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鄭蕁換好了衣服出來,老祖宗們也準備好出去玩了,而且為了配合鄭蕁拍照,老祖宗們都默默換上了龍袍,當然是常服而不是朝服,他們隻是想盡量滿足後世子孫的願望,但穿著十幾斤到三十幾斤不等的朝服閑逛,他們還是不想的


    鄭蕁這邊看著老祖宗們的衣服隻感覺好幸福,其實為了避免不必要的衝突,老祖宗們來現代以後,都默契地沒有怎麽穿龍袍,而是用平常衣服代替,甚至有時候還會集體穿現代服飾,這種集體穿龍袍的時候還是第一次,唔,也不是,第一天他們也是穿的龍袍,許是那天他們商量了一下後麵才沒有穿了吧,畢竟按照老祖宗們的占有欲,五爪金龍這種特殊紋樣怎麽能穿在別人身上呢?


    到了書院門口下車,鄭蕁很是正經地帶著老祖宗們往裏走,老祖宗看著如此有範的後世人很是新奇,她頭上的步搖之前也見她戴過,但那時候的她跳脫到走路能將步搖甩到飛起,怎麽今天就規規矩矩走,頗像個大家閨秀了?


    鄭蕁…


    咳咳,這不是穿龍袍的老祖宗平添了一股威嚴霸氣,她沒那狗膽放肆了嘛,等下被拉下去砍了怎麽辦?再說她一直都是個小淑女來著…


    “老祖宗,這萬鬆書院始建於唐貞元年間,初為報恩寺,寺內曾建有舞鳳軒、萬菊軒、浣雲池和銅井等建築


    明弘治十一年,浙江右參政周木在報恩寺舊址上興建萬鬆書院


    初期的萬鬆書院中有仰聖門、大成殿、明道堂、毓秀閣、飛躍軒等建築;右有居仁齋、顏樂亭;左有由義齋、曾唯亭。孔子殿中供奉先聖孔子像,並聘請孔子 58 代孫孔衢、孔績兩兄弟主持祭祀。


    清康熙十年重建改稱太和書院,康熙五十五年康熙帝為書院題“浙水敷文”匾額,書院因此更名為敷文書院


    2001 年 7 月杭州市啟動複建工程,再次定名為萬鬆書院


    …


    在明清時期,萬鬆書院是杭州規模大、曆時久、影響廣的文人匯集之地,與崇文書院、紫陽書院、詁經精舍並稱為“杭城四大書院”,且在一段時間內位居首位,是浙江的最高學府之一”


    老祖宗們走進這古香古色的熟悉地帶的確放鬆了不少,天知道鄭蕁帶著他們看的那些現代元素叫他們有多無所適從,但沒辦法,他們是帝王,責任在身,不能逃避,隻是這難得的悠閑時光也叫他們開心不已


    鄭蕁一邊講一邊帶著老祖宗參觀,很快就來到了大成殿,“老祖宗,這裏是孔子祭祀處, “大成”是孟子對孔子的評價,他說:“孔子之謂集大成”,是讚頌孔子達到了集古聖先賢之大成的境界


    這裏陳列突出“頌聖”以頌揚孔子的偉大思想與淵博文化,你們看,這是孔子像,那邊是複聖顏子、宗聖曾子、述聖子思、亞聖孟子四配享,兩側牆麵用壁畫形式展示孔子行教圖,分別是杏壇設教、讀《易》有感、舞雩從遊、泰山問政、子貢辭行、忠信濟水、侍席魯君、禮墮三都。並設青銅祭器。殿前設曾唯和顏樂二碑亭,分立乾隆和康熙禦題手跡複製碑…”


    等眾人走入,鄭蕁才發現殿內已經有了一批人,在係統的提示下,又很快反應過來,她快步上前對著為首的人作揖道,“學生拜見夫子!”


    孔子摸著自己的胡子,也很快反應過來,眼前對著自己喊夫子的是那個身懷異寶的後世人


    “後世人請起!你緣何稱老夫為夫子啊?”


    鄭蕁,“您可不隻是我的老師,還是後世萬千學子的老師呢!相信您來後世這麽久,也已經了解過後世的教育體係了吧?雖然我們讀書並不像大多數古人一樣以四書五經為主,但基本的儒家經典我們還是要學習的,儒家思想涉及後世社會的方方麵麵呢


    像儒家強調“仁、義、禮、智、信”,按照後世的理解,“仁”引導人們要有善良、仁愛之心,在現代社會有助於培養人們的同情心和社會責任感。“義”促使人們在麵對是非時做出正確的選擇,堅守正義。“禮”規範了人們的言行舉止,有利於文明社交。“智”鼓勵人們追求知識和智慧,提升自身素養。“信”則強調誠信,這在現代商業活動、人際交往等諸多領域都是至關重要的品質!


    再說您在教育上提倡“有教無類”打破了教育壟斷,您“因材施教”的教育教學方法也深入人心,在道德與學術方麵,您整理經典,傳承知識,倡導的道德觀念成為準則,自身也是道德楷模,您的思想廣泛傳播,影響東亞等地,對維護社會秩序曾起積極作用!


    “萬世師表”一詞您當得,我們後世叫您一句夫子不對嗎?”


    孔子弟子顏淵:“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夫子循循然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


    西漢司馬遷:“詩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


    孔子布衣,傳十餘世,學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國言六藝者折中於夫子,可謂至聖矣!”


    唐太宗李世民:“朕今所好者,惟有堯舜之道,周孔之教。以為如鳥有翼,如魚依水。失之必死,不可暫無耳。”


    明太祖朱元璋:“仲尼之道,廣大悠久,與天地並”


    胤礽,“汗阿媽(清聖祖康熙帝)曾言,“至聖之道與日月並行,與天地同運,萬世帝王鹹所師法,逮公卿士庶罔不率也。””


    猛然見聽到後世如此多人的親口評價,孔子有些無所適從,他來自那個諸侯爭霸,戰亂頻繁,禮崩樂壞,學術下移,思想多元,民眾教育水平有限的時代啊!因為生不逢時,他政治理想難以實現, 學說傳承麵臨困難…


    而如今聽到後世曆代帝王以及名人的評價,孔子突然就釋然了,或許也正是因為他的生不逢時,儒家思想才更顯珍貴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有個乖崽崽叫扶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爬呀爬呀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爬呀爬呀蟲並收藏我有個乖崽崽叫扶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