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而今仍處國喪,不過死的畢竟隻是皇後並非皇帝,弘復帝又並未下令輟朝,所以一應政務並沒有怠廢,臨淄王當然也不僅顧著給皇後守喪而已,事實上頭七之後,仍替皇後守喪的人也就隻有諸多女眷罷了。
太子監國,暫時未予臨淄王權職,幹預實務,不過臨淄王入宮麵聖太子是不能阻止的。
又因皇後薨逝,雖說並不讓弘復帝感覺突然震驚,可這麽多年的夫妻終於生死相隔,弘復帝自然仍會覺得悵惘,心裏的愴痛雖說有些鈍滯,卻存在,消磨他的精神,皇帝之疾原本日益嚴重,為此事故難免加重了症狀,不至於臥床不起,氣色卻明顯更加灰敗了。
臨淄王這一段時間很積極的出入幹清宮,一日三省安恨不能長留在幹清宮侍疾。
他這日趕到的時候,正好是弘復帝服藥的鍾點,臨淄王於是親自嚐藥試毒,又捧著藥碗親手遞給皇帝。
弘復帝飲完藥,用清水漱口,倒是溫言安慰了兩句兒子:「二郎不用過於擔心,我這也是舊疾,服藥調養著一時間不會有大的妨礙,你也犯不著一日幾趟往幹清宮跑。」
話說完就是一陣咳嗽,喘了一陣兒,氣色倒是有了好轉。
這情形倒給了臨淄王方便。
「皇上還記得兒臣前些日子稟報那件……黑熊傷人案?」
這件事太子並沒有交給錦衣衛察
辦,弘復帝還沒意識到或許與臨淄王相關,倒是聽臨淄王從前提起過,便微微頷首:「你不是說成國公府上養的一個僚客,叫孫什麽的人……」
「是孫崇葆。」
「他深諳易經八卦之術,卜得黑熊傷人是預兆將有火患發生?為此你還建議京畿幾大縣城各條鎮集這一段兒加強防範,避免火患殃及無辜?」
「是,昨日晚間,密雲縣阮林鎮一家鍋具碗碟鋪子,果然突發大火,慶幸的是阮林鎮保長防範周全,才能及時阻止火勢蔓延,並未造成百姓傷亡。」
臨淄王其實根本就不管火災會否殃及無辜,他甚至遺憾火災不曾殃及無辜,否則事情鬧大了,根本就不需他專門來弘復帝跟前為孫崇葆搖旗吶喊,百姓們議論紛紛,言官自然會上稟聖聽,屆時孫崇葆成為百姓口中能夠未卜先知的「神人」,隻需成國公府的黨徒上諫,他在旁助勢,孫崇葆得授欽天監監正一職又有何難?
不過既然阮林鎮那保長真聽信了防範之說,他也不妨把功勞攬上己身,橫豎弘復帝也不會去尋區區一個保長求證。
「竟然當真發生了火患?」弘復帝未免覺得驚疑。
雖則自古以來,一姓坐擁江山,都免不得會用上天授命這套說法統禦臣民,不過無論是九五之尊,抑或是朝堂百官,其實就沒幾個認真相信天授神權這套說辭,先帝為求長生,重用術士以至術士幹預朝政,弘復帝可謂是深受其害,所以他才嚴格律己,禁絕術士擾亂朝堂。
但弘復帝雖然不輕信術士,生而為人,卻難免敬畏鬼神之心。
人有命數,國亦如此,更何況萬千百姓篤信的就是天地鬼神,災異降世往往會導致民心疑亂,他們很可能認定是天命有所更移,所以身為君王,有時也不得不妥協於天授神權這一說辭。
如這起事故,京城左近從來沒有發生過猛獸出沒並且屢屢傷人,緊跟著果然如孫崇葆卜斷髮生了災異,未殃及百姓是大幸,然則為安民心,朝廷應當取用使無辜免受火患殃及的人,這樣一來才會讓民眾信服,雖有災異,然並非天命有所改移,否則又何來善卜者預警。
「不僅發生了火患,孫崇葆觀測天象,甚至預卜……」臨淄王當即膝跪叩拜。
弘復帝的神色就越發凝重了。
------------
第740章 情義當是
高得宜這位司禮監的掌印太監,實則當太子監國時就已經被確確然的架空了,太子年富力強,東宮又有不少屬臣,著實也輪不到假手宦官「批紅」「蓋印」,故而高得宜如今除了掌管其實也頗為遊手好閑的東廠,唯一要務便是管理幹清宮的人事,他也算是上了歲數的人,等閑起居弘復帝也犯不著再勞動他,但對於弘復帝的言行,高得宜當然不會一無所知。
幹清宮裏能夠親近皇上的宦官內臣,可無一不是他的心腹義子。
臨淄王麵聖時,梁孝賢便一直在左近,待臨淄王禮辭後,他便第一時間去見了他的義父大人。
「孫崇葆竟能卜算皇後娘娘薨逝?」高得宜蹙起眉頭,不由得想起了數十年前靠著進獻長生丹藥取悅先帝的玉陽真人。
「這話可是臨淄王親口說的,不過臨淄王稱,當時他也不敢輕信,擔心貿然上稟反而會被降罪詛咒嫡母,怎知一猶豫……皇後娘娘就……」
高得宜輕哼一聲:「臨淄王哪能不知皇後娘娘雖然未被廢黜,皇上卻幾乎與皇後絕裂,且皇後娘娘的病症也早被太醫院及丹陽真人斷為藥石無醫,還需得著旁人詛咒?臨淄王啊,這是料定皇上不會為這事怪罪,借皇後薨逝一事,為孫崇葆助力。」
「阿爹說得是。」梁孝賢諂媚道:「緊跟著臨淄王又進言,據那孫崇葆說,近來宮內宮外發生多起事故,篤定為上天預警,接下來應當還會有禍殃突生,甚至……危及社稷國祚!既是如此重大殃難,單憑觀測天象以及測卜卦算恐怕無法化解,那孫宗葆言,或許允他調閱欽天監內檔,參考近十載以來星象變遷,方才能助國祚轉危為安。」
太子監國,暫時未予臨淄王權職,幹預實務,不過臨淄王入宮麵聖太子是不能阻止的。
又因皇後薨逝,雖說並不讓弘復帝感覺突然震驚,可這麽多年的夫妻終於生死相隔,弘復帝自然仍會覺得悵惘,心裏的愴痛雖說有些鈍滯,卻存在,消磨他的精神,皇帝之疾原本日益嚴重,為此事故難免加重了症狀,不至於臥床不起,氣色卻明顯更加灰敗了。
臨淄王這一段時間很積極的出入幹清宮,一日三省安恨不能長留在幹清宮侍疾。
他這日趕到的時候,正好是弘復帝服藥的鍾點,臨淄王於是親自嚐藥試毒,又捧著藥碗親手遞給皇帝。
弘復帝飲完藥,用清水漱口,倒是溫言安慰了兩句兒子:「二郎不用過於擔心,我這也是舊疾,服藥調養著一時間不會有大的妨礙,你也犯不著一日幾趟往幹清宮跑。」
話說完就是一陣咳嗽,喘了一陣兒,氣色倒是有了好轉。
這情形倒給了臨淄王方便。
「皇上還記得兒臣前些日子稟報那件……黑熊傷人案?」
這件事太子並沒有交給錦衣衛察
辦,弘復帝還沒意識到或許與臨淄王相關,倒是聽臨淄王從前提起過,便微微頷首:「你不是說成國公府上養的一個僚客,叫孫什麽的人……」
「是孫崇葆。」
「他深諳易經八卦之術,卜得黑熊傷人是預兆將有火患發生?為此你還建議京畿幾大縣城各條鎮集這一段兒加強防範,避免火患殃及無辜?」
「是,昨日晚間,密雲縣阮林鎮一家鍋具碗碟鋪子,果然突發大火,慶幸的是阮林鎮保長防範周全,才能及時阻止火勢蔓延,並未造成百姓傷亡。」
臨淄王其實根本就不管火災會否殃及無辜,他甚至遺憾火災不曾殃及無辜,否則事情鬧大了,根本就不需他專門來弘復帝跟前為孫崇葆搖旗吶喊,百姓們議論紛紛,言官自然會上稟聖聽,屆時孫崇葆成為百姓口中能夠未卜先知的「神人」,隻需成國公府的黨徒上諫,他在旁助勢,孫崇葆得授欽天監監正一職又有何難?
不過既然阮林鎮那保長真聽信了防範之說,他也不妨把功勞攬上己身,橫豎弘復帝也不會去尋區區一個保長求證。
「竟然當真發生了火患?」弘復帝未免覺得驚疑。
雖則自古以來,一姓坐擁江山,都免不得會用上天授命這套說法統禦臣民,不過無論是九五之尊,抑或是朝堂百官,其實就沒幾個認真相信天授神權這套說辭,先帝為求長生,重用術士以至術士幹預朝政,弘復帝可謂是深受其害,所以他才嚴格律己,禁絕術士擾亂朝堂。
但弘復帝雖然不輕信術士,生而為人,卻難免敬畏鬼神之心。
人有命數,國亦如此,更何況萬千百姓篤信的就是天地鬼神,災異降世往往會導致民心疑亂,他們很可能認定是天命有所更移,所以身為君王,有時也不得不妥協於天授神權這一說辭。
如這起事故,京城左近從來沒有發生過猛獸出沒並且屢屢傷人,緊跟著果然如孫崇葆卜斷髮生了災異,未殃及百姓是大幸,然則為安民心,朝廷應當取用使無辜免受火患殃及的人,這樣一來才會讓民眾信服,雖有災異,然並非天命有所改移,否則又何來善卜者預警。
「不僅發生了火患,孫崇葆觀測天象,甚至預卜……」臨淄王當即膝跪叩拜。
弘復帝的神色就越發凝重了。
------------
第740章 情義當是
高得宜這位司禮監的掌印太監,實則當太子監國時就已經被確確然的架空了,太子年富力強,東宮又有不少屬臣,著實也輪不到假手宦官「批紅」「蓋印」,故而高得宜如今除了掌管其實也頗為遊手好閑的東廠,唯一要務便是管理幹清宮的人事,他也算是上了歲數的人,等閑起居弘復帝也犯不著再勞動他,但對於弘復帝的言行,高得宜當然不會一無所知。
幹清宮裏能夠親近皇上的宦官內臣,可無一不是他的心腹義子。
臨淄王麵聖時,梁孝賢便一直在左近,待臨淄王禮辭後,他便第一時間去見了他的義父大人。
「孫崇葆竟能卜算皇後娘娘薨逝?」高得宜蹙起眉頭,不由得想起了數十年前靠著進獻長生丹藥取悅先帝的玉陽真人。
「這話可是臨淄王親口說的,不過臨淄王稱,當時他也不敢輕信,擔心貿然上稟反而會被降罪詛咒嫡母,怎知一猶豫……皇後娘娘就……」
高得宜輕哼一聲:「臨淄王哪能不知皇後娘娘雖然未被廢黜,皇上卻幾乎與皇後絕裂,且皇後娘娘的病症也早被太醫院及丹陽真人斷為藥石無醫,還需得著旁人詛咒?臨淄王啊,這是料定皇上不會為這事怪罪,借皇後薨逝一事,為孫崇葆助力。」
「阿爹說得是。」梁孝賢諂媚道:「緊跟著臨淄王又進言,據那孫崇葆說,近來宮內宮外發生多起事故,篤定為上天預警,接下來應當還會有禍殃突生,甚至……危及社稷國祚!既是如此重大殃難,單憑觀測天象以及測卜卦算恐怕無法化解,那孫宗葆言,或許允他調閱欽天監內檔,參考近十載以來星象變遷,方才能助國祚轉危為安。」