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1節
魂獸:開局先天滿魂力 作者:混沌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1829章 規矩
與張良交談讓蕭天陽受益良多。
以前張良可能沒有意識到他的成長速度,因此交談節奏也就屬於正常速度。
可當認清蕭天陽的能力下限時,張良就采取了第二種方案。
比如說,在提醒蕭天陽心理狀態的同時,也得提高其眼界和思想。
常言道,屁股決定腦袋。
換言之,其實也可以理解為位置決定想法。
蕭天陽身為天武皇朝的統治者,而天武皇朝的疆土又包含魂獸大陸。
張良的前期,主要是在培養基礎。
而基礎的進步,也讓蕭天陽在皇座上能抵禦四方強敵,震懾國內心存歹念之人。
如今張良,則是要在蕭天陽內心種下一枚名為雄心的種子。
因為僅有自己感悟到的,那才是最寶貴的財富。
他能為種子施肥,澆水,播撒陽光。
可張良卻不能替種子遮風擋雨,代替蕭天陽做完他自己該做的事情。
至於最終會成長到哪一個地步,那就得看蕭天陽的狀態能提升到哪一個境界。
當然,蕭天陽以完善的計劃僅能當作基礎,不能依照此為標準製定全盤計劃。
其中關鍵,就在於皇朝的運作不僅有軍隊一個因素。
後勤補給,武器裝備,選將練兵等都是不可或缺的一環。
蕭天陽不能把目光集中在一個地方,而是要放眼整個天武皇朝。
同時,他一個人也不會身兼數職,更不會去記一些平時用不到的信息。
例如國庫能動用的餘額是多少,各個城池能達到入軍標準的兵源又有多少。
那些均是蕭天陽平時未曾深入了解過的內容。
不過他不知道,不代表其他人也不知道。
天武皇朝要改變戰略部署,那邊必須在廟堂上公布。
然而在此之前,他卻必須知道各部門的臣子有何想法。
特別是以文官集團為首的蕭何,李斯,房玄齡三人對該計劃有何建議。
倘若沒有,那他們必然會鼎力支持自己的提議。
如果有,那邊把建議說出來,定下一個最重要的基礎與方向。
否則後續的路就會越走越迷茫,蕭天陽本人都有可能一不小心就深陷其中。
因此,張良離開後不久,蕭天陽就連續召見了丞相府的三位丞相。
結果出乎他的意料。
三人在得知深淵戰場的細則和行動計劃時,僅表示出了自己認同的態度。
至於其他則是沒有多少。
如果真要提意見的話,那也不是沒有。
可其中有的建議卻需要在行動時再做調整,沒必要在現在就說出來。
況且,他們的意見也並非雪中送炭,而是錦上添花。
以他們的智商自然知道什麽時候該說什麽話。
此外,某些不輕不重的話,實際用實際行動來證明其效果也會更好。
當然,蕭天陽也沒有去細究他們三人,為何會在來之前統一意見。
丞相府不是蕭何的府邸,而是他們的辦公地點。
換言之,三個丞相也就是在同一個工作地點處理公務。
再者,他們也是之前‘邀請函事件’的參與者之一。
無論知道多少,他們都可以從中推敲出一些不同尋常的信息。
退一步來講,蕭天陽的計劃本身也沒有太大問題。
首先,該計劃是建立在神界戰事結束之後的下一個戰略方向。
其次,蕭天陽能詢問他們意見,那便說明該計劃尚未真正確定下來。
並且,他們本來就沒有想好下一步計劃,自然就沒有明確的反駁理由。
三個丞相的問題解決,蕭天陽又把目標轉移到了兩個尚書身上。
他們分別是範蠡和尉繚。
前者執掌戶部,後者管理兵部最重要的職務。
而戰爭本身就與金錢與戰力掛鉤,且金錢絕對排在首位。
至於戰力則包括很多東西。
例如單兵素質,軍官實力,將領水準,幕後謀劃,資源補給等多位列其中。
倘若認真分類的話,那其中與金錢掛鉤的最少都要占據一大半名額。
蕭何,李斯,房玄齡的支持,其效果是能讓蕭天陽的政令,以最快速度被執行。
至少他們才是大部分官員的上司,工作內容也有九成以上向丞相府直接匯報。
不是說他們三人在廟堂上的身份地位要高於蕭天陽。
相反,蕭天陽在廟堂上的號召力要遠高於三人。
當然,反觀工作力上,他們則是要比蕭天陽更有說服力。
如果蕭天陽把自己的命令直接下放到基層,那問題就會隨之出現。
第一,蕭何三人在廟堂上的威望就會跌入穀底。
第二,蕭天陽會被動性攬下大部分繁瑣的工作。
第三,廟堂的最大作用失去效果,各大執掌實權的官員形同虛設。
蕭天陽為什麽要讓蕭何擔任丞相之職?
其中最重要原因,便是蕭天陽需要他為自己擋住絕大多數繁瑣的政務。
他又為何在後續又特設左右丞相的職位?
一來,是考慮到蕭何每天工作十八個小時過於辛苦。
二來,則是為了讓廟堂的實權更平均一點,不至於失去某個人就停止運作。
其他例如兵部,戶部,刑部,其中管理者不全都是掌握實權的大人物嗎?
說實話,蕭天陽從來不怕把自己手上的權利分攤出去。
相反,製衡和分權才是一個他必需的內容。
以前他僅做到了分權,而如今他則是學會了製衡。
如今文官集團內丞相府內有三個丞相。
暫時失去任何一個,廟堂也能如常運轉。
六部官員內,除了尚書之職外,其中被封為侍郎之職的也有能人。
蕭天陽需要保證的是,天武皇朝離開了任何人都能自如運轉,其中自然也包括他在內。
同時,他也必須讓廟堂上的官員明白。
自己不怕失去任何人,因此千萬不要以身犯險。
不值當。
總而言之,蕭天陽需要蕭何等人總領朝政,可說到底也不是該職位非他們不可。
同理,蕭天陽可以安排一個新人上位,自己卻不能輕易與基層官員交接任務。
老話說得好:‘無規矩不成方圓。’
隻有守住各自的底線,雙方才能和平共事,憧憬美好未來。
要不然,就相當於陽光下的泡沫。
雖然美輪美奐,可卻也十分脆弱,經不起風吹雨打。
而如今蕭天陽獲取了丞相府首肯,那後續在廟堂上就不會有太多的事端。
至於戶部和兵部的作用,則相當於錢袋子和一把劍鞘。
前者很好理解。
如果範蠡說該計劃執行起來會有難度,那就說明錢不夠,底蘊不足。
若執意要執行,便需沉澱積累。
否則就是在把國運壓上賭注。
至少一個合格的君王,絕對不會冒此風險製定計劃。
況且,現在又不到山窮水盡的地步,何須押上國運與敵作戰。
而反觀劍鞘的理解,就比較深奧一點。
蕭天陽以前也有過相似念頭,否則兵部和軍機閣也不會一同存在。
隻是以前他僅是略懂,而如今則是已經將其逐漸完善。
第1830章 繞不開
與張良交談讓蕭天陽受益良多。
以前張良可能沒有意識到他的成長速度,因此交談節奏也就屬於正常速度。
可當認清蕭天陽的能力下限時,張良就采取了第二種方案。
比如說,在提醒蕭天陽心理狀態的同時,也得提高其眼界和思想。
常言道,屁股決定腦袋。
換言之,其實也可以理解為位置決定想法。
蕭天陽身為天武皇朝的統治者,而天武皇朝的疆土又包含魂獸大陸。
張良的前期,主要是在培養基礎。
而基礎的進步,也讓蕭天陽在皇座上能抵禦四方強敵,震懾國內心存歹念之人。
如今張良,則是要在蕭天陽內心種下一枚名為雄心的種子。
因為僅有自己感悟到的,那才是最寶貴的財富。
他能為種子施肥,澆水,播撒陽光。
可張良卻不能替種子遮風擋雨,代替蕭天陽做完他自己該做的事情。
至於最終會成長到哪一個地步,那就得看蕭天陽的狀態能提升到哪一個境界。
當然,蕭天陽以完善的計劃僅能當作基礎,不能依照此為標準製定全盤計劃。
其中關鍵,就在於皇朝的運作不僅有軍隊一個因素。
後勤補給,武器裝備,選將練兵等都是不可或缺的一環。
蕭天陽不能把目光集中在一個地方,而是要放眼整個天武皇朝。
同時,他一個人也不會身兼數職,更不會去記一些平時用不到的信息。
例如國庫能動用的餘額是多少,各個城池能達到入軍標準的兵源又有多少。
那些均是蕭天陽平時未曾深入了解過的內容。
不過他不知道,不代表其他人也不知道。
天武皇朝要改變戰略部署,那邊必須在廟堂上公布。
然而在此之前,他卻必須知道各部門的臣子有何想法。
特別是以文官集團為首的蕭何,李斯,房玄齡三人對該計劃有何建議。
倘若沒有,那他們必然會鼎力支持自己的提議。
如果有,那邊把建議說出來,定下一個最重要的基礎與方向。
否則後續的路就會越走越迷茫,蕭天陽本人都有可能一不小心就深陷其中。
因此,張良離開後不久,蕭天陽就連續召見了丞相府的三位丞相。
結果出乎他的意料。
三人在得知深淵戰場的細則和行動計劃時,僅表示出了自己認同的態度。
至於其他則是沒有多少。
如果真要提意見的話,那也不是沒有。
可其中有的建議卻需要在行動時再做調整,沒必要在現在就說出來。
況且,他們的意見也並非雪中送炭,而是錦上添花。
以他們的智商自然知道什麽時候該說什麽話。
此外,某些不輕不重的話,實際用實際行動來證明其效果也會更好。
當然,蕭天陽也沒有去細究他們三人,為何會在來之前統一意見。
丞相府不是蕭何的府邸,而是他們的辦公地點。
換言之,三個丞相也就是在同一個工作地點處理公務。
再者,他們也是之前‘邀請函事件’的參與者之一。
無論知道多少,他們都可以從中推敲出一些不同尋常的信息。
退一步來講,蕭天陽的計劃本身也沒有太大問題。
首先,該計劃是建立在神界戰事結束之後的下一個戰略方向。
其次,蕭天陽能詢問他們意見,那便說明該計劃尚未真正確定下來。
並且,他們本來就沒有想好下一步計劃,自然就沒有明確的反駁理由。
三個丞相的問題解決,蕭天陽又把目標轉移到了兩個尚書身上。
他們分別是範蠡和尉繚。
前者執掌戶部,後者管理兵部最重要的職務。
而戰爭本身就與金錢與戰力掛鉤,且金錢絕對排在首位。
至於戰力則包括很多東西。
例如單兵素質,軍官實力,將領水準,幕後謀劃,資源補給等多位列其中。
倘若認真分類的話,那其中與金錢掛鉤的最少都要占據一大半名額。
蕭何,李斯,房玄齡的支持,其效果是能讓蕭天陽的政令,以最快速度被執行。
至少他們才是大部分官員的上司,工作內容也有九成以上向丞相府直接匯報。
不是說他們三人在廟堂上的身份地位要高於蕭天陽。
相反,蕭天陽在廟堂上的號召力要遠高於三人。
當然,反觀工作力上,他們則是要比蕭天陽更有說服力。
如果蕭天陽把自己的命令直接下放到基層,那問題就會隨之出現。
第一,蕭何三人在廟堂上的威望就會跌入穀底。
第二,蕭天陽會被動性攬下大部分繁瑣的工作。
第三,廟堂的最大作用失去效果,各大執掌實權的官員形同虛設。
蕭天陽為什麽要讓蕭何擔任丞相之職?
其中最重要原因,便是蕭天陽需要他為自己擋住絕大多數繁瑣的政務。
他又為何在後續又特設左右丞相的職位?
一來,是考慮到蕭何每天工作十八個小時過於辛苦。
二來,則是為了讓廟堂的實權更平均一點,不至於失去某個人就停止運作。
其他例如兵部,戶部,刑部,其中管理者不全都是掌握實權的大人物嗎?
說實話,蕭天陽從來不怕把自己手上的權利分攤出去。
相反,製衡和分權才是一個他必需的內容。
以前他僅做到了分權,而如今他則是學會了製衡。
如今文官集團內丞相府內有三個丞相。
暫時失去任何一個,廟堂也能如常運轉。
六部官員內,除了尚書之職外,其中被封為侍郎之職的也有能人。
蕭天陽需要保證的是,天武皇朝離開了任何人都能自如運轉,其中自然也包括他在內。
同時,他也必須讓廟堂上的官員明白。
自己不怕失去任何人,因此千萬不要以身犯險。
不值當。
總而言之,蕭天陽需要蕭何等人總領朝政,可說到底也不是該職位非他們不可。
同理,蕭天陽可以安排一個新人上位,自己卻不能輕易與基層官員交接任務。
老話說得好:‘無規矩不成方圓。’
隻有守住各自的底線,雙方才能和平共事,憧憬美好未來。
要不然,就相當於陽光下的泡沫。
雖然美輪美奐,可卻也十分脆弱,經不起風吹雨打。
而如今蕭天陽獲取了丞相府首肯,那後續在廟堂上就不會有太多的事端。
至於戶部和兵部的作用,則相當於錢袋子和一把劍鞘。
前者很好理解。
如果範蠡說該計劃執行起來會有難度,那就說明錢不夠,底蘊不足。
若執意要執行,便需沉澱積累。
否則就是在把國運壓上賭注。
至少一個合格的君王,絕對不會冒此風險製定計劃。
況且,現在又不到山窮水盡的地步,何須押上國運與敵作戰。
而反觀劍鞘的理解,就比較深奧一點。
蕭天陽以前也有過相似念頭,否則兵部和軍機閣也不會一同存在。
隻是以前他僅是略懂,而如今則是已經將其逐漸完善。
第1830章 繞不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