,我近期也反複思慮此事!亦覺得如枯坐京城之中,大業終將失敗。”


    “可是,如今雖然天下紛亂,但韃子總歸是占了絕對之優勢,各方軍頭恐怕不敢妄動啊。”


    “如此,就算竄出京城,吾等又該去向何方,聯絡何人呢?”


    楊起隆毫無“三太子”的架子,他以手扶額,萬分苦惱的說道。


    他本是陝西鳳翔之人,為人智勇雙全也頗有才幹,尤其擅長與人結交,潛移默化間收服對方為己用。


    如果做個順民,也能過著富裕無憂的生活,亦能成就一些事業。


    但韃子的種種倒行逆施和殘酷殺戮,終究令他意難平,於是憤然而起,投入到反清複明的大業中來。


    隻是奔走幾年,雖然發展出一點勢力,甚至招納了宮中的宦官小頭目黃敬為耳目內應。


    但是這一切,終究是小打小鬧,難以給韃子造成真正威脅,就更別提推翻韃子統治了。


    因此,楊起隆最近非常苦惱,這才和新加入不久,但卻非常信任的胡徽,聊起了未來之路。


    “三太子殿下,希望在三藩,希望在雲南啊!”


    胡徽異常懇切,再次獻上諫言。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朝我救定了,康熙來了也不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胖的很顯眼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胖的很顯眼並收藏大明朝我救定了,康熙來了也不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