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日來見鄭公,無非是因鄭公曾經屢次手軟,並未對我實施毒手,另外我當然也極詫異,鄭公對我屢屢網開一麵究竟是因何故?」鄭秀都不曾驚慌失措,蘭庭便更加安之若素了。
「因為惺惺相惜啊。」鄭秀又是一笑:「逕勿總不會當真認為秦王能夠威脅得了鄭某吧?」
「但鄭公軟肋受控助紂為虐本是事實。」
「我根本不信靠今上之所謂仁德,當真能夠中興盛世治理這個早已腐敗混亂的天下海晏河清,皇上缺乏殺伐決斷,也並沒有哪位皇子足夠擔當此項重任,
秦姓社稷的出路在於君臣共治,如逕勿輔佐者秦詢,他看似賢明,卻根本不具備開國太祖能靠一人之力安治天下的能力!秦詢或許相比今上不至於優柔寡斷,但正因如此,當臣子之權威脅君王之令,一頂悖逆的帽子便足夠剷除臣公,那麽天下局勢又當周而循環,九州朝野永無寧日。」
說到這裏時,鄭秀的笑意終於收斂,頓時轉換為肅厲的氣態。
笑的人是蘭庭:「那麽在鄭公看來,如秦王般為謀權位不擇手段的亂臣賊子,反而才為聖主賢君了?」
這當真是荒唐滑稽。
不過蘭庭也終於明白了鄭秀是怎麽說服竇章這類從來不曾貪樁枉法的官員投誠,且死心踏地到了寧死不願供認主謀的地步,無非便是利用君臣共治才為順應大道這樣的說辭。
說起來自從太祖立國,便決意罷除宰相執政的製度,把治政天下的大權牢牢掌控於君王之手,這當然是為了鞏固君權,且太祖也的確做到了,不過文臣儒官當然會反對牴觸君王大權獨攬,更不說太祖、成祖之後,雖說建立了內閣,看似大學士成為事實上的宰相,然而內閣品職不高,在甚長一段時間甚至權限還不如皇帝身邊的心腹太監,又的確宦官亂政,好些次都差點導致了亡國之憂。
像竇章這樣的儒臣,他們並不知道秦王的惡劣行逕,他們甚至以為鄭秀真正輔佐的人確為八皇子,讓他們動心的不是財利,是功名,是君臣共治的權望,像這樣的人往往會為了所謂的誌向和抱負死而後已,暴露了自己,卻甘願力保鄭秀不被連根拔除。
看什麽人說什麽話,鄭秀的確擅長籠絡人心。
「趙逕勿,秦詢罹患狂躁之症,他嗜殺暴戾,一旦得位便會大開殺戒,他如合能獲人心向服?屆時文有軒翥堂,武有魏國府,隻要你我傾力合作,大可行為廢君另立之事!隻要君臣共治之製為我等奠定,方有望實現中興盛世海晏河清。」
「鄭公這是君臣共治?這與謀朝篡位何異!身為臣子卻膽敢行廢立之事,與唐後宋前手掌兵權者便能坐擁天下何異?五代十國僅歷百年,多少無辜百姓亡於戰亂,民不聊生路有凍骨,何談盛世泰平?更甚至於引夷族入侵,使漢人淪為亡奴!趙蘭庭絕非愚忠愚孝者,卻不能認同鄭公為圖私慾尚且粉飾逆骨的說辭。」
蘭庭冷冷看著鄭秀:「我輩眼中的事實是,鄭公黨徒為奪權位,不惜敵通夷寇,縱其對我百姓父老屢行燒殺劫掠之惡行,踩著無數冤魂與白骨,還敢稱什麽是為盛世泰平海晏河清?且在我看來,鄭公眼見罪行即將暴露時,可再不情願對在下手下留情,不也有你死我活的決意,鄭公此時又何必虛偽套話?」
鄭秀放聲大笑,搖頭又再搖頭:「中興盛世海晏河清,是我鄭秀的抱負,倘若無我,我可不願讓他人得益!不過趙逕勿你說得不錯,我的確不是以百姓為重,在我看來盛世從來都是強者的政績,而要實現盛世必須得犧牲部份弱者,這天下,何曾有哪條政令是為萬千臣民盡皆認同?黎民布衣,他們早已習慣了強權統治,隻要有米入鍋,有衣禦寒,有房舍可擋風雨,他們便心滿意足了,他們又哪裏懂得什麽叫做盛世之治,海晏河清呢?」
------------
第767章 為誰而活
「在下一直認為,世間雖有尊卑之分,貴賤之別,但尊者當以德教而服卑下,貴者當以仁慈施庇賤弱,而非是自恃尊貴者罔顧卑賤性命,人無由己及人之心則難以稱貴,君無庇護臣民之念而不配為君,鄭公口口聲聲所稱誌向抱負,說到底還是一己貪慾野心而已,鄭公,難道就從未設想沽水之伏若成,在下暫時為爾等瞞騙誤從暴君,秦王可會認同你君臣共治的理念?他會否借在下之手,先行將鄭公剷除?」
據春歸轉述那玉陽真君的話,時月回流之前,繼臨淄王等罪行敗露之後,確然是蘭庭又再發覺了蹊蹺,察獲鄭秀及溫驍等等,蘭庭懷疑是秦王故意露出破綻借刀殺人不是沒有道理,鄭秀這人雖然謹慎,但他極有可能輕敵。
而且蘭庭自認為自己還算一把利刃,殺傷力不弱,鄭秀倉促之間無力招架才會一敗塗地。
「願賭服輸,鄭某可從不會以勝負為重,至少我為了自己的意願付出了所有努力,縱便結果不盡如人意,也稱不上遺憾了。」鄭秀再斟一杯酒,又是仰首飲盡:「趙逕勿,很多事情我的確失算,否則也不至於淪落到現今的田地,不過有一件事,我可至今篤定,秦詢啊,他分明確然對你的妻子顧氏很是愛慕,現下他當然不會逼迫你讓妻,但日後他坐穩了皇位,成了這天下的霸主,他是否還會甘心退讓呢?
秦詢和你們不一樣,他讀聖賢書,學的是如何用聖賢書統領你們這些儒士,皇室中人,但凡對權位有所企圖,追奉的都是君王霸道而並非所謂仁治德服,你就算從龍有功,但想必也明白為什麽會有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的典故,你真有自信能夠全身而退且庇護妻室?」
「因為惺惺相惜啊。」鄭秀又是一笑:「逕勿總不會當真認為秦王能夠威脅得了鄭某吧?」
「但鄭公軟肋受控助紂為虐本是事實。」
「我根本不信靠今上之所謂仁德,當真能夠中興盛世治理這個早已腐敗混亂的天下海晏河清,皇上缺乏殺伐決斷,也並沒有哪位皇子足夠擔當此項重任,
秦姓社稷的出路在於君臣共治,如逕勿輔佐者秦詢,他看似賢明,卻根本不具備開國太祖能靠一人之力安治天下的能力!秦詢或許相比今上不至於優柔寡斷,但正因如此,當臣子之權威脅君王之令,一頂悖逆的帽子便足夠剷除臣公,那麽天下局勢又當周而循環,九州朝野永無寧日。」
說到這裏時,鄭秀的笑意終於收斂,頓時轉換為肅厲的氣態。
笑的人是蘭庭:「那麽在鄭公看來,如秦王般為謀權位不擇手段的亂臣賊子,反而才為聖主賢君了?」
這當真是荒唐滑稽。
不過蘭庭也終於明白了鄭秀是怎麽說服竇章這類從來不曾貪樁枉法的官員投誠,且死心踏地到了寧死不願供認主謀的地步,無非便是利用君臣共治才為順應大道這樣的說辭。
說起來自從太祖立國,便決意罷除宰相執政的製度,把治政天下的大權牢牢掌控於君王之手,這當然是為了鞏固君權,且太祖也的確做到了,不過文臣儒官當然會反對牴觸君王大權獨攬,更不說太祖、成祖之後,雖說建立了內閣,看似大學士成為事實上的宰相,然而內閣品職不高,在甚長一段時間甚至權限還不如皇帝身邊的心腹太監,又的確宦官亂政,好些次都差點導致了亡國之憂。
像竇章這樣的儒臣,他們並不知道秦王的惡劣行逕,他們甚至以為鄭秀真正輔佐的人確為八皇子,讓他們動心的不是財利,是功名,是君臣共治的權望,像這樣的人往往會為了所謂的誌向和抱負死而後已,暴露了自己,卻甘願力保鄭秀不被連根拔除。
看什麽人說什麽話,鄭秀的確擅長籠絡人心。
「趙逕勿,秦詢罹患狂躁之症,他嗜殺暴戾,一旦得位便會大開殺戒,他如合能獲人心向服?屆時文有軒翥堂,武有魏國府,隻要你我傾力合作,大可行為廢君另立之事!隻要君臣共治之製為我等奠定,方有望實現中興盛世海晏河清。」
「鄭公這是君臣共治?這與謀朝篡位何異!身為臣子卻膽敢行廢立之事,與唐後宋前手掌兵權者便能坐擁天下何異?五代十國僅歷百年,多少無辜百姓亡於戰亂,民不聊生路有凍骨,何談盛世泰平?更甚至於引夷族入侵,使漢人淪為亡奴!趙蘭庭絕非愚忠愚孝者,卻不能認同鄭公為圖私慾尚且粉飾逆骨的說辭。」
蘭庭冷冷看著鄭秀:「我輩眼中的事實是,鄭公黨徒為奪權位,不惜敵通夷寇,縱其對我百姓父老屢行燒殺劫掠之惡行,踩著無數冤魂與白骨,還敢稱什麽是為盛世泰平海晏河清?且在我看來,鄭公眼見罪行即將暴露時,可再不情願對在下手下留情,不也有你死我活的決意,鄭公此時又何必虛偽套話?」
鄭秀放聲大笑,搖頭又再搖頭:「中興盛世海晏河清,是我鄭秀的抱負,倘若無我,我可不願讓他人得益!不過趙逕勿你說得不錯,我的確不是以百姓為重,在我看來盛世從來都是強者的政績,而要實現盛世必須得犧牲部份弱者,這天下,何曾有哪條政令是為萬千臣民盡皆認同?黎民布衣,他們早已習慣了強權統治,隻要有米入鍋,有衣禦寒,有房舍可擋風雨,他們便心滿意足了,他們又哪裏懂得什麽叫做盛世之治,海晏河清呢?」
------------
第767章 為誰而活
「在下一直認為,世間雖有尊卑之分,貴賤之別,但尊者當以德教而服卑下,貴者當以仁慈施庇賤弱,而非是自恃尊貴者罔顧卑賤性命,人無由己及人之心則難以稱貴,君無庇護臣民之念而不配為君,鄭公口口聲聲所稱誌向抱負,說到底還是一己貪慾野心而已,鄭公,難道就從未設想沽水之伏若成,在下暫時為爾等瞞騙誤從暴君,秦王可會認同你君臣共治的理念?他會否借在下之手,先行將鄭公剷除?」
據春歸轉述那玉陽真君的話,時月回流之前,繼臨淄王等罪行敗露之後,確然是蘭庭又再發覺了蹊蹺,察獲鄭秀及溫驍等等,蘭庭懷疑是秦王故意露出破綻借刀殺人不是沒有道理,鄭秀這人雖然謹慎,但他極有可能輕敵。
而且蘭庭自認為自己還算一把利刃,殺傷力不弱,鄭秀倉促之間無力招架才會一敗塗地。
「願賭服輸,鄭某可從不會以勝負為重,至少我為了自己的意願付出了所有努力,縱便結果不盡如人意,也稱不上遺憾了。」鄭秀再斟一杯酒,又是仰首飲盡:「趙逕勿,很多事情我的確失算,否則也不至於淪落到現今的田地,不過有一件事,我可至今篤定,秦詢啊,他分明確然對你的妻子顧氏很是愛慕,現下他當然不會逼迫你讓妻,但日後他坐穩了皇位,成了這天下的霸主,他是否還會甘心退讓呢?
秦詢和你們不一樣,他讀聖賢書,學的是如何用聖賢書統領你們這些儒士,皇室中人,但凡對權位有所企圖,追奉的都是君王霸道而並非所謂仁治德服,你就算從龍有功,但想必也明白為什麽會有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的典故,你真有自信能夠全身而退且庇護妻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