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上一章實在改不動哈,我已經盡力了,但是超過一半都被標紅了,大家看標題也知道我寫了誰吧,唉)


    上午陪著老祖宗們逛了橘子洲,下午鄭蕁就準備貓在酒店不出去了


    而已經收拾好準備出門的老祖宗…


    “小蕁,你這是準備做飯?下午我們不出去看看這長沙嘛?”


    鄭蕁,“我才不出去嘞,外麵熱得跟蒸籠似的!”


    老祖宗們???


    說人話!!


    故意不翻譯這句方言的係統默默把自己隱藏了起來,是宿主先說的方言嗷,本統也是想叫老祖宗們感受感受


    而鄭蕁見老祖宗們沒接話,隻直愣愣站在那沒動,也反應過來他們可能沒聽懂,“咳咳,係統你開小差了?我剛剛的意思是,現在下午很熱,我們就不出去了,待在酒店吹空調吧,巴適得很…”


    當然普通話其實老祖宗也聽不太懂,但係統這個外掛又正常工作了不是,明白鄭蕁意思的老祖宗看了看窗外,日頭確實很大,不出去也行


    豬豬坐下後看著那滿滿當當一桌子的東西,糯米,粽葉,鹹鴨蛋…


    “這是?你要折騰什麽新吃食嗎?”


    鄭蕁手上動作不停,熟練又利索地包著一個個鼓鼓囊囊的粽子,“武帝老祖宗,這是粽子,古又寫作“糉”,曆史上跟粽子沾邊兒的文字記載,最早大概見於漢代許慎的《說文解字》,將之解釋為“蘆葉裹米也”


    東漢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堿,用菰葉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被稱為廣東堿水粽,同時期出現少量裹餡粽子最受歡迎的莫過於豬肉粽


    它也叫粽籺,主要材料是糯米、餡料,用箬葉,或柊葉、簕古子葉包裹而成,形狀多樣,主要有尖角狀、四角狀等,最初是用來祭祀祖先神靈的貢品


    南北叫法不同,北方產黍,用黍米做粽,角狀,古時候在北方又稱“角黍”


    由於各地飲食習慣的不同,粽子形成了南北風味;從餡料看,北方有包小棗的北京棗粽;南方則有綠豆、五花肉、豆沙、八寶、火腿、冬菇、蛋黃等多種餡料,其中以廣東鹹肉粽、浙江嘉興粽子為代表


    唔,我家這邊可以算是不南不北的地界,所以鹹甜粽子都會包一點,老祖宗,你們要不要試試?”


    見遞到眼前的粽葉,老祖宗們也沒有推脫,紛紛動手跟著鄭蕁學包粽子,而什麽君子遠庖廚,那分明講的是君子應該有仁愛之心,才不是君子不下廚呢!


    隻是鄭蕁看見那大大小小,奇形怪狀的成品後,隻感覺好笑,但見老祖宗們情緒高漲,鄭蕁也不忍心打斷,罷了,醜是醜了點,好歹沒漏餡不是,能吃就行,想她小時候還沒老祖宗包的好呢,這都是年複一年的經驗啊!


    而到了晚上,老祖宗們看著碗裏的粽子,又看向鄭蕁正在往凍櫃裏塞的,老朱率先發出了疑惑,“小蕁,這是不是包多了啊?”


    鄭蕁一邊塞粽子一邊搖頭,“不多不多,這粽子用處大著呢,你們後麵就知道了,今天你們先嚐一下,看看是喜歡鹹粽子還是甜粽子,我後麵注意你們的口味再給你們安排”


    老祖宗們聞言紛紛開始品嚐起來,或許是自己的勞動成果舍不得分出優劣,也或許是帝王風範叫他們不能表現出自己的喜惡,倒是吃得幹幹淨淨的


    鄭蕁見狀也沒說什麽,隻自顧自拿了個自己包的鹹粽吃,還是個超級加料的巨無霸粽子,嗯,沒錯,她是鹹粽子黨!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有個乖崽崽叫扶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爬呀爬呀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爬呀爬呀蟲並收藏我有個乖崽崽叫扶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