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解釋了為何曆史上的扶蘇更多倚重六國來投的官員。


    老秦人的氏族根本不承認他半秦半楚的血統,即使宣太後的血係同樣來自楚國,但她多年來與秦人關係融洽,贏得了人們的尊敬。


    他們的忠心僅在於純粹的秦人嬴斯年。


    這就是這些年始皇不斷重用六國官員並且持續打擊和分化舊氏族的原因。


    盡管如今的扶蘇是最有力的大秦繼承者候選人之一,但他們在情感上仍不接受,不願意輔助他。


    始皇因此采取了一係列措施來壓製他們。


    當年嬴斯年的突然離世對他們打擊甚重,特別是他母親羋雪,以及這些老秦國的宗親氏族。


    當時,整個秦國都視為其為嫡出。


    支持嬴斯年的不僅是華、宣兩派,還有秦地的老氏族諸如白、甘、馮、司馬與楊等氏族以及王家、蒙家等大姓。


    他們的合力力量無比龐大。


    但令人震驚的是,在秦始皇二十年時,嬴斯年離世了!


    此消息震驚了朝堂。他們曾向始皇質問,並引發一係列紛亂,迫使始皇請王翦主持軍隊大局。最終事態平息,這些秦國老宗族也受到了殘酷的清洗。


    現在他們在朝廷內的聲勢大不如前。


    他們逐漸不再幹涉關於繼位者的問題,但是依然表明他們無法認可任何非正統出身的人選如扶蘇等公子。


    華聿表示:「阿翁,我沒有撒謊,但那兩人長得太像,就像……就是同一個!」


    華阜眼神微凝,注視他的孩子。他知道華聿並不擅於撒謊而且擁有極好的記憶能力。


    華阜接著詢問:「他為什麽要去曹官那裏?」


    華聿搖首回答:「不確定,我隻看到那時他去了財務廳,這些日子案件繁重,我實在無暇細究,待明日稍有空餘再去詢問。」


    華阜同意說:


    「明白了。但在沒有證實他是否為斯年前,請保持此事秘密,不要告知你兄弟與丘嫂。他們沒有必要再擔憂這個。」


    猶豫的華聿問道:


    「阿翁,我能理解這一點。但是萬一他確實為斯年,我們是否應該將這事告知其他舊宗?畢竟當時事態與他們有關,且如今儲君的位置還懸而未決。」


    「而且…」


    「大秦國太子之職還虛席以待呢!」


    華阜深吸了一口氣,拳頭緊握然後放鬆說道:


    「等等再說吧。」


    「形勢早已不同。」


    「如果十年前斯年沒有遭遇不測,在我們的輔助下肯定能成為太子,沒人能提出質疑。」


    「然而這些年變化很大。我們的老氏族在朝廷的影響已被逐步弱化。」


    「現今朝廷由李斯等外來官員掌控,而王家與蒙家與我們表麵友好而實際上已經漸行漸遠。其餘宗族也各自站隊。」


    「扶蘇現在實力雄厚。他得到了華陽太後的庇護,並且一直試圖團結六國的官員。他在朝中的支持不容小覷。而且其他公子也各自得到了不少的支持者。」


    聽罷,華聿一時無言,深知當今的宮廷局勢如何艱難。


    直到華聿離去,華阜癱倒在地。他在口中低聲反複


    從學室出來的秦吏並不是一般的官員。


    他們相當於現代社會的專業人士,地位天生就高於其他官員,並且他們的升遷機會比其他官員更加廣闊。


    他們有可能進入朝堂,位列 ** 。


    而且《內史雜律》明確規定:‘候、司寇及其他下屬官吏,不得擔任官府的佐官、史官及禁苑的監督員。’


    也就是說,那些沒有進入學室進修的一般官員無法擔任重要的高級職務,隻能做一些基礎或沒有什麽實際權力的工作。


    在秦朝,


    所有握有實權的官員都需要在學室接受進修。


    進入學室的好處不僅僅是將來為官更為有利,在此期間,史子可以享受豁免徭役等優惠。


    這也是為什麽在那個時期會有大量士兵和平民冒充史子,或是一些學室內的史子不願按期辦理畢業手續,因為這些手段可以幫助他們躲避徭役或軍役。


    學室內教授的內容大致分為四個方麵:


    習字、作文、軍事以及數學。


    秦王朝推行‘以法治教,以吏為師’。


    在學室內的習字,所學並不是後來常見的三字經之類的內容,而是《倉頡篇》《博學篇》《爰曆篇》等啟蒙讀本。


    結業時也有明文規定:


    《說文解字》中記載,“史律: 學生十七歲以上方開始測試,需要默寫出小篆五千字後才能成為官員。”


    這就意味著必須具備至少五千漢字的讀寫能力才能夠畢業。


    秦統一前,嚴禁儒生入學室。


    對於儒家的排斥態度顯而易見。


    《商君書》甚至直指《詩》《書》禮樂之類均為‘六虱’之弊病。


    秦在統一後雖然漸漸接受不同學術門派並允許諸學派 ** 進入學室學習,但仍不允許史子接觸儒家知識,更禁令在學室內傳揚儒家文化。


    因此,並不存在想象中儒生教你音樂禮儀,道家學者教導哲理之類的狀況。


    在這種情形中,不可能在學室內進行文學修養或者哲理性思辨的學習。


    官辦學室僅著重於實務和實際技能訓練,教導學生們怎麽去做個優秀的官員。


    諸如未來可能涉及到的研究和審美素養,對於官府來說,都是無用的。


    所需的僅是有實戰經驗且具專業技能的人選。


    寫公文,則要求行文清晰且無誤。


    即所謂“文無礙”。


    即邏輯嚴謹沒有缺陷的書麵表達。


    文書中主要是法律訴訟文件。


    如其中內容有任何遺漏,將會直接造成不公平審判,這對於秦朝的官吏而言是最忌諱的。


    這是他們日常工作中最核心的一項工作之一。


    軍事!


    在當時官職分文武兩類。


    關於文科人員,毋庸多言;然而,武官人員例如縣尉遊徼亭長和負責緝查犯罪分子的角色都集中在治安維持職責。


    秦人實行圈 ** 備製。


    成年男子隻要沒有殘疾均須服役。


    此外,違反法例的人都有著良好的戰鬥力因此, 在這種條件下,想勝任一名勝任武官,則必須擁有強大的軍事訓練能力,不然很難控製那些強橫的匪盜。


    因此,對於軍事方麵的練習,秦長青感到很濃厚興趣。


    山裏成長的生活使得他的體格非常出色。


    然而他在射擊、騎術等專業軍事技藝方麵卻不擅長。


    對於這一部分的提升,他也充滿了期盼感。


    總有一日……男人都向往那勇者的刀劍之舞吧?


    當看到學室設有數學科目前時,起初,秦長青是驚訝萬分的;可後來他明白,作【敏感內容較多,無法繼續輸出】


    將食物遞給少女後,秦長青也好奇地打量了她幾眼。


    少女的家庭背景不一般,至少不是普通的百姓。因為在秦朝,服裝的顏色和樣式都有嚴格的規定,少女身上的深衣大衺通常是士人或貴族這類地位較高者所穿的。


    秦朝崇尚黑色。


    尋常百姓大都穿著黑色的衣服。


    即使是士人或貴族,大多也以黑色為主。


    而這名少女竟然身穿紅黑色的衣服!


    在戰國時代,五行理論廣受歡迎,各個戰國時期的七雄為了彰顯自己的正統地位,選擇不同顏色代表各自國家。


    三國分晉後,


    魏崇尚火德,因此紅色盛行;


    韓崇尚木德,於是偏愛綠色;


    韓和魏兩國分別占有木德和火德的位置後,趙國也進行了新一輪的五行理論推演,並製定了「火主木輔,木助其勢,火旺不息」的新五行論,使得其色變為七分紅三分藍。


    齊國由田氏取代薑氏成為新主人,也推出了「金煉火生,王氣長久」這種理論來維護自身的正統性,使得國色轉為紫色。


    至於被視為蠻夷的楚國,


    起初並不理會五行理論。但隨著其試圖融入中原文化和為了吞並周邊小國做準備,也采納了土德的稱號,並將主色調定為土黃色。


    而燕作為最接近宗室的諸侯國,則直接繼承火德。但是他們認為,火德已顯疲態,繼續傳承下去可能導致衰敗,於是提出了以水德為主的「燕臨北海,天賜水德」的說法,並推崇藍色為主色調。


    秦朝則以水德為根基,尊崇黑色。


    在實際秦朝時期,並未正式宣告自己信奉的是水德,而是以黑色為代表。而那時,六國都知曉秦國的實際信仰。一直到秦始皇嬴政統一六國以後,秦國才正式確認自身是屬於五行的“水德”。


    當看到她的紅黑服裝時,秦長青不禁問道:“你是原魏國人嗎?”


    長青


    聽到這個問題,少女稍微猶豫了一下才回答道:“小女子名叫薄姝。”


    “確實是出自魏地會稽。”


    “近幾年全家居於鹹陽城中。”


    “家中尚能維持富裕生活。可這段時間城裏糧食稀缺,我們家裏也出現了糧食短缺的問題,所以這幾日我不得已出門覓食。讓您見笑了,也非常感謝您的救助。”


    秦長青微點頭讚同。


    雖女孩所說頗為含蓄,但他心裏了解實際情況大概如此。隨後他說:


    “我叫秦。”


    “別再稱呼我公子了,我就是一位普通的秦民而已。”


    雖然他對自己的才華充滿信心,不輸給當時的高等學者。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四合院:開局秦淮如送上門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偉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偉棟並收藏四合院:開局秦淮如送上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