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4章 陛下的意圖
四合院:開局秦淮如送上門 作者:偉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外界傳言說陛下征詢了他們的意見,其實是不準確的。陛下的確派人請他們到宮中,但是隻招待了一頓宴席,並未說及其他內容。隨後,就將他們送回來了。
但他們與陛下共事良久,多少能夠猜測到陛下的意圖。陛下絕不容任何人左右,如果想要立長公子為儲君,完全無需借助他們。
而陛下安排這場宴會,
就是為了封住朝臣的口。
不出意外,大秦的儲君應是十公子嬴斯年!
長青
章台宮。
隨著百官齊聚。
宴會氛圍也變得熱烈起來。
扶蘇已經到場,而許多官員沒有料到十公子嬴斯年竟然也在場,但考慮到宴會的情況,他們覺得這也沒什麽不妥。
夕陽西下。
始皇嬴政步入大殿。
百官齊聲拜迎。
嬴政平靜地看著在場眾官員,舉起酒杯道:“近日各郡報告說今年的收成不錯,糧食相較去年有所增長,這讓朕感到很欣慰。”
眾官員一同舉杯道:“這全歸功於陛下的英明治理。”
嬴政喝完酒後,將杯子放下,淡淡地說:“最近城中傳出了一些關於確定儲君的消息,對此各位大臣怎麽看?”
此話一出。
整個大殿瞬間安靜下來。
無人回答。
姚賈等人心裏明白早已在意料之中,但親耳聽見陛下提及,依舊不免激動。
即使內心思緒萬千,在此時也不敢隨便開口。
整個會場陷入沉默。
嬴政微皺眉頭,掃視全場。
淡然說道:
“難道各位大臣沒有任何想法?”
“如今大秦儲君的位子空缺已久,也應該定下了。在各位眼中,誰更適合繼承這個重任呢?”
仍然沒有人吭聲。
嬴政看了看滿座的官員,然後說:
“馮去疾,你來說說。”
“你覺得諸位公子中誰更為合適?”
馮去疾顫抖著站起來。
躬身道:
“陛下,臣才疏學淺,不敢妄言。”
“馮去疾啊,你在擔心朕不能容納反對之聲?可是?”嬴政淡笑著說道:“朕對你的信任從未改變,也深知你有自己的見解,隻不過你一向低調內斂。”
“幾年前,雖然你看穿了一切黑暗勢力的陰謀,但從未主動上報,隻在暗中幫助扶蘇取得成就。你讚同扶蘇的舉動,卻不公開支持。”
“對國家事務有著深刻見解,但從來與人談論不多,甚至連你同為丞相的李斯都不曾知道你的想法。”
“這些我都非常清楚。”
“你內心的憂慮源於家族,因為你是趙國將軍馮亭的後裔,兩國間的爭鬥以及武安君的事情讓你常常置身事外。”
“然而這些都已成為過去。”
“朕並不在意這些往事。”
“當初之所以任你為丞相,是因為看重你的正義之心,現今儲君之事關乎國家未來數十年的安全與穩定,馮去疾,此事重大,請不要再有任何顧慮。”
“直言不諱。”
嬴政的態度非常平和且坦率。
起初聽到始皇談及過去的那些事,並提到他的所作所為,馮去疾不禁心頭一緊。但聽始皇並無責備之意後他鬆了一口氣。
如今到了這一步,若再不表態,則過於失禮了。
### 412
“今天陛下降旨,讓老臣談論儲君的人選,實在是讓我惶恐不安,擔心自己的言語不慎惹怒陛下。但既然陛下的命令不可違抗,老臣也就不得不說了。”
“老臣冒昧了。”
嬴政輕輕點頭,臉上的表情沒有變化。
“盡管說。”
“想必陛下早已了解,朕向來厭惡那些墨守成規以求自身安全的人。不過朕知道您心存憂慮,因此在朕這裏,你是特例中的特例。”
“今天,我希望您能夠坦誠相待,直說您的想法。”
“您認為是否應設立大秦的儲君呢?”
馮去疾沉聲說道:
“陛下既然如此信任老臣,那我就直說了。”
“說吧!”
馮去疾繼續道:“我認為確實到了確立儲君的時候了。”
“大秦建立已久,但至今沒有設立儲君,對於帝國來說實際上弊大於利。這不僅涉及帝國的穩固,同時也是眾多朝臣共同的意見。”
“我是大秦的丞相。”
“涉及政務廣泛。”
“在我看來,現在的大秦,‘變革有力而保守不足,大政方針已經形成但民生成本不足’。”
說到這裏,馮去疾仿佛打開了一扇心扉:
“在我看來,陛下倡導的政治改革確實開創了千年未有的輝煌。目前政局已初步穩定,但陛下的注意力集中在創新上,忽視了最基本的民生問題。”
“這對於整個國家而言,便是缺乏安定的機製。”
“幾年前陛下沉屙時,鹹陽一度陷入了混亂。我認為如果那時確立了儲君,就會穩定得多。”
“大秦的儲君是陛下事業的繼承者。”
“如果有了儲君,在政局安穩方麵,也能保證天下和民心的安全。這正是我支持設立儲君的根本原因。”
“人們普遍認為所謂穩定就意味著減少徭役稅賦。”
“但我認為,穩定的含義不僅限於此。更在於選擇一個能夠讓朝野安心的人。這樣國家才能真正安寧。”
“古語雲:‘平穩則和諧,安寧則安定,富足則安全,溫飽才能穩固。’”
“近年來,大秦的新政轟轟烈烈,效果顯著,但是治理國家除了需雷厲風行的措施,同樣需要溫柔細膩的手段。”
“如果手段太強硬,會使人感到不平靜,民心也容易產生不滿。”
“任何事情都不能操之過急。”
“不能過分追求速度!”
“儲君人選理應側重穩定。”
“在此冒昧直言。陛下的諸多王子之中,論及穩定,恐怕隻有長公子合適。其次,長公子個性溫和,在民間聲望極高,選擇他也更容易得到各方的支持。”
“我希望陛下能立長公子為儲君。”
嬴政輕輕點點頭。
他環視群臣,問道:“大家對馮丞相的意見怎麽看?”
姚賈、崔意如等人立刻說道:“我們覺得應該立長公子。”
嬴政沉思片刻,忽然開口問:“如果朕知道了這件事,為什麽不能自己改進呢?”
馮去疾回答道:
但他們與陛下共事良久,多少能夠猜測到陛下的意圖。陛下絕不容任何人左右,如果想要立長公子為儲君,完全無需借助他們。
而陛下安排這場宴會,
就是為了封住朝臣的口。
不出意外,大秦的儲君應是十公子嬴斯年!
長青
章台宮。
隨著百官齊聚。
宴會氛圍也變得熱烈起來。
扶蘇已經到場,而許多官員沒有料到十公子嬴斯年竟然也在場,但考慮到宴會的情況,他們覺得這也沒什麽不妥。
夕陽西下。
始皇嬴政步入大殿。
百官齊聲拜迎。
嬴政平靜地看著在場眾官員,舉起酒杯道:“近日各郡報告說今年的收成不錯,糧食相較去年有所增長,這讓朕感到很欣慰。”
眾官員一同舉杯道:“這全歸功於陛下的英明治理。”
嬴政喝完酒後,將杯子放下,淡淡地說:“最近城中傳出了一些關於確定儲君的消息,對此各位大臣怎麽看?”
此話一出。
整個大殿瞬間安靜下來。
無人回答。
姚賈等人心裏明白早已在意料之中,但親耳聽見陛下提及,依舊不免激動。
即使內心思緒萬千,在此時也不敢隨便開口。
整個會場陷入沉默。
嬴政微皺眉頭,掃視全場。
淡然說道:
“難道各位大臣沒有任何想法?”
“如今大秦儲君的位子空缺已久,也應該定下了。在各位眼中,誰更適合繼承這個重任呢?”
仍然沒有人吭聲。
嬴政看了看滿座的官員,然後說:
“馮去疾,你來說說。”
“你覺得諸位公子中誰更為合適?”
馮去疾顫抖著站起來。
躬身道:
“陛下,臣才疏學淺,不敢妄言。”
“馮去疾啊,你在擔心朕不能容納反對之聲?可是?”嬴政淡笑著說道:“朕對你的信任從未改變,也深知你有自己的見解,隻不過你一向低調內斂。”
“幾年前,雖然你看穿了一切黑暗勢力的陰謀,但從未主動上報,隻在暗中幫助扶蘇取得成就。你讚同扶蘇的舉動,卻不公開支持。”
“對國家事務有著深刻見解,但從來與人談論不多,甚至連你同為丞相的李斯都不曾知道你的想法。”
“這些我都非常清楚。”
“你內心的憂慮源於家族,因為你是趙國將軍馮亭的後裔,兩國間的爭鬥以及武安君的事情讓你常常置身事外。”
“然而這些都已成為過去。”
“朕並不在意這些往事。”
“當初之所以任你為丞相,是因為看重你的正義之心,現今儲君之事關乎國家未來數十年的安全與穩定,馮去疾,此事重大,請不要再有任何顧慮。”
“直言不諱。”
嬴政的態度非常平和且坦率。
起初聽到始皇談及過去的那些事,並提到他的所作所為,馮去疾不禁心頭一緊。但聽始皇並無責備之意後他鬆了一口氣。
如今到了這一步,若再不表態,則過於失禮了。
### 412
“今天陛下降旨,讓老臣談論儲君的人選,實在是讓我惶恐不安,擔心自己的言語不慎惹怒陛下。但既然陛下的命令不可違抗,老臣也就不得不說了。”
“老臣冒昧了。”
嬴政輕輕點頭,臉上的表情沒有變化。
“盡管說。”
“想必陛下早已了解,朕向來厭惡那些墨守成規以求自身安全的人。不過朕知道您心存憂慮,因此在朕這裏,你是特例中的特例。”
“今天,我希望您能夠坦誠相待,直說您的想法。”
“您認為是否應設立大秦的儲君呢?”
馮去疾沉聲說道:
“陛下既然如此信任老臣,那我就直說了。”
“說吧!”
馮去疾繼續道:“我認為確實到了確立儲君的時候了。”
“大秦建立已久,但至今沒有設立儲君,對於帝國來說實際上弊大於利。這不僅涉及帝國的穩固,同時也是眾多朝臣共同的意見。”
“我是大秦的丞相。”
“涉及政務廣泛。”
“在我看來,現在的大秦,‘變革有力而保守不足,大政方針已經形成但民生成本不足’。”
說到這裏,馮去疾仿佛打開了一扇心扉:
“在我看來,陛下倡導的政治改革確實開創了千年未有的輝煌。目前政局已初步穩定,但陛下的注意力集中在創新上,忽視了最基本的民生問題。”
“這對於整個國家而言,便是缺乏安定的機製。”
“幾年前陛下沉屙時,鹹陽一度陷入了混亂。我認為如果那時確立了儲君,就會穩定得多。”
“大秦的儲君是陛下事業的繼承者。”
“如果有了儲君,在政局安穩方麵,也能保證天下和民心的安全。這正是我支持設立儲君的根本原因。”
“人們普遍認為所謂穩定就意味著減少徭役稅賦。”
“但我認為,穩定的含義不僅限於此。更在於選擇一個能夠讓朝野安心的人。這樣國家才能真正安寧。”
“古語雲:‘平穩則和諧,安寧則安定,富足則安全,溫飽才能穩固。’”
“近年來,大秦的新政轟轟烈烈,效果顯著,但是治理國家除了需雷厲風行的措施,同樣需要溫柔細膩的手段。”
“如果手段太強硬,會使人感到不平靜,民心也容易產生不滿。”
“任何事情都不能操之過急。”
“不能過分追求速度!”
“儲君人選理應側重穩定。”
“在此冒昧直言。陛下的諸多王子之中,論及穩定,恐怕隻有長公子合適。其次,長公子個性溫和,在民間聲望極高,選擇他也更容易得到各方的支持。”
“我希望陛下能立長公子為儲君。”
嬴政輕輕點點頭。
他環視群臣,問道:“大家對馮丞相的意見怎麽看?”
姚賈、崔意如等人立刻說道:“我們覺得應該立長公子。”
嬴政沉思片刻,忽然開口問:“如果朕知道了這件事,為什麽不能自己改進呢?”
馮去疾回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