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將無能,還請殿下治罪!我跟隨楊三水,從頭至尾觀摩了滿城之屠殺,但我無法適應。”


    呂勇被召喚過來後,滿麵愧疚的給朱慈炯行了三叩九拜大禮。


    他跟著楊三水的過程中,也用盡全力的調整心態,不斷告訴自己韃子是禽獸,犯下過滔天罪行。


    可當他麵對老幼婦孺被殺之時,農家出身的他,再也難以抑製深深的同情和愧疚。


    “唉,呂勇啊,善良是人們最可貴的品質!但是最慈悲的菩薩,也有金剛怒目之時。”


    “麵對凶殘的建奴,必須以牙還牙、以眼還眼才行,否則被他們是屠殺的數千萬漢民,難以瞑目啊。”


    朱慈炯深深一歎,有些恨鐵不成鋼。


    但他深知,一樣水一樣米,卻會養出百樣人!有些東西是與生俱來的,難以改變。


    呂勇聽著太子殿下苦口婆心的教誨,愈發的痛苦愧疚,深深的埋下頭,不敢麵對朱慈炯。


    “好了,孤王思慮再三,覺得軍隊和殺戮確實不適合你!”


    “但是,孤王有一件極其重要之事,卻需要心腹之人去辦,且要持之以恒的長期堅持。”


    “呂勇,這一次可不要讓孤王再失望了啊!”


    朱慈炯臉色嚴肅了起來,就算再信任的下屬,也不能讓人一而再再而三的失望。


    呂勇聽聞朱慈炯的話語,豁然抬起了頭,滿臉驚訝與感激。


    他沒想到自己表現如此不堪,太子殿下竟再次給了機會,沒有就此放棄了自己。


    “嗚嗚,太子殿下大恩大德,末將肝腦塗地亦無法報答!”


    “末將、末將......”


    呂勇哽咽著,有些說不出話來。


    “好了,起來吧!記住孤王的話,把事情辦好,就是最大的報答。”


    “孤王要立即設立一個專門的部門,名字就叫大明英才部吧!”


    “這個部門的任務,第一個是尋找、發掘大明內的各類英才,讓他們為大明效力。”


    “第二個任務,是立即開始布局,設法深入大明境外的國家,發掘和引進關鍵的人才為大明效力。”


    “人才的類別不限,諸如鋼鐵冶煉、火炮火器製造、戰船製造、兵器鎧甲製造等軍事有關的人才,自然是要的。”


    “但會尋礦挖礦、織機改良、農業種田、教書育人、水利治理等等,各方麵的人才,都來者不拒。”


    “你隻管尋訪,定期將人才情況匯報給孤王過目,孤王會親自定下需要招攬的人才。”


    “孤王的意思,你能明白嗎?願意做好它嗎?”


    朱慈炯一口氣說完初步的想法,盯著呂勇問道。


    “回稟太子殿下,微臣明白,微臣願意全力以赴做好此事。”


    “微臣將盡快建立這個部門,在大明各府縣尋訪,發現匯總各類有特殊才能得人,報太子殿下過目。”


    “另,微臣也會向張煌言大人等人學習,了解大明之外國家的情況,盡快了解情況,並設法尋訪人才。”


    “將來如果情況允許,我帶人去福建、廣州等地看看,微臣聽說那邊洋人很多,可以建立聯係。”


    呂勇的情緒不再低沉,複又高昂了起來,開始謀劃任務開展。


    “嗯,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孤王諸事纏身,告訴你這個大概框架,你要多想多做,把它完善起來。”


    “有這麽幾個人才,需要你為孤王立即找到,以最快的速度把他們帶到孤王麵前來。”


    “第一人是宋應星,現今應當隱居在南昌府奉新縣,生活應該比較清貧!他是大明忠臣,用孤王名義招攬。”


    “他的家人或者衣缽傳人,都給孤王帶來南京城,都有大用。”


    “第二要尋訪的,孤王也不知姓名,是大明前兵部右侍郎畢懋康的子侄,善於火器製造。”


    “畢侍郎是歙縣上路人,他的家人子侄應當也在當地!你考察一番,如果善於火器製造,就帶來見孤王。”


    “第三乃是父子倆,父親叫戴蒼,善於火器製造和作畫;兒子叫戴梓,有天才之名,喜火器機械等技藝,今年應有十多歲了。”


    “他們一家,現今應在浙江杭州一帶,用大明名義招攬即可。”


    “第四人叫張履祥,他很善於農學,對水稻、小麥的育種、種植很有見地,現今應當隱居在浙江桐鄉。”


    “第五項,你派人去福建一帶,尋訪善於紅薯栽種的人才,同時購買一些紅薯種子回來。”


    “最後一項,你速速派人在南京、馬鞍山、蕪湖一帶,尋訪冶鐵煉鋼、火器製作人才,應當有很多。”


    “好了,孤王暫時隻能想起這些了,盡快去辦吧;嗯,過程中必須注意安全,你自身和人才安全,都要放在第一位。”


    朱慈炯滔滔不絕,把自己能想起的人物,趕緊都說了出來。


    免得將來事務越來越繁忙,忘記了這些關鍵人物,那可就虧死了。


    這些天縱之才,大都很有氣節,至死都不願意出仕滿清,日子過的非常清苦,很多人早早就去世了。


    比如宋應星就是如此,在原本的曆史上,他隱居在家鄉過著清貧生活,在康熙5年也就是1666年就去世了。


    這種情況,朱慈炯絕不允許發生,他們都必須到大明皇太子彀中,為大明複興的偉大事業發光發熱。


    “諾,微臣謹遵太子殿下旨意,這就下去組織人手辦理。”


    “嗯,下去吧,好好辦差”


    呂勇興衝衝的下去了,再度充滿了幹勁、激情。


    朱慈炯盯著他的背影,也是若有所思!用人啊,真的不能強求,適材適用才是最好的。


    江寧滿城大戰之後,他心中的反省有些多!


    最大的反省,是他覺得過往行事過於謹慎了,對現代武器的威力估計不足,不敢帶著勢力大展拳腳。


    不過,他現在明白了這個道理,而且有南京城甚至江南省在手,完全可以實現躍進式擴張了。


    “張飛,你安排好路線,帶領親衛隊跟隨孤王去兩江總督府;孤王還需與張兵部,深談一番!”


    “通知各位將領,需稟報請示事項,報去總督府。”


    朱慈炯對著新任親衛隊長,下達了旨意,打算過去之前和張煌言約定的地點會麵。


    “諾,太子殿下稍等,馬上安排!”


    一刻鍾之後,朱慈炯在親衛隊50人的護衛下,騎上了戰馬,一路往兩江總督府奔馳而去。


    有誌一同,張飛也選擇了從城外繞行,在路上還遇到了王狗子派來的兩波探馬。


    朱慈炯了解到南京城已初步掌控,心情愈發的美好了,更加快馬揚鞭向前,衝去總督府。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朝我救定了,康熙來了也不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胖的很顯眼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胖的很顯眼並收藏大明朝我救定了,康熙來了也不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