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暄完畢,沈曼如帶著老詹和傑森他們一行人,跟在王胖子和老謝後麵參觀營地。
前麵的王胖子一邊走,一邊給老謝介紹,“老哥請看,這是我們養的渡……呃,大肚鳥。”
渡渡鳥現在是珍稀瀕危物種,王胖子怕說出來引起不必要的麻煩,臨時改了口。
老謝他們也不認識這是什麽鳥,似懂非懂地點頭,“謔!肚子是挺大的!胖兄弟啊,你們養這些鳥是為了……”
王胖子抬手在他耳邊搭了個罩,小聲道:“鐵鍋燉!”
他又咂了咂嘴,“可香了!一會兒老哥你多嚐嚐。”
老謝喉結滾了滾,和他對視一眼,露出了桀桀的笑容,“哎呀老弟太客氣了,破費了!破費了!桀桀桀桀!”
沈曼如給老詹指了指眼前地裏的一大片樹苗,它們都已經長到一尺多高,巴掌一樣寬大的葉子在陽光下搖曳生姿,“those are fig trees. (這些都是無花果樹。)”
無花果大家都認識,沈曼如打算分一些樹苗給他們兩夥人,畢竟這無花果苗要多少有多少,而對於沒有的人來說,又非常珍貴。
所以她著重介紹了一下無花果,而其它一些中草藥、藜麥啥的,都一帶而過。
參觀過木工坊、打鐵、燒陶坊,繞了一大圈,最後才走到他們的新房跟前。
新房是參觀的重頭戲。
海草屋頂,木製門窗,白灰抹牆。這樣的房子,在華國一些落後地區,現在還住不上呢,他們居然在荒島上建成了。
上次王胖子去請老劉盤炕,說他們的房子就是“用泥巴壘幾道牆、搭幾根木頭”。
這話老謝等人也知道是謙虛,並沒有全信,但是想來比他說的也強不到哪兒去,畢竟這裏是荒島,能有個擋風遮雨的窩棚就很好了。
至於蓋房子,不過是幾個毛頭小子吃飽了沒事做,一時興起、頭腦發熱,用來打發時間的說辭罷了。
但是現在他們親眼見到房子,才發現自己被忽悠得多麽離譜,雖然確實有泥巴、有木頭,但是跟想象中的破爛茅屋完全不一樣。
每一道牆、每一根木頭、每一捆海草,都恰到好處、嚴絲合縫、橫平豎直,顯然是經過精心設計和精確施工的專業建築作品。
與他們平日在島上見慣了的蠻荒景象完全不同,這座房子處處散發著文明的氣息。
老劉跟老謝的人都很熟,又懂施工,一臉興奮地給眾人介紹建房的細節,給他們講解怎麽夯土、怎麽打土坯、怎麽上梁、怎麽盤炕、怎麽抹牆、怎麽打地巴子、怎麽製作門窗,滔滔不絕地講了半個多小時。
老劉講解時,肖恩就在一旁,他也沒有攔著,甚至還時不時補充一兩句,畢竟他們本來就想展示一下實力,而他們現在最拿得出手的實力,就是這座房子。
況且,要想通過老劉的三言兩語學會蓋房子,那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盡管這樣,老謝他們仍然聽得很仔細,畢竟在這荒島上,這些都是核心科技,多學一點是一點。
至於老詹,他對中文本來就半懂不懂,老劉那海東口音又重,更是一個字也聽不明白,但是他也禮節性地跟著點頭。
隻有傑森心不在焉,晃晃悠悠地跟在人群後麵,興味索然地東張西望。
“get bored? (很無聊?)”
一個清脆的女聲在他耳邊響起,銀鈴一般。
傑森嘴角一勾,挑了挑眉,轉頭望向身旁。
菲比正抱著胳膊、歪著腦袋看著他,臉上似笑非笑的表情,在迎上他目光的一瞬間,流露出一絲慌亂。
傑森勾起一抹笑,轉身麵向她,“until now.(現在不無聊了。)”
……
營地和房子都參觀得差不多了,終於到了開席的時間。
宴席設在打穀場,這裏最寬敞,此時已經擺了五張大小不一、或方或圓的桌子,桌子上方搭有涼棚,涼棚上蓋著新摘的芭蕉葉,投下幾方陰涼。
他們營地周圍全是樹林,地勢又高,白天的氣溫比沙灘那一帶涼快一些,基本穩定在二十七八度,隻要有陰涼、穿得少,一點兒也不熱。
今天還有點微風,順著山坡徐徐而下,愜意得很。
他們這一片海灘上的所有人都來了,算上後來加入的裏奧八人,現在加一起一共四十多人。
每桌八到十人不等。
按他們事先的安排,六人分散到各桌作陪。
沈曼如和王胖子一桌,陪老謝、老齊、老詹和傑森這幾位領頭的人物。
其他人按男女分桌而坐,肖恩和老劉陪一桌男客,李金庫和裏奧陪一桌男客,白雷雷和瑪麗陪一桌女客,秀蘭和菲比陪一桌女客。
裏奧八人是留學生,英語都很流利,他們也分散到各桌,負責當翻譯。
這樣安排主要是為了方便喝酒、方便交流。
當然,喝酒也是為了交流,隻是要喝得恰到好處,喝太多醉倒了不行,喝太少打不開話匣子也不行。
他們要利用這一頓飯的時間,和所有人建立聯係,收集他們的資料,這是事先計劃好的。
為了今天的溫鍋,李金庫他們一大早就起來準備,在空地上搭了兩個臨時灶,準備各種食材。
經過李金庫這段時間的培訓,食材的準備工作、以及很多簡單的菜式已經不需要他親自動手,麥克和瑪麗他們完全能夠勝任。
他自己隻負責掌勺最關鍵的兩三道菜。
待眾人坐定,先上四道涼菜開胃:涼拌蟄頭、薑汁血腸、青檸生魚片、紅油豬耳。
食材算不上多麽稀奇,貴在製作的精致,刀功、擺盤都很考究,跟下館子似的。
連盛菜的碟子,都是各不相同的造型,有貝殼的、有天鵝的、還有平板雕花的。
這些各式造型的餐具,都是沈曼如他們最近琢磨出來的。
明眼人一看就明白,有時間在這些事情上下工夫,說明他們的生活水平早已越過了溫飽線。
涼菜上完就是主菜,經過這幾個月的島上生活,李金庫不再一味模仿華國菜係,而是根據島上的物產,創新了很多菜式。
第一道菜“海島三鮮”,仿照東北地三鮮的做法,用海帶、木薯、棕苞為主料,輔以山椒、醬、蠔油、海腸粉爆炒而成。
三味主料都是這座島上最常見的食材,與地三鮮的主料土豆、茄子、青椒一樣,非常接地氣。
越是普通的食材,越是考驗廚師的技術。
這道菜雖然普通,但是由李金庫親自掌勺,木薯切好後要用清水泡一下,以免下鍋後發粘影響口感;棕苞要用開水焯一下,去除苦味,也使口感更脆嫩。
海帶鮮彈爽滑,木薯脆糯香甜,棕苞鮮嫩脆爽,混合在一起相得益彰。
第二道是主菜之一“鐵鍋燉渡渡”,當著外人臨時改成“鐵鍋燉大肚”,這次他們放了一些粉條和野菜,特別的,還仿照海南椰子雞的做法,加入了椰子水,口味更加豐富。渡渡鳥肉本身就有一種獨特的香氣,吃得眾人讚不絕口。
第三道是素菜“粉蒸灰灰菜”,將灰灰菜等野菜蒸過之後裹上木薯粉,佐以醬汁,雖然普通但十分清口。
第四道是大補,“三寶燉海參”,用林羚的鞭、睾和腎來燉海參,再加入幾味滋補調和的草藥,對男女老少都有不可描述的益處。
第五道也是創新菜式“臘肉烤金槍”,一整條七斤的鮮捕金槍魚,醃製入味後撒上洋蔥、藤椒、山椒碎,將肥得透亮的臘肉切片,塞到魚肉的刀縫中,然後整條架起來炭烤,烤到五成熟時澆上醬汁、再刷一遍豬油再繼續烤,熟透後剔去魚骨、拆成五份上桌。
金槍魚肉的鮮嫩緊實,沁入臘肉的臘香味和油脂,簡直是絕配。
第六道是傳統菜式“幹鍋香辣蛇”,這道菜在華國南方一些地區非常流行,做法簡單,風味十足。
第七道是甜品“拔絲木薯”,將木薯切塊、泡水之後,用油炸過再放涼,將熟透無花果的果蜜擠出,熬成糖漿,趁熱淋在木薯上。
他們島上目前還沒有糖,所以這道菜一上桌,立即就吸引了眾人的目光,紛紛打聽製作方法。
聽說是用無花果製糖,眾人無不露出驚異之色,紛紛表示要引種無花果。
第八道是溜縫的湯菜“海膽參花番茄紫菜疙瘩湯”,其中最特別的一味主料是“參花”,也就是海參花,海參花是海參的生殖腺,外觀有點像細麵條,母參花發黃,公參花發白,隻在海參繁殖季節才有,非常珍貴。
用參花做湯極盡鮮滑,輔以木薯粉做的麵疙瘩,再混入海膽的苦香味、紫菜的爽脆,口感極盡豐富和層次感。
第九道是傳統大菜“豬肉酸菜燉粉條”,這是一道當口的菜,前麵的菜如果沒吃飽,那就靠這道菜來兜底。
這八菜一湯一上桌,眾人的反應各不相同,有一臉豔羨、盯著飯菜流哈喇子的,也有不以為然、麵露不屑之色的;有麵色淡然、不卑不亢的,也有陰晴不定、隱藏不住嫉恨的。
千人千麵的樣子,像極了達·芬奇的名畫《最後的晚餐》。
菜上得差不多,沈曼如站起來舉杯,說了幾句感謝光臨的場麵話,宴席就開始了。
不論剛才是什麽反應,大家動起筷子全都是狠辣果決、狼吞虎咽的。
這些菜比看起來還要好吃,老謝他們在溫飽線上掙紮,根本沒心思研究烹飪;老詹他們稍好一些,但一群水手裏也沒有會做菜的。
上島幾個月以來,他們都是頭一次品嚐專業廚藝。
一時間,幾十人的宴席安靜下來,隻剩下咀嚼、吞咽的聲音。
前麵的王胖子一邊走,一邊給老謝介紹,“老哥請看,這是我們養的渡……呃,大肚鳥。”
渡渡鳥現在是珍稀瀕危物種,王胖子怕說出來引起不必要的麻煩,臨時改了口。
老謝他們也不認識這是什麽鳥,似懂非懂地點頭,“謔!肚子是挺大的!胖兄弟啊,你們養這些鳥是為了……”
王胖子抬手在他耳邊搭了個罩,小聲道:“鐵鍋燉!”
他又咂了咂嘴,“可香了!一會兒老哥你多嚐嚐。”
老謝喉結滾了滾,和他對視一眼,露出了桀桀的笑容,“哎呀老弟太客氣了,破費了!破費了!桀桀桀桀!”
沈曼如給老詹指了指眼前地裏的一大片樹苗,它們都已經長到一尺多高,巴掌一樣寬大的葉子在陽光下搖曳生姿,“those are fig trees. (這些都是無花果樹。)”
無花果大家都認識,沈曼如打算分一些樹苗給他們兩夥人,畢竟這無花果苗要多少有多少,而對於沒有的人來說,又非常珍貴。
所以她著重介紹了一下無花果,而其它一些中草藥、藜麥啥的,都一帶而過。
參觀過木工坊、打鐵、燒陶坊,繞了一大圈,最後才走到他們的新房跟前。
新房是參觀的重頭戲。
海草屋頂,木製門窗,白灰抹牆。這樣的房子,在華國一些落後地區,現在還住不上呢,他們居然在荒島上建成了。
上次王胖子去請老劉盤炕,說他們的房子就是“用泥巴壘幾道牆、搭幾根木頭”。
這話老謝等人也知道是謙虛,並沒有全信,但是想來比他說的也強不到哪兒去,畢竟這裏是荒島,能有個擋風遮雨的窩棚就很好了。
至於蓋房子,不過是幾個毛頭小子吃飽了沒事做,一時興起、頭腦發熱,用來打發時間的說辭罷了。
但是現在他們親眼見到房子,才發現自己被忽悠得多麽離譜,雖然確實有泥巴、有木頭,但是跟想象中的破爛茅屋完全不一樣。
每一道牆、每一根木頭、每一捆海草,都恰到好處、嚴絲合縫、橫平豎直,顯然是經過精心設計和精確施工的專業建築作品。
與他們平日在島上見慣了的蠻荒景象完全不同,這座房子處處散發著文明的氣息。
老劉跟老謝的人都很熟,又懂施工,一臉興奮地給眾人介紹建房的細節,給他們講解怎麽夯土、怎麽打土坯、怎麽上梁、怎麽盤炕、怎麽抹牆、怎麽打地巴子、怎麽製作門窗,滔滔不絕地講了半個多小時。
老劉講解時,肖恩就在一旁,他也沒有攔著,甚至還時不時補充一兩句,畢竟他們本來就想展示一下實力,而他們現在最拿得出手的實力,就是這座房子。
況且,要想通過老劉的三言兩語學會蓋房子,那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盡管這樣,老謝他們仍然聽得很仔細,畢竟在這荒島上,這些都是核心科技,多學一點是一點。
至於老詹,他對中文本來就半懂不懂,老劉那海東口音又重,更是一個字也聽不明白,但是他也禮節性地跟著點頭。
隻有傑森心不在焉,晃晃悠悠地跟在人群後麵,興味索然地東張西望。
“get bored? (很無聊?)”
一個清脆的女聲在他耳邊響起,銀鈴一般。
傑森嘴角一勾,挑了挑眉,轉頭望向身旁。
菲比正抱著胳膊、歪著腦袋看著他,臉上似笑非笑的表情,在迎上他目光的一瞬間,流露出一絲慌亂。
傑森勾起一抹笑,轉身麵向她,“until now.(現在不無聊了。)”
……
營地和房子都參觀得差不多了,終於到了開席的時間。
宴席設在打穀場,這裏最寬敞,此時已經擺了五張大小不一、或方或圓的桌子,桌子上方搭有涼棚,涼棚上蓋著新摘的芭蕉葉,投下幾方陰涼。
他們營地周圍全是樹林,地勢又高,白天的氣溫比沙灘那一帶涼快一些,基本穩定在二十七八度,隻要有陰涼、穿得少,一點兒也不熱。
今天還有點微風,順著山坡徐徐而下,愜意得很。
他們這一片海灘上的所有人都來了,算上後來加入的裏奧八人,現在加一起一共四十多人。
每桌八到十人不等。
按他們事先的安排,六人分散到各桌作陪。
沈曼如和王胖子一桌,陪老謝、老齊、老詹和傑森這幾位領頭的人物。
其他人按男女分桌而坐,肖恩和老劉陪一桌男客,李金庫和裏奧陪一桌男客,白雷雷和瑪麗陪一桌女客,秀蘭和菲比陪一桌女客。
裏奧八人是留學生,英語都很流利,他們也分散到各桌,負責當翻譯。
這樣安排主要是為了方便喝酒、方便交流。
當然,喝酒也是為了交流,隻是要喝得恰到好處,喝太多醉倒了不行,喝太少打不開話匣子也不行。
他們要利用這一頓飯的時間,和所有人建立聯係,收集他們的資料,這是事先計劃好的。
為了今天的溫鍋,李金庫他們一大早就起來準備,在空地上搭了兩個臨時灶,準備各種食材。
經過李金庫這段時間的培訓,食材的準備工作、以及很多簡單的菜式已經不需要他親自動手,麥克和瑪麗他們完全能夠勝任。
他自己隻負責掌勺最關鍵的兩三道菜。
待眾人坐定,先上四道涼菜開胃:涼拌蟄頭、薑汁血腸、青檸生魚片、紅油豬耳。
食材算不上多麽稀奇,貴在製作的精致,刀功、擺盤都很考究,跟下館子似的。
連盛菜的碟子,都是各不相同的造型,有貝殼的、有天鵝的、還有平板雕花的。
這些各式造型的餐具,都是沈曼如他們最近琢磨出來的。
明眼人一看就明白,有時間在這些事情上下工夫,說明他們的生活水平早已越過了溫飽線。
涼菜上完就是主菜,經過這幾個月的島上生活,李金庫不再一味模仿華國菜係,而是根據島上的物產,創新了很多菜式。
第一道菜“海島三鮮”,仿照東北地三鮮的做法,用海帶、木薯、棕苞為主料,輔以山椒、醬、蠔油、海腸粉爆炒而成。
三味主料都是這座島上最常見的食材,與地三鮮的主料土豆、茄子、青椒一樣,非常接地氣。
越是普通的食材,越是考驗廚師的技術。
這道菜雖然普通,但是由李金庫親自掌勺,木薯切好後要用清水泡一下,以免下鍋後發粘影響口感;棕苞要用開水焯一下,去除苦味,也使口感更脆嫩。
海帶鮮彈爽滑,木薯脆糯香甜,棕苞鮮嫩脆爽,混合在一起相得益彰。
第二道是主菜之一“鐵鍋燉渡渡”,當著外人臨時改成“鐵鍋燉大肚”,這次他們放了一些粉條和野菜,特別的,還仿照海南椰子雞的做法,加入了椰子水,口味更加豐富。渡渡鳥肉本身就有一種獨特的香氣,吃得眾人讚不絕口。
第三道是素菜“粉蒸灰灰菜”,將灰灰菜等野菜蒸過之後裹上木薯粉,佐以醬汁,雖然普通但十分清口。
第四道是大補,“三寶燉海參”,用林羚的鞭、睾和腎來燉海參,再加入幾味滋補調和的草藥,對男女老少都有不可描述的益處。
第五道也是創新菜式“臘肉烤金槍”,一整條七斤的鮮捕金槍魚,醃製入味後撒上洋蔥、藤椒、山椒碎,將肥得透亮的臘肉切片,塞到魚肉的刀縫中,然後整條架起來炭烤,烤到五成熟時澆上醬汁、再刷一遍豬油再繼續烤,熟透後剔去魚骨、拆成五份上桌。
金槍魚肉的鮮嫩緊實,沁入臘肉的臘香味和油脂,簡直是絕配。
第六道是傳統菜式“幹鍋香辣蛇”,這道菜在華國南方一些地區非常流行,做法簡單,風味十足。
第七道是甜品“拔絲木薯”,將木薯切塊、泡水之後,用油炸過再放涼,將熟透無花果的果蜜擠出,熬成糖漿,趁熱淋在木薯上。
他們島上目前還沒有糖,所以這道菜一上桌,立即就吸引了眾人的目光,紛紛打聽製作方法。
聽說是用無花果製糖,眾人無不露出驚異之色,紛紛表示要引種無花果。
第八道是溜縫的湯菜“海膽參花番茄紫菜疙瘩湯”,其中最特別的一味主料是“參花”,也就是海參花,海參花是海參的生殖腺,外觀有點像細麵條,母參花發黃,公參花發白,隻在海參繁殖季節才有,非常珍貴。
用參花做湯極盡鮮滑,輔以木薯粉做的麵疙瘩,再混入海膽的苦香味、紫菜的爽脆,口感極盡豐富和層次感。
第九道是傳統大菜“豬肉酸菜燉粉條”,這是一道當口的菜,前麵的菜如果沒吃飽,那就靠這道菜來兜底。
這八菜一湯一上桌,眾人的反應各不相同,有一臉豔羨、盯著飯菜流哈喇子的,也有不以為然、麵露不屑之色的;有麵色淡然、不卑不亢的,也有陰晴不定、隱藏不住嫉恨的。
千人千麵的樣子,像極了達·芬奇的名畫《最後的晚餐》。
菜上得差不多,沈曼如站起來舉杯,說了幾句感謝光臨的場麵話,宴席就開始了。
不論剛才是什麽反應,大家動起筷子全都是狠辣果決、狼吞虎咽的。
這些菜比看起來還要好吃,老謝他們在溫飽線上掙紮,根本沒心思研究烹飪;老詹他們稍好一些,但一群水手裏也沒有會做菜的。
上島幾個月以來,他們都是頭一次品嚐專業廚藝。
一時間,幾十人的宴席安靜下來,隻剩下咀嚼、吞咽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